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養廢一個孩子早就有預兆

2020-11-17 上海知會教育中心

當媽的人,看著自家娃,死活想不通一個問題:這孩子長大後有沒有出息?該怎麼培養才會有本事?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老話非常有道理。


我們直接看一張大腦突觸發育圖:



你能想像嗎?2-3歲的兒童,大腦內的突觸密度是成年時的兩倍!3歲前,孩子的大腦滿滿是潛力,在這一階段花心思對孩子加大潛能開發的力度,會對他今後的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些說孩子還小、啥也不懂、教了也沒用的鬼話別去相信了!父母如果能慧眼識珠,發掘孩子的天賦和潛力,孩子這一生都不會差!所以說——


父母不是孩子的算命師,

而是孩子命運的總舵手!


孩子小時候沒有好壞之分,長大有沒有出息,考驗的是家長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來到世上白紙一張,有啥潛能、怎麼教……都是問題,新手父母完全摸不著頭腦:我的孩子到底是哪塊料?該怎麼培養?


人的前七年多麼重要!


0-7歲,不僅是兒童大腦發育的黃金期,也是父母的一個機會窗口,孩子一生的智力、性格、習慣和能力基礎如何,全看父母怎麼教。


借鑑英國精英教育的培養方式,我們不用像算命先生一樣去猜,而是讓孩子廣泛嘗試,找到他的發展潛力和方向。


英國私校幼兒園課程表,多達17種課程


孩子越小,各方面的潛能都是等待冒尖的芽,要是不讓孩子多多涉獵,就永遠也不知道孩子是一塊什麼料。等大腦發展的黃金期一過,什麼都晚了,只能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後悔。


【今日話題】

你家孩子現在處於大腦發展黃金階段嗎?

