十餘家中央部委食堂禮堂開放 居民感嘆真便宜

2020-12-23 騰訊網

月壇街道居民在廣電總局302食堂就餐。於志強攝

中央機關敞開大門為居民添方便部委禮堂食堂向社區開放

到廣電總局的內部食堂用餐,去國家發改委的禮堂開展文娛活動,來國資委的活動中心展示、交流書畫作品……曾苦於社區高樓密布,沒地兒活動、沒處用餐的西城區月壇街道居民,如今用上了中央部委的內部設施。昨天,記者獲悉,該街道與駐區國家機關的服務保障部門廣泛建立聯繫,目前已有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廣電總局、鐵道部等10餘家單位,開始嘗試與社區居民資源共享。

不用為了找家物美價廉的餐館勞心費力,月壇街道的老人,可以去家門口的廣電總局內部食堂用餐。盧繼紅與老伴兒都已到了古稀之年。昨天中午,風颳得正緊,捲起路邊殘存的積雪。可二老還是穿戴整齊,照舊要到廣電總局302食堂吃飯。「出了門走幾步就到,用不了10分鐘。」說著兩位老人手挽手踱出樓門。

這家位於月壇街道白雲觀社區的302食堂,原本是廣電總局機關家屬區的內部食堂。百十來平方米的就餐大廳,乾淨亮堂。進門一眼就能看見「今日菜單」:除了地三鮮、咖喱小丸子、香乾快菜,還有孜然肉丁、梅菜扣肉、圓蔥爆羊肉等等。加上一份米飯或饅頭的主食,菜價都只在十幾元左右。餐廳負責人李懷陽介紹說,他們從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六種菜品,一周下來基本沒有重樣,且提供免費湯,夏天有綠豆湯、冬天是棒子麵粥。

剛說完,盧繼紅老兩口已買好了適合自己口味的三菜一湯。「這裡的飯菜口味清淡適合老年人,便宜還能用養老助殘券,要是去旁邊的小餐館吃,價錢要貴上三四倍呢!」盧繼紅一邊吃著一邊笑說。

現在每天中午,像盧繼紅老兩口這樣到302食堂就餐的已達400餘人。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食堂還提供送餐入戶服務,送餐覆蓋周邊13個社區,平均每天入戶就達100多次。「外賣每份葷素搭配3或4個菜,只要10幾元錢,不想出門的老年人打一個電話,就能在家裡吃上可口的飯菜。」李懷陽說,他們每周將菜譜在覆蓋整個街道的《人文月壇》報上公布,老人們可以提前預知,按需訂餐。

解決老人用餐難曾讓街道辦事處費盡了心思:自己設老年餐廳吧,樓群密集的社區內竟找不到適合的地方;引入社會單位參與吧,無奈不是價錢高,就是質量沒保證。左右為難之中,街道想起了資源充足、設施精良的駐區中央單位上。沒想到竟然不謀而合。「我們也在著手解決離退休老同志的就餐問題,考慮到駐區單位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於是決定把改造後的302餐廳,專門拿來為老幹部服務,同時也作為月壇地區居家養老示範點,向周邊社區的老人開放。」國家廣電總局機關服務局負責人劉成斌介紹說。

雙方一拍即合,街道投入12萬元為送餐人員和就餐老人購買了保險,還購買了送餐專用的麵包車,既保溫又衛生。廣電總局機關服務中心也撥出15萬元專款,支持開展便民工作。

302食堂目前已經成為街道老年餐桌服務的主力,用餐高峰時曾達到了2000人。在其帶動下,轄區內的國家發改委也開放了一個餐廳,為社區老人就餐提供服務。

向社區敞開的設施不只食堂。月壇街道與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廣電總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鐵道部、國家海洋局等10餘個機關,聯合組建了月壇社區建設協會。協會舉辦活動,會員單位的活動中心、排練大廳、禮堂,也就順理成章實現了共享。於是,擅長唱歌跳舞的月壇居民,走進了廣電總局老幹部活動中心的專業排練大廳自娛自樂;愛好書畫、攝影的,則來到發改委、中華全國總工會、財政部、國資委的展覽室,與老幹部一起交流探討;喜歡體育鍛鍊的,還能到部委宿舍區的封閉場館裡玩個痛快……

