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體驗蘇繡 傳承非遺

2020-08-09 光明網

2020年8月7日,江蘇省蘇州市學士中心小學校的學生們利用暑假來到中國蘇州刺繡研究所近距離了解蘇繡,感受非遺文化。(華雪根攝/光明圖片)( 文章來源:光明圖片)

相關焦點

  • 蘇州市小學生體驗蘇繡傳承非遺
    > 日前,蘇州市學士中心小學校的學生們來到中國蘇州刺繡研究所,近距離了解蘇繡,感受非遺文化。她們在工藝美術大師黃春婭的帶領下,在刺繡工作室現場觀摩刺繡工藝,並深入體驗刺繡流程,領略蘇繡非遺的魅力。信息來源:蘇州新聞網
  • 蘇州學子集體拜師蘇繡大師 為非遺傳承注入年輕力量
    學子們向蘇繡大師呈上《拜師帖》。 鍾升 攝  中新網蘇州10月14日電 (記者鍾升)「承蒙師父允納門下,學習刺繡之技……謹遵教誨,勤勉學習,堅持不懈,全力以赴,勢必提升自身一技之長。」
  • 從指尖傳承至筆端創作 姚蘭講述與非遺蘇繡的故事
    近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圓桌博藝校友訪談與專業調研」暑期實踐支隊的八名成員,在充分遵守國家疫情防控相關規定的前提下來到了坐落於蘇州金雞湖畔的姚建萍刺繡藝術品牌館,近距離欣賞了蘇繡藝術作品,並圍繞幼年成長環境、清華學習生活、蘇繡傳承經歷等話題,與優秀校友、蘇繡傳承人、設計師姚蘭進行了一場長達3小時的對話。
  • 「星火姚繡」展亮相蘇州誠品 生動詮釋有溫度的非遺生活
    中國江蘇網蘇州訊 5月29日,「星火姚繡——有溫度的非遺生活展」在蘇州誠品書店開幕。姚繡品牌主理人姚蘭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建萍為展覽揭幕。本次展覽以全新的設計理念,刷新了市民、遊客對蘇繡的印象,打破對傳統手工藝局限的固化思維,呈現蘇繡更加年輕靈動的面貌。
  • vivo和新華網帶來新驚喜,走進蘇州了解蘇繡背後的故事
    提起蘇州你會想到什麼?是令人驚嘆的蘇州園林還是宛如天籟的崑曲?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答案,我們今天的主角便是傳承千年的蘇繡。想要了解蘇繡,不得不提到的一個地方,就是有著「中國刺繡之鄉」之稱的蘇州鎮湖。
  • 蘇州學子集體拜師蘇繡大師
    14日下午,在蘇州市高新區鎮湖鎮的中國刺繡藝術館,66名來自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簡稱「蘇工美」)的青年學子高聲誦讀著《拜師帖》,正式拜蘇繡大師們為師,新老攜手,促成蘇繡這一古老非遺項目在現代轉型升級。鎮湖是「四大名繡」之一蘇繡的發源地,全鎮2.3萬的常住人口中,9000多人從事刺繡及刺繡相關產業。然而,由於刺繡需要長期待在繃架前作業,工作繁複而枯燥,令活潑好動的年輕人倍感煎熬。
  • 展現江蘇文化魅力 增進蘇澳文化交融 「水韻江蘇·相約澳門」江蘇...
    開幕式上,來自江蘇的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獲得者、國家非遺傳承人周東亮,攜手江蘇戲曲名家帶來名段《梨園芬芳》,贏得滿堂喝彩;由江蘇和澳門共同合作、澳門劇作家穆欣欣編劇的京劇《鏡海魂》,展現了蘇澳兩地在文化上的交流交融。
  • 來蘇州誠品,看一本書,學一回蘇繡,體驗周末的文藝小生活
    誠品的開業,其實也一下子帶動了金雞湖的人流量,也增加了蘇州以外地區的人的到來。蘇繡,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民族工藝,又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主要集中在蘇州一帶。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平時在蘇州,有看過蘇繡的作品,可能會有買過蘇繡的產品,那有沒有想過體驗一下蘇繡的魅力呢?
  • 非遺大師開啟文化盛宴 市民可領「通關卡」體驗非遺
    城牆非遺活動 「色彩清雅、傳神逼真,集『平、齊、和、光、順、勻』於一體的是蘇繡;層次分明、色彩豔麗、粗獷豪放,同一色線能夠形成不同色彩的是秦繡
  • 跟隨vivo X50的鏡頭,還原蘇繡技藝之巧
    vivo X50鏡頭下小橋流水人家的蘇州美景「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是大多數人對蘇州的印象。蘇州離不開水,「州」字中的三點水,賦予了蘇州如水般的靈動溫潤和海納百川。正如本次短片主角張雪用蘇繡技藝「雙面三異繡」形容的那樣,蘇州不僅有千年傳統文化入骨的東方美學,也有著擁抱時代變化的包容性。
  • 非遺「huo」了的背後是什麼?
    ·區域統籌全產業鏈發展 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圍繞產業鏈大力建設「蘇繡小鎮」,打造出1700餘米的繡品街、佔地8000平方米的中國刺繡藝術館和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的刺繡藝術展示中心,形成了「一街、一館、一中心」的產業集群優勢。
  • 一把剪刀剪出紅色鳳袍 霸氣剪紙亮相2020西安城牆非遺傳承活動
