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攤點就餐可別太「隨意」 食客亂扔垃圾成習慣

2020-12-11 騰訊網

  一家早餐攤點桌椅下亂扔的垃圾

  要提升城市的文明形象,必須對症下藥,要了解不文明行為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產生的原因。周末兩天,記者走訪部分街道發現,市民對隨地吐痰、隨手亂扔垃圾等破壞市容市貌行為的不滿最為強烈,特別是一些小吃攤點集中的地方,此類行為比較常見,影響城市環境衛生。

  為啥「隨手扔」「隨地吐」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早餐攤點生意紅紅火火的同時,所在地段卻是「雪花片片」。4月1日上午9時,記者在沁水路長榮路十字西南一側看到,這裡有一個早餐攤點集中的「小市場」,不少市民用完餐後,擦嘴的紙巾隨手丟在路上。正在吃早餐的市民陳女士表示,早餐攤點臨街擺放的桌子和凳子都不大乾淨,不用紙巾擦一擦肯定不行,因為沒有垃圾桶,就只好隨手一扔。

  在鹹寧路與愛寧路丁字路口附近的一家包子店門前,為了招攬更多的顧客,店主將桌椅擺在了人行道上,上午十點過後,攤主準備收攤時,地面上到處是亂扔的紙巾,有些紙巾甚至都飄到了行車道上。

  除了早餐攤點存在亂扔垃圾現象外,記者還發現,夜市攤點和城市中流動的小吃攤點也存在此類問題,其中燒烤攤點的問題最為嚴重。3月31日下午六點多鐘,記者來到位於沁水路的草北商業街看到,這裡夜市攤點林立,剛到晚餐的「飯點」,整條街上隨處可見亂扔的紙巾,以及竹籤子、一次性餐盒、菸頭、各種酒瓶子和飲料瓶。「吃燒烤就是圖個隨意,用過的東西隨手一扔,扭頭吐口痰沒啥大不了的。」一名用餐的市民說,對很多吃貨來說,市區大街小巷的各種小吃存在著極大的誘惑,但是這些地方的就餐環境一般,不少人因此不注意衛生,亂扔垃圾、隨地吐痰也都是常見的事。

  講文明要從小事做起

  採訪中,有市民表示,雖然不少人知道亂扔垃圾、隨地吐痰這樣的行為不對,但也會存在一些僥倖心理,認為隨手扔一張紙巾、一個塑膠袋、或是吐口痰只是一件小事。市民張女士說,正是被大家忽略的這種小事,卻讓城市的整體環境大打折扣。城市是每一個市民共同的家,每個人都應當為城市的整潔美麗盡一份力量。

  「每個西安人都應該增強自己的主人意識,牢記我文明西安文明。要像愛護自己的家庭一樣愛護城市的公共環境,增強清潔衛生意識,傳播文明理念,養成良好習慣,做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的文明西安人。為建設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增光添彩。」市民侯女士說。 文/圖 記者龔偉芳

(西安晚報)

