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的「四大學制」

2020-12-11 中公教師網

在教招考試中,近代中國學制的發展歷程常考內容為四個學制,即壬寅、癸卯、壬子癸丑、壬戌學制。從江西曆年試題來看,常出題型以單選題、辨析題為主。出題角度著重考查特點與人物和地位的一一對應關係。

我國現代學制的建立是從清末開始。「廢科舉、興學校」,改革教育,開始制定現代學制。因此,結合每個學制的特點把知識點進行梳理。我國學制的發展歷程如下:

(一)壬寅學制(記憶口訣:壬頒布)

頒布時間:1902年

主持者:(清政府)張百熙 以日本學制為藍本

文件名稱:《欽定學堂章程》因頒布於農曆壬寅年,亦稱「壬寅學制」。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法律規定的學校系統。

主要特點:①注重實業教育和國民教育;②由於當時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依舊存在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③保留著科舉制度的痕跡。

地位:我國教育史上正式頒布但未實行的第一個學制。

(二)癸卯學制(記憶口訣:癸實施)

施行時間:1904—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

主持者:(清政府)張之洞、榮慶、張百熙 以日本學制為藍本

文件名稱:《奏定學堂章程》因頒布於農曆癸卯年,故又稱「癸卯學制」。

主要特點:①體現了洋務運動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尊孔、忠君封建思想濃厚;②最大特點是修業年限長,教育體系劃分為三段七級;③劃分了師範教育,單獨建立了師範教育體系;④標誌著近代體育課程登上歷史舞臺。

地位: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正式實施的學制。

【易混點】:壬寅學制是近代中國第一個頒布的學制;癸卯學制是近代中國第一個實施的學制。

(三)壬子癸丑學制(記憶口訣:資本醜男女)

施行時間:1912、1913—1922年

主持者:(南京臨時政府)蔡元培任教育總長 以日本學制為藍本

主要特點:①第一次規定男女可以同校,並將學堂改為學校(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②教育體系劃分成三段四級;③廢除尊孔讀經,在教學內容上充實了自然學科。

地位: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學制。

【易混點】:癸卯學制規定男女不許同校,輕視女子教育;壬子癸丑學制第一次規定男女可以同校。

(四)壬戌學制(記憶口訣:長期戌美國)

施行時間:1922—1951年

主持者:(北洋政府) 以美國學制為藍本

別稱:「新學制」或「六三三學制」或「一九二二學制」

主要特點是:①受美國實用主義思潮影響,課程和教材內容側重實用;②規定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也被稱為「六三三學制」或「新學制」);③兼顧學生升學和就業兩種準備,這是我國首個兼顧升學和就業的學制。

地位:中國近代史上實施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學制;我國現代學制史上第一次明確以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作為劃分學校教育階段依據的學制;標誌著中國近代以來的學制體系建設的基本完成。

