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由於工作原因,沒能繼續搞機,現在工作總算穩定下來了,也有時間開始折騰PC硬體了,大家可以持續關注一下。今天準備將我的Intel平臺主機重新折騰組裝一下,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又看上了一款鋁合金外殼的機箱。
可能有朋友知道我的碼字主力機是APU小鋼炮AMD 2400G,機箱是喬思伯T8,容量足夠小,家裡人讚不絕口,本次準備重新裝的是我的遊戲機,i5 9600KF搭配顯卡RX590 8G,16G內存,配置也不算新了,畢竟現在是十代U時代了,不過性能對我來說,也夠夠的了。
因為鍾愛於鋁合金外殼的亮銀色,所以本次帶來了喬思伯U4 Plus機箱的裝機分享,話不多說,直接搞起~
1、開箱
雖然是一款ATX機箱,但是包裝上整體看上去卻不算大,另外包裝沒啥好說的,只要能看得出產品外觀,和起到保護作用就可以了。
機箱整體上看上去確實不大,比普通的ATX要小一些,看上去還真有點像M-ATX機箱了,鋁鎂合金外殼看上去還是挺好看的,產品長寬高尺寸大概為:395mm*205mm*390mm,側面還配置了鋼化玻璃。
機箱前面板的IO接口設計比較精簡實用,開機鍵、USB3.0*2、音視頻接口。取消了重啟鍵和硬碟、電源指示燈,個人覺得取消了挺好。
由於機箱外殼採用了一體成型工藝,所以頂部和前面板連體結構,機箱頂部採用了開孔設計,有利於機箱的散熱,從開孔布局來看,支持2個12cm散熱風扇,靠前部的散熱器其實給電源散熱用的,看了後面的文章就知道了。
彎折工藝處理得不錯,大圓弧設計,摸上去也比較稱手。從側面角度可以看出外殼表面其實經過處理的,形成一種淺淺的拉絲紋理,還不錯。不過,邊緣的倒角倒鈍還是有點不夠,如果倒角稍微再大一些,手摸上去會更加自然。
機箱左右側面均配置了深色鋼化玻璃,玻璃上了除了貼膜,還張貼了Glass的提醒標誌,四角4顆螺絲固定玻璃,這也是目前機箱最常用的固定方式。
機箱背部也很簡潔,取消了最底部電源艙開孔,,雖然布局更緊湊了,但是功能全保留了,背部的開孔比較有技術含量,特別是顯卡PCI-E擋板的開孔,感覺會比較困難。電源輸入接口被設計在最左下角。
PCI-E擋板配置了2個活動式的,可以重複使用,其實其它一次性的即使扳下來,以後還是可以通過螺絲旋緊重複利用的。
貼紙上標明機箱型號:喬思伯U4 PLUS。
固定鋼化玻璃的螺絲還是挺長的,而且螺絲和玻璃接觸處還配置了橡膠墊圈,這樣螺絲就不會劃傷玻璃,其實玻璃最怕的就是這種劃傷,金剛石切割玻璃的原理相信大家都了解。
再來看看機箱內部結構,咋一看跟普通機箱也沒啥大區別,但仔細看你會發現電源艙位置不見了,這次電源艙別設計在了前部以前的光碟機位置,利用擋板可以遮擋電源給視覺帶來的不適感,這也是為啥這款機箱高度上能取消電源艙的原因,同時也能容納下ATX主板,一舉兩得,這個設計用心了。
機箱底部煤氣灶一樣的風扇進風口,能夠進一步加強機箱的風道效果,右側則是硬碟艙,可HDD,可SSD。
主板六角銅柱已經預裝好,省心省力,採用銅柱,良心。
為了避免鋼化玻璃和機箱貼合面碰撞發出噪音,螺絲貼合面上還粘貼了緩衝海綿,好評。
為了照顧到散熱器和內部硬體的高度,機箱側面的空間預留得還是挺充分的,喜歡DIY的朋友也可以自由發揮一下。
機箱底部增高設計還是挺有創意的,折彎一體成型,還折成一個大圓弧,簡單實用。
上圖箭頭位置露出是為了託住鋼化玻璃,這個設計還是挺贊的,記得我朋友機箱的鋼化玻璃就是因為沒有託舉,直接掉下來摔成渣了。
機箱背面也比較簡單,左邊就是電源艙位置了,電源需要吊裝在機箱上部,不過機箱配備了吊裝固定螺絲,不用擔心。主板背面上有2個SSD位置,加上前面的硬碟位,夠用了。
機箱IO接口和接線做工還不錯,沒有明顯的短板。
包裝裡還有安裝說明書和一盒機箱配件。
機箱螺絲還是挺齊全的,主板螺絲還配置了紅色墊片,貼心啊。上圖2片黑色膠貼是貼在極限底部,用來防止摩擦刮花鋁鎂合金外觀的。
