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評首個落馬十九大代表:"兩面人"終將暴露

2020-12-11 網易新聞

(原標題:中紀委評首個落馬十九大代表:"兩面人"終將暴露)

【學習小組按】

7月6日,據中紀委網站披露:重慶市委委員、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書記、市教育委員會主任趙為糧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重慶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小組注意到,趙為糧是首個落馬的十九大代表,對此,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表快評《「兩面人」藏得再深,必將被及時辨別出來!》,同時,小組注意到,同一天的中國紀檢監察報二版同樣刊發了一則評論《「兩面人」,終會暴露》

兩則評論透露了哪些信號,大家一起來看看。

我們先看一下中紀委官網的快評!

7月6日上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十九大代表,重慶市委委員、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書記、市教育委員會主任趙為糧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重慶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釋放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強烈信號】

趙為糧被查處,再次彰顯了我們黨純潔黨的肌體、堅定推進從嚴治黨的勇氣和決心,釋放了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強烈信號。值得關注的是,趙為糧的身份是十九大代表、重慶市委委員,說明黨內的一些「兩面人」特別善於表演和隱藏。然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全面從嚴治黨的高壓態勢之下,即便隱藏再深,也必將被及時辨別出來、清除出去。

【反腐敗鬥爭形勢嚴峻、複雜】

另一方面,趙為糧被查處,也正是反腐敗鬥爭形勢嚴峻複雜的一個現實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但同時要看到,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特別是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區域性腐敗和領域性腐敗交織、用人腐敗和用權腐敗交織、「圍獵」和甘於被「圍獵」交織等問題依然突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指出:「在全面從嚴治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有差不多了,該鬆口氣、歇歇腳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勞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見成效就見好就收的想法。」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再次指出,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是長期的、尖銳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複雜的,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政治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不啻為一針針「清醒劑」,警醒我們以堅如磐石的決心、堅不可摧的意志,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精準有力有序懲治腐敗,把反腐敗鬥爭引向深入,推動全面從嚴治黨開創新局面。

作者/趙林

我們再看看報紙評論《「兩面人」,終會暴露》,這篇文章全篇沒有提及落馬的趙為糧,卻對「兩面人」這個群體進行了全面的剖析。

「兩面人」的兩副面孔:一副「好官」的姿態,一副貪婪的樣子。這些人在言行中,總是極力粉飾自己,隱藏自己見不得人的一面。

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事實上,「兩面人」終會暴露。不管那些「兩面人」如何偽裝,最終都難以逃脫群眾的眼光、歷史的審判。

【「兩面人」大多與經濟利益有關】

張固在《幽閒鼓吹》中記載了張延賞辦案一事:唐張延賞判一大獄,召吏嚴緝。明旦,見案上留一小帖云:「錢三萬貫,乞不問此獄。」張怒擲之。明日復帖云:「錢十萬貫。」遂止不問。子弟乘間偵之,張曰:「錢十萬,可通神矣,無不可回之事,吾懼禍及,不得不止。」

錢真是一面魔鏡,它能照出人的靈魂。張延賞辦案,為何前後不一,到最後竟然不敢查辦此案,不能不說是錢財使然、錢的魔力。

王安石在《知人》中說:「貪人廉,淫人潔,佞人直。」意思是說,越是貪婪的人越偽裝清廉,越是荒淫的人越偽裝純潔,越是奸詐的人越偽裝正直。然而,物極必反。「兩面人」裝扮得再高明,也逃不了歷史的如椽巨筆。

【政治上的「兩面人」更可怕】

相比經濟上貪婪的「兩面人」,政治上的「兩面人」更可怕。有些官員口頭上大喊「忠誠」,講什麼「捨生取義」。一旦遇到考驗,遇到外患,則打起白旗,做了貳臣,成了歷史的笑柄。

周密在《癸辛雜識》記載了蹇材望政治上的醜態。蹇材望,蜀人,為湖州倅。北兵之將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錫牌,鐫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銀二笏鑿竅,並書其上曰:「有人獲吾屍者,望為埋葬,仍見祀,題雲『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銀所以為埋瘞之費也。」日系牌與銀於腰間,只伺北軍臨城,則自投水中,且遍祝鄉人及常所往來者。人皆憐之。丙子正月旦日,北軍入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謂之溺死。既而北裝乘騎而歸,則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鄉曲人皆能言之。

蹇材望可謂政治上的投機之徒。可惡的是,他貪生怕死投敵乞降,還要假惺惺地冒充忠臣良將,這更暴露了其「兩面人」的醜態。歷史上的王莽、安祿山等人,都可謂是政治上的「兩面人」。他們的行為最終證明,其所謂的「忠誠」,皆不過是「偽忠誠」。也難怪後人寫詩揭露,「王莽謙恭未篡時」。

【根源在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扭曲】

今天,很多貪腐官員也愛附庸風雅,也愛談君子之德,但他們只是「葉公好龍」,談論過後,權力照樣任性,錢財照樣收取。比如王敏,觀看紅色影片時,曾感動得熱淚盈眶,過後呢,依然不收手、不收斂。

