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近代漫畫

2020-12-27 人民網

原標題:漫談中國近代漫畫

  「中國漫畫」成為獨立畫種的時間是在清末民初。1898年香港《輔仁導報》上的《時局圖》發表之後,中國漫畫呈現出井噴之勢,當時出現的這個新畫種被學界統稱為「中國近代漫畫」 。那麼,古代中國有沒有漫畫的存在呢?答案應當是肯定的。傳統中國繪畫浩如煙海,異彩紛呈,如果將比喻、誇張、寓意、有趣的創作原則作為評判漫畫的標準,就會發現傳統中國繪畫中已有少量作品具備漫畫的雛形。

  漢代山東武侯祠的石刻畫像《夏桀》是一幅典型的諷刺「漫畫」 ,畫中夏朝最後一個皇帝「桀」 ,坐在左右兩個女人的肩背上,說明他是一個殘暴荒淫的暴君,這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一幅諷刺「漫畫」 。

  《一團和氣圖》

  北宋開始,區別於唐代宮廷畫的中國風俗畫開始盛行,這些風俗畫都來自於現實生活,很接地氣,且趣味橫生,按照今天的稱謂應當叫做「世相漫畫」 。其中宋代畫家李唐的《村醫圖》較為典型。作品描繪的是一遊醫為村民實施外科手術治療的場景。病人因疼痛難忍而扭動身軀,但被另外幾個人控制住。病人於是雙目圓睜,聲嘶力竭地叫喊著。而這位遊醫不為所擾,依然專心致志地實施小手術。病人的痛苦與無奈,醫生的鎮定、專注與自信以及其他人的同情心,都被表現得活靈活現,當屬宋代「世相漫畫」的傑作。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存世的肖像有13幅,其中一幅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畫像極具漫畫肖像的特點,另外12幅也多為變形誇張後的漫畫肖像。作為明代開國皇帝的朱元璋,怎麼能留下如此多的漫畫肖像呢?據傳,中國古代相面術有一種說法:凡是能夠開創驚天動地偉業的人,尤其是開國皇帝,是真命天子,他們必然長有不同常人之相。為了順利登基當皇帝,朱元璋大造輿論,請人為自己塑造「真龍天子」的形象。

  龍,長著一張長臉,於是畫家就將他的下巴拉長;龍長著一雙圓眼深目,畫家就把他的額頭加寬加高,讓朱元璋的眉眼挑立,眼窩下陷, 「龍眼」就此形成;龍身上長有許多鱗片,即使龍化為人身,龍鱗也不可能完全褪乾淨,於是畫家就把他臉上畫上了許多黑斑。就這樣,按照龍的樣子東拼西湊出來一幅醜陋的畫像。在現存的朱元璋的13幅畫像中,具有「龍相」的畫像就有8幅。另外一種傳說是,朱元璋生性多疑,登基之後恐怕被人刺殺,故命多個畫師為自己畫了一些「怪相」以亂人耳目。究竟何故出此多幅漫畫肖像,至今還是一個謎,耐人尋味。

  明代第8位皇帝朱見深也是一位畫家。他的「漫畫」 《一團和氣圖》 ,粗看似一笑面彌勒盤腿而坐,體態渾圓,細看卻是三人合一。左為一穿道冠的老者,右為一帶方巾的儒士,二人相對微笑;第三人則手搭兩人肩上,露出光光的頭頂,手捻佛珠。該作品構思絕妙,人物造型詼諧,用圖像揭示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主題思想。作品線條細勁流暢,頓挫自如,顯示出作者純熟的繪畫技藝。

  明代畫家李士達的《三駝圖》畫了三位駝背的老人相遇,一位提盒在右,一位作揖在左,一位在後面拍手大笑。畫的上方有詩云: 「張駝提盒去探親,李駝遇見問緣因,趙駝拍手呵呵笑,世上原來無直人。 」如果沒有題詩,只是刻畫三位駝背老人的形象,這幅畫還談不上「漫畫」 ,由於有了題詩,就成為名副其實的諷刺「漫畫」了,且帶有通俗而詼諧的情調。

  《三駝圖》

  在中國繪畫史上,陳洪綬筆下的人物總是不落俗套,別開生面。別人畫觀音菩薩總是慈眉善目,正襟端坐,而他畫的《觀音羅漢圖》中的觀音菩薩卻是體態肥厚,神態疲憊。據考證,該畫創作於1647年。當時的社會背景是清軍大舉南下,於1645年攻破揚州城後,隨即對城內百姓進行了為期十天的大屠殺,約80萬人慘遭殺害。這時正在揚州的陳洪綬機智脫險,到紹興雲門寺剃髮為僧。這期間他的好友紛紛戰死,其妻妾也音信全無。國破家亡使得陳洪綬的心情十分沮喪,遂畫了這幅無可奈何的觀音菩薩之像。

  明代漫畫雖然不多,但其中《一團和氣圖》和《三駝圖》在中國古代「漫畫」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屬於巔峰之作。

