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民生之本 擦亮幸福底色

2020-12-10 中國西藏網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發展之源。一個地區,只有在改善民生上取得長足進步,百姓才會真切地感到幸福和滿足;一個部門,只有把百姓的願景作為動力來謀劃,群眾才能真正認可他們的工作。近年來,山南市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推進創業帶動就業,暢通就業便民之路,紮實開展一系列就業服務活動,推動就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搭建平臺 對接供需

  近年來山南市堅持「民生為本、就業第一」主線,以高校畢業生、農牧區富餘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為重點,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出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落實公共就業服務、搭建供需對接平臺、抓實就業援助幫扶,積極推進各類勞動力充分就業,使就業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為更好地服務廣大求職者,我們組織開展了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人力資源洽談會等專項就業服務活動,在這方面我們已經具備一體化信息服務的能力。同時,山南市積極服務企業和勞動者,不僅增加了農牧區富餘勞動力規模就業,還為就業困難群體安置就業。」山南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副局長羅布次仁介紹說。

  為立足山南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近年來,山南市抓住公益性崗位的公共服務功能定位,不斷加強保潔、交通、後勤服務等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2676個,截至目前安置各類就業困難人員2458人。以「十三對關係」為根本方法,以「六抓六促」為工作手段,深入推進轉移就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截至目前,實現建檔立卡貧困轉移就業29530人次。就業穩則人心安定、家園安寧、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加大培訓 增強技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開展必要的技能培訓是促進就業工作的重要一環,有助於提升廣大群眾的就業能力。

  近年來,山南市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鄉村振興戰略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部署,將增強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作為重點,進一步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提升農牧民培訓精準度,不斷提升農牧區富餘勞動力技能水平和就業競爭力。山南市在繼續組織實施好「送培入村」「1+1綁定培訓」「產業訂單培訓」等技能培訓模式的同時,積極開展產業對接、項目對接、市場對接、企業對接,按照市場用工需求,採取先定崗後培訓的方式,將產業訂單式、崗位定向式、以工代訓式培訓作為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突破口,不斷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據統計,2019年,山南市共培訓各類勞動力7721人;開發就業崗位7671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209人;應屆高校畢業生通過市場就業2520人,較2018年增長48.76%。

  通過技術培訓,群眾有了一技之長,就業目的性、穩定性也不斷強化,致富門路更加寬廣,收入也不斷增加,切實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轉變觀念 多渠道就業

  為轉變大學畢業生就業觀念,2019年,山南市先後印發《致山南籍高校畢業生的一封信》《致高校畢業生家長的一封信》,開展「攜政策、進校園」和「五進一送」主題宣傳活動。同時,鼓勵高校畢業生通過應聘鄉村振興專幹、參軍入伍、三支一扶、西部志願者等多種渠道實現就業。

  山南市認真落實「八個一批」扶持政策和各項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建立「一對多」「多對一」就業結對幫扶機制及高校畢業生創業項目庫。同時,在湖北省武漢市、安徽省合肥市設立就業援藏辦事處,協調解決高校畢業生跨省就業;舉辦首屆就業援藏專場招聘會,組織實施援藏3省事業單位崗位定向招聘及大型綜合招聘會、小型精品招聘會,幫助高校畢業生在內地就業。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共計3570人,截至目前,實現實名制就業3425人,實名制就業率達95.94%。

