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雲專訪:沈洋連線名記海耶斯 美國人為啥就不戴口罩?

2020-12-16 騰訊體育

抗擊新冠疫情的NBA怎麼樣了,美國的戰「疫」情況如何,球員和記者們經歷著怎樣的隔離生活?

在NBA停擺期間,騰訊體育推出《NBA雲專訪》系列欄目,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專訪聯盟球星、球隊高層與知名記者,一起聊一聊疫情期間的熱點話題。

《NBA雲專訪》第一期,騰訊體育高級記者沈洋邀請Yahoo體育資深記者克裡斯-海耶斯(Chris Haynes),講述疫情期間關於籃球,關於生活的故事。

宅在家中做音樂的籃球人

「我沒比賽可以報導。」

在沈洋與海耶斯連線時,先播放一段說唱音樂,海耶斯笑得前仰後合,這支單曲是海耶斯創作的,是他居家隔離期間的作品。這位Yahoo體育報導NBA的領軍人物,在沃神離開後,創建起Yahoo體育全新NBA報導團隊的大咖,正在經歷前所未見的生活。

視頻連線中的海耶斯

「隔離讓我困在家裡,我根本沒辦法剃鬍子,我頭髮也巨亂。所以各位對不住了,我為自己的儀表道歉,」海耶斯笑著說,「我住在加州灣區的家中,除了去買生活用品,不能離開家,這確實有點難,因為我習慣了為比賽而奔忙。我在適應這些,因為我們有嚴重的疫情需要面對,希望大家都能宅在家中,多洗手,多消毒,期待我們能夠戰勝病毒。」

截止發稿時間,美國感染新冠病毒的確診病例已經突破36萬,加州是疫情重災區之一。如果在平時,海耶斯這個時候應該正在忙碌,他既是Yahoo體育在NBA方面的首席記者,也是TNT的現場主播,4月正是常規賽的衝刺階段,東西部排位戰,季後賽席位爭奪戰如火如荼,但疫情的爆發,讓這一切不得不暫停,宅在家中的海耶斯只能用音樂打發時間。

「我做了幾首歌,太無聊了,得找點事幹,」海耶斯說,「周日的時候,我要發一首新歌,主題就是沒有比賽的日子,我都要瘋了。我之前從未做過說唱,但這次無事可做,所以我就在錄音室裡用電腦瞎玩。」

從1月中旬開始,NBA高層就關注新冠疫情,並逐步採取措施加以預防,但奮鬥在採訪第一線的海耶斯坦言,他直到3月的時候才切實感受到疫情的嚴重性。

日常工作中的海耶斯

「實話實說,直到馬刺打獨行俠那場比賽(3月11日),我為TNT做場邊採訪,那一天NBA下達了新的指令,採訪要保持6英尺的距離,更衣室也不能進入,我這才意識到病毒離我們很近了,」海耶斯說,「我們被允許賽前單獨採訪主教練,但那個場景很奇怪,波波維奇和卡萊爾都站在很遠的地方。比賽第一二節之後,原本是採訪主教練的時間,卻被取消了,賽後也未能採訪球員,我的工作進入了暫停的狀態,那是一個信號,讓我明白事情有多嚴重。當戈貝爾確診,我就覺得聯盟一定要停擺了,因為只要有一個確診,就會出現更多。」

身處美國的沈洋,也只能宅在家中,但與海耶斯不同,沈洋曾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在居家隔離方面有一些經驗。在這次的連線中,海耶斯請沈洋介紹了17年前的情況。

「那時候大家還是可以出去上班,還可以去買東西,並不是必須待在家裡,但我可以肯定街上和公交車上人非常少,大家都清楚應該怎樣做,」沈洋回憶道,「我覺得很多美國人需要時間去適應隔離,第一次都會很難,雖然這次比上一次要嚴重得多。」

抗擊非典期間,沈洋正在備戰高考,這段特殊時期的經歷,讓沈洋對於在疫情中保持積極的態度有著更深刻的認識。「那時候因為房子要拆遷,我們暫時住在舅媽家裡,」沈洋說,「雖然情況很特殊,但我知道必須要學習,做好準備,不管要經歷多長時間的等待,考試一定會來的。我記得那時候胖了20磅,因為舅媽老給我做好吃的,希望我建立起強大的免疫系統,所以我就不停地吃,到現在都瘦不回去。」

