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發展之源。一個地區,只有在改善民生上取得長足進步,百姓才會真切地感到幸福和滿足;一個部門,只有把百姓的願景作為動力來謀劃,群眾才能真正認可他們的工作。近年來,山南市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推進創業帶動就業,暢通就業便民之路,紮實開展一系列就業服務活動,推動就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搭建平臺 對接供需
近年來山南市堅持「民生為本、就業第一」主線,以高校畢業生、農牧區富餘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為重點,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出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落實公共就業服務、搭建供需對接平臺、抓實就業援助幫扶,積極推進各類勞動力充分就業,使就業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為更好地服務廣大求職者,我們組織開展了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人力資源洽談會等專項就業服務活動,在這方面我們已經具備一體化信息服務的能力。同時,山南市積極服務企業和勞動者,不僅增加了農牧區富餘勞動力規模就業,還為就業困難群體安置就業。」山南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副局長羅布次仁介紹說。
為立足山南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近年來,山南市抓住公益性崗位的公共服務功能定位,不斷加強保潔、交通、後勤服務等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2676個,截至目前安置各類就業困難人員2458人。以「十三對關係」為根本方法,以「六抓六促」為工作手段,深入推進轉移就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截至目前,實現建檔立卡貧困轉移就業29530人次。就業穩則人心安定、家園安寧、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加大培訓 增強技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開展必要的技能培訓是促進就業工作的重要一環,有助於提升廣大群眾的就業能力。
近年來,山南市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鄉村振興戰略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部署,將增強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作為重點,進一步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提升農牧民培訓精準度,不斷提升農牧區富餘勞動力技能水平和就業競爭力。山南市在繼續組織實施好「送培入村」「1+1綁定培訓」「產業訂單培訓」等技能培訓模式的同時,積極開展產業對接、項目對接、市場對接、企業對接,按照市場用工需求,採取先定崗後培訓的方式,將產業訂單式、崗位定向式、以工代訓式培訓作為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突破口,不斷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據統計,2019年,山南市共培訓各類勞動力7721人;開發就業崗位7671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209人;應屆高校畢業生通過市場就業2520人,較2018年增長48.76%。
通過技術培訓,群眾有了一技之長,就業目的性、穩定性也不斷強化,致富門路更加寬廣,收入也不斷增加,切實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轉變觀念 多渠道就業
為轉變大學畢業生就業觀念,2019年,山南市先後印發《致山南籍高校畢業生的一封信》《致高校畢業生家長的一封信》,開展「攜政策、進校園」和「五進一送」主題宣傳活動。同時,鼓勵高校畢業生通過應聘鄉村振興專幹、參軍入伍、三支一扶、西部志願者等多種渠道實現就業。
山南市認真落實「八個一批」扶持政策和各項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建立「一對多」「多對一」就業結對幫扶機制及高校畢業生創業項目庫。同時,在湖北省武漢市、安徽省合肥市設立就業援藏辦事處,協調解決高校畢業生跨省就業;舉辦首屆就業援藏專場招聘會,組織實施援藏3省事業單位崗位定向招聘及大型綜合招聘會、小型精品招聘會,幫助高校畢業生在內地就業。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共計3570人,截至目前,實現實名制就業3425人,實名制就業率達95.94%。
站在新的時間節點,山南市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振奮的精神和更加紮實的作風,凝心聚力謀發展,砥礪奮進譜新篇,以就業之穩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著力推動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良性循環,全力推進山南市就業創業工作再上新臺階。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