  站在新的時間節點,山南市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振奮的精神和更加紮實的作風,凝心聚力謀發展,砥礪奮進譜新篇,以就業之穩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著力推動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良性循環,全力推進山南市就業創業工作再上新臺階。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山東:就業優先,夯實民生之本擦亮幸福底色
    就業優先,夯實民生之本擦亮幸福底色——山東創新就業工作體制機制,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農民工工作穩不穩定、收入是不是在增長、有沒有自己的房子住、孩子上學問題解決得怎麼樣……」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山東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改善民生頭等大事,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創新就業工作體制機制,著力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就業。
  • 長沙雨花區:民生為本繪就「幸福底色」
    民生為本繪就「幸福底色」 雨花區將每年新增財力八成以上用於民生事業,書寫高質量惠民的時代答卷 近年來,雨花區堅持將每年新增財力的八成以上用於民生事業,朝著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的民生願景不懈奮鬥,雨花正奮力書寫好新時代惠及百姓的民生答卷。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引擎,是建設財富品質幸福雨花的原動力。」
  • 回眸十三五丨平潭:民生為本 繪就幸福底色
    民生大於天,民心重於山。一座幸福之城,須有鮮明的民生底色。回眸「十三五」,「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於平潭發展的每一個瞬間。老有頤養 託起幸福「夕陽紅」「一老一小」的喜樂憂愁涉及千家萬戶,「幼有善育」的同時,如何保障「老有所養」?平潭始終堅持將養老服務作為提升幸福指數的重要民生工程,為全區7萬餘名60周歲以上的老年群體提供老有頤養的良好環境。不久前,海壇片區正旺村老人翁其美的獨居小屋成為平潭第一批適老化改造的對象。
  • 擦亮美麗底色,打造幸福範本
    在烏鎮,你能看到無人駕駛的5G公交車,運用智慧化技術服務老人的養老機構,還有在5G公園裡跟隨VR設備一起運動的孩童……5G賦能江南水鄉,點亮智慧幸福生活。濮院鎮、烏鎮鎮是桐鄉美麗城鎮建設的真實寫照。眼下,桐鄉9個鎮(街道)正以「一鎮一方案」、「一鎮一特色」為原則,以「五美城鎮」為主線,全力推進全域秀美,建設各具特色的美麗城鎮,共同擦亮美麗桐鄉底色,打造幸福桐鄉範本。【來源:今日桐鄉】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幸福新蘆淞擦亮生態底色
    紅網時刻記者 蘇莉雅 通訊員 羅夏風 株洲報導 回眸「十三五」,蘆淞區的藍天越來越多,河水越來越清,青山越來越美……環境就是民生,五年來,蘆淞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牢牢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添了生態環境的靚麗底色
  • 以實幹築牢學識之基
    因此,我們應當少一分紙上談兵的驕傲和眼高手低的浮躁,虛心向基層群眾學習請教,讀懂中國社會這本「無字大書」,培養服務國家和社會所需的志向、德才、情理和勇氣,增添學識的敦厚成色。  在格物致知中堅定理想信念,擦亮學識的底色。事物發展有其一般規律,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將學識刻到實踐的石板上經受風吹日曬,不僅可以檢驗深化既有認識,還能以微知著,融會貫通,從篤行中獲取篤信的力量。
  • 【十三五成就巡禮】平壩:託住就業大局 築牢民生之本
    【十三五成就巡禮】平壩:託住就業大局 築牢民生之本 2020-12-17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新區:民生實事鋪就「幸福底色」
    民生服務無小事,每一件都可能直接關乎一個家庭、一位居民的幸福感。今年以來,濰坊高新區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拿出「真金白銀」,辦好民生實事,持續推進各項民生工作,切實讓高質量發展的成果體現在增進民生福祉上。平安,是老百姓安居樂業的保障。
  • 博望區築牢民生「安樂窩」,共繪民生「幸福景」
    築牢民生「安樂窩」  共繪民生「幸福景」  家門口,  一條條平坦的柏油路通向遠方;  房屋外,  一盞盞亮如白晝的太陽能路燈照亮黑夜,  今年以來,  博望區緊緊抓住民生工程不放鬆,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有措施、有力度、有特色,  讓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民生工程的溫暖。  路修好了 交通出行更順心  被群山環抱的丹陽鎮百峰村,道路通行一直是村民們最為關心的問題。由於山路崎嶇,通行不暢,百峰村的村民們出門辦事非常不方便。
  • 安徽人社築牢民生之本 「十三五」以來城鎮新增就業339萬人