  清代漫畫的數量和質量在中國古代漫畫中均屬上乘。如清代畫家羅聘的《鬼趣圖》系列、李方膺的《風雨鍾馗圖》 、高其佩的《萬物靜觀皆自得》 、黃慎的《有錢能使鬼推磨》 《家累》等。其中,任薰的《進爵圖》是中國古代繪畫中最為典型的漫畫之一。畫面中有形體一大一小的兩位官員。小形體的官員在恭恭敬敬地向大形體的官員敬酒,似乎在祝賀他又晉升。古時候,朝廷官員常常被百姓及下級稱為「大人」 ,畫中的這位剛升官的人高出別人很多,成了名副其實的「大人」 。他不僅體型高大,其腰間配掛的寶劍也照比例同時增大了。

  縱觀中國古代漫畫,特別是水墨漫畫,既有嚴禁細膩的工筆畫,又有小寫意或大寫意,或大潑墨的傳世佳作,其繪畫語言極具民族化和大眾化的特質,雅俗共賞。

(責編:王鶴瑾、魯婧)

相關焦點

  • 近代量子理論若干專題漫談_學術講座_上海交通大學新聞學術網
    1982年—現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理論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10月退休。2004年9月首屆特聘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課程講座教授」至今。 科研情況:1982年以來,在量子場論中數學物理問題、近代量子理論及應用、量子信息理論等領域從事理論研究。發表論文近百篇,國內外報告60餘場。
  • 《漫談》開篇詞:為生產有趣有料故事而來
    網易汽車5月22日報導 《漫談》新欄目上線,不能免俗,簡單寫個開篇詞。關於這檔新欄目,官方說辭是:《漫談》是網易汽車打造記錄"現場故事"的一檔全新訪談類欄目,我們聚焦每一個在汽車領域演變進程中掀起波瀾的人物,並以此關注瞬息萬變的商業變革,為圍觀的人提供有營養的內容。
  • 中國古代有漫畫嗎?
    「中國漫畫」成為獨立畫種的時間是在清末民初。1898年香港《輔仁導報》上的《時局圖》發表之後,中國漫畫呈現出井噴之勢,當時出現的這個新畫種被學界統稱為「中國近代漫畫」 。那麼,古代中國有沒有漫畫的存在呢?答案應當是肯定的。
  • 日本近代工業從「山寨」起家
    原標題:日本近代工業從「山寨」起家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近期,剛在美國上市的中國電商「新貴」拼多多深陷「山寨門」,其平臺上層出不窮的山寨產品受到外界關注。很長時間,中國一直被西方冠以「盜版天堂」「山寨大國」的稱號。
  • 近代中國的「四大學制」
    在教招考試中,近代中國學制的發展歷程常考內容為四個學制,即壬寅、癸卯、壬子癸丑、壬戌學制。從江西曆年試題來看,常出題型以單選題、辨析題為主。出題角度著重考查特點與人物和地位的一一對應關係。我國現代學制的建立是從清末開始。「廢科舉、興學校」,改革教育,開始制定現代學制。因此,結合每個學制的特點把知識點進行梳理。
  • 楞嚴漫談|去留無意,坐看證偽楞嚴者表演——如何破斥楞嚴偽經說
    《楞嚴經》自傳入中國以來,一直存在真偽之爭。有的人,在未聽到偽說時,尚能安心學修,一聽到偽說,心就不鎮定了,總也走不出偽說帶來的恐懼,原因便在這裡。那要怎樣走出來呢?答案是:以文字般若解文字般若。近代有位名叫呂澂的學者,他寫了一本小書,叫《楞嚴百偽》,可謂證偽《楞嚴經》的集大成之作,教科書式證偽。分為四步:第一步,設定論:《楞嚴經》是偽經無疑。第二步,定基調:證偽《楞嚴經》的目的是為了弘揚正法(司空見慣的拉大旗扯虎皮)。
  • 近代中國城市化特徵
    近代中國的城市化正是在「剛剛開始工業化」的基礎上展開的,也是在西方資本主義入侵的社會環境下展開的。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對中國近代城市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而使其具有濃厚的殖民地色彩。 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是,中國近代的城市化始終與被動的開埠通商聯繫在一起。
  • 中國漫畫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而縱觀歷史,漫畫在我國曾經輝煌過,其甫一出現就與近代中國激蕩的社會變革緊密結合,構成了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一道重要的文化景觀。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指出「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那麼,中國漫畫最初是如何興起和發展的?
  • 「中國現代漫畫之父」豐子愷,因病去世留下7個子女,後來怎樣?
    引言「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中國近代以來積貧積弊,國家動亂不堪,然而這個不幸的時代又是幸運的。由於近代中國政治環境較為特殊,世道雖然不濟,文化上的百家爭鳴卻成為那個時代特有的標籤,社會土壤滋生出了許多優秀的文化大師。這些大師中有魯迅、沈從文、矛盾等文壇大家;有錢學森、童第周、李思光等科技新星;還有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等書畫大師。
  • 中國近代「五大教育家」
