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官懺悔錄裡笑料多:為何官員落馬後連「檢討」都不會寫了?

2021-03-03 新華網

漫畫:曹一

「我是農民的兒子」「我已違紀違法,黨永遠是我心中的紅太陽,照耀我走到人生盡頭」……寫懺悔錄是違紀黨員幹部接受組織審查時進行思想改造的重要環節,其主要內容是問題官員對自己的理想、信念進行深刻反思。


許多懺悔錄內容深刻,對其他黨員幹部起到明顯的警示教育作用。但《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梳理發現,有部分懺悔錄的模式化、套路化表達令人啼笑皆非,各種「套話」充斥其間。


專家認為,懺悔錄頻現「套話」,既與落馬官員存在「減輕懲處」的僥倖心理有關,也與部分官員表達能力退化、「兩面官員」習慣表演等因素有關。種種「套路」,客觀上削弱了反腐敗成果的警示教育作用。


懺悔錄裡「套路」多


落馬官員在懺悔錄中既空洞又虛假的表達,沒有真正對自己違法亂紀行為進行反思,也無法起到警示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批腐敗分子被查處,許多地方和部門也付出了高昂的反腐成本。為了不讓代價白付,很多地方都將問題官員撰寫的懺悔錄作為警示學習材料。每一份懺悔錄,都是用違紀幹部的慘痛教訓換來的,應該最大限度挖掘它們的價值。


比如,朱明國、金道銘等人的懺悔錄和檢討材料,就在黨員幹部中引發較大反響。中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8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更是成為一大熱點話題,對黨員幹部起到了巨大的警示教育作用。


與此同時,各地都不斷公布當地查處的黨員幹部的懺悔錄和警示教育片,也起到了相應作用。但《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梳理發現,有部分懺悔錄充滿了「套路」。


類型一,打虛假感情牌。中部某省一名落馬廳級領導幹部在懺悔錄中說:「一路走來,我的每一步都沐浴著黨組織的陽光,我感恩這一切。親愛的黨啊!我辜負了組織的期望,損壞了組織形象,我已經違紀違法了,不管走到哪裡,黨永遠是我心中的紅太陽,一直照耀著我走到人生盡頭。」「親愛的黨啊!山高水長總有源,樹高千尺總有根,我本來自人民,我多麼渴望早點回到人民當中去。」


類似的話語,在各種懺悔錄中並不少見。一名業內人士表示,落馬官員在懺悔錄中既空洞又虛假的表達,沒有真正對自己違法亂紀行為進行反思,也無法起到警示作用。


類型二,找客觀理由。一些違法亂紀的黨員幹部,會在懺悔錄中找各種客觀理由,為自己的不法行為開脫。有的黨員幹部稱,社會風氣和「潛規則」是自己違法亂紀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的黨員幹部將「交友不慎」作為重要因素,對內因卻分析過少。


浙江省寧波市一名落馬局長在懺悔錄中分析,交友不慎是他走上不歸路的致命一擊,自己交友時缺乏原則,讓「狐朋狗友」把自己送上了絕路。


一名落馬廳級幹部則將自己腐化墮落原因歸於「受封建文化糟粕和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影響嚴重」,為了解釋這一原因,他在懺悔錄中說自己「去西方國家的機會較多,出訪過程中閱讀了大量現當代西方主要性學專家的著作,瀏覽了大量成人網站,並參加成人話題的網聊,體驗了他們的性文化,對他們開放的生活方式羨慕不已。」


類型三,擺出身、講貢獻。有的違法亂紀的黨員幹部強調自己窮苦的出身,有的黨員幹部不斷強調自己在行業領域的突出貢獻,因為心理失衡導致「犯錯」。


一名地理測繪系統的廳級官員在懺悔錄中說:「我把一個落後地區的測繪工作帶到了全國前列,每年服務總值以2位數百分比增長,職工收入逐年增加,下屬院領導績效更是水漲船高……我心裡有點失衡……」


八股文式懺悔錄土壤何在


長期身處某種話語體系裡,習慣於「權力代辦」,出門有公車,講話稿有秘書……使得部分黨員幹部出現「低能現象」,養成了滿嘴「套話」的話語習慣


一名紀檢監察系統工作人員表示,接受組織審查期間,被審查人要學習黨章黨規黨紀,對照理想信念宗旨進行深刻反省,然後寫出懺悔和反思材料。部分黨員幹部因各種原因和心態問題,導致懺悔錄中出現了大量「套話」。