機箱底部也一目了然,2個風扇位,底部還配置了網狀防塵網。進風口還是很有必要配置防塵網的,更能阻止大一點的物體進入機箱。
貼好膠貼就不怕底部被刮花了。另外要注意的是,要預留出底部風扇的螺絲孔位,否則螺絲到就無法操作了。
2、平臺配置
平臺配置比較簡單,i5-9600KF+Z370主板+8G*2 DDR4 3000Mhz+猛禽RTX598+512GB Nvme SSD+超頻三七防芯金牌電源。
這款i5-9600KF應該在去年風靡一時吧,直到現在還依然有購買價值。對於CPU的購買,我們一直推薦大家購買散片,或者某寶的板U套裝也比較合適。
這個華碩猛禽RX590顯卡也比較老了,都快傳家寶了,如果礦潮能再來一波的話,說不定價格又要漲了,說不定哪天還真能賺錢賣呢,坐等它成為理財產品。
十銓內存性價比還不錯,穩定性挺好的,現在已經入門3200MHz了,我的這款我也沒折騰,其實簡單OC到3200MHz也沒問題,我連9600KF都沒超頻,這個就更沒必要超頻了。
這個阿斯嘉特AN SSD入手好幾年了,當時就是圖價格便宜才入手的,幾年用下來,也挺穩的啊。
電源使用的是超頻三最新黑科技電源,超頻三七防芯電源,配置相當豪華,金牌全模組電源,因為其採用獨特的七防芯工藝,甚至翼王大佬都推薦。七防芯曾經是個概念性產品,這次被超頻三利用了起來,在電源內部元器件的陣腳上,全面包裹了一種高導熱性的矽脂,讓元器件之間充分隔絕開,這樣一來,短路等各種意外就很難再發生了。所謂的七防,大概是:防蟲,防潮,防塵,防震,防腐,防靜電,防燃。雖然廠家宣傳可能有點誇張,不過從原理上分析還是非常有用的。
我曾經做過拆解分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我過去的文章,配置確實很豪華,不過價格也很感人。
考慮到這款機箱不支持水冷,又為了能壓住9600KF,所以就把之前分享過的九州玄冰400雙刃版拿出來使用了,用來壓不超頻的9600KF還是妥妥滴。
為了組建風道,我也給機箱配置了3顆風扇,頂部2個出風,後部1個出風,我底部就省掉了進風風扇,一是因為底部風扇比較難安裝,二是底部風扇的作用不是太大,因為負壓的頂部和後部效能最明顯。選擇這款風扇的最大原因就是圖便宜。
3、簡介過程
安裝過程還算比較順利,整體的效果我也比較滿意,從整體布局上來看,還是挺緊湊的,這次我機箱底部沒有安裝風扇,一是考慮到我的9600KF沒有超頻使用,頂部,後部的風扇,加上雙風扇散熱器,散熱方面夠了。這個機箱還支持590三風扇顯卡,這點還是不錯的。
在安裝頂部風扇前,我測量了一下機箱頂部空間,肯定是裝不下水冷的,所以有水冷求的用戶就別上這款機箱了。
還有安裝電源的時候需要拆下機箱上的電源背板,將電源裝進這個背板上,然後整體安裝進機箱就可以了。裝機完成大概就是這樣了,裝機其實就跟搭積木一樣,按照流程組裝起來就可以了,另外記得開機前檢查一下所有線路有沒有接錯,還有風扇扇葉有沒有纏繞線材。
4、效果展示
最終成品效果給大家展示一下,總的來說還不錯吧,小巧的鋁鎂合金主機放在桌上,還是很Nice的。下面直接看效果圖吧:
電源支持12V的RGB神光同步,意不意外,驚不驚喜,希望廠商下次可以考慮一下ARGB,那樣更炫酷。
5、總結
本次裝機給我最大的驚喜就是這麼小的機箱居然也能塞得進ATX主板,說實話,這個機箱的尺寸跟一般的M-ATX機箱也相差無幾。我的新機箱又煥然一新了,又可以叫隔壁小姐姐來看我的新機箱了,HOHO。下面我簡單總結一下吧:
本次裝機的主角喬思伯U4 PLUS,採用了比較討巧的鋁鎂合金外殼,一體成型工藝,讓外觀顏值看上去很不錯,另外,作為一款ATX機箱身形只跟M-ATX差不多大小,確實很贊,不管放在桌上,還是放在桌下,都很合適。
不過想要購買這款機箱的小夥伴得注意:1、這款機箱不支持水冷,如果你要上水冷,就別考慮它了。2、安裝機箱電源時,記得先把電源開關開到打開狀態,否則你可能要重新安裝電源了。
好吧,感謝各位看完哦,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