    人民網合肥12月8日電(楊賽君) 穩就業、保民生、強人才, 奏響民生福祉最強音。12月8日,安徽省政府召開「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安徽省人社廳廳長徐建在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安徽人社部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積極應對國內外環境複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各種挑戰,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省穩定就業、社會保障、人才人事、勞動關係等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構建多元養老服務體系 擦亮廬陽「幸福養老」底色
    兒女不在身邊,也時時有人照料起居;身體出現些小毛病不用上大醫院,就能「一站式」享受專業醫療服務;養老機構智慧管理、服務周到,居家條件越來越「適老」……在廬陽區,老有所養、老有所安、老有所樂成為民生改善的註腳,百姓安享晚年的樸素夢想正在實現
  • 做面花、搖花船、舞獅子,傳統文化描繪民生幸福底色
    傳統節日蘊藏著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描繪著一種文化的共同底色,是以文化創新塑造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豬年春節期間,各地文藝活動豐富多彩,見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蓬勃生命力,折射出新時代人民群眾的幸福底色,增強了築夢中國的文化自信。做漂亮面花,過美美中國年。面花俗稱「花花饃」,其歷史源遠流長。
  • 朗汀花箱亮相平頂山河濱公園,繪製民生幸福底色
    平頂山河濱公園建成之初佔地106公頃,最初的動物園只有10間草房獸舍,圈養著黑熊、獼猴、鳥類等18種動物。 1964年,一棵雪松栽植於公園東門內,時光如梭,歲月荏苒,如今挺拔健壯的雪松早已沒有當年孱弱青澀的樣子,亭亭如蓋,見證著鷹城的嬗變。
  • 安源城郊:打好「民生牌」擦亮文明底色 共建美麗幸福家園
    這是安源區城郊管委會堅持民生至上,為百姓幸福「加碼」的一個暖心場面。  扮靚「面子」夯實「裡子」 為群眾幸福「加碼
  • 築牢底線 民生福祉更加殷實
    大力推進醫療衛生保障事業發展,築牢百姓健康屏障;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業規模也在穩步擴大……2020年,蜀山區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織牢織密社會民生保障網,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實現了「病有所醫、弱有所扶」的良好局面,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強。
  • 擦亮「中國底色」的統編三科教材
    立德樹人的改革從教科書開始,2017年9月新學期,「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全國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這一項改革,為正在進行「全面施工內部裝修」階段的中國教育刷上了「中國底色」。(一)  統編三科教材,背後是凝結著140餘位編者耗時5年心血的「國家行動」。
  • 民生有溫度 幸福有質感
    8%……    翻開近五年來湛江的「民生帳單」,數不清的暖心變化記錄著百姓不斷提升的獲得感,見證著人民持續上漲的幸福指數。五年來,湛江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推進教育事業發展,著力提升衛生健康服務水平,多管齊下全方位扶持就業創業,打造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傾心傾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數。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一個個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好消息不斷傳來,讓湛江市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氣越來越足,也讓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更加絢麗。
  • 擦亮群眾幸福底色——寧遠縣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紀實
    寧遠還發揮道德發祥之地的人文優勢,建強法治宣傳陣地。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建設法治文化公園,挖掘本土家風故事、村規民約,舉辦法治研討會,普及法律知識,倡導文明新風。創建縣級以上文明單位98個、文明村鎮170個,躋身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
  • 「萬億俱樂部」成員寧波話小康底色:開放 創新 幸福
    「萬億俱樂部」成員——浙江寧波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享譽國內外的開放之城、創新之城、幸福之城。毫無疑問,從內河小港向國際大港、從商埠小城向現代化國際港城,開放、創新、幸福是寧波的小康底色。
  • 甘肅:擦亮鄉村之綠 促「局部美麗」向「全域美麗」升華
    本網訊(記者 牛新建)環境是民生,青山是美麗,藍天是幸福。12月22日,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在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上表示,甘肅將擦亮鄉村之綠,促進「局部美麗」向「全域美麗」拓展升華。相聚在「康養之城、詩畫鄉村」的魅力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