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蘇聯伯力審判:日本關東軍司令受審,揭細菌戰罪行

2020-12-22 中國網文化

您或許了解懲處德國納粹的紐倫堡審判(1945年11月—1946年10月),或許熟知針對日本法西斯的東京審判(1946年1月—1948年11月),那麼您是否知道,作為這兩次戰犯審判的「後續」,1949年12月還舉行過一場伯力審判?

伯力,現譯哈巴羅夫斯克,俄羅斯遠東城市。66年前,在蘇聯人組成的軍事法庭上,包括最後一任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在內的12名日本戰犯當庭受審,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至25年不等。審判集中揭露了日軍在中國東北進行的活體試驗及細菌戰罪行,而這正是東京審判前後,在美國的操縱下被遺漏乃至通過「交易」隱藏的——那些細菌戰的罪魁如石井四郎、北野政次乃至親自批准實施細菌戰的裕仁天皇等,皆逃脫了法網。

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受審

6月27日,九州出版社為《伯力城審判:沉默半個世紀的證言》舉辦讀書會,中國社科院的近代史所研究員榮維木、法學所副研究員孫家紅、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新宇出席,和讀者分享了「從東京審判到伯力審判」的歷史細節。

孫家紅是《伯力城審判》的編者。他隨身帶了一本舊書,是十多年前在北大的周末書市上花五塊錢買的——《前日本陸軍軍人因準備和使用細菌武器被控案審判材料》。書脊已經有些破爛了,泛黃的封面上印著「外國文書籍出版局印行,一九五〇年,莫斯科」,封底沒有定價。這正是當年伯力審判後,蘇聯方面以中文印行的書籍,《伯力城審判》就是據此編校而成。起訴書、供詞、辯護詞、判決書並不易讀,但它卻是我們了解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細菌戰罪行不可或缺的史料。

孫家紅告訴青閱讀記者,儘管此前這批史料曾以不同的書名至少出版過三次,但在我國伯力審判似乎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學界,他沒有檢索到伯力審判的主題論文,僅僅是立足於抗日戰爭或細菌戰的研究中有所涉及,大眾間知道伯力審判的人可能更少。他表示:「伯力審判產生於冷戰背景下,長期遭受人為的『曲解』和掩飾。它與紐倫堡審判、東京審判在時間和邏輯上緊密相連,儘管它存在一些合法性爭議,在法庭組織、審判規則、實體運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瑕疵,但審判所揭露的日軍細菌戰罪行不容否定,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審判細菌戰罪行。」

榮維木說,細菌武器殺傷力大,且有隱蔽性。日本細菌部隊在中國造成的危害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細菌實驗的受害者,所謂「馬路大」,能確認的至少有超過1000人遇害;二是細菌戰的直接實施,浙江義烏、湖南常德等地都是重災區。而且,細菌戰造成的傷亡不易測算,瘟疫暴發可能很快,也可能要很長時間。

細菌戰造成的長期危害,相關戰犯未被清算,使這一惡魔跨越了時間的邊界。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美軍也曾針對平民使用細菌武器。孫家紅告訴青閱讀記者,當時以英國李約瑟博士為首的「國際科學委員會」對此進行了實地調查。人們還發現,美軍使用的細菌武器與當年日本細菌部隊的研究有很大關聯。

伯力審判開啟的歷史進程並未因12名戰犯服刑而畫上句號。孫家紅介紹說,毛澤東1949年12月至次年2月訪蘇,其間正值伯力審判舉行,蘇方主動提出解送一批日本戰犯到中國。1956年中國審判日本戰犯,就是仿照伯力審判進行的,當然中國並未對「蘇聯老大哥」亦步亦趨,在審判戰犯人數、量刑尺度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考慮。

讀書會上有人提出,為什麼伯力審判最重的才判了25年?量刑是不是太輕?孫家紅解釋說,蘇聯1947年廢除死刑,1950年予以恢復。「伯力審判特意選在1949年底進行庭審,也就避免了死刑,當時蘇聯最高刑期就是25年。」事實上,蘇聯人並沒有按照判決將12名戰犯禁閉在勞改營,而是送往伊萬諾沃市郊外的第四十八將官收容所,待遇也有所改善。孫家紅讀過受審戰犯三友一男的回憶錄《細菌戰の罪》,按照書中描述,刑期最短的兩人刑滿釋放回國,另有一人因腦溢血死亡,一人自縊,根據日蘇間後來達成的協議,最終包括山田乙三在內的其他人都於1956年被遣返回日本。

