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可馨,你原本可以成為姜二嫚

2020-08-29 培恩的媽媽


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為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裡,有人表面看著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繆可馨(2009-2020)《大聖三打白骨精讀後感》


要命的「正能量」

這段時間,「繆可馨」變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

這個來自江蘇常州的11歲女孩,原本應該和其他孩子一樣,過著平淡快樂的小學生活。

她可能也曾幻想未來的模樣,渴望長大

據繆可馨身邊的大人回憶,可馨是一個活潑開朗、成績優異的孩子

她很愛看書,對事情有自己的思考,並且善於表達

這樣一個思維活躍又有趣的孩子

將來有著無限可能

可惜

沒有機會了

2020年6月4日下午3點

11歲的繆可馨從教學樓上一躍而下

在一聲悶響中,結束了短短的一生

在生命的最後一小時裡

可馨因為寫下了一篇被老師定性為「傳播負能量」的作文

當眾受到侮辱

語文老師在課堂裡讓她下跪訂正,還扇了她一耳光

我們很難想像

是怎樣的委屈和煎熬

逼得一個五年級的孩子,選擇為自己的生命劃上句號

這就是那篇「傳播負能量」的讀後感

繆可馨讀完《大聖三打白骨精》課文,作出了如下反思:


「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裡,有人表面看著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個11歲的孩子,看完課文能得出這樣的結論,說明可馨的觀察能力很強,頗具社會敏感性。

整篇文章工整不失童稚,觀點鮮明

作為一名五年級學生,有這樣的作品實在稱得上是優秀了

然而她的作文被老師圈圈改改,那些有靈性的形容詞和短句子都被劃掉,剩下一片空洞的、框架式的流水帳


這就是老師想要的「正能量」?

試問,正能量到底是什麼?

是老師兇狠的語氣和表情?

還是是對一個孩子無情的羞辱?


讓孩子自由想像,鼓勵他們獨立思考,這才是正能量!


「我拄著一束光」

在另一座南方城市,有另一名13歲的女孩姜二嫚

這位同樣就讀小學、同樣愛思考的深圳女孩

與繆可馨有著大不同的境遇

如果你對姜二嫚這個名字不熟悉

你對她的詩一定有所耳聞



晚上/我打著手電筒散步/累了就拿它當拐杖/我拄著一束光 ——《光》

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 ——《燈》

如果有誰對我說/我愛你/這絕對絕對不是原創/原創在媽媽那裡 ——《原創》



讀她的詩,就像是翻開了一個充滿童趣的世界

在姜二嫚的筆下,生活處處是天馬行空的想像,浪漫得不可收拾

從6歲到11歲,姜二嫚創作了一千多首詩

其中的141首,被收錄在了《姜二嫚的詩》中

姜二嫚是幸運的

在她還不會寫字的時候,她的童言童語就被爸爸細心記錄下來

上小學後,她稚嫩的思考得到了老師的鼓勵和保護

姜二嫚是幸運的

身邊大人對她的認同和支持,讓她充滿自信,更加願意對周遭事物進行深入的觀察和解讀

她在《放學別走》這檔節目中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現在的語文特別格式化,有很多課文都離開了對『人』的關心。總覺得跟我們沒有關係。比如寫月亮,就是月亮婆婆;寫風,就是風兒姐姐;寫夜空,就是天上的星星亮晶晶、眨眼睛…我們小孩子,根本就不像他們想像的那麼幼稚、那麼好哄」

後生可畏

姜二嫚當時只有11歲,就能夠把模版式教育帶來的乏味感慨得如此鮮活

試想如果她遇上的是繆可馨的老師

姜二嫚還會成為姜二嫚嗎?

可能不會了吧

上學,猶如開盲盒

跳樓自殺的繆可馨和年少成名的姜二嫚

相差的只是一點運氣

一點遇見良師的運氣

繆可馨的老師袁某,從表面上看,算是個優秀教師了

據該小學校長介紹,袁某業務能力很強,經常代表學校參加教研活動比賽,被評為常州市學科帶頭人,還曾獲得過常州市十佳輔導員稱號

發生了學生跳樓的惡性事件,袁某連停職處分都沒有,第二天照常上班

相信可馨的家長也曾慶幸孩子跟了這麼一位「優秀的老師」

然而,繆可馨跳樓事件發生後

網上湧出了不少袁某曾經的學生,紛紛道出當年受到袁某體罰和侮辱的經歷

可見,光鮮的履歷並不能代表一位教師的素質

但是作為家長,除了看履歷,還能有什麼途徑對一名教師作出判斷呢?