海耶斯也很有感觸。「我也擔心這個,因為我之前一直堅持去健身房,保持得很好,現在我雖然也努力在家中做一些運動,但肯定和之前不一樣,我擔心隔離時間結束後,我會不會變得很胖。」海耶斯說。

停擺對底層球員影響最大

「閒」,這對於海耶斯只是相對狀態,相對於他之前的工作強度,現在確實有些「閒」,但海耶斯從未停工。除了報導停擺期間的相關消息外,海耶斯還與多位球員網絡連線進行專訪。

採訪是海耶斯的強項,他從之前默默無聞收入微薄的體育撰稿人,成為如今報導NBA領域的大腕,除了獲取和撰寫新聞的卓越能力外,通過溝通與球員建立密切的私人關係也是他在業內取得成功的法寶。

海耶斯曾在NBC任職,跟隊報導開拓者,在那段日子與開拓者球星利拉德成為好朋友,之後擔任《克裡夫蘭正直人報》的隨隊記者,負責記錄騎士的臺前幕後,多次對詹姆斯進行專訪。離開《克裡夫蘭正直人報》後,海耶斯加盟ESPN,成為追蹤勇士的前方記者。效力ESPN期間,海耶斯創辦了「晚宴」系列節目,邀請球員進行深度專訪,在那段日子,海耶斯與杜蘭特等NBA球員建立友誼。當海耶斯2018年轉投Yahoo時,利拉德還專門在推特進行了報導。「消息源:自由記者克裡斯-海耶斯與Yahoo體育達成合作,將幫助他們創立NBA報導團隊,詳情待續。」利拉德寫道。

海耶斯傑出的溝通能力,在業內是享有盛譽的。「克裡斯可不是一般的記者,」NBA球員昆西-龐德塞特說,「他是那種你能夠坐下來好好聊一聊的朋友,非常真誠。」

每當聯盟有大事件發生,海耶斯都會通過他的深度專訪,解開事情的來龍去脈,當杜蘭特在2019年轉投籃網後,第一次接受專訪,就是與海耶斯合作,阿杜在那次採訪中,回答了困惑球迷許久的眾多問題,尤其是他在總決賽受傷的真相。同樣在2019年夏天,萊昂納德轉投快船,海耶斯對「小卡」進行了專訪,萊昂納德詳細解讀了他為什麼選擇快船。

這次停擺給海耶斯採訪造成了一些困難,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近距離與球員們溝通,但海耶斯通過雲訪談的方式,保持與球員的聯繫,了解他們在停擺期間真實的生活和訓練狀況。

「我今天採訪了雄鹿的韋斯利-馬修斯,NBA球員的隔離條件是有很大不同的,那些拿著高薪的球員擁有豪宅,裡面有健身房,」海耶斯說,「馬修斯在獨行俠打球時拿了頂薪合同,他的生活就很不錯,在威斯康斯有自己的大房子,裡面的設施可以滿足他的訓練需求。所以像馬修斯,還有詹姆斯和保羅這些球員,他們不會因為停擺而失去狀態,等到NBA恢復了,那些明星球員的狀態估計會很好。」

海耶斯採訪馬修斯

馬修斯NBA生涯工資總計達到1.03億美元,無疑是聯盟高收入群體中的一員,代表著能夠憑藉經濟實力為自己創造良好訓練條件的球員,但聯盟收入等級差別很大,相對收入不高的球員,受本次停擺影響更大。

海耶斯採訪庫克

「我採訪了湖人的奎因-庫克,他的薪水相對比較低,只能住在洛杉磯的小公寓裡面,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小廚房裡跑圈,」海耶斯說,「他已經有一周多時間沒有投籃訓練了,因為沒有能用的籃球場,只有一個小公寓。這次停擺真正影響的是那些工資不高的球員,他們才是難以通過訓練保障身體狀態的群體,如何適應現在的狀況,這是一個問題,因為他們沒有那些明星球員的條件。」

