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鐵論》中10則智慧名句,有深度、有內涵

2020-12-18 國學小土豆

《鹽鐵論》是根據西漢時期「鹽鐵會議」紀要整理的一部奇書,作者為桓寬,參會人員圍繞當時的國家大政方針、對外政策、經濟政策,特別是鹽鐵國家專營政策進行了激烈的辯論。《鹽鐵論》中10則智慧名句,有深度、有內涵。

1.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憂邊》。聰明的人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有智慧的人,會按照世事變化而改變策略。這句話指出了變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與時俱進,反對因循守舊,主張根據時。

2. 色厲而內荏,亂真者也;文表而枲裡,亂實者也。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利議》。一個人表面厲害、強硬而內心卻怯懦,這是以假亂真;一件衣服外表華麗,裡面卻是粗糙的麻布,這是以虛亂實。這句話是說,人或物常有表裡不一的情形,外表很好、內裡糟糕,人們又常會被表象所惑;所以,看人、看物、看事,一定要注意看清其本色、本質。

3. 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申韓》不擔心世上沒有好的法則,而是擔心沒有一定要遵循的法則。

4. 所謂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孝養》。所謂的孝敬父母,就在於內心充滿愛心,而不在乎與禮節上是否做到周全。一個人孝敬與否,關鍵看他是否有真誠的心意,不能光看他的外在表現。如果只為了博得美名而去孝敬父母,那就與孝的精神完全背離了。

5. 大夫曰:聖賢治家非一寶,富國非一道。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力耕》。治理家庭,不能依靠一種才寶;治理國家也不能用一種方法。無論是治家還是治國都不能只用一種方法,因循守舊只會走向衰落。

6. 慈母有敗子,小不忍也;嚴家無悍虜,篤責急也。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周秦》。敗子,敗家之子。慈祥的母親會教出敗家之子,因為孩子小的過失她不忍心責罰;嚴格的家庭不會有兇悍難以節制的奴僕,因為主人督促、要求很緊。此言家庭教育要從嚴,切不可放任自流,否則小時不教,大時無可救藥。

7. 好音生於鄭衛,而人皆樂之於耳,聲同也。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相刺》。鄭、衛:春秋戰國時的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有很多優秀的樂師,創造出了很多流傳久遠的樂曲。好聽的音樂產生於鄭、衛兩個國家,天下的人都願意聽它們的音樂,這是因為美好的音樂給人帶來的感受是相同的。

8. 國有賢士而不用,非士之過,有國者之恥。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國病》。這句話強調了國家有賢人而不得用是一國之君在任人方面的失誤。「有國者」指的就是國君。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國之內若是有賢能之士而不得重用的話,並不是這個賢人的過錯,而是掌握國家權力之人的恥辱。

9.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疾貪》。表:古代測日影的標杆。要想影子正,就必須端正投影的標杆;要想下屬廉潔,先要自己清廉。

10. 不為近重施,不為遠遺恩。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地廣》。不因為是與自己親近的就給予重賞,也不因為是與自己疏遠的就忘記施予恩惠。