一切都猶如開盲盒

外表金玉滿盈,內裡裝的是什麼,只能讓孩子揭曉

你敢冒這個險嗎?


童話大王鄭淵潔不敢

鄭淵潔的兒子鄭亞旗在上小學時,有天放學回家跟父親分享了這樣一件事:

班裡有一個同學遲到了,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他的文具盒扔在地上說:「你以後吃屎都接不到熱乎的。」

鄭亞旗問父親:「鄭淵潔,你覺得老師做的對嗎?」

鄭淵潔立馬作出決定

把兒子接回家中自己教育

鄭淵潔與兒子鄭亞旗

這個行為當時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大部分的聲音是指責鄭淵潔的家庭教育只會耽誤孩子

然而事實證明,鄭淵潔沒有耽誤兒子

從「家中私塾」畢業後,鄭亞旗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把爸爸的童話系列做成了中國迪士尼

鄭亞旗

家庭教育這個模式,在中國或許還比較陌生

但在美國,「Home School」是常見的選擇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能通過家庭式輔導獲得更良好的教育

在加州,一單家長遞交了「Home School」的申請,州政府會定期給孩子發放課本與教學工具的福利金

存在這樣的政策,是因為美國的教育系統十分重視和保護個體差異

即使是在公立學校

兒童的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也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為了防止限制孩子的想像力,美國的幼兒園會有意識地選擇不帶任何品牌形象及特徵的玩具,比如角色扮演遊戲的道具服不會出現迪士尼公主的裙子、玩具車不能是汽車總動員成員等;教師也不能要求孩子「整齊劃一」,加州幼兒教育法令明確規定,在沒有火災、地震等緊急情況時,不能以任何理由把一個正在睡覺的孩子強行喚醒


父母之愛子,當為其計深遠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準父母計劃著赴美生子

就是希望寶寶出生在美國,能夠享受美國的教育、快樂成長



我是培恩的媽媽,一個試管嬰兒的母親。

楊麗萍的熱搜事件一石激起千層浪,翻出了我最不希望看到的現象——女人還是被認為是生育機器。

作為一個新晉寶媽,我愛我的孩子,他如同我的生命一般珍貴。但生兒育女是我和丈夫結婚5年後,根據我們的經濟和家庭狀況作出的慎重決定。我們都不認為養育後代是我們這場婚姻的目的。

努力了三年都沒有接到好孕的我,最後求助於試管技術擁抱了我的培恩寶寶。培恩在加州出生,他將在國內度過快樂的童年❤我愛我的孩子,我也很感恩老公給予我的支持!我知道有很多準父母對這個領域是既陌生又好奇,我將把這一系列的過程都分享給大家!

請關注我,獲得更多育兒和試管相關的小知識吧!