球員對賽季取消有心理準備

2019-20賽季能否恢復,現在還是懸而未決,儘管聯盟希望能夠讓賽季重啟,即便空場比賽也能接受,但抗擊新冠疫情的發展趨勢並非聯盟可以掌控。即便是最樂觀的估計,本賽季也要等到6月中旬才有望再次啟動,海耶斯認為這對於球員來說是嚴峻的挑戰。

「首先是賽季是否還會恢復,如果恢復會採用怎樣的形式,常規賽還打嗎,還是直接打季後賽?」海耶斯說,「一旦賽季重啟了,球員們可能馬上就要面對高強度的比賽,這會帶來受傷的風險,因為球員之前處於長時間停賽狀態,多數球員不會那麼快調整到位,那麼快就適應比賽強度,這是球員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

海耶斯透露據他了解到的情況,很多球員感覺這個賽季可能難以恢復了,但大家仍在努力儘可能保持狀態,沒有放棄賽季重啟的希望。「你不能排除這個賽季不會再打的可能性,這是絕對有可能發生的,但大多數球員都在盡最大努力保持狀態,期待能夠繼續這個賽季,」海耶斯說,「我們以詹姆斯為例,也許他也覺得賽季難以回歸,但他仍要每天為賽季可能重啟做好準備。」

本次停擺對於NBA的直接影響就是收入減少,雖然目前還無法準確計算經濟損失究竟有多大,但據業內人士預估,僅常規賽門票方面就有5億美元的損失,如果統計範疇擴大至季後賽,可能超過10億。收入的降低給聯盟帶來了經濟壓力,降薪在NBA內部已經開始執行,已有大約100位聯盟高管降薪20%,其中包括聯盟主席和副主席。76人也曾推出降薪計劃,但迫於壓力撤銷了這項決定。

不僅僅是聯盟高管和球隊工作人員,球員也面臨著降薪的可能。一旦本賽季常規賽剩餘場次取消,球員年薪中尚未支付部分的最多25%將納入聯盟託管帳戶,這意味著球員可能因為常規賽不再繼續損失餘下薪水的25%。

對於聯盟在經濟方面的舉措,海耶斯坦言最大的難點是目前還無法預測疫情的發展,這也令很多經濟決定難以做出。「這次打擊對於NBA是空前的,我們都處於非常艱難的時期,沒有人曾經歷這樣的狀況,也沒有人知道究竟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決定,」海耶斯說,「我覺得76人做決定太倉促了,因為我們不知道到底需要多長時間才會好轉。只有對於事態發展有比較準確的判斷,才能做出財務方面的調整。我真的不願談論失業和收入減少,因為大家都是努力工作的人,現在真的是艱難時刻,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如此。」

當地時間4月15日(北京時間4月16日)是NBA下一個發薪日,NBA提議從4月15日開始,將球員的工資減少50%,而球員工會(NBPA)則表示反對,提出從5月中旬開始執行降薪計劃,降幅控制在25%。聯盟正在爭取在4月15日之前與球員工會就工資問題達成一致。海耶斯坦言未來一周將是關鍵時期,如果等到4月15日球員工資支付情況出現很大的變動,可能就意味著這個賽季恐將取消。

「球員們很關心能否在4月15日拿到薪水,聯盟當然希望可以在6月或者7月恢復賽季,但如果他們在4月15日的時候沒有給球員發工資,那基本上就代表著這個賽季不會再打了,」海耶斯說,「雖然我不覺得這樣的情況會發生,但如果屆時球員拿不到錢,那估計就是聯盟下定決心本賽季不會重啟了。」

海耶斯與騰訊體育社區網友互動

在本次雲專訪啟動前,沈洋通過騰訊體育社區徵集網友提問,沈洋從網友留言中挑選出三個問題,通過連線轉達給海耶斯,請他回答。

問題一:杜蘭特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後,你與他聯繫了嗎?他的情況怎麼樣?

海耶斯:我上周詢問了他的情況,他恢復得不錯,但自從他確診之後,還沒有機會和他好好聊一聊。

問題二:你要推出自己的說唱專輯嗎?

