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大盤改變了原有的大幅度上升斜率,呈現出緩慢爬坡的態勢。在此期間市場成交量沒有明顯放大,而且一些前期作為行情龍頭的早周期板塊出現滯漲甚至連續回調的走勢。但是,綜合國內外各方因素,近期的盤局只是本輪跨年度行情的過渡階段,新一輪的春季攻勢發動在即。
首先,從國際上看,美國1月份製造業PMI預覽值升至56.1%,創2011年3月以來新高,表明其國內製造業正在穩步回升;債務談判方面,美國眾議院23 日通過了有關將債務上限延長三個月的法案,此舉將給予議員們在更長時間內進行預算談判的空間。歐洲方面,歐元區1月份綜合PMI初值由上個月的47.2%上升至48.2%,表明製造業和服務業收縮態勢正在緩和。
其次,從國內方面看,經濟數據進一步驗證了經濟復甦的趨勢不可改變。中國1月滙豐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值升至51.9%,創24 個月最高位,為連續第五個月回升,證實了中國經濟在經歷兩年多的減速後有望開始新一輪持續復甦。1月27日公布的全國國有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增速也連續4月回升。
再次,從政策方面看,央行在積累了一年的高頻公開市場操作經驗的基礎上推出了更為靈活的流動性調節工具,在有效平滑短期資金波動的同時,穩定了市場對貨幣環境中期內將維持寬鬆的預期。各地方2013年投資計劃密集出爐,基建投資為重中之重,對相關行業的拉動效應將十分明顯。深滬證券交易所分別發布《關於調整融資融券標的股票範圍的通知》,股票數量擴至500隻。此舉對於增加券商收入,活躍市場交易都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另外,從流動性方面看,總體上繼續呈現寬鬆局面。今年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額度超過1萬億的可能性極大。上周EPFR數據顯示資金繼續流向新興市場,A股仍受境外資金持續流入的利好影響。微觀資金方面,監管層上周澄清新股重啟傳聞,預計3月份前重啟新股發行概率偏低;1月14-18日當周,新增A股開戶數環比增加25.57%至11.76萬戶,創去年四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場內雖然換手率有所下降,但兩市日均成交額仍維持在2000億元的較高水平,顯示出場內外資金的活躍度逐日提升。另外,從近期QFII頻頻現身大宗交易平臺增持股票的情況看,QFII近期對A股市場也比較樂觀。
估值方面,由於估值修復是由流動性和盈利預期好轉雙重因素共同推動的,因此率先受益於這兩者的先周期板塊如地產和基建及其中上遊產業鏈往往在行業表現中拔得頭籌。當估值修復進入縱深階段,下遊業績彈性較大的行業才會有上佳表現。
行業配置的方向上,建議以「上下遊結合」的方式進行配置。上遊的煤炭、中遊的建築建材、下遊的家用電器、商貿零售、銀行等行業或板塊值得重點關注。
個股選擇:前期漲幅小的公司、一季度增長預期較強並有估值優勢的公司、以及三農、鐵路建設、水利建設等主題或相對更有機會。
策者,出謀劃策也。面對變幻莫測的資本市場,投資者尤其是小投資者非常需要權威專家的資本策。(本期主持人 孫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