孫家紅認為中國對日本戰犯的優待和改造政策,從長遠來看優於蘇聯的苦役折磨。「我們雖然花費了巨大成本,但對日本戰犯的心靈改造取得很大成功,他們歸國後在促進日本民間社會反省戰爭歷史、推動中日和平交往等方面一直起到積極作用,及至近年,他們中的在世者仍是中國戰爭受害者赴日索賠等活動中不可忽視的外援力量。」

左一:三友一男右一:山田乙三

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一系列紀念活動逐步展開,至9月3日的「勝利日」將達到高潮。我們應如何看待中日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孫家紅不只一次談到,回望歷史,不是為了種下民族仇恨。「日本應該拿出態度切實地反省,而我們也要超越受害者的思維,從更廣闊的視角去反思戰爭。我們拒絕遺忘,同時要有科學的、成熟的態度對待歷史問題。」在他看來,細菌生化武器的威脅今天仍然存在,比如9·11之後在西方引起恐慌的炭疽郵件,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又成了美國出兵伊拉克的藉口,這都與二戰中的細菌戰,與生化武器的開發有一脈相承的邏輯。「我們還是要吸取歷史教訓,來解決當下的問題。」

文/本報記者 尚曉嵐 本版供圖/孫家紅

法庭內外的冷戰疑雲

◎孫家紅

一、為什麼會有伯力審判?

1949年12月25日至30日,蘇聯選擇在其遠東城市伯力城舉行這場歷史性的戰犯審判,至少基於以下三方面因素:

第一,犯罪事實與定性。日本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便開始進行活體細菌實驗,並在陸軍少佐石井四郎等人的策劃推動下,經天皇批准,在中國東北的哈爾濱、長春等地成立特別細菌部隊(即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和100部隊),隨後又在北京、南京、廣州乃至新加坡等地設立其他分支(如北京「甲字1855部隊」、南京「榮字1644部隊」、廣東「波字8604部隊」、新加坡「岡字9420部隊」),專門從事細菌武器開發、活體實驗,並多次針對平民和軍政人員施放細菌武器,所造成的巨大人員傷亡至今都難以統計清楚。

日軍的各項細菌戰罪行,不僅通過這場審判,以大量書證、人證等證據資料雄辯地加以證實;數十年後,更因在中國、美國、日本發現731部隊等方面大批原始資料,令當年實施和掩蓋細菌戰罪惡的一些當事人無所遁形。

第二,公開審判的可能。在1945年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後,日本關東軍全線潰敗。由731部隊長石井四郎親自指揮,包括哈爾濱731部隊、長春100部隊在內的在華細菌戰部隊大舉消滅罪證,並攜帶大量原始實驗數據、檔案材料、設備器材等輾轉撤回日本國內,藏匿起來。儘管如此,蘇軍在戰爭中俘虜了大批日本戰俘,這其中便有多名當年主持、參與細菌戰和活體實驗的日本軍士,乃至最後一任日本關東軍司令長官山田乙三大將。《伯力城審判》一書所載多項「文件證據」表明,當年蘇軍還曾截獲不少未及銷毀的軍政材料。本書明確提及的各類案卷證據就有22卷,而檔案編號則多達869號;並且可以肯定,這只是蘇軍所截獲全部證據的一部分。這極大彌補了由於細菌戰相關主犯逃回日本所造成的被動情勢,更為這場審判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可能條件。

第三,戰犯審判的必要。從國際政治角度看,1949年底進行的這場伯力城審判是「冷戰」背景下的產物。美、蘇兩大強國不僅在二戰結束之初便著手開發更為尖端的殺人武器——包括彼此業已投入多年的細菌武器,並在東京審判的國際舞臺上,圍繞當年日本細菌戰罪行的審判問題,上演了一場場「明暗相間」的大國博弈。

