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丨平潭:民生為本 繪就幸福底色

2020-12-20 澎湃新聞

民生大於天,民心重於山。一座幸福之城,須有鮮明的民生底色。

回眸「十三五」,「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於平潭發展的每一個瞬間。陸續落成的新校園,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年邁的貧困戶家中有了新變化,在家就能享受專業養老服務;村民有個頭疼腦熱,不出村就能看上病,不用老往城裡的醫院跑了……五年來,實驗區呼應民生需求,加快補齊民生短板,一個個民生工程、一項項惠民舉措,都化作一個又一個笑顏綻放的故事,讓平潭的民生答卷寫滿了獲得感、幸福感。

學有優教 鋪就放心就學路

「盼了這麼多年,終於盼來了這所公立幼兒園!」10月15日對蘇平片區西邊寮村村民施華來說,可是個「大日子」,當天,他懷著喜悅的心情,將三歲半的小孫女送到了新落成的平原中心幼兒園。

佔地8900多平方米的新幼兒園,規劃12個教學班級,可容納420名幼兒。三層樓高的教學樓裡,寬敞明亮的教室劃分出美工坊、建構區、幼兒洗手間等功能區域,而功能室及室外的各類遊戲區,更是孩子們的最愛。

「你看這幼兒園,蓋得不比城裡差,而且更寬敞,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施華介紹,平原地理位置比較偏僻,長期以來僅有兩所私立幼兒園,學費高、設施簡陋,能容納的孩子也有限。

改變,源於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優質教育的初心。

五年來,平潭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優先支持教育項目建設。通過開展民生補短板攻堅戰、實施「保障民生補齊短板工程」,新建一批、改擴建一批、撤併一批學校,擴大資源供給,同時規劃調整全區學校布局,合理配置優質教育資源。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實驗區教育項目總投資37.77億元,新增學位22296個。

老師陪孩子們踢足球(資料圖)

在硬體改善的基礎上,平潭通過嫁接省級優質教育資源、實施「引才聚才」計劃、探索嵐臺教育融合發展等舉措,不斷吸引優質教育人才落地嵐島,提升教育「軟體」水平。以人才引進計劃為例,實驗區面向全國招聘教育部直屬重點師範大學公費師範生和原「985工程」優秀畢業生,對符合條件的教師予以豐厚津貼。

「優秀的人才能夠帶來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經驗方法等,這些優質的教育資源,能夠為平潭教育質量的提升注入『源頭活水』。」實驗區社會事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傳暉表示,今年起,平潭加快實施教育補短板三年行動計劃,將進一步聚焦教育短板,推動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階段教育水平實現新突破,滿足群眾「上好學」的期盼。

老有頤養 託起幸福「夕陽紅」

「一老一小」的喜樂憂愁涉及千家萬戶,「幼有善育」的同時,如何保障「老有所養」?平潭始終堅持將養老服務作為提升幸福指數的重要民生工程,為全區7萬餘名60周歲以上的老年群體提供老有頤養的良好環境。

不久前,海壇片區正旺村老人翁其美的獨居小屋成為平潭第一批適老化改造的對象。平潭孝心養老服務中心的幾名工作人員來到翁其美家中,在床邊、馬桶旁裝上了扶手,在屋內裝上攝像頭,又給翁其美送上智能拐杖。

「適老化改造是根據老人的住宅情況和身體狀況進行安全改造,同時增加一些娛樂設備,給他們創造安全舒適的居家養老環境。」平潭孝心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李宏偉告訴記者,這些改造費用全部由政府買單。

「太好了,以後手一扶,就能輕鬆起床、上廁所,還有這個拐杖,起夜再也不用到處摸電燈開關,還能聽廣播呢!」試用著家中的新設備,翁其美臉上笑開了花。

眼前這孩子般的笑容,正是平潭不斷健全養老服務體系的生動寫照。

五年來,實驗區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引進醫養結合機構,擴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輻射範圍,加快補齊養老服務設施短板,逐步構建多元養老模式。另一方面,針對孤寡、困難等特殊老年群體,民政部門依託城鄉居家養老專業化服務平臺,24小時為老年人提供生活提醒、保健養生、文娛活動、緊急救援等服務,讓老人在家中即可享受專業照料,同時為困難老年人進行家庭適老化改造,提高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質。

樂天倫養老院內,工作人員引導老人做健身操(資料圖)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區養老總床位數達2377張;城市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為71.35%;專業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累計為1.43萬名老人服務5.98萬次。

「從老有所養到老有頤養,我們的著力點是『社區』和『居家』,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模式。」實驗區社會事業民政處副處長高心宇表示,接下來,平潭將從用地、人才、補貼、稅收等方面,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推動全區養老服務體系健康規範有序發展。

病有所醫 築牢健康保障網

醫療衛生事業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十三五」期間,平潭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加強人才培養,發揮公立醫院公益性和主體作用,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同時,紮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各項工作,積極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工程,逐步完善醫保制度,實現由制度全覆蓋向人員全覆蓋的轉變,打通群眾就醫最後一公裡。