相關焦點

  • 《鹽鐵論》10則傳世名句,精闢有道理,一生至少讀一次!
    《鹽鐵論》是西漢宣漢帝時桓寬據當時會議的官方記錄,為桓寬編撰,共十卷,是經過「推衍」、「增廣」整理而成。《鹽鐵論》10則傳世名句,精闢有道理,一生至少讀一次!1. 衣食者民之本。出自漢·桓寬《鹽鐵論·力耕》。穿衣吃飯是人民生活的根本所在,不可以不慎重的對待。2. 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於人。出自漢·桓寬《鹽鐵論·險固》。有所準備,就可以鉗制他人;沒有準備,就會遭受別人的鉗制。3. 賤不害智,貧不妨行。
  • 西漢《鹽鐵論》中的十大經典名句,凝聚中華民族智慧!
    《鹽鐵論》是西漢時期的一本政論性散文集。由西漢桓寬所著。該書共分六十篇,標有題目,內容是前後相連的。1.衣食者民之本。——漢代桓寬《鹽鐵論·力耕》。——漢代桓寬《鹽鐵論·地廣》。要發財致富就不能太過仁慈,如果太過仁慈也就不能發財致富。3.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於人。——漢代桓寬《鹽鐵論·險固》。有準備就能鉗制住別人;沒有準備就要受別人的鉗制。
  • 《鹽鐵論》中很經典的十句話,讓人百讀不厭!
    《鹽鐵論》中很經典的十句話,讓人百讀不厭!一、不以窮變節,不以賤易志。--西漢桓寬《鹽鐵論·地廣》不因為貧窮改變氣節,不因為貧賤改變志向。--西漢桓寬《鹽鐵論·地廣》一個人地位低下並不妨礙他有智慧,一個人生活貧困並不妨礙他有德行。五、冰炭不同器,日月不並明。--語出西漢桓寬《鹽鐵論·刺賦》冰塊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個容器中,日月也不會同時出現。相互矛盾的事物是不能夠同時運用的。
  • 《鹽鐵論》裡的九句經典語錄,充滿智慧,發人深省
    《鹽鐵論》裡的九句經典語錄,充滿智慧,發人深省《鹽鐵論》是漢桓寬整理而編撰的一部著作,記錄了漢武帝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對於當今我們有著很重要的節儉作用。出自漢·桓寬《鹽鐵論·國病》。此以良藥苦口與治病效果的關係比喻忠言逆耳對一個人行為的規諫作用,形象而富有說服力。二、鋤一害而眾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悅。出自漢·桓寬《鹽鐵論·後刑》。
  • 《鹽鐵論》裡的10條金句,令人醍醐灌頂、終身受益
    著有《鹽鐵論》六十篇。1.距諫者塞,專己者孤。出自漢·桓寬《鹽鐵論·刺議》。拒絕忠言直諫的人就會閉塞,一意孤行的人就會孤立。此言治國安邦的人要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不能拒納諫言、一意孤行。2.甲堅兵利,為天下殃。出自漢·桓寬《鹽鐵論·論災》。
  • 《鹽鐵論》中的環境保護思想(一)
    《鹽鐵論》是西漢的桓寬根據著名的「鹽鐵會議」記錄整理撰寫的重要史書,書中記述了當時漢武帝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的一場大辯論。《鹽鐵論》在先秦諸子泛談天人關係的基礎上,進一步具體論述了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在社會環境方面,主張重農而又不過於抑商,把農、工、商加以協調並舉,以使社會平穩發展;在社會環境方面,認為人應該依憑、掌握和順應自然界,主張生態環境的保護。這些觀點對於我們今天樹立環保意識,加強環境法制建設和生態道德教育,有啟迪意義。
  • 西漢《鹽鐵論》中的十句經典語錄,句句真諦,你能悟透多少?
    《鹽鐵論》是西漢桓寬編著,記錄昭帝時鹽鐵會議的文獻,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一、言之非難,行之為難。出自《鹽鐵論·非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出自漢·桓寬《鹽鐵論·地廣》。卑賤並沒有損害智慧,那些卑賤的人,不一定就沒有大的智慧。貧窮也沒有妨害德行,那些貧窮的人,也不一定沒有高尚的德行。三、守道以立名,修身以俟時。出自《鹽鐵論·地廣》。守住正道以取得美名,加強自身修養以待時機到來。
  • 我們為什麼要讀《鹽鐵論》
    鹽和鐵,太沒意思了吧,誰還會關注這些東西,哪有《西遊記》好看。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鹽鐵論》就是這樣一部著作。《鹽鐵論》作者桓寬那麼我們今天為什麼要讀《鹽鐵論》,它的意義又在哪裡?
  • 西漢政治家、文學家、《鹽鐵論》著者——桓寬
    始元六年(前81),昭帝(劉弗陵)徵請郡國賢良、文學六十餘人,詢問民間疾苦,眾人皆請罷止鹽鐵、酒榷、均輸,唯御史大夫桑弘羊以為「此乃所以安邊境,制四夷,國家大業,不可廢也」,與眾辯難。宣帝(劉詢)時,桓寬整理雙方論辨之辭,推衍成《鹽鐵論》一書。《鹽鐵論》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個方面,重點論難經濟政策,是研究西漢中期歷史的重要資料。《鹽鐵論》也是一部具有較高文學價值文學作品。
  • 《鹽鐵論》:政治權力如何取得經濟主導權