對於731部隊昔日大量的「科學實驗結果」,美國和蘇聯皆欲得之而後快。但後來的事實表明,在偵緝、爭取和掌控日本細菌戰犯的效果方面,美國明顯更勝一籌。並且,在駐日盟軍司令麥克阿瑟將軍與美國政府的勾連串通下,很快與石井四郎等細菌戰犯達成交易,以美國政府保證其免予起訴、保全其個人性命,乃至重加利用為條件,從對方手中獲取了大量人類活體實驗、細菌武器實驗等方面的數據和材料。作為在日本細菌武器試驗和細菌戰爭中受害最深的中國一方,在這一骯髒交易之下顯然是被漠視和犧牲掉了。而國民政府對於美國政府和日本細菌戰犯之間的這場交易是否知情,又知情到何種程度?在南京市地方檢察院已經掌握「多摩」部隊進行細菌和活體實驗的罪行,並於1946年8月29日向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提交了文件證據後,為何既沒有在東京審判中堅持追訴,又沒有在後續國內數次審判戰犯活動中重提此舉?對於這些謎一樣的問題,因為目前掌握材料有限,尚無法給出完整而確切的結論。

就在美日達成交易前後,蘇聯作為日本細菌試驗和戰爭的另一方受害者,以及東京國際軍事法庭的控方之一,對於揭露日本細菌戰爭的罪惡頗不遺餘力,不僅支持中國政府就日軍細菌戰罪行提起公訴,甚至從西伯利亞押解兩名日本細菌戰犯(川島清和柄澤十三夫)親到東京,進行訊問,並作筆錄,以坐實相關指控。雖然蘇聯方面進行伯力審判的真實動機,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而且這場審判的國際合法性也存在一定爭議,但相比之下,美國犧牲他國以謀取本國利益的做法實在不夠光彩。

二、審判的基本過程

蘇聯伯力城細菌戰犯審判的時間是1949年12月25—30日,但這只是正式的庭審時間,其實前期的準備工作很早便開始了。

組建特別軍事法庭進行審判的核心法律依據,是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1943年4月19日法令的第一條,所針對的主要是德國法西斯對於所羈押的蘇聯公民和紅軍所實施的殺害和刑戮罪行,以及蘇聯公民及其同謀的間諜和叛變罪行。在法庭組織方面,從審判長、審判員、國家公訴人到檢驗委員會委員(出於細菌和醫學的專業性考慮而設置),清一色都是蘇聯人。

被告一方共有12名,分別是:日本關東軍總司令陸軍大將山田乙三,日本關東軍醫務處長軍醫中將梶冢隆二,關東軍獸醫處長獸醫中將高橋隆篤,第731細菌部隊部長軍醫少將川島清,第731部隊分部長軍醫少佐柄澤十三夫,第731部隊部長軍醫中佐西俊英,第731部隊支隊長軍醫少佐尾上正男,第五軍團軍醫處長軍醫少將佐藤俊二,第100細菌部隊科學工作員中尉平櫻全作,第100部隊工作員上士官三友一男,第731部隊第643支隊醫務實習員上等兵菊地則光及第731部隊第162支隊醫務實驗員久留島祐司。同時,為每名被告配備了專門的律師和翻譯人員,也全部是蘇聯人。

值得注意的是,川島清和柄澤十三夫兩位被告的職銜並不算高,竟被安置在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大將前面進行庭審,很可能是考慮到他們曾在1946年東京審判期間接受訊問,早已坐實彼等細菌戰罪行,將之置於前列,則十分有利於後面的庭審程序順利進行。

經過數日開庭審理,結果除其中一人(高橋隆篤)對於所控部分罪行稍存異議外,各位被告均當庭認罪。12月30日,由審判長契爾特科夫「代表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名義」做出判決,判處被告山田乙三、梶冢隆二、高橋隆篤、川島清4人在勞動營內禁閉25年,柄澤十三夫、佐藤俊二禁閉20年,西俊英禁閉18年,三友一男禁閉15年,尾上正男禁閉12年,平櫻全作禁閉10年,久留島祐司禁閉3年,菊地則光禁閉2年。各犯在收到判決書副本後72小時內,有權向蘇聯最高法院的軍法處提出抗告。結果當然是維持原判。

三、為什麼中國沒有參與伯力審判?