「兩面人」,其實質是政治投機者、行動兩面派、道德偽君子,根源在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扭曲。不少落馬官員,不僅是生活中的「兩面人」,也具有政治上「兩面人」的特性。不管他們表面上如何講廉潔、講奉獻,如何極力偽裝「忠誠」的樣子,終究騙不了黨和人民,終有被揭下「畫皮」的時刻。

本文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姬雪瑩_NN6784

相關焦點

  • 440個高官落馬,十九大之後打誰?有答案了
    十八大以來,落馬高官到底有多少人?  十九大之後,打擊腐敗高官工作重點在哪?  成立國家監察委員會,中紀委工作會不會有變化?我們努力推進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共追回外逃人員3453人,其中「百名紅通人員」已有48人落網。十九大後打擊腐敗高官重點在哪?  有記者問,十九大之後,中紀委打擊腐敗高官工作重點在哪裡?
  • 中紀委再打虎 遼寧落馬老虎數量趕上第一名
    原標題:中紀委再打虎遼寧落馬老虎數量趕上第一名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張瑩 編輯嶽三猛)不到48小時,中紀委打下十九大後首虎魯煒後,再次發力,拿下遼寧省副省長劉強。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此前山西一直以落馬7名省部級高官,獨居「打虎榜」首位。而隨著劉強的倒下,遼寧趕上山西,並列第一。中紀委機關報表示,反腐敗沒有休止符。對於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的腐敗分子來說,時過境遷、既往不咎永遠只能是痴人說夢,寒冬之後還是寒冬。
  • 中紀委發布漫畫形象披露「七個有之」突出問題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4月16日電 (馬媛)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一定之規」欄目今日發布一組警示漫畫,揭露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七個有之」突出問題,具體內容如下: 「七個有之」,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無視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一些突出問題,是從無數案例中抽象和總結出來的,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
  • 中紀委表態要重點清除的這類人,都有啥特徵?
    據新華社消息,15日,中央紀委舉辦十九屆中紀委委員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趙樂際在開班式上強調,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紀檢監察工作,要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聚焦解決「七個有之」問題,把政治上蛻變的「兩面人」及時辨別出來、清除出去。
  • 這名廳官被批底線全面失守 十九大後被火速處理
    僅僅20天,落馬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四局原局長曹白雋便被雙開,速度驚人。  曹白雋是十九大後落馬的官員。去年12月16日,曹白雋落馬。1月6日,中紀委發布通報,曹被開除黨籍。前後僅20天,是十九大後落馬的廳級及以上官員中處理進度最快的一個。  實際上,中聯部的落馬官員並不多,而曹白雋作為退休官員,其落馬也就更加引人關注。
  • 王珉代表,中紀委請你去喝茶
    從卸任遼寧省委書記、履新全國人大,到「落馬」被查,時間不到一年。而昨天,王珉還出現在人大遼寧代表團舉行的全體會議,名字也依然出現在代表團代表名冊中。「早上還在一起吃飯呢,上午中紀委網站就公布了王珉接受調查的消息。」媒體披露的一位遼寧人大代表的吃驚,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看法,尤其是遼寧和吉林兩省。回憶起政協開幕式之後,王岐山追上習近平那一幕,有人恍然大悟:原來老王追上習大大,是因為他。
  • 落馬15個月後 原省委書記在法庭上認罪
    來源:海運倉內參原標題:落馬15個月後,原省委書記在法庭上認罪!又一個「老虎」出庭受審!王三運是山東單縣人,其仕途起步於貴州省,他從貴州省貴陽師範學院黨辦工作人員做起,其後長期在貴陽市、六盤水市等地工作,直到1998年擔任貴州省委副書記。此後,王三運還擔任過四川省委副書記、福建省委副書記、安徽省委副書記,直到2011年擔任甘肅省委書記。2017年4月,王三運離開甘肅,轉任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但在不久之後,便於同年7月落馬。
  • 回顧2019年反腐成績單 金融落馬乾部人數持續上升
    2019年以來,中央巡視全面貫徹「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推動改革、促進發展」工作方針,持續深化政治巡視,共開展兩輪常規巡視和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覆蓋108個地方、單位黨組織,十九屆中央巡視全覆蓋任務完成率超過50%。  去年3月,黨的十八大以來首次全國巡視工作會議召開,十九屆中央第三輪巡視,即2019年首輪巡視拉開序幕。
  • 十九大後首個被查女「老虎」被捕!今年已有三「虎」獲刑,其中一個受賄7億被判死緩
    查看大圖  任華 資料圖  十九大後首個被查的女  今年6月1日被查的任華,是今年全國兩會後首個落馬的省部級官員,也是黨的十九大以來,首個被查的女性省部級幹部。在她之前,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長張志南,公安部黨委委員、副部長孫力軍,河北省委原常委、副省長張和,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胡問鳴陸續落馬。  據中紀委網站顯示,包括任華在內,今年已有14個「老虎」先後受到黨紀政務處分。
  • 秦皇島落馬局長被撤銷「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中紀委談為何官員...
    秦皇島落馬局長被撤銷「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中紀委談為何官員被查要撤銷獎勵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21