在金井片區西門村村委會附近,有一座嶄新的建築,那就是南海衛生院。五年間,這所位於離島的衛生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門診大樓建起來了,藥品、診療設備也逐漸齊全,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的提高,滿足了島上居民的基本醫療需求。

平潭協和醫院組織專家義診(資料圖)

村民陳愛金對此深有體會,「此前有個頭疼腦熱,都得乘船到芬尾或平潭老城區就診,如今已不用那麼麻煩了。」她告訴記者,現在醫療花費相比以前降低不少,在衛生院內就可以刷卡報銷,省時又省錢。

據實驗區社會事業局公衛處負責人林述端介紹,目前全區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達標率、行政村衛生室標準化率均達到100%。不僅如此,平潭還向省裡申報了擬開展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的村級醫療機構99家,為急、危、重病人提供初級救護、轉診服務。得益於此,如今,離島群眾也能在家門口享受到「簡、便、全」的醫療衛生服務。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實驗區公共衛生系統經受住了考驗,創造了「雙零」的成績。而這正是「十三五」期間平潭衛生健康工作所取得成就的重要體現之一。

事實就是最客觀的說明,數據就是最有力的印證。「十三五」期間,平潭對醫療衛生事業的資金投入從2015年的1.62億元,提高至2019年的4.54億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從2015年人均40元提高至2020年人均74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十二五」期末的每人每年380元提高至「十三五」期末的590元。

「十三五」即將落子收官,但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展望「十四五」,在加快推進「一島兩窗三區」建設的步履中,平潭也將繪就一幅更高標準、更多獲得感、更為豐富的民生新圖景。

展望「十四五」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不斷完善民生服務體系,增強民生服務供給能力,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堅持問題導向,深刻分析社會事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制約因素,聚焦社會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和體制機制障礙,突出重要領域、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加快補齊社會事業短板。

暢通共建共享渠道,充分發揚民主,提高社會參與度,廣泛集中民智、民力,充分反映民意,形成人人參與、人人享有的局面,推動實驗區社會事業更好更快更高質量發展。(平潭綜合實驗區融媒體中心  楊詠林)

