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漢《鹽鐵論》中的十大經典名句,凝聚中華民族智慧!
《鹽鐵論》是西漢時期的一本政論性散文集。由西漢桓寬所著。該書共分六十篇,標有題目,內容是前後相連的。1.衣食者民之本。——漢代桓寬《鹽鐵論·力耕》。——漢代桓寬《鹽鐵論·地廣》。要發財致富就不能太過仁慈,如果太過仁慈也就不能發財致富。3.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於人。——漢代桓寬《鹽鐵論·險固》。有準備就能鉗制住別人;沒有準備就要受別人的鉗制。
-
《鹽鐵論》十句至理名言,句句鏡子,挑一句送給自己吧!
——漢·桓寬《鹽鐵論·周秦》慈祥的母親大多都有著敗家的兒女,這是因為他們不忍心強加管教子女的緣故。二、議論無所依,如膝癢而搔背。——漢·桓寬《鹽鐵論·利議》高談闊論卻沒有任何依據,就好像膝蓋癢卻去搔抓脊背那樣。
-
《鹽鐵論》中的環境保護思想(一)
《鹽鐵論》是西漢的桓寬根據著名的「鹽鐵會議」記錄整理撰寫的重要史書,書中記述了當時漢武帝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的一場大辯論。《鹽鐵論》在先秦諸子泛談天人關係的基礎上,進一步具體論述了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在社會環境方面,主張重農而又不過於抑商,把農、工、商加以協調並舉,以使社會平穩發展;在社會環境方面,認為人應該依憑、掌握和順應自然界,主張生態環境的保護。這些觀點對於我們今天樹立環保意識,加強環境法制建設和生態道德教育,有啟迪意義。
-
我們為什麼要讀《鹽鐵論》
《鹽鐵論》作者桓寬那麼我們今天為什麼要讀《鹽鐵論》,它的意義又在哪裡?我們常說唐詩宋詞漢文章,《鹽鐵論》就體現得很充分。不僅具有漢賦的特點,更具有白話文的元素,語言朗朗上口,邏輯性強,辯論性強,說理很充分。
-
《鹽鐵論》中10則智慧名句,有深度、有內涵
《鹽鐵論》是根據西漢時期「鹽鐵會議」紀要整理的一部奇書,作者為桓寬,參會人員圍繞當時的國家大政方針、對外政策、經濟政策,特別是鹽鐵國家專營政策進行了激烈的辯論。《鹽鐵論》中10則智慧名句,有深度、有內涵。1.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
-
《鹽鐵論》10則傳世名句,精闢有道理,一生至少讀一次!
《鹽鐵論》是西漢宣漢帝時桓寬據當時會議的官方記錄,為桓寬編撰,共十卷,是經過「推衍」、「增廣」整理而成。《鹽鐵論》10則傳世名句,精闢有道理,一生至少讀一次!1. 衣食者民之本。出自漢·桓寬《鹽鐵論·力耕》。穿衣吃飯是人民生活的根本所在,不可以不慎重的對待。2. 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於人。出自漢·桓寬《鹽鐵論·險固》。有所準備,就可以鉗制他人;沒有準備,就會遭受別人的鉗制。3. 賤不害智,貧不妨行。
-
《鹽鐵論》中很經典的十句話,讓人百讀不厭!
《鹽鐵論》中很經典的十句話,讓人百讀不厭!一、不以窮變節,不以賤易志。--西漢桓寬《鹽鐵論·地廣》不因為貧窮改變氣節,不因為貧賤改變志向。--西漢桓寬《鹽鐵論·訟賢》剛的東西容易折斷,柔的東西因為可以捲曲所以不易折斷。三、居則為人師,用則為世法。--西漢桓寬《鹽鐵論·相刺》平易居住的時候。能夠為人師表,為人賢達的時候,能夠成為處世的法則。四、賤不害智,貧不妨行。
-
西漢《鹽鐵論》中的十句經典語錄,句句真諦,你能悟透多少?
《鹽鐵論》是西漢桓寬編著,記錄昭帝時鹽鐵會議的文獻,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一、言之非難,行之為難。出自《鹽鐵論·非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出自漢·桓寬《鹽鐵論·地廣》。卑賤並沒有損害智慧,那些卑賤的人,不一定就沒有大的智慧。貧窮也沒有妨害德行,那些貧窮的人,也不一定沒有高尚的德行。三、守道以立名,修身以俟時。出自《鹽鐵論·地廣》。守住正道以取得美名,加強自身修養以待時機到來。
-
《鹽鐵論》:政治權力如何取得經濟主導權
所以西漢昭帝浦立,雙方矛盾迅速公開激烈化,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下詔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郡國所舉賢良文學60餘人至長安, 「問以民所疾苦」(《漢書·食貨志》)。而賢良文學「祖述仲尼」,把民間疾苦之因直接指向鹽鐵政策,所以與朝廷主持鹽鐵政務的大夫桑弘羊就鹽鐵官營問題所引起的有關國家政策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
西漢時期的《鹽鐵論》——經濟發展了,為何會形成奢靡之風?
