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數據比普通個人信息更加細緻 如何安全保護?

2020-12-12 央視網

簡歷數據比普通個人信息更加細緻 如何安全保護?

原標題:

  簡歷屢遭大規模洩露、找工作落入招聘陷阱、修改簡歷卻成「離職預警」……調查發現,公民重要的個人信息——簡歷,當前存在不少安全隱患。業內人士指出,簡歷數據相比普通個人信息更加細緻,對其非法獲取、倒賣等行為極易演變為詐騙等違法犯罪,亟待加強源頭整治。

  誰動了我的簡歷數據

  不久前,剛剛畢業的張華遇到一件「怪」事。在一家招聘平臺上傳簡歷後,他不停地接到一些公司打來的招聘電話。「幾家公司都表示我的條件非常符合他們的用人標準,但入職的前提是要先交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的入職培訓費。」張華說,「他們聲稱是從平臺上看到了我的簡歷,但從平臺上卻查不到瀏覽信息。」

  記者採訪發現,當前簡歷存在不少安全隱患,針對這些數量巨大的「高質量」個人信息,一些不法分子和企業打起了「歪主意」。

  操縱技術非法竊取獲利。今年5月,北京警方破獲一起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案,巧達科技公司非法從正規招聘平臺上扒取簡歷超過兩億條。記者了解到,企業人力部門從正規渠道獲取簡歷需要提供相關證明後註冊成為企業用戶,下載一份簡歷的價格在十幾元左右,而巧達科技幾近於「空手套白狼」的竊取方式極大地降低了其用戶獲取簡歷的門檻。辦案民警介紹,這些簡歷數據被開發成產品賣給用戶,用於教育培訓、保險、招聘等行業。

  軟體「告密」提供「離職預警」。在北京一家企業工作的孟先生告訴記者,今年初,他因職務變動更改了他在註冊招聘網站上的簡歷信息,結果第二天就被公司的人力部門負責人「約談」。「他們是怎麼知道我修改了簡歷,可我並沒有要離職的打算啊。」孟先生說。

  一位私企人力部門工作人員透露,許多私企人力部門都使用一種「離職預警」軟體,一旦員工更改簡歷或投遞簡歷,就會反饋信息提示「有員工要跳槽」。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法治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胡鋼認為,對個人動態信息進行監控是一種侵犯個人信息行為。記者了解到,巧達科技就曾為用戶提供「離職預警」產品,「人才啊」等軟體也曾因同樣行為遭到下架處理。

  除此之外,簡歷數據的大規模洩露也成為近年來較大的信息安全隱患。近日,一起由「智聯招聘」員工參與、致使16萬餘份個人簡歷外流並在淘寶銷售的案件再次引發公眾對簡歷安全的極大擔憂。

  簡歷信息似能輕易獲得

  在QQ裡搜索關鍵詞「簡歷」,沒有任何難度,便出現數個出售簡歷、簡歷互換等QQ群。隨機加入了其中一個群,入群後即有多位群成員發布簡歷售賣信息。這些信息主要包含簡歷的來源、數量和價格等。

  一位賣家稱,其所售賣的是某求職平臺上全國範圍的簡歷,單價1.7元。在通過對方發來的二維碼完成支付後,獲得了含有16條個人信息的文本文檔,包含姓名、電話、性別、年齡4項。經發簡訊向其中一位求職者核實,該個人信息確為真實。

  賣家稱,簡歷信息是從某求職平臺上「直接提取」的,但只能提取上述4項信息。同時,售賣的簡歷分為「一手」和「二手」,「一手」簡歷是實時提取的,「二手」則是「昨天的」或「被用過一次的」。

  除了QQ,電商平臺也暗藏交易。一位電商店主稱可以為買家提供詳細的個人信息,除姓名、性別、年齡、電話等基本信息外,還可能包含微信號、居住地、工作單位、工作經歷、教育經歷、期望薪資等,單份簡歷價格在10至20元不等。

  這位店主說,簡歷信息均是直接登錄公司帳號導出的,並展示了其在一家招聘平臺中的充值餘額、獲取簡歷數量等數據截圖,其中一個帳號在今年7月9日到15日共下載簡歷1.2萬多條。

  值得注意的是,對方明確表示「不參與簡歷買方業務,只提供資源」,未要求買方說明購買簡歷信息的用途,並介紹其有長期合作的客戶,需求量多達「一天一萬左右」。

  簡歷保護尚需多方共治

  專家認為,簡歷的隱私安全保護,需要政府部門、企業等多方共治。相關監管機構應切實擔起監管責任,強化打擊力度,招聘平臺企業也應履行義務,做好企業運維服務。

  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彭新林認為,對於非法竊取、倒賣簡歷的行為,需多舉措形成法律威懾力,明確違法犯罪實施人、主要責任人和受益人承擔連帶責任,打擊整個非法產業鏈條。