海耶斯:現在沒有比賽,我有很多空閒時間,所以推出了幾首歌,這周日會有新的單曲出爐。我之前從來沒有做過說唱,但我覺得自己可能還有這方面的天賦,所以不怕大家笑話我。

問題三:你如何看待美國人和中國人對於是否需要戴口罩的不同看法?

海耶斯:我覺得美國在抗擊新冠病毒的措施上落後了,我們的反應幾乎是最慢的,從沒有足夠的病毒檢測試劑就可以看出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根本沒有做好準備,很多舉措沒有到位。我們知道這個很嚴重,而且這個真是要人命的事情,但是我們卻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我前幾天去了超市,我看到幾個人戴了口罩。我跟自己說,他們真聰明,甚至就算這個情況還沒有嚴重到每個人都要戴口罩的時刻,但是戴口罩確實是能保護自己的具體措施。中國已經度過了爆發期,我們這次很多地方做得都太滯後了。

如果說我是不是應該戴口罩,我會說是的,應該是的。我明天會不會戴,可能不會,但是我肯定應該去戴,我想這就說明了,我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

下期預告

隨著抗擊新冠疫情向前推進,美國國內防治病毒會有哪些變化,對於處於停擺中的NBA將產生怎樣的影響,聯盟又會有哪些新的舉措,賽季究竟能否恢復?

《NBA雲專訪》系列將通過每周一期視頻連線,繼續關注並解讀熱點,下一期《NBA雲專訪》,將對話ESPN著名記者馬克-斯皮爾斯,斯皮爾斯會給我們帶來哪些「猛料」,敬請期待。