相關焦點

  • 繆可馨之死,需要心理專家進入調查,不可以成為無證致死的案例
    繆可馨之死最近關注繆可馨之死一案,看了網上很多人的評論,一些評論令人膽寒,尤其是一些老師的無良之聲,更是抹殺了教師職業的光輝形象。繆可馨之死疑點多多,但是很多人卻沒有把關注點放在尋求真相之上,甚至更有人慾遮掩真相。有時間真的需要把網上這些不知黑白的老師的言語拿出來曬曬!如果老師都沒有了良知,那麼還能有誰有良知?良知,不是簡單的對錯。繆可馨之死很顯然存在問題,但是這些人怎麼可以就簡單的認為是學生的問題呢?任何小學生的自殺,本質上都是謀殺!
  • 《姜二嫚的詩》:別人家的孩子是良好的家庭氛圍養成的
    孩子眼中的物 關於燈,你有多少想法 《散步》我打著手電筒散步一關手電筒瞬間被蟲聲包圍 手電筒在姜二嫚的眼裡還可以從抽象變成具象,手電筒照出來的光本來是只能看得到但是摸不到的,但是在孩子的世界裡,這束光像拐杖一樣在黑暗中給人安全感和依靠
  • 活得簡單點,保護好我們純真的初心《姜二嫚的詩》
    「《光》晚上我打著手電筒散步累了,就拿它當拐杖我拄著一束光」-----姜二嫚在姜二嫚小朋友的眼中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手電筒的一束光是她的拐杖,她隨時隨地與光玩了起來。月亮的陰晴圓缺在她看來是吃飽了,肚子圓了,開始生星星,每生出一顆星星,月亮的肚子就缺一塊。小孩子關於暗與亮的感知,能拍出一部動畫片。
  • 怎樣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語感,請一起讀姜二嫚的15首小詩
    當我讀姜二嫚的童詩時,忍不住說一句:「虧她想得出!」 通過這些簡簡單單,不帶太多修飾詞的詩句,你會看一個孩子眼中的世界以及她寫給這個世界的真心話。你見過「有條紋的星星」嗎?這就是想像的魅力。也許你會奇怪,一個兩歲多的孩子也會寫詩?當然,孩子是天生的詩人,有多少經典詩句從他們的嘴中脫口而出。只是,又有多少家長會像姜二嫚的爸爸一樣,隨時記錄下自己孩子對世界的「第一次定義」!
  • 通過《姜二嫚的詩》探尋教養方式的力量
    他們的園丁型教養在姜二嫚父母的教養方式中,我們可以看到放任型與權威型教養方式的影子。比如放任型父母遵循一種自由放任的教養方式,權威型父母在孩子和自己發生分歧時對孩子施加堅固的控制,但不完全限制孩子。可以看出平時生活中父母與孩子就有著深度交流,並且一家人一直保持著這種有效溝通,所以孩子才會在遇到問題時主動與家長分享。第二、父母豁達開放的教育方式。當孩子向父母提出不想上學時,更多的父母會當場尖叫出來,隨後為之憤怒,而姜二嫚的父母沒有。他們只是坦然面對女兒的問題,並且給出積極的回應。
  • 誰逼死了小學生繆可馨?
    這個世界上,每一天每一秒都在發生悲劇,作為一個不再單純的成年人,我可以漠視很多苦難,但惟獨對孩子的不幸,依然會揪心痛苦。我找到了繆可馨媽媽剛開的微博,名字就叫「繆可馨世界第一可愛」,籤名是:永遠當一個小朋友,世界第一可愛。
  • 繆可馨事件思考
    江蘇常州金壇河濱小學5年級女生繆可馨墜樓事件,引起社會普遍關注,不同的平臺、作者,也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件事情進行解讀,也讓人對這件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認識。繆可馨事件,它現在已經不僅僅是繆可馨及家人的事情了,它還牽涉到我們整個社會,我們所有的人,因此,對於繆可馨事件的正確認知,對於這個社會,對於我們每一個人,對於現在,以及對於將來,都肯定是有好處的。
  • 為人父母者,該怎樣防止孩子成為下一個繆可馨
    10歲可愛女孩繆可馨走了,以一種極其慘烈的方式永遠地離開了父母,離開了無數愛她的人。她生前可愛的笑臉讓全國無數人為之動容,當我們沉浸在悲傷和憤怒中不能自拔的時候,當無數人聲討在她的作文本上寫下「傳播正能量」的語文袁老師的時候,實際上有一個工作比追責更重要,那就是如何防止我們的孩子成為下一個繆可馨。
  • 繆可馨事件誰之過?家長、老師還是學校?
    繆可馨,一個鮮活的生命沒了。對於她的父母一定傷心欲絕、以淚洗面。對於老師一定後悔不已、惶恐不安。對於社會不會有絲毫影響,很少有人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大家就是簡單地非黑即白地談論著,也許幾個月後就無人問津了。
  • 繆可馨父母輸了,袁老師贏了
