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攻勢行情演繹至今,實在是久違的精彩!
萬億成交、指數大漲、漲停頻現,這些都刺激著普通投資者爭相開戶入場,而此前一直潛伏著買買買的「外資」部分離場。3月1日,即將到來的MSCI擴容結果,將宣布外資是否進一步「加倉」A股。
盤面多空分歧激烈,大家都拿真金白銀說話。筆者特請燕翔博士和張聖賢基金經理來解,絕對毫無保留說得明明白白!
1、近期的行情具體是怎麼看呢?
燕翔:
需要從兩個方面去看,第一個就是剔除基本面因素。春季攻勢形成,第一是流動性非常好,各項貨幣政策都比較寬;第二是市場對改革的預期,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科創板等等預期非常強烈;第三是基本面數據屬於真空期。
一月底,我們看到市場啟動的主線。金融數據出來,大家發現比想像中要更好,又一次看到了創歷史紀錄的信貸跟社融數據。這事之前哪裡發生過?最直接的是2009年1月,彼時4萬億推出之前1月份天量信貸。
天量信貸數據是一個經濟的領先指標,對經濟無法明確判斷的時候,此指標表明經濟在好轉。這種意外的數據,使得市場的預期發生了極大改變。
回顧下2009年。市場第一波拉升非常快,2008年12月31號上證綜指是1820點,第一波起來的時候到了2009年的2月16號,上證綜指到達了2390點,此中基本沒有任何回調。
所以,我們覺得目前市場做多的情緒已經開啟了,後續就是重點關注相關數據的變化。如果說,二月份數據延續「相對不錯」的態勢,原本特別悲觀的數據有改善的話,那麼這一輪向上的行情可能就不是簡簡單單的「春季躁動」了。那就是確定性的趨勢性行情,當然這需要我們走一步看一步來確定。
張聖賢:
那麼我再做一點補充,此輪反彈還有一個原因是外資的快速流入。實際上,外資影響A股已經很明顯了。從陸股通流入的資金明顯可以得出此結論,2017年當時月度流入數據大概是一兩百億的級別,2018年是三四百億的級別,今年以來,我們發現,外資通過陸股通已流入一千多億。
另外一方面從存量的資金來看,截止去年底,外資持有A股的市值已經達到了1.15萬億,而國內的基金公司持股市值只有1.57萬億,也就是說外資和國內的主流機構的持股市值已經基本接近了。加之,A股市場上漲還個外資增量預期。MSCI將於3月1日公布A股擴容結果,若將A股納入因子由5%提升至20%,預計將為A股帶來數千億增量資金。
所以,這一輪上漲除了內部的流動性寬裕外,外部資金的流入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2、萬得有一個業績爆雷指數,這個指數包含了141隻2018年年報大幅預虧的公司,從二月初至今漲了超20%。這輪反彈是績劣股的行情嗎?
燕翔:
這個指數我們也看到了,確實最近挺火。我們想談兩個方面:
第一,商譽減值所造成的情況基本上市場是有共識的。商譽減值後,上市公司業績增速至少從數字上來看波動非常大。比如說,今年虧99%的業績增速,明年數值上來看波動變得非常大。
第二,若把這一輪反彈定義為績差股行情,是不符合事實的。這波行情很多外資買入,外資是不會買那些所謂的業績爆雷指數。A股的龍頭白馬股,漲得根本不差;公募基金的淨值表現顯示,價值股表現也非常好。
所以我覺得,在超跌反彈行情中,總有一些主題炒作,體現在業績爆雷指數走勢比較好,但在這波反彈行情中,白馬、價值也漲得好,就不能簡單地說這是所謂的績差股行情。
張聖賢:
從過去一兩年的行情可知,爆雷股或者績差股在過去兩年其實表現得都非常一般,為什麼這段時間它會快速反彈?主要還是由於過去兩年,市場已把這些負面信息反應充分了,很多股票從高點到現在已經下跌了90%,甚至下跌95%以上,也就是說這些股票的跌幅已經足夠多了。
此外,此輪行情也是集中釋放的過程。今年以來,行情啟動來源是藍籌股或者說價值股,在一月底業績集中釋放的過程中,指數並沒有明顯下跌,更多是出現業績風險的公司,在業績公布的時候出現了大跌。這一輪出現業績問題的公司,大部分都是中小市值的公司。
我這邊也做了一個統計,我們發現,在披露業績預警或者說商譽大幅減值的公司差不多有將近500家,這裡200多家是30億以內市值的公司,佔了將近50%左右。市值在一百億以內的佔90%以上,可以發現上述公司都是過去一兩年表現相對比較差的,然後一兩個星期集中反應。
3、您認為此輪行情,最受益的板塊、行業是哪些?