主創人員——

採訪、翻譯:沈洋

撰文:硬幣

視頻製作:王棟

海報設計:AMBER Z

策劃、編輯:袁震

本文系騰訊體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NBA雲專訪:沈洋連線傳奇攝影師 講述喬丹痛哭、斷指科比冥想的幕後...
    在因新冠疫情聯賽停擺期間,騰訊體育推出《NBA雲專訪》系列欄目,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專訪聯盟球星、球隊高層與知名記者,一起聊一聊疫情期間的熱點話題。《NBA雲專訪》第五期,騰訊體育高級記者沈洋視頻連線著名體育攝影師安德魯-伯恩斯坦,聊一聊他在疫情期間如何工作,講述他在職業生涯中通過相機記錄的那些關於喬丹、科比等籃球傳奇的故事(註:文中所有關於NBA的配圖,都是伯恩斯坦的攝影作品
  • 新科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靈魂拷問:美國人為啥不好好戴口罩?
    同時,阿爾特也對美國人不肯好好戴口罩的行為表示迷惑。10月6日,《自然》(Nature)網站刊登美國科學記者琳妮·皮普斯(Lynne Peeples)撰寫的長篇通訊,歷數各國,尤其是美國對口罩的相關研究,以及目前仍待釐清的問題,可以從側面反映美國科學界和公眾對口罩的態度。
  • 全球戰疫·連線|慕尼黑日記:戴不戴口罩,這是個問題
    記得「非典」時我在北京上大學,第一次見到滿大街戴口罩的人,估計國人也是從那時起留下了流感高發季戴口罩的「常識」。後來我第一次出國去西班牙也戴著口罩,還有好心人勸我:歐洲的空氣不髒,不用戴口罩。我說我有慢性鼻炎,和空氣品質沒關係。今年1月24日晚,我從《費加羅報》得知法國確診了兩例。
  • 美國N95口罩漲價11倍,政府為啥不號召人人戴口罩?
    此前消息,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表示,如果新冠病毒肺炎在美國大流行,那麼目前美國庫存的1200萬個N95口罩和3000萬個外科口罩只能滿足醫療專業人員所需的1.2%。該機構表示,其大流行病規劃假設估計,美國醫療系統在一年內最多將需要35億個N95口罩。
  • NBA雲專訪:喬丹密友講了飛人三個故事 告訴你啥是歷史第一人
    聯賽停擺,但籃球不停擺。在因新冠疫情聯賽暫停期間,騰訊體育推出《NBA雲專訪》系列欄目,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專訪聯盟球星、球隊高層與知名記者,一起聊一聊疫情期間的熱點話題。記錄麥可-喬丹與公牛1997-98賽季徵程的紀錄片《最後之舞》於4月20日在騰訊體育正式上線,《NBA雲專訪》第三期,騰訊體育高級記者沈洋邀請美國資深體育專家,科特高迪媒體獎得主,國家體育媒體協會名人堂成員麥可-威爾本(Michael Wilbon),這位在《最後之舞》紀錄片開場7分鐘就出現的老爺子,親身經歷和報導喬丹整個職業生涯,無數次一對一專訪「籃球之神」,是解讀《最後之舞》和喬丹
  • 新科諾獎得主:美國人為啥不好好戴口罩?這篇文章也許能給出答案
    獨家視頻 新科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前不久接受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獨家專訪時,直言不諱地說:口罩是預防新冠病毒的準疫苗(semi vaccine)。同時,阿爾特也對美國人不肯好好戴口罩的行為表示迷惑。
  • 為啥外國不鼓勵戴口罩,卻在瘋狂搶購衛生紙?
    譬如,法國政府說我們要勤洗手,但不主張戴口罩;義大利人更加徹底,全國上下都反對戴口罩;瑞士議員戴口罩在議會被噴得狗血噴頭,氣得退場······看到一篇自媒體文章,該文認為「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不主張戴口罩,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沒有口罩可戴!」文章說,「中國原來兩千萬的口罩日產能,中國口罩佔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
  • 美國人為何反感戴口罩?100年前在美國不戴口罩,可能會挨槍子
    這場流感源於美國,但是,美國是參戰國。為了不影響戰爭,美國人並沒有太注意,遂將軍隊開赴歐洲參戰,這個當時世界的頭號殺手就這樣被帶到了歐洲。後來疫情愈演愈烈,但各交戰國都在拚命地廝殺,誰也不願意捅破這層窗戶紙。但是,流感並沒有在交戰國雙方止步,又涉及整個歐洲。當時西班牙是中立國,面對日益劇增的患者,終於忍不住了,首先發聲,後來就叫成了「西班牙大流感」。
  • 從對美國副總統彭斯不戴口罩的非議,趣談美國的戴口罩
    美國當地時間4月28日,彭斯視察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的梅奧珍所,現場所有人(包括彭斯的隨行人員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都戴著口罩,只有他一個人沒戴,此事有圖有文,鐵證如山。彭斯也因此事受到包括美國媒體在內的各方的批評和指責。 彭斯當時回應說,「作為美國副總統,我會定期接受新冠病毒檢測,我周圍的每個人都會接受檢測。」