    但是,當今天看到這樣的最新報導的時候,我腦海裡就立馬就跳出了一個想法——繆可馨父母輸了,袁老師贏了。我為什麼有這種想法呢?因為已經可以預見的是,一切有利條件,正在往袁老師這一邊靠攏。1、繆可馨沒了,沒人可以證實繆可馨和袁老師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袁老師比我想像的更厲害。
  • 得知繆可馨被體罰過,我擔心的問女兒:假如你被老師打耳光怎麼辦
    繆可馨墜樓事件仍在持續發酵中,不同於之前的是,今天下午,網上的評論中出現了眾多批評老師的聲音。這畢竟是一個鮮活的12歲年輕生命,繆可馨的逝去也許會成為他人記憶中的一顆塵埃,但她終究是從父母心中狠狠地挖去了一塊肉,這種傷,至死方休。
  • 到底是誰逼死了小學生繆可馨?
    這個世界上,每一天每一秒都在發生悲劇,作為一個不再單純的成年人,我可以漠視很多苦難,但惟獨對孩子的不幸,依然會揪心痛苦。我找到了繆可馨媽媽剛開的微博,名字就叫「繆可馨世界第一可愛」,籤名是:永遠當一個小朋友,世界第一可愛。
  • 我們為什麼不去譴責繆可馨的家長
    所以,我在前一篇文章《對不起,我對繆可馨墜樓事件的教師袁某某的調查沒有期待》中說,袁燈美只是一個愚蠢又貪婪的傢伙。現在跟幾十年前不一樣了,那時的人單純、善良,人與人之間還是熟人關係更多一些,那個時候把孩子交給學校,家長一百個放心,甚至還會說,不聽話你就給我打。教師和家長之間也很少存在利益關係,輔導班、補課班幾乎沒有。
  • 《姜二嫚的詩》:我們都曾年幼,對世界充滿好奇,對未來充滿幻想
    她就是「00後萌派詩人」姜二嫚,她的詩集名為《姜二嫚的詩》於2020年3月首次上市,上映後頗受好評,豆瓣評分高達9.3。她的詩簡單而真實,讓每一個閱讀的人都感受到被治癒的溫暖,仿佛是在同一個天真的小孩子聊天一般。餘秀華說:「二嫚寫得天真爛漫,她的手指向哪裡,詩就出在哪裡。」
  • 繆可馨之死:校方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直到去年,繆可馨還挨過袁老師的耳光。袁老師也收過繆可馨家長給的「好處」。繆可馨和其他同學就一直在這樣的環境裡學習。由當地政府辦、教育局、公安局組成的調查組通報,事發當天,袁老師沒有對繆可馨沒有打、罵等行為;批改作業也是正常進行的。但是,羞辱人的意圖,並非只有通過打罵來實現。
  • 憑什麼要求她堅強|繆可馨事件
    顯而易見的意思就是,繆可馨的作文不夠正能量,必須重寫。 也正是在此之後,繆可馨於下課後從四樓墜落。 有人扒出繆可馨的作文,說這是抄襲,抄襲就不符合我們國家的教育理念;有人說小小年紀這麼點打擊都受不了心理素質也太差了,難不成還要老師供著你;有人說老師的做法沒錯,支持袁老師,為袁老師點讚...... 孩子沒了,你茶餘飯後嚼著人血饅頭,香嗎???
  • 談小學生繆可馨後續事件
    從6月4日就發生的江蘇常州金壇河濱小學五年級女生繆可馨墜樓身亡事件。到現在雖然已經得出結論。可是,當看到後面的一些消息之後,小編心中的怨憤更大了。小女孩繆可馨墜樓身亡事件,已經讓這個老師的權威得到了鞏固,甚至讓家長也產生了威脅感。正因為有這樣的原因——一個班級中的老師,她在無形中,就已經成為了那些未成年孩子裡頭的絕對權威。這種權威不單在小孩子面前可以展示。家長在老師面前,也卑躬屈膝。當家長聽說官方對於這位老師沒有任何的訓誡和懲罰之後。家長為了防止小學生繆可馨的悲劇在自己孩子身上重演。所以,馬上,就向這位老師獻媚。
  • 繆可馨之死:傳遞正能量的精神專制何時休止?
    首先向已經離開的繆可馨表示最沉痛的悼念,一個如此年幼的孩子離開人間,讓人痛惜。發文討論此事,只為避免此類悲劇再次發生。6月4日下午三時十五分,江蘇常州金壇河濱小學五年級女生繆可馨墜樓身亡。6月12日,該事件聯合調查組發布公告,稱共走訪班級學生45名、學校老師3名,未發現當天課堂中存在辱罵、毆打學生情況。
  • 袁老師,繆可馨說錯了麼?
    2020年6月4日,江蘇省常州市金壇縣河濱小學五年級學生繆可馨墜樓身亡。事件起因疑是語文老師袁老師批評繆可馨就課文《大聖三打白骨精》所寫的讀後感。繆可馨在其中寫道: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裡,有的人表面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
  • 如果你娃是繆可馨,遇到了袁老師,你會怎麼做?
    可能你已經看到了小學生繆可馨墜樓身亡的新聞。在上了兩節作文課後,常州市河濱小學五年級的女孩繆可馨出了教室,爬上欄杆,從四樓墜落,結束了10歲的生命。報導稱,她墜樓的導火索,就是老師對她作文的痛批。她寫的一篇作文《三打白骨精讀後感》,被語文老師袁老師批得體無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