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鐵論》是根據西漢時期「鹽鐵會議」紀要整理的一部奇書,作者為桓寬,參會人員圍繞當時的國家大政方針、對外政策、經濟政策,特別是鹽鐵國家專營政策進行了激烈的辯論。《鹽鐵論》中10則智慧名句,有深度、有內涵。
1.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憂邊》。聰明的人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有智慧的人,會按照世事變化而改變策略。這句話指出了變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與時俱進,反對因循守舊,主張根據時。
2. 色厲而內荏,亂真者也;文表而枲裡,亂實者也。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利議》。一個人表面厲害、強硬而內心卻怯懦,這是以假亂真;一件衣服外表華麗,裡面卻是粗糙的麻布,這是以虛亂實。這句話是說,人或物常有表裡不一的情形,外表很好、內裡糟糕,人們又常會被表象所惑;所以,看人、看物、看事,一定要注意看清其本色、本質。
3. 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申韓》不擔心世上沒有好的法則,而是擔心沒有一定要遵循的法則。
4. 所謂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孝養》。所謂的孝敬父母,就在於內心充滿愛心,而不在乎與禮節上是否做到周全。一個人孝敬與否,關鍵看他是否有真誠的心意,不能光看他的外在表現。如果只為了博得美名而去孝敬父母,那就與孝的精神完全背離了。
5. 大夫曰:聖賢治家非一寶,富國非一道。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力耕》。治理家庭,不能依靠一種才寶;治理國家也不能用一種方法。無論是治家還是治國都不能只用一種方法,因循守舊只會走向衰落。
6. 慈母有敗子,小不忍也;嚴家無悍虜,篤責急也。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周秦》。敗子,敗家之子。慈祥的母親會教出敗家之子,因為孩子小的過失她不忍心責罰;嚴格的家庭不會有兇悍難以節制的奴僕,因為主人督促、要求很緊。此言家庭教育要從嚴,切不可放任自流,否則小時不教,大時無可救藥。
7. 好音生於鄭衛,而人皆樂之於耳,聲同也。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相刺》。鄭、衛:春秋戰國時的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有很多優秀的樂師,創造出了很多流傳久遠的樂曲。好聽的音樂產生於鄭、衛兩個國家,天下的人都願意聽它們的音樂,這是因為美好的音樂給人帶來的感受是相同的。
8. 國有賢士而不用,非士之過,有國者之恥。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國病》。這句話強調了國家有賢人而不得用是一國之君在任人方面的失誤。「有國者」指的就是國君。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國之內若是有賢能之士而不得重用的話,並不是這個賢人的過錯,而是掌握國家權力之人的恥辱。
9.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疾貪》。表:古代測日影的標杆。要想影子正,就必須端正投影的標杆;要想下屬廉潔,先要自己清廉。
10. 不為近重施,不為遠遺恩。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地廣》。不因為是與自己親近的就給予重賞,也不因為是與自己疏遠的就忘記施予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