他們在懺悔錄中自我剖析時幾乎是同一個模式:沒有加強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沒有加強學習和嚴格要求自己;沒有把握黨組織對自己的提醒和挽救。


儘管這些原因的剖析都有道理,但許多黨員幹部對自身權力為何失去監督,為何沒守住腐敗防線等原因卻談得很少,有些人甚至完全沒有分析。


一是希望減輕罪罰。一名紀檢監察系統工作人員分析認為,部分違法亂紀的黨員幹部將懺悔錄當作「救命稻草」,在懺悔錄裡展現良好的認罪、悔罪態度,渴望爭取司法機關減輕處罰的機會。


正因為夾雜著這些功利因素,他們在懺悔錄中表達的感情不夠真實,出現了「雷人」語言或「套話」。有的落馬官員甚至聲稱自己「不懂法」「法律意識淡薄」等,其真實目的是企圖逃避黨紀國法制裁。


一位辦案人員說,為了博取同情,美化形象,不少落馬官員往往在懺悔錄中花大量篇幅談自己最初如何廉潔奉公。一所高校的原基建處長,在一篇僅千餘字的懺悔錄中,不惜以二三百字篇幅闡述自己當初如何「努力工作」、如何「拒絕他人錢物、吃請」。


二是幹部「低能現象」出現。長期身處某種話語體系裡,習慣於「權力代辦」,出門有公車,講話稿有秘書……使得部分黨員幹部出現「低能現象」,養成了滿嘴「套話」的話語習慣。因此,在懺悔錄中,一些違法亂紀的黨員幹部不懂得如何表達自身的感受,而是按習慣性的話語體系進行表達,使人感覺像是說「官話」。


應避免懺悔「套路化」


「真正的悔罪,應該從本人真實情況出發,從體制機制層面反思,幫助黨和政府防範類似腐敗現象。」


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明確提出,要深刻剖析典型案件,懺悔錄能公開的都要公開,充分發揮反面教材作用。然而,《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作為涉腐官員用慘痛教訓換來的懺悔錄,由於不少內容過於模式化、趨同化,導致其警示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專家認為,懺悔錄是對黨員幹部警示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懺悔錄頻現官話套話的現象應盡力避免,要讓懺悔錄發揮最大警示教育的作用,最大限度實現懺悔的真實化、真誠化、深度化。


「當前防腐拒腐的警示教育宣傳中,文字材料、音像製品的懺悔錄,都是非常重要的載體。懺悔錄的內容和態度如果含有官話套話式的『官僚氣息』,則肯定無法起到讓其他黨員幹部振聾發聵的作用,也就難以『治病救人』。」一名紀檢幹部稱。


一些受訪紀檢幹部認為,貪官懺悔錄中總是出現千篇一律的表達,一方面暴露出其為抓住懺悔錄這「最後一根稻草」的焦灼心態,並以此為遮羞布,掩飾腐化墮落後內心的不堪,為自己推脫罪責。


另一方面,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則是,由於不少「兩面貪官」長期以來形成的行為模式的慣性使然,以至雖身陷囹圄仍不忘作秀表演,因而即使黨紀國法嚴懲在即,落馬官員在懺悔錄中仍改不了說大話、套話、假話的習性。


「這樣的懺悔錄,既無法讓其他仍在位的黨員領導幹部靈魂受到觸動、受到教育,反而讓人覺得虛偽,甚至可能引發反感。」江西省犯罪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顏三忠說,「真正的悔罪,應該從本人真實情況出發,從體制機制層面反思,幫助黨和政府防範類似腐敗現象。」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胡錦武