伯力城審判完全是在蘇聯的主導下進行的。儘管它與此前舉行的紐倫堡審判、東京審判在某些形式上較為接近(如配給辯護律師,賦予被告當庭抗辯權利,並輔以翻譯),而與當時蘇聯國內刑事司法審判的主流形式相去甚遠。但是,缺少其他主要戰勝國家的參與,勢將折損這場審判的國際影響力和判決說服力。當然,在當時「冷戰」思維的極度深寒下,如果美國來參加這場細菌戰犯審判,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可是中國作為日軍細菌戰和活體實驗罪行的最大受害者,以及該等罪行的主要「案發地」,同時鑑於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邀請新生的中國政府以及日本細菌戰爭的受害者(或者代表)參加這場審判,實在是應然之舉。但遺憾的是,我們在蘇聯伯力城審判過程中並沒發現中方參與的任何線索。目前所能看到的,只是在這場審判過程中,中國官方媒體不斷地轉發塔斯社的「新聞通稿」,以及在這場審判結束後,中蘇兩國政府就進一步審判包括日本天皇和石井四郎在內的數名細菌戰主犯,而進行的公開函電往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由於大批日軍戰俘早為蘇軍俘獲,而731、100等特種細菌戰部隊所在的哈爾濱、長春等地也一直被蘇軍佔據,所以不管是國民政府還是共產黨軍隊,即便當時對日軍的細菌戰罪行有所了解,若欲進行調查取證,事實上皆有所不能。而在蘇軍撤退後,國共雙方更是汲汲於內戰中決雌雄,無暇顧及相關調查,雖然令人遺憾,但也勢所難免。

再從時間上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方告成立,12月25日蘇聯方面即開始在伯力城正式庭審細菌戰犯。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新政權百廢待興,若因其未能參加這場歷史審判而苛責之,顯然也有失公允。事實上,毛澤東於1949年12月至次年2月訪問蘇聯,伯力城審判正是在此期間。可以推知,對於這場審判,中國的新生政權顯然是知情者;但具體知情到何種程度,是否有所參與?只有相關檔案公布之後,我們才能找到答案。

伯力城審判期間,中國主要的官方報紙幾乎每天都有相關報導,甚至請曾經參加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中方法官梅汝璈出面撰文,藉以表達中國人民對於日軍細菌戰罪行的極大憤慨。不言而喻,這些報導本身即代表了當時中國政府的積極反應。

四、美國的尷尬和反擊

蘇聯在伯力城審判進行過程中,不僅採用公開審判形式,準許一些民眾到場參觀,更借用塔斯社等國家媒體向全世界發布相關消息。而在審判完成後,又很快將審判資料彙編成書,並翻譯成中、日、英、德等多國文字,全面揭露日本細菌戰罪行。

對此美國政府其實是最尷尬的,因為他們不僅無法利用業已掌控在手的原731、100等部隊人員(如石井四郎、北野政次等)站出來公開予以反駁——其實也無法反駁;更無法否認在東京審判期間,曾經接到中國和蘇聯關於日本細菌戰罪行報告的事實。窘境之下,美國政府只能開動宣傳機器,重點揭批蘇聯伯力城審判的法律程序和實體瑕疵,尤其特別強調這完全是冷戰對手——蘇聯政府所操控的一場「政治秀」,因而在邏輯上,這場審判所揭示的內容絕不可信。

其實,1946年初,《紐約時報》《太平洋星條旗報》《赤旗報》(日本共產黨的報紙)等媒體紛紛對日軍在中國東北的細菌武器實驗,以及原細菌戰隊員回日後的潛藏情況進行披露。但與美國關係最為密切的《紐約時報》《太平洋星條旗報》這方面的報導很快便受到「遏制」,乃至1947—1948年間(也就是東京審判進行期間)對細菌戰的問題一直保持沉默。有的學者研究發現,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受審的28名日本戰犯中,半數以上與細菌戰罪行存在關聯,甚至直接參與其中;負責起訴的檢察官中也至少有6人明知日本的細菌戰罪行,卻對此保持了沉默。(謝爾頓·H·哈裡斯:《死亡工廠:美國掩蓋的日本細菌戰犯罪》,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很明顯,當時有能力策劃和操控這場陰謀的,只能是事實上主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的麥克阿瑟將軍及其背後的美國政府。