  • 交通領域反腐,1個月多名高官落馬,其中1人違規入股道路建設分紅
    這也是交通領域重拳反腐以來,近一個月裡落馬的又一位高官。而這些被查的官員中有一人,在任交通局局長時,曾違規入股道路建設項目並獲取分紅10萬元。通報稱,廖業雲身為黨員領導幹部,背離初心使命,漠視黨紀國法,思想墮落腐化,且在十八大乃至十九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不知止,影響惡劣,嚴重敗壞黨的形象。依據等有關規定,經自治縣紀委監委研究並報自治縣委批准,廖業雲被給予開除黨籍、公職處分,其涉嫌受賄犯罪問題已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所涉財物隨案移送。
  • 【茶水間】哪些官員易落馬
    【經濟大事、小事兒,盡在茶水間】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慶寧 在反腐大潮將繼續洶湧已成共識的當下,哪些官員最容易落馬?最近一周,湖北省黃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正廳職)朱中華、湖北省宜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譚春玉、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民族僑務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省商務廳原廳長)呂在模、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財政經濟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劉長春均被中紀委宣布,因涉嫌違法違紀正接受組織調查。
  • 十八大後落馬的陝西「七虎」,都什麼結局?
    政知君注意到,陳國強獲刑後,十八大後陝西被查的「老虎」已經全部被處理,其中一人被斷崖式降級,6人獲刑。落馬七虎都是誰?伴隨著陳國強的獲刑,十八大後陝西落馬「7虎」均全部被處理。2015年11月,陝西省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關於孫清雲免職的通知》和中紀委《關於給予孫清雲同志留黨察看二年處分的通知》。
  • 陝西落馬廳級以上官員名單!
    官方通報進一步指出,秦林惠嚴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反組織紀律、廉潔紀律,構成職務違法並涉嫌受賄犯罪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犯罪,且在黨的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十九大後不知敬畏、變本加厲,性質嚴重,影響惡劣,應予嚴肅處理。
  • 媒體梳理群眾"抓"貪官:半年26虎落馬 12人被舉報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舉報挖貪佔了很大比例,截至今年上半年,26名落馬的省部級官員中,至少有12人都曾被舉報。  上半年26虎落馬 12人曾被舉報  今年5月24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安徽省副省長楊振超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楊振超的落馬,距離中央第五巡視組進駐安徽開展巡視「回頭看」結束尚不足一個月。
  • 十八大後落馬的陝西「七虎」最後結局:1人被斷崖式降級,6人獲刑
    政知君注意到,陳國強獲刑後,十八大後陝西被查的「老虎」已經全部被處理,其中一人被斷崖式降級,6人獲刑。陳國強獲刑陳國強,男,漢族,1962年5月生,今年58歲,安徽宿州人,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研究生,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
  • 表裡如一 不做「兩面人」
    「兩面人」習慣口是心非,本質是對黨不忠。《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提出,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告誡黨員幹部要對黨忠誠老實、光明磊落,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兩面人」手段形形色色,只為巧妙偽裝 一些腐敗官員的落馬,曾讓身邊的同事「感到意外」「吃驚」和「突然」,這歸咎於他們一直以來刻意營造的「高調反腐」形象,而這些人身上的共同點,是把「反腐」「廉潔」常掛嘴邊。 千方百計維繫「反腐鬥士」形象的,當屬山東省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
  • 兩成落馬官員存不正當男女關係
    京華時報記者盤點中紀委網站從2012年底至今年9月5日的630多條案件通報信息發現,在此期間,全國已有241名不同級別落馬官員被移送司法機關或司法機關已介入,其中48人被官方認定存在不正當男女關係,佔比近兩成,均為男性。在這48人中,19人為副省部級以上高官。數據顯示,級別越高的官員,一旦腐敗後越容易「道德敗壞」。
  • 貪官懺悔錄裡笑料多:為何官員落馬後連「檢討」都不會寫了?
    專家認為,懺悔錄頻現「套話」,既與落馬官員存在「減輕懲處」的僥倖心理有關,也與部分官員表達能力退化、「兩面官員」習慣表演等因素有關。種種「套路」,客觀上削弱了反腐敗成果的警示教育作用。中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8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更是成為一大熱點話題,對黨員幹部起到了巨大的警示教育作用。與此同時,各地都不斷公布當地查處的黨員幹部的懺悔錄和警示教育片,也起到了相應作用。
  • 官員落馬後連"檢討"都不會寫了……
    專家認為,懺悔錄頻現「套話」,既與落馬官員存在「減輕懲處」的僥倖心理有關,也與部分官員表達能力退化、「兩面官員」習慣表演等因素有關。種種「套路」,客觀上削弱了反腐敗成果的警示教育作用。中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8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更是成為一大熱點話題,對黨員幹部起到了巨大的警示教育作用。與此同時,各地都不斷公布當地查處的黨員幹部的懺悔錄和警示教育片,也起到了相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