相關焦點

  • 亂扔垃圾是市民公認的陋習,卻隨處可見
    路上的垃圾箱空著,箱外卻堆著垃圾;人們吃完早點,塑膠袋、豆漿杯隨手扔到街角;行車過程中,乘客向車窗外亂扔垃圾。日常生活中,隨手亂扔垃圾的行為隨處可見。  早在2011年,市統計局下屬的社情民調中心就曾在600名市民中開展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廣大市民認為最應該改正的陋習,是隨手亂扔垃圾的習慣。
  • 蔚縣:數名商販亂設攤點 亂扔果皮垃圾被處罰
    2月25日上午,蔚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環衛監察大隊城區中隊在縣城西外環路一帶執勤巡查中發現,商販李延龍、楊勇民、趙春祺三人在濱河灣西外環路處擺設水果攤,並將水果皮、包裝袋等垃圾隨意丟棄在路邊和綠化帶內,嚴重破壞了城區的環境衛生。
  • 商鞅:幹垃圾溼垃圾,不得亂扔垃圾,臉上刺字都是輕的,小心砍手
    那麼在古代沒有環衛工人,人們是如何處理垃圾的呢?在我們現代亂扔垃圾可能會被罰款,在古代亂扔垃圾的懲罰可就大了很多。在商鞅變法中就有關亂扔垃圾的懲罰:"商鞅之法,棄灰於道者,黥"。'灰'指垃圾,'黥'指往人臉上刺字。想想挺可怕的亂垃圾還要在臉上刺字,那可是一輩子的恥辱啊,可見古人對環境保護還是挺重視的。和殷商設立的刑罰比起來,在臉上刺字就顯得仁慈得多。
  • 流動燒烤攤點成城市管理頑疾 泉州將立法進行規範
    當晚,多家燒烤店、大排檔正常營業,幾十張餐桌擺在店外,大量食客就餐,不少客人邊喝酒邊聊天,有幾桌的食客還大聲喧譁。改造後的祥遠街成為燒烤一條街「夜深時,馬路上燒烤攤、大排檔發出的猜拳聲、骰子聲不絕於耳,吵得我們都沒有辦法睡覺。」
  • 廣安市民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這些好習慣要堅持
    4月28日,記者針對倡議行動中「愛護環境擔責任,垃圾雜物別亂扔」和「良好習慣靠自律,隨地吐痰要摒棄」兩部分內容進行了探訪。隨地吐痰行為漸少當天,在廣安城區城南望江公園內,不少市民或在樹蔭下休息,或在散步。市民楊小芬輕咳一聲,便拿出紙巾,將痰吐在紙巾裡面,包好後扔進了垃圾桶。
  • 亂扔垃圾被頂格處罰的標本意義
    4月3日上午,濟南市市中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舜玉路執法中隊對亂扔垃圾的市民苗女士開出罰單,對其亂扔垃圾的行為進行處罰,這也是因違反《濟南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開出的首張罰單!(4月5日《齊魯晚報》)  隨地大小便、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一直是飽受詬病的不文明行為,但是面對這些不文明行為,人們大多只能停留在口頭譴責上,不能把當事人怎麼樣。
  • 注意公共衛生,請勿隨地亂扔垃圾
    上班的地方是一棟寫字樓,因為沒有設立公共吸菸區,所以樓道成了廣大菸民的吸菸場所。因為樓道沒有菸灰缸,所以吸完煙之後菸頭就隨手扔在地上了,再加上吸菸的時候會有人習慣性的吐痰,更有早上買了早餐的同事也會去樓道裡吃飯,吃完飯也是把塑膠袋,飯盒就隨手扔在地上了。
  • 三亞臨春嶺森林公園風景秀美 市民呼籲別亂扔垃圾
    10月18日,公園裡亂扔的垃圾。  「昨天我和家人一起卻爬三亞臨春嶺森林公園,到了山上,放眼望去,風景異常秀美,令人流連忘返。但一路上有許多人邊走邊吃東西,垃圾隨手到處亂扔,看到就很氣憤,實在是不講文明。」10月18日,市民肖先生向三亞新聞網記者反映,臨春嶺森林公園剛開園不久,每天登山的人都很多,但公園裡遊人亂扔的垃圾也多了,希望媒體能能夠關注。
  • 請別忽視路邊的垃圾分類 有人夜間往樹坑便道扔垃圾
    原標題:有人夜間往樹坑便道扔垃圾   隨著《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持續推行,市民的垃圾分類習慣也在逐步養成。不過,一些市民近日反映,小區裡的垃圾分類成效顯著,可每到晚上,就有人往小區外的便道旁、樹坑裡成袋扔垃圾,袋子破損後散發的異味、滲漏的油汙,嚴重影響到市容市貌。記者立即根據線索赴現場調查。
  • 志願者在青藏高原撿40多萬件垃圾 出門請管住自己的手!不要隨意亂扔!
    志願者在青藏高原撿40多萬件垃圾 出門請管住自己的手!不要隨意亂扔!時間:2020-09-18 13: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志願者在青藏高原撿40多萬件垃圾 出門請管住自己的手!不要隨意亂扔! 青藏高原是長江的發源地,中國有三分之一的人在飲長江水。
  • 探訪西安餐飲場所:有食客吃剩半碗面 「剩一口」成習慣