在「冷戰」敵對狀態下,尤其在特別強調客觀證據的美國法律文化背景下,美國的策略居然獲得了巨大成功,以致美國民眾數十年間對於日本細菌戰罪行懵然無知。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一位美國記者在《原子科學家公報》上撰文揭破美國當年與日本細菌戰犯進行秘密交易的內幕。隨後,又在美馬裡蘭州的底特裡克營軍事檔案館裡發現大量當年731部隊的細菌實驗原始材料。其後,隨著美國政府相關檔案逐步解密,人們更是發現:美國當時以極低的金錢成本(有說法是20萬日元)便從石井四郎等人手中獲取了這批罪惡資料,數位昔日當事者都承認這是一件十分划得來的「交易」。(本文摘編自《莫讓青史盡成灰——1949年蘇聯伯力城審判的背景、過程及其遺緒》,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副研究員。)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侵華日軍細菌戰罪行檔案入藏偽滿皇宮博物院
    新華社記者 林宏 攝錄音檔案長達22個小時,通過戰犯供述揭露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第100部隊細菌戰罪行據新華社電 7日上午,來自俄羅斯國立錄音檔案館的伯力審判錄音檔案正式被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收藏。這份錄音檔案長達22個小時,通過戰犯的供述揭露了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第100部隊的細菌戰罪行。
  • 日本細菌戰資源庫上線,向社會免費開放,讓歷史說話!
    9月2日,國家圖書館發布「日本細菌戰資源庫」、《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彙編》等文獻整理成果。今起,資料庫面向全社會免費公益使用。 網址點擊這裡內容包括日本細菌武器研究與試驗、日本對華實施細菌戰、日本使用活人進行人體試驗、日軍針對戰俘及平民的暴行、盟軍對日本涉細菌戰科研人員和軍人進行調查、盟軍關於組織戰爭罪行審判等方面的史料1萬餘頁。
  • 第八日:日本戰犯榊原秀夫侵華罪行自供筆錄 曾參與細菌戰(圖)
    中央檔案館今日(10日)公布了日本戰犯榊原秀夫的侵華罪行自供提要。據榊原秀夫1956年4月—5月筆供,他1908年生,日本岡山縣人。1936年9月任駐偽滿第1師團步兵第57聯隊附軍醫,1944年11月—1945年8月任關東軍防疫給水部林口支部長。
  • 森正孝:我為何要揭露日本731部隊細菌戰真相
    森正孝說:「對3000人進行活體試驗的數字,是(731部隊成員)川島清在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審判時供述的數據,時間範圍是1940年至1945年之間。據另一名731部隊成員吉房虎雄供述,1937年到1945年間至少有4000人成為活體試驗品。731部隊命名前的1932年背陰河時期,受害者人數則不詳。
  • 日本細菌戰倖存者:被「爛腳病」折磨超70年(圖)
    美國細菌戰研究專家謝爾頓·H·哈裡斯在《死亡工廠》一書中提到,除極少數日本研究細菌武器的「科學家」和高級將領在蘇聯的遠東城市伯力受到審判外,沒有一個日本細菌戰的「科學家」為他們在1931~1945年間的暴行受到審判。
  • 東京審判被判絞刑的7人都有誰?731部隊頭目不在其中
    東京審判是二戰結束後在東京成立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進行的審判。從1946年5月3日開始到1948年11月12日結束,歷時兩年半。東京審判共29名被告,這些人在70年前最終是如何判決的呢?經查,最終判決書長達1212頁。
  • 細菌戰
    常德:鼠疫圍城第一個確診患者1940年-1945年,日軍將生物武器大面積用於對中國的實戰,此嚴重反人類的罪行因為美國和日本的交易,而成為一個至今沒有完全揭開的秘密。2015年11月26日,來自日本、香港、大陸、澳大利亞、荷蘭等幾百人的訴訟團隊,準備赴日對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提起訴訟,控告安倍違反和平憲法。然而,來自中國大陸的十幾名原告沒有去成,日本駐中國大使館的籤證官將他們全部拒籤。 在1946年到1948年的東京審判中,細菌戰的事實被日美聯合的政治戲碼掩蓋了。
  • 東京審判下的南京大屠殺:日軍罪行累累仍不認罪