【易混點】:壬子癸丑學制具有資本主義性質,但以日本學制為藍本;壬戌學制是以美國學制為藍本。

【試題再現】

1.20世紀初,在西方的影響下,體育的重要性已被國人所認識,( )正式確立了體育在新式學校中的地位,這也是中國首次實行的現代學制。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1.【答案】B。解析:癸卯學制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正式實施的學制。在此學制中,近代體育課程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2.在我國現代學制發展過程中,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學制是( )。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2.【答案】C。解析:壬子癸丑學制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學制。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教育學備考:中國早期四大學制_北京中公教育
    本文介紹教育學備考:中國早期四大學制。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中國早期四大學制中國早期的四大學制在教招和教資考試中都是考察客觀題的高頻考點,尤其是考察四大學制與其各自特徵的匹配問題,需要大家在備考的過程中能夠做深入細緻的把握。
  • 中國早期四大學制
    中國早期的四大學制不管是教招考試還是特崗考試中,都是考察客觀題的。因此,在備考過程中需要大家認真對待,詳細備考。此四大學制在考試中常以客觀題的形式來考,因此,我們在記憶的時候可以採取記憶口訣來記憶,稱為「壬頒布、癸實施、資產找癸丑、長期戌美國」。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學習和考試有所幫助。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學頻道。
  • 早期的四大學制:壬寅學制、癸卯學制、壬子癸丑學制及壬戌學制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早期的四大學制,是指壬寅學制、癸卯學制、壬子癸丑學制及壬戌學制。性質: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統的學校制度,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國家正式頒布的學制系統。癸卯學制是「我國第一個正式實施的學制」,同時該學制有一個典型特徵叫「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與此同時,癸卯學制頒布的文件叫《奏定學堂章程》。
  • 四大近代學制之常考知識點匯總
    關於中國近代學制的發展中所涉及到的四大學制,歷年來都是教師資格考試和各種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知識點,一般這一知識點最常見的考察形式是選擇題,尤其是四大學制與其各自特點的匹配問題,難度不大,但同學們容易把這幾個學制搞混,接下來我將從這四大學制的常考點以及記憶口訣這兩個方面來對這一知識點做一個剖析。
  • 中國近代四大學制之常考知識點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中國近代四大學制是一個考察頻率比較多的考點,多以單選題形式進行考察,有些地區也會以多選題、判斷題、簡答題的形式查考。出題角度側重學制名稱與人物、內容、地位等之間的對應關係。今天讓我們系統梳理每個學制的內容。
  • 近代中國城市化特徵
    近代中國的城市化正是在「剛剛開始工業化」的基礎上展開的,也是在西方資本主義入侵的社會環境下展開的。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對中國近代城市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而使其具有濃厚的殖民地色彩。 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是,中國近代的城市化始終與被動的開埠通商聯繫在一起。
  • 中國近代「五大教育家」
    清末民初,直到新中國成立的百年間,中華民族在列強的凌辱下經受了不堪回首的歲月,無數仁人志士為了中華民族擺脫苦難而發奮圖強興辦教育,湧現出了一大批影響至今名垂青史的偉大教育家,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的五位堪稱中國近代「五大教育家」。
  • 近代日本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影響
    中國近代的高等教育,是伴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以及洋務學堂的興辦而發展的,始於鴉片戰爭後的洋務運動和維新運動時期。1862年京師同文館的建立,標誌著我國近代高等教育的萌芽。1898年京師大學堂的建立,標誌著我國近代大學教育的正式誕生。
  • 傅傑:《近代學術集林》是中國近代文化史的寶庫
    【編者按】由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浙江大學馬一浮書院兼任教授傅傑主編的馬一浮書院專刋《近代學術集林》,選錄百餘家近代學者著作的稿鈔本與舊刊本加以集中影印,將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首批五種(60冊)付梓在即。澎湃新聞經授權先行獨家刊發總序全文。
  • 近代中國情境下的概念史研究
    內容提要:在近代中國情境下踐行概念史研究,需要理論、方法、知識和語言上的充分準備。方維規著《概念的歷史分量:近代中國思想的概念史研究》細緻梳理若干重要概念在近代中國的譯介、形成和變遷,並從概念的古今流變和中西日互動等角度,為中國概念史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操作指引。
  • 基督教與中國近代西醫教育
    它們以其先進的實驗條件、優越的教學科研環境和精良的師資力量,為中國培養和造就了大批優秀的醫學人才。這些學校無論是在辦學理念、教育思想方面,還是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方面,都具有獨到的經驗,形成了濃鬱的文化積澱,成為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典範。本文擬就近代以來我國西醫教育的發展歷程、特點和影響,以及它和基督教會之間、傳教士之間的關係,略作一個考察。
  • 章清談近代中國知識轉型
    著有《「胡適派學人群」與現代中國自由主義》(2004,2015)《思想之旅:殷海光的生平與志業》(2006)《學術與社會——近代中國「社會重心」的轉移與讀書人新的角色》(2012)《清季民國時期的「思想界」》(2014)。近日,章清新著《會通中西:近代中國知識轉型的基調及其變奏》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昔之學在貫天人,今之學在賅中西。」
  • 誰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
    原標題:誰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   編者按   究竟哪一所大學才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對於這個問題,學術界長期以來都是眾說紛紜,爭論不止。
  • 黃克武:近代中國「現代」概念之起源
    當時與modern相關的字眼還有「摩登」「時髦」「近世」「近代」等,這些詞彙有時各有獨特的用法,有時則可相互替代。「摩登」「時髦」和流行風尚有關,「近世」「近代」「現代」則較常應用在討論歷史課題之上。 上述這些詞彙的出現涉及近代中國兩種思想觀念上的變化。
  • 王銳 | 何謂「全球視野下的近代中國」?
    今日的中國,成了世界問題的重心;世界的安危,幾乎完全繫於中國;其唯一無二的原因,厥為中國能幫助國際資本主義繼續發展。」在《近代中國經濟史》一書裡,錢亦石強調:「近代中國的經濟,完全受列強帝國主義的支配。帝國主義者以對華輸入商品和輸入資本的方法,變革了中國的經濟結構與經濟生活。」
  • 王陽明心學與中國近代哲學
    王學與中國近代哲學 書前言作者:楊國榮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授權轉載 在中國近代,不同時期的思想家在為獨立自強的政治方案作論證或構築其思辨體系的過程中,一方面不斷將目光投向西方,另一方面又頻頻地向傳統回顧,王學(王陽明的心學
  • 《中國法律的傳統與近代轉型》(英文版)首發
    《中國法律的傳統與近代轉型》(英文版)首發 2014年06月11日 16:2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宗敏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中國法律
  • 徐志民 | 日本的近代中國留日學生研究
    日本的近代中國留日學生研究,即使是宏觀選題也大多選取某個時段、某個事件或某個側面進行探討,往往把某個人、某件事考釋得較為詳細,彰顯了日本學者的資料搜集和考證能力。但是,他們容易忽略宏觀的時代背景,即近代中日關係的劇烈變動和日本不斷擴大侵華行動的基本史實,較少透過近代中國留日運動的表象,探究留日學生追求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本質目的,以及日本政府通過接受中國留學生而培植「日中親善」勢力和向大陸侵略擴張的主要目的,往往是就事論事。 首先,原本宏觀的留日學生政策選題,實則以清政府的留日政策為主。具體而言,一是清政府留日政策的形成與調整。
  • 王國維:中國近代教育的先行者
    他對中國近代學術的多個領域皆具篳路之功。同時,他也是中國近代教育的開創者之一。1897年,初抵上海《時務報》館的青年王國維,在維新思潮的影響下,提出了在海寧籌辦師範學堂和小學堂的構想,並將具體方案告訴好友,希望轉達海寧知州,可惜最終未能付諸實踐。維新變法失敗後,在家養病的他致函汪康年,認為教育是今後中國的「第一要著」,其早年教育救國思想可見一斑。
  • 近代中國的抉擇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將魏源的主張付諸行動,近代洋務運動就此拉開序幕。這一運動的宗旨是引進西方近代科技和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為風雨飄搖中的封建王朝提供全新的物質技術支撐。為此,他們興辦近代企業,建立新式海軍,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一時間搞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這場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近代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