編輯:王帥

相關焦點

  • 貪官懺悔錄裡笑料多!官員落馬後連"檢討"都不會寫了……
    1懺悔錄裡「套路」多為了不讓代價白付,很多地方都將問題官員撰寫的懺悔錄作為警示學習材料。每一份懺悔錄,都是用違紀幹部的慘痛教訓換來的,應該最大限度挖掘它們的價值。比如,朱明國、金道銘等人的懺悔錄和檢討材料,就在黨員幹部中引發較大反響。
  • 落馬官員懺悔錄「晉級」三問
    今年1月,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工作報告列出了2015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任務清單」,其中落馬官員懺悔錄也包含其中。中紀委對落馬官員懺悔錄如此「晉級」,到底有何真實用意?每一個發人深省的案件都是一面鏡子,每一名悔恨不已的落馬官員都是前車之鑑,如果每一名人民公僕都能把「懺悔錄」好好讀一讀,或是從中獲得感觸,把「觸動」變成「行動」,給心靈「除除草」,或是把自己嚇出一身「冷汗」,及時亡羊補牢、懸崖勒馬,那麼中紀委的「苦心」就算沒有白費。
  • 為啥這些廳級貪官懺悔錄都這麼虛偽?
    1懺悔錄裡「套路」多落馬官員在懺悔錄中既空洞又虛假的表達,沒有真正對自己違法亂紀行為進行反思,也無法起到警示作用。為了不讓代價白付,很多地方都將問題官員撰寫的懺悔錄作為警示學習材料。每一份懺悔錄,都是用違紀幹部的慘痛教訓換來的,應該最大限度挖掘它們的價值。  比如,朱明國、金道銘等人的懺悔錄和檢討材料,就在黨員幹部中引發較大反響。中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8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更是成為一大熱點話題,對黨員幹部起到了巨大的警示教育作用。
  • 中紀委官網專欄刊發落馬官員「懺悔書」
    雖然將檢討追溯到皇帝「罪己詔」的說法難以自洽,但是官員的悔過書古已有之卻是有據可查,大貪官和珅落入牢獄之後,就曾寫過一份詩歌體的悔過書,但他並沒有如實交代家裡的金山銀山是怎麼得來的,反而不無驕矜地感嘆道,「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生」。意思就是:想想以前的事我就感到難過,哥的一生敗就敗在太有才了。
  • 落馬官員寫悔過書盤點 貪官懺悔分三時間段六大類型
    十八大以來,伴隨著反腐力量的加大,以及眾多貪官的查處,落馬之後和貪汙腐敗有關的懺悔,也幾乎成為多數落馬官員必做的動作,甚至去年被查的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也已經寫了一份悔過書,並成為其他地方黨政官員的學習材料。  而落馬官員因何而貪?在貪腐的路上,他們又走了一條怎麼樣的心路歷程?
  • 貪官不會將「貪」字寫在臉上
    近來不斷有官員落馬,反腐風暴越刮越緊,釋放出的威懾力越來越強。中央反腐的決心不容置疑。    同時,廖少華的落馬也給公眾和紀檢部門提了個醒:貪官不會將「貪」字寫在臉上,隨著反腐打貪進入深水區,貪官的偽裝手段會越來越高明。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當眾是英雄、背後是蛀蟲,如何將這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隱形」貪官揪出官員隊伍,是反貪面臨新的挑戰。
  • 析官員寫悔過書心態:排解惶恐爭取儘早解脫
    今年1月,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工作報告列出了2015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任務清單」,其中包括:對被立案審查的黨員幹部,對照自己理想信念的動搖和違紀違法的事實,寫出懺悔錄,自悔自新,警示他人。  「新華視點」記者對多名落馬官員的悔過書進行了梳理和跟蹤採訪。
  • 落馬官員為"自保"迷信 寫交代材料用"揭諦"等佛語
    落馬官員為"自保"迷信 寫交代材料用"揭諦"等佛語 發布時間: 2015-07-23 08:46:2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尚陽 | 責任編輯: 張豔玲
  • 貪官懺悔錄:架不住花言巧語金錢美女肯定趴下
    翻閱落馬官員的懺悔錄,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開頭:「我是農民的兒子」,「我父母都是老師,從小就對我們嚴格要求」……不管是出生在農民家庭,還是幹部家庭,這些官員大都有一段他們引以為傲的奮鬥歲月。「一晃22年過去,當年那夜以繼日、通宵達旦的工作場景還歷歷在目。」
  • 貪官懺悔:一劑叩問靈魂「苦藥」