    今天(12月5日)下午,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參加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的觀眾圍著西安剪紙非遺傳承人楊彩霞剪出來的紅色鳳袍拍照留念。一名觀眾正在學習蘇繡。「山水能分遠近、花鳥綽約親暱,色彩清雅、傳神逼真,集『平、齊、和、光、順、勻』於一體的便是蘇繡;層次分明、色彩豔麗、粗獷豪放,同一色線能夠形成不同色彩的便是秦繡。」刺繡展示區前,景區工作人員向市民遊客講述蘇繡與秦繡的特點。
  • 非遺「huo」了的背後是什麼?
    ·區域統籌全產業鏈發展 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圍繞產業鏈大力建設「蘇繡小鎮」,打造出1700餘米的繡品街、佔地8000平方米的中國刺繡藝術館和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的刺繡藝術展示中心,形成了「一街、一館、一中心」的產業集群優勢。
  • 新華網攜手vivo走進蘇州 至簡美學賦予蘇繡新生
    這一次,讓我們隨著新華網和vivo一同走進蘇州,領略蘇州的「雅」和「新」。蘇州江南水鄉的城市景觀一座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建築——蘇州博物館蘇州的一面是古典格局,凝聚出詩意江南和上千年熠熠生輝的東方美學。蘇州的另一面,正如城市短片裡主角張雪心中的「雙面三異繡」,以蘇繡技藝完美呈現的古城與新城、傳統與現代。張雪張雪是薛氏刺繡第四代傳承人,致力於蘇繡美學設計創新。他表示,蘇州的一面是很好地保留了傳統的狀態,包括小橋、流水、園林;而它的另一面截然不同,跟隨潮流和時代的發展,擁抱國際。
  • 蘇繡|絕美的中國符號
    蘇繡, 是中華民俗在指尖上的傳承。小小的一根針,細細的一縷線,在潔白的絹布上,上下翻飛,繡出的是人間百態。 「蘇繡」是蘇州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起源於蘇州吳縣,至今已積攢了2000多年的歷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打卡非遺生活館,華富街道組織青少年體驗古法造紙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徐麗近日,福田區華富街道組織轄區30餘名青少年代表,赴「工業強國青少年培育活動基地」之深圳非遺生活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參觀學習,讓青少年零距離接觸中國傳統文化,體驗古法造紙傳統技藝。首先,講解員帶領大家參觀非遺生活館,了解非遺傳統老物件、非遺元素新文創產品、多種非遺技藝刺繡,如潮繡、苗繡、馬尾繡、蘇繡、王府刺繡等。在手工體驗環節,大家對傳統手工藝充滿了好奇,小朋友們各個豎著耳朵認真聽老師講解關於非遺傳統文化,學習古法造紙的步驟。在實操課開始時,大家迫不及待的拿起手中的工具進行實踐。期間,家長義工手把手指導孩子們怎麼去製作平整的紙張。
  • 探尋非遺傳承新出路,傳承從傳播開始
    植根中華文明傳承,非遺文化需要被看見中國是世界上非物質文化遺產最豐富的國家,反映的是中華文明最深厚的根源。而「老藝人」是民間文化遺產存續發展的重要主體與動力,非遺保護就是對非遺傳承人的搶救和保護。「非遺+」電商,助力非遺商業轉化文化的發展,文明的傳承,需要資本和商業的助力。而中國製造也需要注入更多的文化內涵。「非遺+」電商的模式為非遺產品與消費者之間搭建起連接平臺,拉近了非遺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為非遺產品帶來了更大的經濟價值空間。
  • 《猛蟲過江》路演笑出江蘇 小瀋陽剪蘇繡唱崑曲
    《猛蟲過江》路演笑出江蘇 小瀋陽剪蘇繡唱崑曲 兩位主演將影片歡樂的喜劇氣氛帶進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和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姑蘇文化與東北味道的碰撞引發了現場一連串爆笑。小瀋陽和潘斌龍現學現秀蘇州話,更是品嘗了蘇州特色水煎包。兄弟倆在影片中陰差陽錯闖入臺灣幫派,引發一系列爆笑故事,他們將包袱從戲裡抖到戲外,與同學們組隊協作挑戰崑曲唱段,還用蘇繡拼出了「猛蟲過江」。
  • 了解蘇州古城 感受蘇式生活 蘇州請你來「白相」
    活動現場,「蘇州請你來白相」文旅推介會分別從蘇繡之旅、森林之旅、鄉村之旅、姑蘇IP、「雙面姑蘇」IP文旅線路、雙「12」購物節等方面著手,通過非遺展示、情景表演、趣味   在文旅市集展區,主辦方以「請你當一天蘇州人」為主題,以蘇州歷史文化和人文底蘊為脈絡,以6大蘇式文化旅遊場景為內容,邀請了15家蘇州特色文旅品牌參展,演繹「蘇州日」文旅新方式。
  • 聽非遺傳承人講述老手藝的新故事
    非遺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也是一個文化現象整體。它不只是一件件體現文化傳統的產品或作品,更是可見、可參與的生活。當前非遺傳承保護面臨哪些挑戰?如何讓非遺技藝「活」起來,在活態傳承中融入百姓生活?光明日報記者走近四位非遺技藝傳承人,聽他們講述傳承故事,啟發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