    這場審判從側面反映了一個事實:在那場席捲整個亞洲的戰爭災難中,日本陸軍是罪魁禍首。南京大屠殺罪魁受審根據遠東法庭最後做出的判決來看,松井石根是受審的25 名戰犯中最特殊的一位。因為其他24 名戰犯均被認定觸犯了破壞和平罪(三大類罪行中的第一類,主要指對各國發動侵略戰爭的陰謀策劃),而松井是唯一的例外,他的罪名中沒有破壞和平罪。
  • 日本學者發現70年前公文書,證實731部隊罪行
    二戰時期的日本帝國陸軍曾有一個研究細菌戰與生化戰的部隊,正式名稱為「關東軍防疫給水部」,通稱「731部隊」、或者滿洲第七三一部隊。這支部隊之所以惡名昭彰,因為他們在戰爭期間以活人從事各種異常殘忍的人體實驗,造成至少三千人死於非命。
  • 中國抗日戰爭打了14年,為何蘇聯只用了十天就把日本打得落花流水?
    1945年8月,按照蘇聯與美國的協議,157萬多集結在遠東地區的蘇聯軍隊對盤踞中國東北多年的日本關東軍發動了裝甲突擊,蘇軍裝甲部隊狂飆突進,僅僅用了十多天時間便將號稱為精銳的日本關東軍打得落花流水。
  • 劉統:民國法庭如何審判日本戰犯
    對這些日本低級軍官的審判,主要是他們長駐一地,所犯罪行易於取證。但法庭初期在這些憲兵、特務身上費時過多,而對侵華戰爭中犯下重大罪行的日軍高級將領未進行重點審理,偏離了審判的大方向。1945年12月16日,蘇、美、英決定組成由美國、中國、英國、蘇聯等11個國家參加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根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以破壞和平罪、普通戰爭罪、違反人道罪三種罪行對日本甲級戰犯進行審判。
  • 審判日本戰犯親歷者:8戰犯跪地 喊罪該萬死(圖)
    沈關生告訴法晚記者,歷時2年,罪行昭著的甲級戰犯終判死刑,而不僅只判流放或無期徒刑。畢業後沈關生又親歷了國內的一場正義大審判。  1945年日本投降後,經蘇聯軍事法庭審判的2000多名戰犯予以判刑後,大部分從1949年6月起被分批釋放回日本。另有969名罪行嚴重的罪犯經毛澤東提議,被擇日移交中國政府進行改造,按照中國法律處理。1950年7月18日,正式移交。
  • 日本擴張的開路急先鋒,進擊諾門坎的日本虎,關東軍安岡坦克支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日本帝國主義曾經計劃搶奪蘇聯在亞洲部分的土地。他們先後製造了很多的摩擦事端,以製造藉口,好向蘇聯發動戰爭。在張鼓峰衝突以後,日本關東軍計劃將衝突規模擴大,一舉擊潰蘇聯部署在蒙古地區的軍隊,因此爆發了著名的諾門坎戰役,而關東軍為了打敗蘇聯這頭西伯利亞毛熊,特意動用了綽號「虎之子」的安崗戰車支隊。
  • 日本4次公布731部隊真相,這次直接拿出了政府公文
    一個為日軍進行「防疫服務」的部隊,卻幹著活體解剖和細菌戰的秘密研究。這樣的反國際法則、反人類的罪行,在日本一直是個看不見的歷史黑洞。時光沉澱,真理終將重見天日。1931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滿洲事變」後,就開始謀劃細菌實驗。恰逢京都帝大醫學博士從歐美考察細菌戰回國,翌年(1932),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就讓他從事此項研究。初始在東京陸軍軍醫學校實驗室,以防疫之名進行生化研究。
  • 他是731部隊負責人,曾用細菌屠殺四十多萬山東人,後竟逃過審判
    在日本人的屠刀下,南京大屠殺中出現了30萬亡魂,但其實日本人的罪行遠不止於此,他們還在山東策劃了一場更大的罪惡,直接導致了42.7萬人死亡,這還不包括後續的死難者,這次惡行名為魯西細菌戰,被日本人稱為「十八秋魯西作戰」。
  • 短史記丨日本甲、乙、丙級戰犯的認定標準是什麼?
    在這些戰犯的判決書中,詳列了他們的戰爭罪行。如板垣徵四郎被控在關東軍任職期間,參與製造「九一八」事變、策劃偽滿洲國;任陸軍大臣後,籌建汪偽政權、對蘇聯發動諾門坎戰鬥;任中國派遣軍參謀長、朝鮮軍司令官等職,直接參與戰爭。因他「明知道這些戰爭是侵略戰爭,還在其實行中擔任了積極而重要的任務」,故而被判有罪。
  • 徐志民:新中國審判與改造日本戰犯研究綜述
    「反人道罪」的罪名,在紐倫堡、東京、南京、伯力等地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犯審判,伸張國際正義。[15] 在學術探討方面,學者們主要是通過瀋陽審判與紐倫堡審判、東京審判、南京審判、伯力審判的比較,指出瀋陽審判的特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