採訪手記

從「鄰居」到「家人」

中央機關單位與駐區居民,曾經只是毗鄰而居,卻彼此互不來往,好像陌生的鄰居。國家廣電總局等10餘部委,開放內部設施與社區居民共享,一下把陌生的「鄰居」變成了親熱的「家人」。應該為此擊節稱讚。

中央機關單位將優質資源與周圍的居民共享,這是國家早就力促的一件惠民實事。2009年11月,國務院民政部網站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工作意見》,鼓勵社區內或周邊單位向社區居民開放內部食堂等公共設施。月壇地區這10餘部委帶了好頭,他們的做法值得有關單位借鑑。

令人欣喜的是,這10餘部委的率先垂範已經開始影響到周邊街道。今年,該區的15個街道都出現了社會單位與社區資源共享的合作計劃,如金融街上的建設銀行開放食堂、牛街的總參第三招待所開放各類活動場地及設施等。希望更多的單位能打開大門,把周邊居民當「家人」,這樣,更多的資源將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如此,整個社會也會更像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相關焦點

  • 中央部委食堂吃什麼 真正的機關飯長啥樣?
    每天供餐少的20多種花樣,多則40餘種。這就是中央部委的內部食堂,怎麼樣,心動了吧?  春節剛過,國家廣電總局等十餘家中央部委禮堂食堂對居民開放的消息就被各大媒體瘋狂轉載。一條新聞之所以引起人們關注,是因為部委長期以來給人們的感覺是高高在上、嚴肅、有點神秘的,如今他打開大門歡迎居民去自家食堂吃飯,讓人們都覺得很新鮮。大家都很好奇,這外界盛傳的機關飯到底有什麼特別的?
  • 中央部委內部食堂向居民開放 還可叫外賣(圖)
    圖為月壇街道居民在廣電總局食堂就餐。於志強攝點擊查看更多新聞圖片到廣電總局的內部食堂用餐,去國家發改委的禮堂開展文娛活動,來國資委的活動中心展示、交流書畫作品……曾苦於社區高樓密布,沒地兒活動、沒處用餐的西城區月壇街道居民,如今用上了中央部委的內部設施。
  • 農民工進政府食堂,不如公務員訂外賣
    原標題:農民工進政府食堂,不如公務員訂外賣在江蘇省泗陽縣政府食堂裡,每到午餐時間,就可見農民工與機關幹部們一起排隊打飯,然後坐在一起就餐的情景。據報導,去年,泗陽縣政府新食堂建好後,縣領導就明確要把食堂辦成一個親民開放的食堂,書記縣長可以來吃,工人農民也可以來吃。而且,這個機關食堂價格實惠,午餐9元就能吃飽吃好,大大方便了附近的民工和居民。
  • 擋不住的高校「蹭飯族」,大學食堂為什麼這麼便宜?
    物美價廉、衛生放心是他們熱衷於蹭吃食堂的原因。面對蹭飯一族,高校「心情複雜」。有的學校加收40%的管理費,有的嚴格控制校外人員就餐時間,有的表示要在保證師生正常就餐的情況下有限對外開放……關於不同於高校向公眾開放圖書館、體育場,食堂是否應該開放,引起大家的熱議。
  • 「熟悉的味道」送上居民家!海澱這個大院食堂,暖胃更暖心!
    一邊是「外賣小哥」騎著裝有紅色送餐箱的小車穿梭在社區居民樓之間將剛取出的餐品熱乎地送到居民手中就是這樣一項想居民所想、解居民所需的便民服務那時,有居民向社區居委會和中鐵建總部餐廳反映,家裡老人做飯不方便,很懷念以前鐵建大院食堂的味道,希望食堂儘快恢復開放。了解到居民訴求後,社區居委會和餐飲公司共同籌劃,調動各類社區資源,組織餐廳工作人員利用輪休時間充當「外賣員」,從8月中旬開始為社區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外賣餐飲服務。
  • 便宜又好吃?瀋陽高校食堂美食指南(上)
    >既便宜又可以吃的稍微放心一些今天就給大家帶來吃遍瀋陽各大高校食堂的完美攻略1.瀋陽大學瀋陽大學食堂是全瀋陽最出名的大學食堂,價格超級便宜,並且味道也非常不錯,憑藉著這一優點也是吸引了周圍的很多大爺大媽前來用餐。
  • 北京部委街難覓高檔餐廳 昔日車水馬龍情景消失