    清末民初,直到新中國成立的百年間,中華民族在列強的凌辱下經受了不堪回首的歲月,無數仁人志士為了中華民族擺脫苦難而發奮圖強興辦教育,湧現出了一大批影響至今名垂青史的偉大教育家,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的五位堪稱中國近代「五大教育家」。
  • 英中語言家協會舉辦《中國傳統評書欣賞漫談》講座
    中國僑網1月14日電 據英國英中網報導,近日,UCAL英中語言家協會《語言與百科》舉辦了《中國傳統評書欣賞漫談》中華文化遺產知識講座。《中國傳統評書欣賞漫談》講座分為三部分:評書的歷史、現狀及欣賞技巧。
  • 藏在漫畫裡的中國史
    本文摘選的若干幅漫畫,貫穿18世紀末至1949之間150餘年的中國歷史,更具象地展現了近代中國的風雲變換。作者用漫畫元素詮釋了歐美列強對這場戰爭危機的態度,畫面中一條小龍雙手端著來復槍,尾巴上安裝著魚雷,正向手持雙管火槍的巨龍發起挑戰,巨龍的尾巴好似中國人腦後的長辮子,身後是一艘戰艦;頭戴橄欖枝的西方人背靠重機槍和大炮,「優雅地」隔岸觀火。漫畫可能創作於戰爭初期,象徵中國的巨龍尚未落於下風。
  • 中國漫畫市場困境:最好的中國漫畫在別處
    《復仇者聯盟》根據Marvel公司的同名漫畫改編,而劇中的各位超級英雄如鋼鐵俠、綠巨人、美國隊長等,都是赫赫有名的漫畫作品主角。  中國的觀眾更多的是從好萊塢的影視作品中去了解這些漫畫作品,其實,早在登上屏幕之前,這些人物已經通過漫畫在很多地區家喻戶曉了。
  • 坂元弘子《中國近代思想的「連鎖」》:近代知識人如何應對西潮
    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本書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近代の思想文化史》《中國民族主義の神話——人種・身體・ジェンダー》等。郭馳洋,籍貫福建漳州。2013年7月畢業於廈門大學日文系,2014年4月考入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綜合文化研究科,2016年3月獲得碩士學位,現為東京大學博士生。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日本思想史。
  • 中山醫院學生「四史」學習教育系列講座(四)| 楓林橋歷史漫談
    今天,正值「全國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順利召開,中山醫院院團委、教育處、學生黨總支聯合舉辦了《楓林橋歷史漫談》講座。這也是我來到中山醫院後參加的第一個醫院集體活動。    初來乍到,放眼望去都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但是一想到大家都是中山人,就覺得心裡暖暖的。忐忑的心情還沒開始蔓延,我就被楊震老師講述的內容深深吸引了。
  • 近代日本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影響
    中國近代的高等教育,是伴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以及洋務學堂的興辦而發展的,始於鴉片戰爭後的洋務運動和維新運動時期。1862年京師同文館的建立,標誌著我國近代高等教育的萌芽。1898年京師大學堂的建立,標誌著我國近代大學教育的正式誕生。
  • 國學讀書分享會丨來聽臺灣博士漫談中國文化!就20個名額,快來!
    本期分享者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臺灣青年許桂榮。鍾愛國學大師南懷瑾著作相信很多人不禁好奇,為何一名法學博士會對國學產生興趣呢?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臺灣青年許桂榮許桂榮表示,自己在研究法學時發現法學之上還有東西,因此對國學、哲學、信仰產生興趣,尤為鍾愛國學大師南懷瑾著作,是南懷瑾先生的「私淑艾
  • 傅傑:《近代學術集林》是中國近代文化史的寶庫
    【編者按】由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浙江大學馬一浮書院兼任教授傅傑主編的馬一浮書院專刋《近代學術集林》,選錄百餘家近代學者著作的稿鈔本與舊刊本加以集中影印,將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首批五種(60冊)付梓在即。澎湃新聞經授權先行獨家刊發總序全文。
  • 近代中國情境下的概念史研究
    內容提要:在近代中國情境下踐行概念史研究,需要理論、方法、知識和語言上的充分準備。方維規著《概念的歷史分量:近代中國思想的概念史研究》細緻梳理若干重要概念在近代中國的譯介、形成和變遷,並從概念的古今流變和中西日互動等角度,為中國概念史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操作指引。
  • fgo英靈介紹中國近代最強武術家之一李書文
    李書文在《fate》中的待遇算是近代史實英靈中最強的存在了,有著在《FE》以殺階青年狀態中一拳幾乎打死尼祿、《fgo》第五章節以殺階青年狀態打贏貝奧武夫、《帝都聖杯奇談》中以槍階老年狀態空手一擊打倒岡田以藏的戰績,因此李書文也被玩家戲稱為蘑菇的「親爹」。在《fate》裡李書文強的逆天而史實上的李書文又是怎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