    期間,記者注意到,除了這一桌食客外,大部分就餐的食客,在點餐時基本上都是吃多少要多少,餐桌剩餘情況不是太明顯。鹹寧西路長安千僖餐廳:提議「剩魚」要打包 推來讓去沒人要「這條松鼠魚基本上沒動,你帶回去晚上吃吧!」「我晚上就不吃東西,拿回去白瞎了。」「我也不帶,家裡不開火!」
  • 宿遷專項整治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行為
    請不要再隨地吐痰、亂扔菸頭、亂扔垃圾啦!即日起,江蘇宿遷啟動開展了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危害公共衛生行為專項整治行動,重點對五大類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專項整治,其中包括禁止隨地吐痰、亂扔菸頭、亂扔垃圾等。  據悉,宿遷市城管辦啟動開展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危害公共衛生行為專項整治行動,主要是進一步深化文明城市長效建設,切實加強市容環境整治,營造乾淨、規範、有序的城市環境,引導廣大群眾養成文明、衛生、健康的行為習慣。
  • 西安夜市攤點去留引爭議 近期在城六區搞試點
    然而,燒烤的油煙、亂扔的垃圾、嘈雜的叫賣聲以及隨意擺放在街邊路旁的桌椅板凳,又與美麗的夜景格格不入,成為古城西安的不和諧畫面。西安夜市攤點將何去何從?到底有沒有存在的必要?西安的夜市究竟該在不斷規範中存在下去還是取締?
  • 南充學府花園垃圾亂扔,城管、社區出手了!
    南充學府花園垃圾亂扔,城管、社區出手了!「城市亂象大整治」第六場網絡直播 讓文明成為生活習慣,讓文雅成為城市風尚。9月18日,南充「城市亂象大整治」網絡直播活動第六場順利舉行。本場直播聚焦垃圾亂扔現象,現場直擊華鳳街道學府花園垃圾堆放點整治過程,受到網友好評。據統計,共有9.6萬人次通過「南充見」APP觀看本場直播。
  • 「亂扔垃圾的人」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亂扔垃圾的人, 它的英文表達是:litterbug (在公共場所)亂扔垃圾的人The litterbug was fined $300 and sentenced
  • 食客吃火鍋被「勸退」倆菜 成都有餐廳推光碟獎勵
    除了「勸」顧客適度點菜來避免浪費之外,記者了解到,還有餐廳出「奇招」避免食客浪費。在一葉一世界藏茶火鍋店,前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顧客用餐前他們會提前告知顧客,如果所有菜品「光碟」了,顧客會得到一張「惜福卡」,集齊5張卡片便可以兌換一份單人套餐,「單人套餐分為69元和72元兩種,顧客可隨意選擇。其實這也是為了引導顧客不要浪費,踐行『光碟行動』。」
  • @永善人,亂貼廣告、亂扔垃圾會受到「重罰」!
    @永善人,亂貼廣告、亂扔垃圾會受到「重罰」!2020年12月9日,永善縣務基鎮居民(租住在溪洛渡鎮新華社區)楊某在溪洛渡鎮新華街農行門口處,隨意亂扔袋裝垃圾。永善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依據《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第四十二條之規定,對當事人楊某給予罰款150元的處罰。
  • 福州閩江公園沙灘成「野餐」區 垃圾亂扔
    草坪上散落著各種垃圾(畫圈處)東南網7月25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李帥 毛朝青 實習生高雨馨文/圖)連日來,福州酷熱,許多人晚上都愛到閩江邊的公園納涼,然而,一些人的行為破壞了江邊的美景。市民林先生近日打本報熱線反映,在福州市閩江公園靠近西河的地方,好多人在江邊,到了午夜已經是閉園時間,還是不願意離開,在此「野餐宵夜」,剩下的飯盒、垃圾袋就扔在沙灘上。昨晚,記者在江邊的沙灘和旁邊草坪上看到,有一次性餐盒、飲料瓶、紙團,甚至還有裝滿垃圾的塑膠袋,與這裡愜意舒適的環境非常不協調。
  • 杜絕釣魚人亂扔垃圾,靠自覺性是不行的,大家覺得應該怎麼做?
    釣魚會產生大量垃圾,如漁具包裝、餌料包裝、廢棄魚線、廢棄魚鉤、廢棄浮漂電池、一次性快餐盒等,某些河道、湖泊的岸邊到處是釣魚人遺棄的垃圾,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筆者覺得,在確保包裝能保證運輸途中產品不損壞的前提下,儘可能地簡化漁具包裝,能從源頭上減少釣魚垃圾的產生。另一方面,漁具廠家使用環保可降解的的包裝材料,可以儘可能減少對環境的危害。如倡議無效,政府可提高企業環保稅來進行調控。漁具企業也應轉變思想,站在用戶角度看問題,精美的包裝也是有成本的,用戶未必願意為此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