    但自從2013年中央提出「反四風」之後,情況出現戲劇化轉折,觥籌交錯、車水馬龍的熱鬧情景漸成往事。  最近,中紀委的一部專題片又提到「部委街」,說湘鄂情旗艦店早已換成了「刀王鐵板燒」,豪華酒店華天同和居曾經熱賣的佛跳牆被特色烤饅頭取代。
  • 日本大學食堂 人氣美食 真便宜呀 比黑暗調理界給力
    鑑於很多學生有不吃早餐的壞習慣,學校還推出了早餐食譜。更有一些學校開始提供服務把學生飲食記錄和時間報告郵寄到學生家裡,讓學生家庭可以了解學生的吃飯情況。以下圖片介紹了全日本的學生食堂的人氣美食,包括廣受學生歡迎的拉麵、咖喱、炸雞等等。
  • 機關食堂的秘密
    2009年北京出臺便利老人居家養老的「九養」政策後,在街道人大代表、廣電總局機關服務局局長劉成斌的推動下,該食堂與北京月壇街道辦合作,成為第一個向居民開放的中央機關食堂。但在堅持原有膳食質量的前提下,失去補貼的302食堂前景並不容樂觀。食堂負責人顧小傑介紹說,「一個月就得虧1萬多,好在去年月壇街道給獎勵了20萬元,保住不虧本。」稅務糾紛更是讓顧小傑頭大。
  • 京城食堂探秘:或按級別定餐費 部分會對外開放
    200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央部委機關擁有食堂75家,員工近3000人,為5萬多名機關幹部職工提供就餐服務。  廣電總局食堂改推養老餐  3月8日下午4點多,在廣電總局「新302餐廳」寬敞明亮的大廳裡,已經有三五個老人等著開飯了。  2009年,這一國家廣電總局的內部食堂,對公眾敞開了大門。
  • 省級「最美文化禮堂人」、五星級文化禮堂揭曉 義烏2人5禮堂上榜
    日前,第三屆浙江省「最美文化禮堂人」評選結果發布。義烏市福田街道文化禮堂指導員傅仕仙,赤岸鎮上吳村黨支部書記、文化禮堂負責人成美仙獲評全省60名「最美文化禮堂人」之一。同日,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還公布了2019年驗收合格的300家五星級農村文化禮堂名單。義烏市福田街道陶界嶺文化禮堂、大陳鎮東聯文化禮堂、上溪鎮祥貝文化禮堂、赤岸鎮雅端文化禮堂、赤岸鎮萊山文化禮堂獲評五星級農村文化禮堂。
  • 慈谿市傅家路村文化禮堂,凝聚鄉土精氣神
    會議上,大家全票通過了建設文化禮堂的提議。文化禮堂走出的第一步,得到村民積極響應。如何讓文化禮堂體現傅家路村自己的特色,村民們獻計獻策,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一樣。「村裡年輕人多,能不能建一個籃球場?」「我們打拳的能不能有室內場地?」從本地村民到外來務工人員,從老年人到年輕人,各種群體的想法最終匯成一個個實際的項目。
  • 清華高級食堂怎麼樣?量大美味,網友感嘆:好學校飯也錯不了
    導語:清華高級食堂怎麼樣?量大美味,網友感嘆:好學校飯也錯不了很多學生都會吐槽自己學校難吃的飯菜,還有學校飯菜「各種稀奇古怪的做法。」俗話說「慶大的牌子,北理的飯,北外的姑娘,北航的漢。」相信大家對這句話都不陌生,廚子《微微一笑很傾城》貝微微的口中,那麼清華的食堂大家好奇嗎?今天就和大家見識一下,清華大學的飯菜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菜品的味道就像學校一樣出名呢。大家都是知道清華大學很大的,在裡面找半天或許都不一定能找到你下昂去的地方,教工食堂南園大家知道嗎?一樓是需要刷飯卡的,但是二樓的餐廳可以不用發卡消費,但是一樓的食堂要比二樓的食堂大一些。
  • 中央部委公務員有多難考?
    一方面國考考題難度本身就比較大;另一方面部委錄用公務員政審難度也很嚴,1:2的考察,所以即便是綜合成績第一,也不一定能保證最後就被錄用,所以最終被錄用的人一定是:考試成績也很出色,綜合考察也很突出,各方面實力也很強。除此之外,中央部委每年招考的人數也不多,競爭也很激烈,所以能上岸的人,的確要實力都很強才可以。所以,考中央部委真的是很難。