  胡鋼建議制定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條例,統一監管制度和條例,協同監管力量,成立個人信息保護的專責機關,統籌協調通訊管理部門、網信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等職責,集中接受投訴和解決問題。

  專家同時指出,招聘平臺應該與用人單位籤訂約束性條約,限制簡歷的查閱、傳播範圍,在流通環節上控制傳播;平臺方應全面提升個人信息保護的各項措施,設立相應管理監督制度和專職崗位;有關協會可制定相關的網絡數據安全制度的標準,推動網絡數據的安全技術防護,加強對中介平臺的安全評估和調查。(魯暢 吉寧 陳鍾昊)

相關焦點

  • 誰動了我的簡歷數據?簡歷安全該如何保護
    誰動了我的簡歷數據?簡歷安全該如何保護 原標題:   簡歷屢遭大規模洩露、找工作落入招聘陷阱、修改簡歷卻成「離職預警」……調查發現,公民重要的個人信息——簡歷,當前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 倒賣簡歷猖獗警示求職者保護個人信息
    而這背後掩藏著一條完整的黑產業鏈,大肆倒賣求助者的個人簡歷牟利。筆者認為,倒賣簡歷嚴重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這條黑產業鏈必須堅決斬斷。<br/><br/>  隨著網絡和科技信息技術發達,網上求職比較方便,已成為一種時代潮流。為了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不少求職者,特別是一些大中專畢業生,他們往往「病急亂投訴」,在多個招聘平臺註冊和投出個人簡歷。
  • 守護數據安全 個人信息保護「交規」日臻完善
    與此同時,國際上對於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視與法律制度的完善,也倒逼國內加快立法進程,逐漸建立起自己的數據安全規範。今日起,本報推出聚焦個人信息保護系列報導,直面難點、共同求解,敬請關注。見習記者 李穎超 杜曉彤今年以來,監管層多次針對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安全發聲。日前,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演講時,再次強調金融數據安全問題。
  • 求職信洩露個人信息?大數據資訊時代如何拒絕隱私裸奔?
    同時,對現有的平臺監管、簡歷被洩露後的維權以及如何保護個人信息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報導。內容指出,有不少求職者在網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接到陌生騷擾電話和簡訊息。據記者調查發現,知名求職網站一手簡歷每條1.8-2.5元,二手簡歷每條0.8-1.5元,其他網站每條價格0.6-1元,這種網上簡歷的售賣目前已形成「一條龍」產業,使眾多求職者掉進信息洩露「陷阱」,如何扼制網上簡歷洩露?成為當日熱門話題,吸引媒體和網民紛紛參與探討。
  • 潮數科技多款產品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但隨之而來的個人信息的洩露問題頻出,給社會和個人都帶來了危害。潮數科技作為一家專業數據安全廠家,提供了多款產品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個人信息洩露問題頻出 損害了公眾利益近來,個人信息洩露問題頻出,嚴重損害了公眾利益。
  • Facebook道歉就能解決個人信息安全嗎?如何保護個人信息?丨21讀書
    在這種困境下,掌握信息數據的科技巨頭如何把握個人與公共責任的平衡,確實是一件非常兩難的事情。編輯丨陳思在數字世界,信任意味著一切。Facebook用戶數據洩露折射的是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被盜用的事實,身處數字時代,我們經常面臨公共安全和個人隱私之間的尖銳對立,這種衝突造成了一種道德和倫理困境。在這種困境下,掌握信息數據的科技巨頭如何把握個人與公共責任的平衡,確實是一件非常兩難的事情。
  • 違規查個人信息屢見不鮮 普通客戶金融信息權益誰保護
    數據已成銀行業重要資產和核心競爭力,違規隨意查詢個人信息卻屢見不鮮普通客戶的金融信息權益該如何保護?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業務快速發展過程中,數據已然成了重要資產和核心競爭力。但是,近年來有不少銀行未經授權,違規隨意查詢個人徵信信息,導致個人隱私洩露。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如何捍衛你我信息安全?
    原標題:數據被收集、隱私被洩露……首次亮相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如何捍衛你我信息安全?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題:數據被收集、隱私被洩露……首次亮相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如何捍衛你我信息安全?……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公民個人隱私的邊界也頻頻遭遇挑戰。
  • 八大看點丨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如何捍衛個人信息安全
    雖然近年來我國個人信息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但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企業、機構甚至個人,從商業利益等出發,隨意收集、違法獲取、過度使用、非法買賣個人信息,利用個人信息侵擾人民群眾生活安寧、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等問題仍十分突出。
  • 簡歷信息被販賣,你的個人信息被洩露過嗎?