    記者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編輯了嚴重違紀違法中管幹部的懺悔錄,印發原案發單位,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的反面教材,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人。  中紀委網站「懺悔與剖析」欄目裡的落馬官員中,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秦玉海是首個上榜的省部級官員。這個以攝影「雅好」而聞名的「老虎」,在2015年春節前被「雙開」。
  • 官員落馬前妻為其奔走 稱其因舉報蘇榮遭報復
    貪官對前妻的萬般情緒,都可化為這一句話。  一名官員總結道,無論是離婚前在大庭廣眾公開吵鬧,還是離婚後的持續舉報,對官員的仕途肯定會產生影響。但有影響和落馬是兩回事。官員落馬,關鍵在於自身的品行。夫妻間的情感糾紛,也許會在一時阻礙一人的仕途,但真能毀掉仕途的,還是自身操守。  今天,離婚還影響仕途嗎?
  • 愛寫悔過書的落馬官員們
    (何籽/圖)在失去權力、地位以及人身自由後,他們內心驚恐、無助、悔恨,對組織有所祈求,對法律開始敬畏。種種複雜心態和動機作用下,官員們在悔過書中往往會展現出難得的坦誠。「我見不少官員都有婚外情,對此我十分認同,認為兩廂情願,頂多是個道德問題,是小節、小事。」在悔過書裡,落馬的湖北某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羅某承認,「先後與三名女性發生了不正當兩性關係」。
  • 貪官懺悔是虛情假意還是真情流露?有悔過書是抄襲
    記者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編輯了嚴重違紀違法中管幹部的懺悔錄,印發原案發單位,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的反面教材,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人。  中紀委網站「懺悔與剖析」欄目裡的落馬官員中,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秦玉海是首個上榜的省部級官員。這個以攝影「雅好」而聞名的「老虎」,在2015年春節前被「雙開」。
  • 誰在為取消貪官死刑搖旗吶喊?
    近年來「取消貪官死刑」的呼聲越來越高。對於貪官獲死刑,北京大學法律碩士錢列陽始終不認同死刑是最有震懾性的預防手段。他說:「你會發現貪官被紀委找去談話後直接就自殺了,這本身就說明一些貪官不怕死,死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更好的選擇。這幾年裡,自殺的涉貪官員遠比被判死刑的要多。」
  • 【反腐】懺悔錄裡看腐敗:「一霸手」的權力遊戲
    事實上,每一個落馬官員、每一份懺悔錄,都是一次信仰的失落、利益的糾纏、人性的扭曲,在權力失範之下的全暴露。落馬官員以懺悔錄形式寫成的警示教材,應當成為各級黨員幹部引以為戒、端正衣冠的鏡子。  「懺悔錄裡看腐敗」系列報導,獨家獲取、深入挖掘典型案例。這裡刊發的一組兩篇文章對湖南交通系統3名廳官和安徽3名縣官的懺悔錄予以整理剖析。
  • 媒體:落馬官員「熱衷」於寫悔過書因怕刑事處罰
    和他們比,自己整天忙忙碌碌,不是開會就是陪客,財富少得多,享受更不能比。」  「寫了悔過書的官員,一般不會翻供。」  「我見不少官員都有婚外情,對此我十分認同,認為兩廂情願,頂多是個道德問題,是小節、小事。」在悔過書裡,落馬的湖北某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羅某承認,「先後與三名女性發生了不正當兩性關係」。
  • 揭秘 落馬官員進監獄後,還論誰官大嗎?
    答案可能不止一種,但12月23日的《中國紀檢監察報》給我們展示的是落馬官員在監獄的「怪象」,有的喜歡其他罪犯稱呼他們入獄前的頭銜,最不願聽到的就是「貪官」稱號;有的看到生病獄友有兩根黃瓜、一個雞蛋,便向民警要求享受與入獄前級別對應的營養餐;還有的服刑人員入獄前曾是上下級,入獄後,曾經的「領導」還想支使曾經的「下屬」幹這幹那,比如要求交換床位等等。
  • 揭秘落馬「大老虎」懺悔錄 寫什麼怎麼寫都有「規矩」
    所有犯了嚴重錯誤的黨員幹部,都必須經歷一場改造思想的懺悔,他們的懺悔錄不是隨手寫寫的日記隨筆,什麼時候寫、寫什麼、怎麼寫,都有「規矩」。9月14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在「回複選登」欄目中刊發了網友「小事一樁」的提問:被審查人的懺悔反思錄,一般在什麼時候撰寫?審查期間,還是審查結束、黨紀處理結果宣布之後?有什麼要求嗎?
  • 貪官寫95冊性愛日記 宣傳部回應:不知消息真假
    「2003年至少要與56個女性發生性關係,確保有兩名為良家婦女」,廣西「菸草局長日記門」剛平息,安慶「落馬貪官日記門」風波又起。昨日,安徽《新安晚報》一則消息榮登各門戶網站的首頁———這篇名為「『玩女人』竟定年度計劃」的文章披露:  安徽省安慶市一官員(化名「王成」)的性愛日記被妻子無意間看到,妻子密友得知後,憤而向有關部門舉報,該官員隨即落馬。落馬後,王成供述,他升官(當地一事業單位科室負責人)後,一些商家為與其勾結,見他熱衷金錢美女,便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