  • 嘉興農村文化禮堂「最美」系列展示之堂館篇
    自從7月份展館開館以來,農耕記憶館已舉辦各類展示展覽活動十多場,接待參觀者近千人次。秀洲區1、王江涇鎮洪典村文化禮堂王江涇鎮洪典村文化禮堂分布於洪典村美麗鄉村沿線。潘家浜村文化禮堂建築風格融合鄉村元素,場所布置突出鄉閒和復古,環境別致優雅,配套設施齊全。尤其是走進農耕文化展陳館,這裡融合了圖書閱讀和家風、農耕文化的展陳,鵝軟石的曲徑帶你領略潘家浜的家風家訓、蠶桑文化、農耕文化,還能坐下來閱讀上網,營造出「民風淳樸、居民互助、相處和諧、關係融洽」的文化環境,是一個真正留得住鄉愁的地方。
  • 中央部委明確:城鎮戶口可繼承「宅基地」了
    近日,自然資源部經商住房城鄉建設部、民政部、國家保密局、最高人民法院、農業農村部、國家稅務總局等7部委共同研究,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226號建議」作出答覆。就該建議中提到的「關於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登記問題」,答覆明確: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可以依法由城鎮戶籍的子女繼承並辦理不動產登記。
  • 北岙街道九廳村文化禮堂舉行開堂儀式
    北岙街道九廳村文化禮堂舉行開堂儀式2016年12月12日 11:49:12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日前,九廳村文化禮堂舉行開堂儀式。村民在文化禮堂看電影。前來觀看的村民說:「節日太精彩了,以後我們的禮堂多多開展這樣的活動就更加好了。」  據悉,九廳村文化禮堂經過近半年的整修現已完成,以「誠」文化為主題,設有村史館、書畫室、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等,文化禮堂已然成為九廳村歷史文化傳承的大平臺和正能量傳播地。
  • 浙江玉環:文化禮堂為鄉村賦能
    在榴島大地上,一座座嶄新美觀又內涵豐富的文化禮堂,正在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支點。截至目前,玉環全市已建成農村文化禮堂143家,覆蓋率達78.6%,其中省五星級農村文化禮堂11家,台州市四星級農村文化禮堂19家,四星級以上文化禮堂數佔禮堂總數比例居台州市第二位,並將在2021年提前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 尼特福家社區食堂,踏實做好養老「助餐」服務
    家住瀋陽于洪區的宋在潔老人已經90歲高齡了,因為腿腳不便只能用輪椅代步,所以用餐是個難題,最近他發現了一個菜品花樣多、味道好、乾淨衛生,可單點可自助,並且價格非常實惠的「好地方」。老人給遼寧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新北方欄目組打來了電話,請他們來宣傳報導一下。   老人所說的「好地方」是位于于洪區迎賓路街道丁香社區的「尼特福家社區食堂」。
  • 重慶將修復原國立中央大學「七七抗戰」大禮堂
    這即是原國立中央大學「七七抗戰」大禮堂。  原國立中央大學是我國最著名學府之一,它是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以及中國臺灣的中央大學等多所名校的共同前身。抗戰爆發後,國立中央大學西遷入渝,「借住」重慶大學,兩大名校攜手辦學,構築了當時中國大後方最著名「文化三壩」之一,也成為整個中國教育事業的一塊高地。  1938年,「七七抗戰大禮堂」修建,周恩來、美國副總統華萊士等許多歷史名人先後來此演講及參觀訪問,這裡成了重慶大學和中央大學師生抗日運動的重要活動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