    央視曝光,不少人在招聘平臺投遞簡歷後,被「刷單、貸款、賣車、賣房」等電話騷擾,有人詢問「來電方」後得知,自己的信息被人從招聘網站下載後變賣了。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九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有一大批求職者勢必會通過招聘平臺尋找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又可能有新一批的信息被洩露。
  •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隱私 信息安全攻防戰永無止境
    原標題: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用戶隱私   大規模用戶隱私洩露事件又一次被爆出:萬豪國際集團旗下酒店客房預訂資料庫被黑客入侵,約5億名客人的信息或被洩露。業界稱,這是自之前雅虎30億用戶信息被竊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今年以來,用戶隱私洩露事件時有發生。
  •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你的信息洩露了嗎?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你的信息洩露了嗎?現今,數據洩露漸成常態,在此種環境下,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成為每個人都應該注意並為之採取措施的問題。為此,瀋陽市公安局關於公共服務質量檢測結果有關問題整改工作按計劃部署推進,切實增強公民自我防護意識,使公民認識到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要性,了解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方法和要領。反信息詐騙支隊總結了九條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措施。
  • 網絡安全:如何保護個人隱私數據免遭洩露
    [TechWeb編譯]技術的進步使我們密切關注Internet和計算機上的個人數據。計算機技術進入我們生活的速度越快,保護我們的個人數據就越重要。你應該怎麼做才能不成為網絡犯罪的受害者?在本文中,我們將回答這個問題,並告訴您如何保護您的設備免受黑客攻擊和數據洩漏給第三方。
  • 治理隱私被洩露、數據被濫用……個人信息保護法如何捍衛你我信息安全?
    隨著信息化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人們越來越享受信息化帶來的種種便利,但也要面對個人信息洩露等問題帶來的或大或小的煩惱。為此,制定一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專門法律的呼聲也不絕於耳。在10月13日開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終於「揭開面紗」。相關專家表示,草案的制定將為個人信息保護形成更加完備的制度,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 給兒童個人信息上一把「安全鎖」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顯示,2018年12月我國未成年網民人數佔全體網民的21.6%,總數達到1.79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高達93.7%。網際網路豐富了兒童的童年生活,給他們提供了諸多正向價值,但也充滿風險,其中之一就是兒童個人信息被廣泛收集和使用。兒童作為特殊社會群體,心智尚不成熟且缺乏安全防範意識,無法對個人信息實施有效保護。
  • 如何安全保護個人信息?這三方面要求與問題值得很多人關注
    9月17日上午,2019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個人信息保護高峰論壇」在天津舉辦,來自中央網信辦的領導,與來自各行各業的個人信息相關法律專家、網絡安全技術專家、研究和測評機構代表、網絡安全企業代表、應用商店代表、App運營者代表一起,在論壇上廣泛交流和探討個人信息防護相關法律法規、標準、技術和產業。
  • 網絡求職簡歷頻遭倒賣,誰來保護求職者信息安全?
    近段時間,多家媒體先後報導了與網際網路就業平臺有關的亂象,其中諸如個人簡歷買賣、推介詐騙平臺、情色招聘等,給求職者帶來了諸多困擾。據《新京報》報導,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 協調好個人信息保護與數據產業發展的關係
    □ 見習記者 王婧  大數據時代中,數據已成為一種重要的資源。人民在享受這種資源所帶來的便捷、智能、高效等種種好處的同時,也為個人信息洩露等問題所困擾。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呼聲漸高。  近日,《信息安全技術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收集個人信息基本規範(草案)》發布,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智能時代 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極...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手機是我們個人信息的載體,承載了很多我們比較隱私的數據,一旦這些數據被不法分子盜取,後果將不堪設想,很多小夥伴以為,將手機中存儲的信息,照片等數據刪除之後,手機內的信息就不會被洩露。但是這樣真的能徹底刪除手機裡的信息內容嗎?我們一起往下看就一目了然了!
  • 人臉照片三分一張、應聘簡歷五毛一份 誰為個人信息洩露負責
    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正在啟動,人們該如何在數位化發展和個人信息保護之間找到平衡?作者:胡豔明導讀壹 || 肖颯表示,以一般生活經驗判斷,責任都是個體性的,員工的違法犯罪行為不會與公司相關。但在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公司是負有妥善收集、保管、使用用戶個人信息的義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