相關焦點

  • 「3歲看大,7歲看老」,養廢一個孩子早早就有預兆了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是民間流傳的一句古老的諺語,它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即指從兒童三周歲時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從出生到三歲被稱為嬰兒期,是兒童生理發展、心理髮育最迅速的時期。在這個階段,父母的期望、行為和一些生活標準會被嬰兒內化為自己的期望和規則系統。 7歲前是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時的兒童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家長應該儘早開發孩子大腦潛能。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熊孩子
    他們做的一些事的確很可氣,但仔細想想,他們畢竟是孩子,真正可氣的還是他們的家長,孩子實際上是很可憐的,因為他們的人生也許會被最疼愛自己的人親手給毀了。咱們中國有句俗語,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很多人在批評那些「熊孩子」和他們家長的時候,常常會把這句話脫口而出。那麼我們就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句話的內涵,看看這句話說得是否正確,是否有道理。
  •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被證實有一定的科學依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被證實有一定的科學依總是會聽到身邊老人說這樣一句話「三歲看老,七歲看老」,每次聽到的時候自己就會想,真有那麼玄乎?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背後卻暗藏了很深的哲理。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是民間流傳的一句古老的諺語,它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絕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俗語
    每當孩子行為不正或舉止不雅的時候,大人便會以「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娃將來不是個好東西」的口吻去表達心中的不滿。很多人也將「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當成了一個其他人對於自家孩子諷刺的話語。所以,接下來,不妨我們一起跟隨心理學的腳步,借用相關案例,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深刻性。我相信,你們在看完接下來的分析後,對「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認知不會僅停留在一言諷刺或嘲弄上面,而是對其充滿了必須的尊重。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利用期待效應,不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昨天一個同事來到我家裡做客,突然問道:「你的孩子有沒有上那些早教機構啊俗話說,三歲看老,我的孩子整天待在家裡,總感覺孩子已經和別的孩子有了很大的差距?」我想起如今輔導機構火爆,不斷提出一些口號使家長們產生焦慮感,例如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知道這是教育機構在販賣焦慮,但是想起這些我還是忍不住的產生焦慮感。
  • 「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科學依據嗎?俗話有說:「三歲看大,六歲看老」;也有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還有說「三歲定八十」的。這裡的數字也只是一個概述,說的是孩子的性格在三歲就基本定型了,決定了人這輩子的為人處世的風格。
  • 專家研究發現:「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並非迷信,確實有一定道理
    編輯:邱寫寫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句老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認為孩子童年時期的表現,可以影射未來的一生英國研究表明,「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確有一定道理,但在三歲前的大腦發育關鍵期,我們依然有責任去進行引導,培養孩子的情商性格。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這時候就能看出
    她說班上有一個小男孩,三年級了寫自己的名字都很費勁,閱讀理解是要閱讀的,別人一遍讀完了,他的目光還在第一行凝視,大部分的字不認識,理解更談不上。孩子的媽媽說,「我家的孩子就是慢。」可是這僅僅是慢麼?「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這時候就能看出家長為什麼對孩子的學習如此焦慮,為什麼不惜花費大價錢,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都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去學習?答案只有一個:讀書改變命運。
  • 棉花糖: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把握3-7歲的成長關鍵期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報告在國際育兒學術界引發廣泛關注,為「3歲看大」的說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3歲的時候,孩子跟隨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說完「三歲看大」,再來說說「七歲看老」。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之新說
    為什麼有這麼些問題?(看過女大學生被精神控制的新聞吧)如果人生是一段旅程。那麼童年的經歷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人生的發展以及養成的品質深深受家庭教養的影響,特別是童年的影響。0—1.5歲。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發展安全感。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老話放到現在,你還相信嗎?
    有句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很多家長表示深信不疑,覺得孩子如果在小時候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和培養,那麼孩子就在長大之後變得很平庸,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比別人差,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需要給他們全方位的塑造和鍛鍊,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 千萬不要誤解了,「孩子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這個意思
    「孩子3歲看大,7歲看老」。是我國的一句古諺,其意實質是對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經典概括,也說明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既指從兒童三周歲時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從出生到三歲被稱為嬰兒期是兒童生理發展心理髮育最迅速的時期。
  •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身上有四種「氣」的孩子,長大難有出息
    老家農村有句老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大意就是,通過觀察3歲孩子的心理特點、外在表現,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雛形;通過觀察7歲孩子的表現和個性,能看到他中年後的成就和功業。那什麼樣的孩子以後會有大成就?什麼樣的孩子長大後沒出息呢?
  • 《什麼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我們經常聽這樣一句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到底看什麼? 三歲看的是腦的發育。 0到三歲是構建大腦的基本結構和機能、大腦高速發展的重要時機。 2歲半的時候,大腦神經元和神經纖維像野草一樣生長,是成人的幾倍,2歲半以後就越來越少。 因為人體細胞遵循的是新陳代謝的規律,神經細胞遵循的是用進廢退的規律。就是大腦越用越靈光。七歲看的是人的個性。
  •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抓住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是民間流傳的一句諺語,它概括了幼兒心理性格發展的一般規律。三歲以下這個階段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的感知和思維非常敏感。三到七歲正是孩子上幼兒園的年齡段,也是形成獨立自主、責任感、懂得取捨、樂於助人……好習慣的最佳階段。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心理學說老話有道理,孩子性格形成就在這年齡
    大家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受,和這些年見過的「熊孩子」有很大的關係。 比如,一名四年級的孩子猛推孕婦,就是因為「我看電視上孕婦摔了會流產,我就想看看推倒她會不會也流產」;還有的熊孩子在高鐵上一直吵鬧,不讓身邊的乘客休息,結果一男性乘客氣急,與孩子發生衝突。
  •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正確的引導極為重要(上)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句話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三歲看小」是指從兒童三周歲時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三歲到七歲被稱為幼兒期(進入幼兒園時期)又叫學前期。所謂「七歲看老」是指在七歲時幼兒的個性傾向開始形成。這個階段寶寶的心理人格養成對以後極為重要。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有科學依據
    老話常說,3歲看大,7歲看老。大概意思就是說,從3歲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性格特點;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  這句古話,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我們先來舉幾個慄子↓發明大王&34;:愛迪生發明了燈泡等多項發明,然而其幼年時卻是個非常調皮搗蛋、不折不扣的&34;。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3種睡姿,透露了孩子不同的性格!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細心的家長從小就能通過觀察孩子的表達、思維、或是睡姿看出孩子的性格。有些父母因為太忙,沒時間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如果父母忙想又了解孩子,那麼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孩子睡覺時的睡姿。
  • 「3歲看大,7歲看老」老祖發現的這個秘密很科學卻被很多人誤會!
    【剖析】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在三歲以前大腦就會有顯著的發育,已經形成一定的思維和反應模式。但是現在仍然有大部分父母忽略了這個獨一無二的好機會。6歲之前的啟智教育決定孩子今後一生的社交健康和認知能力(3歲前最為重要),並且奠定成功的基礎。就像那句老話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所以,6歲前孩子所處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會決定人的性格、人格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