張聖賢:
過去一兩年,無論是媒體還是大家日常生活交流中,總提到價值股、藍籌股、白馬股表現比較好,應該來說,大家都對價值投資的理念越來越認同。
那麼究竟什麼是白馬股?什麼是藍籌股?什麼是價值股?
其實並沒有很明確的標準,我們作為基金公司在產品研製的過程中,在投資的過程中思考:要引導投資者究竟如何去投資?有什麼明確的標準?
過去一年,富國也是跟國信證券在合作,一起研究如何去界定價值。討論的結果是,用了兩個指標:一是ROE(淨資產收益率),我們認為從長期來看,企業的增長,也就是企業的價值是最後實現股票上漲的唯一動力。二是結合了估值,用了PB指標,最後我們是結合ROE和PB來做產品,即富國中證價值ETF此產品。
選價值股為什麼要結合PB來做?因為好的東西什麼時候買入,決定著投資者短期收益的問題。東西再好,如果給的價格太高,那可能短期的獲利水平也不會特別好。所以,在做的過程中,結合了估值此指標做了價值指數的創新。
燕翔:
以前,市場對於價值投資分歧比較大,價值投資教科書上沒有標準定義。
所以,有些低估值的認為就是價值投資;有些就說買銀行,買銀行是價值投資,不買銀行就不價值。2017年,國信證券就提出了一個想法,本質上來說,價值投資是分享企業價值的成長,那什麼叫企業價值的成長?就是企業的盈利。
形象地來說,價格是圍繞價值波動,價格是股票價格,價值其實就是企業盈利能力。如果說,有一根企業的價值曲線,這個曲線或者說股價上漲的斜率,基本上等於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企業的盈利能力會有波動,這種波動就是體現在估值的變化。
所以,如果一個公司盈利能力比較強,用財務數據表示就是其ROE持續穩定較高。A股市場上,基本上沒有出現過任何一個公司ROE持續穩定較高,最後拉長了看還讓投資者虧很多的。我們之前在很多報告做了很多數據有大量的分析,這裡不贅述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2007年上證綜指在6124歷史最高點的時候,如果在那個時候買龍頭的銀行股,拿到現在算上紅利、股息,投資者是不會虧錢,甚至還有點盈利。但彼時若是買龍頭券商股,拿到現在可能一無所獲。
這兩者的區別最大的原因就是,在經濟運行的過程中,中國銀行的淨資產收益率持續穩定較高,但是券商卻是做不到的,所以此處體現出什麼是價值,什麼是非價值,我們覺得這個體現的是比較清晰的。
4、上文聊到商譽減值,那麼富國中證價值ETF在跟蹤指數的編制過程中,有沒有考慮商譽這部分?
張聖賢:
考慮進來的。在做這個產品的過程當中,我們用的價值的指標是ROE,那這裡邊R也就是它的淨利潤的測算當中,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也就是說,除了考慮因為商譽減值帶來的虧損和影響,還考慮了比如一次性補貼等因素。
此外,我們還特別考慮了持續性問題。燕翔總上文說到,為什麼券商股長期拿著不一定能盈利?因為其較強的周期性,ROE波動很大,所以,這個指數扣除了非經常性損益,另外一方面還要求企業的ROE水平持續在10%以上。若出現2個觀察期連續下降的情況,會進行剔除。
考慮商譽問題的核心是,這家企業的主營業務是否健康。商譽為什麼會減值?減值的核心還是因為主營業務沒有達到預期。如果其過去的主營業務比較穩定、持續性比較好,那我覺得商譽也不是其核心問題。所以,此指數既考慮了企業的盈利持續性,也考慮了主營業務的穩定性。
5、經濟下行壓力依舊,多、空雙方分歧較大,此輪行情結束了嗎?確定性的趨勢以及結束的標誌性指標有哪些?
燕翔:
任何上漲都會有回調的擔憂。從歷史上來看,股票價格領先經濟,等經濟基本面非常好的時候,A股再起來,這是不現實的。所以,總有一些人先知先覺。
反彈時間能持續多久?主要還是看基本面數據的變化。關註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改變、外資流入速度、二月份的金融數據、經濟增長數據等。此外,就是商品價格。年初以來,南華工業品指數漲得非常好,基本上到了歷史新高。
現在,A股比較明確處於估值底部,並且政策在放鬆。1月份信貸數據比較好,但很多評論說有瑕疵,就是票據數據不夠好。我個人看法,如果後面是一個趨勢性的行情,那一定有基本面回升的支撐。建議大家關注基本面的數據變化,可以相對廣義一點,包括金融數據、經濟增長指標、商品價格等等,如果所有的數據都開始出現掉頭向下的話,那我們可能市場又要重新回到謹慎的狀態下。
(文章來源:富國基金)
(責任編輯:DF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