相關焦點

  • 長沙雨花區:民生為本繪就「幸福底色」
    民生為本繪就「幸福底色」 雨花區將每年新增財力八成以上用於民生事業,書寫高質量惠民的時代答卷 近年來,雨花區堅持將每年新增財力的八成以上用於民生事業,朝著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的民生願景不懈奮鬥,雨花正奮力書寫好新時代惠及百姓的民生答卷。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引擎,是建設財富品質幸福雨花的原動力。」
  • 回眸十三五丨平潭這5年,通橋通路通幸福!
    逐步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讓平潭這座曾經偏居一隅的落後海島,搖身一變成為海峽西岸的一顆璀璨「明珠」。「十三五」期間,平潭牢牢把握「一島兩窗三區」戰略定位,持續加大人居環境改善力度,完善城市內外路網配套,打通兩岸客運物流通道,一座宜居宜業宜遊的濱海新城正徐徐走來。
  • 回眸十三五丨完善基礎設施 建設魅力平潭
    逐步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讓平潭這座曾經偏居一隅的落後海島,搖身一變成為海峽西岸的一顆璀璨「明珠」。「十三五」期間,平潭牢牢把握「一島兩窗三區」戰略定位,持續加大人居環境改善力度,完善城市內外路網配套,打通兩岸客運物流通道,一座宜居宜業宜遊的濱海新城正徐徐走來。
  • 回眸民生「好事多」 繪就幸福新畫卷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說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老舊小區改造、棚改配套、「三供一業」、看病不求人……這些圍繞在老百姓身邊的民生工程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是地委、行署做好民生保障最好的註腳。
  • 回眸「十三五」丨搶抓機遇 平潭產業發展走出新路
    實驗區成立以來,平潭經濟總量不斷壯大。「十三五」期間,平潭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為平潭擘畫的「一島兩窗三區」戰略定位,落實平潭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產業」的要求,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立足資源稟賦和政策優勢,闖出一條平潭特色產業路。
  • 山東:就業優先,夯實民生之本擦亮幸福底色
    就業優先,夯實民生之本擦亮幸福底色——山東創新就業工作體制機制,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農民工工作穩不穩定、收入是不是在增長、有沒有自己的房子住、孩子上學問題解決得怎麼樣……」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山東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改善民生頭等大事,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創新就業工作體制機制,著力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就業。
  • 【回眸新疆「十三五」】 民生福祉 更加殷實
    託合提麥麥提的笑容裡,透著對幸福生活的滿足感。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十三五」期間,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財政預算的70%以上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生活質量越來越高。
  • 高坪:增進民生福祉,繪就幸福畫卷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五年來,勤勞勇敢的高坪人紮實苦幹,奮勇開拓,讓夢想照進了現實,讓一個個目標從紙上落到實處。「十三五」時期,高坪區教育發展擊鼓奮進,醫療事業蓬勃發展,繪就一幅促民生、增福祉的幸福畫卷。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夯實現代化教育能力建新校、提質量、強師資......
  • 回眸「十三五」這些數字和故事見證幸福昆明
    12月23日,昆明市召開首場「昆明市回眸『十三五』奮進新昆明」新聞發布會。會上,昆明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集中發布昆明市「十三五」成就。目前昆明市「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全面完成, 從重要指標來看,「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經濟發展、創新驅動、生態文明、開放帶動、民生福祉五大類29項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如期或提前完成。「『十三五』時期,是昆明市經濟社會實現歷史性、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時期,發展令人欣喜、鼓舞人心。」郭志宏說。
  • 民生有溫度 幸福有質感
    回眸「十三五」,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湛江闊步前進的每一個瞬間。五年來,湛江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推進教育事業發展,著力提升衛生健康服務水平,多管齊下全方位扶持就業創業,打造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傾心傾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數。
  • 深耕「平潭藍」 繪就嵐島旅遊新畫卷
    近日,江蘇遊客顏曉琪將平潭68海裡風景區旅遊攻略發表在網上,吸引不少網友點讚。平潭龍王頭沙灘作為發展平潭旅遊的底板底色,景區建設尤為關鍵。自實施「八大工程」以來,平潭緊緊圍繞「現代化 原生態」的發展理念,以建設全域旅遊目的地為目標,深耕海島風情,緊抓亮點項目,推進旅遊供給品質化。
  • 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丨平潭全力衝刺「八大工程」
    3高位謀劃 發力全域旅遊今年以來,平潭以發展全域旅遊為主線,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力爭建成一批生態環境優美、文化特色鮮明、綜合效益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拳頭產品,不斷豐富平潭藍旅遊品牌內涵,「特色鮮明濱海旅遊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效。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 | 繪就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最美底色!我州生態文明建設回眸
    太平湖森林公園一園之變,折射出我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林草生態文明建設,奮力繪就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最美底色的決心和魄力州林草局黨組書記、局長楊雲鴻向記者介紹道,「十三五」以來,紅河林草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依法護林、以法興林,構建起了以國家相關法律為龍頭,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相配套的林業法規體系,使紅河森林資源保護和各項林業管理活動實現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成為生態文明建設與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協同並進成效最好的時期。
  • 「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未來五年,東興區是什麼樣?區委書記...
    為此,「最內江「特開設【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專欄,邀請內江各縣(市、區)主要負責人、市級部門相關負責人等暢談「十三五」以來,甜城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展望「十四五」的美好藍圖。東興區委書記康厚林這樣說回眸「十三五」「十三五」期間,東興區地區生產總值增加到213億元,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從2015年的
  • 回眸「十三五」④|城市建設亮新顏 「甘孜品質」 讓群眾幸福感...
    回眸「十三五」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站在這一歷史節點,回望過去,展望未來,在追逐幸福與美好的道路上,甘孜百萬兒女團結一心、砥礪奮進,頑強拼搏,全州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重要成就。從今天起,我臺將推出系列報導《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
  • 朗汀花箱亮相平頂山河濱公園,繪製民生幸福底色
    同年,為了解決園內花木灌溉問題,修建了佔地1000平方米的人工湖;1972年正式更名為人民公園;1980年再次改名為河濱公園,當年的7月1日公園遊泳池投入使用;1984年逢春苑建成
  • 回眸2020:【十種色彩醉美榴園】系列報導之「最強底色」
    這一年,榴園鎮聚力「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產業特色化」四化同步,狠抓「石榴產業、雙招雙引、鄉村振興、民生保障、基層黨建」等重點工作,發揚「團結如籽、擔當如幹、事業如花」的榴花精神,各項工作全面啟航,凝聚起助推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為書寫嶧城的「小城故事」展現了榴園擔當。這一年,發生在榴園大地的每一處變化,都是奮鬥者拼灑出來的汗水,是追夢者奮進吶喊的迴響。
  • 高新區:民生實事鋪就「幸福底色」
    民生服務無小事,每一件都可能直接關乎一個家庭、一位居民的幸福感。今年以來,濰坊高新區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拿出「真金白銀」,辦好民生實事,持續推進各項民生工作,切實讓高質量發展的成果體現在增進民生福祉上。平安,是老百姓安居樂業的保障。
  • 【回眸「十三五」】五年繪就電網高質量發展遒勁工筆
    220千伏主網縣級區劃全覆蓋、城鎮雙電源供電格局形成、邊遠農牧區用上穩定的網電、電網自動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十三五」期間,錫林郭勒電業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 築牢民生之本 擦亮幸福底色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發展之源。一個地區,只有在改善民生上取得長足進步,百姓才會真切地感到幸福和滿足;一個部門,只有把百姓的願景作為動力來謀劃,群眾才能真正認可他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