  • 美國人為什麼喜歡戴套,卻不願意戴口罩
    戴套的願戴口罩,投票拜登;不戴套的也不願戴口罩,支持川普。口罩恐懼與美式自由主義上面是我的學生方正製作的視頻,他在國外讀完博士後,從事政治學研究。他的題目是「口罩恐懼與美式自由主義」,有點偏學術。順著這個話題,我分析一個觀察到的現象:美國人為什麼喜歡戴套,卻不願意戴口罩,致使疫情泛濫。二者有什麼關係?美國人願意戴套,是有根據的:上面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口統計。
  • 戴了口罩為啥還會感染
    另外,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人們對口罩佩戴還有諸多疑問和誤解。對此,《生命時報》記者專訪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醫師吳安華,請他為大家答疑解惑。為什麼戴了口罩還會感染?石家莊疫情中,一名可能在婚禮上被傳染的患者表示,婚禮當天自己戴了口罩,「因為怕凍鼻子,平時在村裡活動也戴口罩。」吳安華解釋,戴口罩是否有用取決於多種因素。
  • 戴口罩怎麼就這麼難?幾十萬條命堆出來的防疫經驗,美國人說丟就丟
    輿論搶先一步開始反思,矛頭直指奉勸公眾不戴口罩的防疫指導。 3月27日,《紐約時報》刊文,呼籲《更多的美國人應該戴口罩防護》。,而東亞國家和歐美國家最大的區別,就是普通人戴不戴口罩。
  • 川普佩戴護目鏡卻不戴口罩視察口罩廠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5日視察西南部亞利桑那州一家醫療口罩工廠,但他沒有戴口罩。川普當天下午抵達亞利桑那州首府菲尼克斯,視察霍尼韋爾國際公司N95口罩工廠並講話。他在視察時佩戴護目鏡,但始終未戴口罩。
  • 艾倫·布林德:美國人為何不戴口罩?自由市場理論早有解釋
    害怕感染新冠的美國人正在採取這些預防措施——至少有一部分人是這樣做的。而這就是外部性產生的原因。先是口罩。首先,它們需要花錢。更重要的是,它們戴起來不舒服,會讓你看起來——怎麼說呢——有些奇怪。基於對個人成本效益的計算,每個個體將會決定是否佩戴口罩。那麼,鄰居、同事和路人他們這些人呢?因為戴口罩對別人的好處遠遠大於對我們自己的好處,所以戴口罩的正外部性是巨大的。與此相一致的是,幾項研究認為,戴口罩不僅經濟成本很小,而且對健康好處很大。是一筆好交易。
  • 給藝術學院石獅子戴的口罩一天就被偷,美國人到底多不願意戴口罩
    截止到5月4日,海外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350萬人,而目前美國的累計確診人數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18萬人。其實,看到疫情肆虐下的美國,許多人都在想方設法提醒民眾做好個人防護,以避免患病的風險。不過,自由慣了的美國人並不那麼讓人省心,許多民眾在這樣的一個特殊時期仍然不願佩戴口罩。
  • 美國人戴口罩是對總統不滿?川普:很多人戴口罩並不是防病毒
    然而,在最近的媒體報導中,川普又提出了關於佩戴口罩的"新看法",其闡述的對於戴口罩的態度,也讓美國的疫情走向蒙上一層陰影。川普公眾場合很少佩戴口罩眾所周知,川普不喜歡佩戴口罩,即便是在疫情嚴重、人員密集的場合,川普也經常不戴口罩出席活動。
  • 新冠肆掠,為什麼美國人不戴口罩?美國心理學家:7種心理在作祟
    但就是在新冠疫情如此嚴峻的美國,依舊有大量的美國人不願意戴上口罩。由於戴口罩改變了人們的出行和社交方式,而對於疫情而言,戴口罩並非是一個立竿見影的緊急治療手段,因此讓人忽視了其重要性。所以,與口罩帶來的改變相比,很多人由於行為漂移現象還是寧願保持自己不戴口罩的舊習慣,並不能持續堅持戴口罩。4.
  • 新冠肆掠,為什麼美國人不戴口罩?美國心理學家:7種心理在作祟
    但就是在新冠疫情如此嚴峻的美國,依舊有大量的美國人不願意戴上口罩。由於戴口罩改變了人們的出行和社交方式,而對於疫情而言,戴口罩並非是一個立竿見影的緊急治療手段,因此讓人忽視了其重要性。所以,與口罩帶來的改變相比,很多人由於行為漂移現象還是寧願保持自己不戴口罩的舊習慣,並不能持續堅持戴口罩。4.
  • NBA雲專訪:湖人記者戴夫解析7月恢復季後賽方案 詹皇巔峰期還剩幾年?
    在因新冠疫情聯賽暫停期間,騰訊體育推出《NBA雲專訪》系列欄目,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專訪聯盟球星、球隊高層與知名記者,一起聊一聊疫情期間的熱點話題。《NBA雲專訪》第四期,騰訊體育高級記者鮑仁君視頻連線ESPN資深記者戴夫-麥克米納民(Dave McMenamin),請戴夫聊一聊美國抗擊新冠疫情的最新進展,記者們的居家隔離生活,NBA賽季恢復前景,以及本次停擺對於聯盟尤其是湖人與詹姆斯有著怎樣的影響
  • Aug.24 2020 不戴口罩的美國人在想什麼
    不管醫學專家苦口婆心的勸告,或旁人腹誹責難的目光,總有人不願意乖乖把自己的鼻子和嘴罩起來。這些堅決不戴口罩的美國人,到底在想什麼? 有些人聽信陰謀論,覺得疫情無中生有;也有人根據身邊情況,認為真正的疫情沒有媒體報導中嚴重;但大多數人的理由很堂皇——他們不反對戴口罩,但反對政府強制幹預個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