    《鹽鐵論》一書,正是中國軸心時代過後,經歷數紀戰亂,走向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時候出現,乃千古一書,其中妙旨,於今視之,意義可觀。而侯外廬先生亦有言直接從經典閱讀為思想史研究之基本,由此,作此筆記,以不才之心,揣測前人遺說,作如是觀。
  • 《鹽鐵論》十句至理名言,句句鏡子,挑一句送給自己吧!
    《鹽鐵論》十句至理名言,句句鏡子,挑一句送給自己吧。一、慈母有敗子,小不忍也。——漢·桓寬《鹽鐵論·周秦》慈祥的母親大多都有著敗家的兒女,這是因為他們不忍心強加管教子女的緣故。二、議論無所依,如膝癢而搔背。——漢·桓寬《鹽鐵論·利議》高談闊論卻沒有任何依據,就好像膝蓋癢卻去搔抓脊背那樣。
  • 從《鹽鐵論》看漢代對特殊商品管理的爭議
    在生活中有一些商品,要麼因為是必需品,要麼因為特殊性如有致癮性,需求的價格彈性比較低,即使價格上升,消費者的消費量也不會減少或者減少不多。在歷史上,這種暴利性商品常被國家作為壟斷經營的對象。在漢代初期,這樣的暴利性商品主要有鹽和鐵兩項。食鹽因為消費彈性低(人人都需要大致的定量),管制成本低(控制住鹽場即可),被治國理財者列入暴利性商品名單中。
  • 《省心短語》10則智慧名句,深入心底,總有一句點醒你
    《省心短語》10則智慧名句,深入心底,總有一句點醒你 1. 輕言輕動之人,不可以與深計。 不和那些輕易說話與妄動的人共商大事。 2. 強哭者雖病不哀,強親者雖笑不和。
  • 西漢時期的《鹽鐵論》——經濟發展了,為何會形成奢靡之風?
    《鹽鐵論》一書,看似討論的是經濟問題,其實涉及到當時西漢王朝的方方面面。代表朝廷的御史太夫桑弘羊提出,朝廷制定的相關經濟措施,均輸的前提是地方向朝廷繳納貢物和稅收糧資的方便。是為了朝廷根據用度,隨時支配,減少往來京城再分配的繁瑣。這樣的目的是使百姓勞逸得當,可以隨時購買所需的來自全國各地的物資。
  • 《鹽鐵論》桑弘羊提出了軍事第一問,這個問題至今無解
    代表民間的儒生在西漢時期的「鹽鐵會議」上,率先發難。認為造成當時西漢經濟措施,是與民爭利,導致了此時「朝廷注重奢華的表面工作,百姓人人為了財利而奔波,最終影響到社會風俗,形成了攀比奢靡等貪婪卑劣的風氣」。
  • 司馬遷《史記》中的十大名句,內含大智慧,值得收藏
    《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史記》中那些富有大智慧的經典名句。 6、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史記·趙世家》 譯文:終極的品德的人是不會與平常的俗人合流的,能成就極大功業的人是不會和眾人謀劃的。
  • 屈原的名句,韓非子的名句,商鞅的名句,古人智慧,值得學習!
    各位詩友們,大家好,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屈原,韓非子,商鞅作品中的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歡,閒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吧!一、屈原,中國東周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1、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10、哀莫哀兮生別離,樂莫樂兮心相惜。二,韓非子,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1、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2、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愛則親,不愛則疏。
  • 《儒林外史》中有深度有哲理的10條句子,經典有智慧!
    《儒林外史》中有深度有哲理的10條句子,經典有智慧。1. 眉開眼笑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開是指舒展。形容非常高興的樣子。2. 一塊石頭落了地。出自《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比喻擔心的事不要緊了,一直懸著的心放下了。3.
  • ...鹽鐵會議的岐異與缺憾:兼論中國古代商人資本的性質和歷史作用
    一、導論:鹽鐵會議的召開 鹽鐵會議採用朝野對話的形式,以「問民間疾苦」(《鹽鐵論·本議》,下引該書,只注篇名)作標榜,顯示出中央政權的某種開明。但情形遠沒有這麼簡單。武帝時期的「霸道之治」所促發或加劇的社會矛盾積壓已久,在他去世後得以公開化。
  • 細數內涵有深度的電影
    細數內涵有深度的電影有很多電影,內涵有深度,看完之後,心裡有一種巨大的滿足感,今天給大家搜集了幾部內涵有深度的電影,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該片於1998年10月28日在義大利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羅斯的鋼琴技藝從何而來 他為什麼如此奇怪,終其一生不願下船,這些都是我們最後才能想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