《鹽鐵論》一書,看似討論的是經濟問題,其實涉及到當時西漢王朝的方方面面。代表朝廷的御史太夫桑弘羊提出,朝廷制定的相關經濟措施,均輸的前提是地方向朝廷繳納貢物和稅收糧資的方便。是為了朝廷根據用度,隨時支配,減少往來京城再分配的繁瑣。這樣的目的是使百姓勞逸得當,可以隨時購買所需的來自全國各地的物資。
-
兩千年前的漢代《鹽鐵論》,在和平時期,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公元前81年,西漢託孤重臣霍光以漢昭帝名義,召集賢良文學、朝中重臣六十多人,圍繞漢王朝施政措施、民族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因為會議的初衷是「對鹽鐵專賣」等經濟問題進行討論,故稱這次會議為「鹽鐵會議」。會議中討論來討論去,範圍越來越大,漸漸地關注起對匈奴關係的問題,主要是西漢與匈奴之間的戰與和,爭論的焦點反映出當時西漢朝中對民族政策存在著不同態度,管中窺豹,能夠看出各方人士的不同民族觀。數年後,根據這次鹽鐵會議的討論內容,漢宣帝時代的廬江太守丞汝南桓寬整理編輯成《鹽鐵論》,流傳至今。
-
《鹽鐵論》裡的10條金句,令人醍醐灌頂、終身受益
桓寬,西漢後期散文家。字次公。汝南人。生卒年不詳。漢宣帝時被舉為郎,治《公羊春秋》。宣帝時舉為郎,後官至廬江太守丞。其知識廣博,善為文。著有《鹽鐵論》六十篇。1.距諫者塞,專己者孤。出自漢·桓寬《鹽鐵論·刺議》。拒絕忠言直諫的人就會閉塞,一意孤行的人就會孤立。此言治國安邦的人要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不能拒納諫言、一意孤行。2.甲堅兵利,為天下殃。出自漢·桓寬《鹽鐵論·論災》。兵器是兇器。盔甲堅固,兵器鋒利,那是天下的禍害。
-
西漢的鹽鐵會議,奠定了之後兩千多年中華帝國的治國方略
大家還記得中學歷史課本裡的鹽鐵會議麼——西漢財政大臣桑弘羊,與以儒家學者組成的文學賢良,在朝廷上進行一場治國方略的爭辯。我們先來了解下雙方的背景。03這場論戰是鹽鐵會議,辯論的主要內容,除了要不要廢除鹽鐵專賣,還有其他財政問題,甚至還上升到治國方略。這些辯論的內容,都被一位叫桓寬的學者,寫進了《鹽鐵論》這本書裡。
-
桑弘羊、霍光與儒生:鹽鐵會議前後的政治鬥爭
這次集會被後人稱為「鹽鐵會議」。大約三十年後的宣帝末期,廬江郡太守丞汝南桓寬整理了會議原始記錄,著《鹽鐵論》一書。鹽鐵會議是一場具有複雜政治背景的會議,並且對漢代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鹽鐵論》明弘治刻本書影鹽鐵會議背後的權力鬥爭武帝去世前,由於太子年幼,遂指定了一個包括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田千秋五人的輔政集團。
-
玻璃大王劉永剛帶你看之西漢時期的古代玻璃
有人提出,「琉璃"一詞最早見於西漢櫃寬的《鹽鐵論》卷一「力耕第二」:「夫中國一端之漫,得匈奴景金之物,而損敵國之用。是以驟驢駱駝,銜尾入塞,蟬駭驟馬,盡為我畜,解鉛狐絡,採崩文觸,充於內府,而壁玉珊瑚璃璃,成為國之寶。"這裡出現了有關「璧玉、珊瑚、璃璃」的提法,其中「瑠璃」似乎已經與天然的「壁玉"分開而述了,瑠璃(即「琉璃」)就是人工製造的玻璃。
-
《鹽鐵論》桑弘羊提出了軍事第一問,這個問題至今無解
代表民間的儒生在西漢時期的「鹽鐵會議」上,率先發難。認為造成當時西漢經濟措施,是與民爭利,導致了此時「朝廷注重奢華的表面工作,百姓人人為了財利而奔波,最終影響到社會風俗,形成了攀比奢靡等貪婪卑劣的風氣」。
-
《鹽鐵論》裡的九句經典語錄,充滿智慧,發人深省
《鹽鐵論》裡的九句經典語錄,充滿智慧,發人深省《鹽鐵論》是漢桓寬整理而編撰的一部著作,記錄了漢武帝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對於當今我們有著很重要的節儉作用。出自漢·桓寬《鹽鐵論·國病》。此以良藥苦口與治病效果的關係比喻忠言逆耳對一個人行為的規諫作用,形象而富有說服力。二、鋤一害而眾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悅。出自漢·桓寬《鹽鐵論·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