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官懺悔錄:架不住花言巧語金錢美女肯定趴下

2021-02-08 新華網

編者按:


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提出,深入剖析十八大以來查處的典型案例,用好用活反面教材,發揮警示、震懾和教育作用。隨著反腐力度的加大,一批官員因貪腐落馬。他們在被組織審查時大都作了反省,剖析自己腐化墮落的原因,回憶自己違紀違法的軌跡,有深深的悔恨,還有對人生的感悟。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這一段段飽含悔意的文字、一次次對貪婪內心的拷問,對廣大黨員領導幹部尤其是心有邪念或已在貪腐邊緣的領導幹部來說,就是警醒和教育,警示大家: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教育大家:珍惜清廉名節,走好人生每一步。


1 曾經豪言壯語、激情燃燒


「我是農民的兒子,出生在粵東北的一個小山村裡,從小渴望走出大山。」廣東省財政廳原副廳長危金峰的懺悔書這樣開篇。


「我的家庭跟隨黨已有70多年,父母及嶽父母都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走出來的老黨員。」江蘇省徐州市政協原副主席張引在懺悔書中寫道。


翻閱落馬官員的懺悔錄,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開頭:「我是農民的兒子」,「我父母都是老師,從小就對我們嚴格要求」……


不管是出生在農民家庭,還是幹部家庭,這些官員大都有一段他們引以為傲的奮鬥歲月。


「一晃22年過去,當年那夜以繼日、通宵達旦的工作場景還歷歷在目。」廣西壯族自治區發改委原黨組成員、副主任廖小波在《我的思想認識》裡回憶往昔。


「我曾經是一個高舉理想主義旗幟的熱血知青。懷著對改革開放的一腔熱情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89年正式成為一名國家公職人員。辛勤的汗水浸潤了夢想的土地,我不覺得累。」說這番話的是四川省雅安市委原書記徐孟加。


「我從一個鋼鐵工人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背負著組織的信任、人民的重託,但後來放鬆了要求,價值觀出了問題。」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說,「如果時間能倒流,我應該做兩袖清風、心無旁騖幹事業的人。我以前確實是這樣一個人。」


「紅毯鋪道」、「各種榮譽披掛滿身」,遼寧省廣播電視臺原臺長史聯文這樣形容自己落馬前的「光彩人生」。「當記者,獲得新聞界最高榮譽『範長江獎』,還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當主任,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當臺長,是新聞界公認的十大領軍人物之一。」他說,「這些成績的取得當然是黨組織培養的結果,也包含著自己的艱苦付出和兢兢業業的工作。回顧那時的史聯文真是帶著一身正氣,拼命和忘我地工作著。每當獲得榮譽和獎章時,自己都激動不已!」


點評

《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意思是說做人、做事、做官沒有人不肯善始,但能夠善終的卻不多。如果因為這些官員後來落馬了,就說他們「一出生就是壞人、一當上公職人員就想著大貪特貪」,顯然與事實不符,這也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他們也曾有報效國家、服務人民、實現自我價值的抱負,也曾有「5+2」、「白加黑」的忘我工作勁頭,也曾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出一定的成績。


不忘初心,方能致遠。然而,當他們走上了一定的位置、手握一定的權力、外部誘惑增多之後,逐漸忘記了「初心」,理想不堅定了、信念動搖了、內心失衡了、人生觀價值觀扭曲了,在外因的誘導下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地滑向了違紀違法之路。


2 曾經忐忑不安、心驚膽戰


「記得剛到自治區交通廳工作的那年春節前後,市縣領導來廳裡,給了我一個3000元的紅包,我放在辦公桌抽屜裡一個星期都沒敢碰。」這是廖小波第一次面對紅包的態度。


危金峰說:「在(廣東)省財政廳當副處長時,基層單位有時會送一點茶水費、紅包,當時自己還會拒絕。當處長後有人送1萬、2萬元的紅包、好處費時,心中非常害怕。」


「那些違紀違法所得像是偷來、搶來的錢一樣,既讓我的貪心得到一時滿足,又讓我備受黨紀黨規威懾和尚未泯滅的良知、道德的折磨。」張引說。


「不敢碰」、「誠惶誠恐不敢要」、「非常害怕」、「備受良知、道德折磨」,這些應該是官員們最初面對不義之財時內心的真實寫照。


然而,他們沒能防微杜漸、果斷拒絕,而是找「獎勵政策」、「人情往來」這樣的藉口說服自己收下。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原副書記李濤說,由最初接受他人錢財時的緊張不安,逐漸變為後來的習以為常;由開始的逢年過節接受禮金,到後來的為人辦事收人錢財。但這些違紀違法行為,都被我自我安慰地定為「正常的人情往來」,我在自欺欺人和心存僥倖中,由人民的公僕蛻變為人民的罪人。在廉政風險高的崗位工作的幹部多了,面對各種誘惑,許多人很有定力,做得很好。而我,根本原因還是自己主觀上出了大問題。


同樣的環境中,有些人能夠清廉自守,有些人卻隨波逐流,根本原因是主觀上出了大問題。


「由於不注重學習,信仰逐漸淡薄,失去了理想,沒有了方向。」張引說,看著那些老闆住豪宅開好車,穿名牌出入高檔會所,燈紅酒綠紙醉金迷,過得何其瀟灑自如!比比自己,沒日沒夜地加班,有時招商引資還要賠笑臉,每個月就拿這點工資,覺得太虧了!我自感層次比他們高,文化水平比他們高,憑什麼不如他們?想想心裡就失衡。


自古就有為官發財當兩道之說,手握實權的黨員領導幹部卻去羨慕富豪的奢華生活,內心豈能不失衡?


點評

理想信念是總開關、總閥門,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理想信念動搖了,享樂思想抬頭了,收受他人財物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月食一樣;有過錯時,人人都看得見;改正的時候,人人都仰望著。小人之過也必文。意思是一個小人對於自己的過錯,總想辦法找出一套理由,把過錯掩蓋起來。很不幸,這些落馬官員在內心害怕、煎熬的時候,沒有選擇做君子,敢於改過、亡羊補牢;而是選擇做小人,為自己找出許多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要知道,小過只是違規違紀,受到紀律處分,這個時候改過付出的代價要遠比滑向腐敗深淵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代價小得多。很多人認識不到這一點,也有人認識到了,卻做不到、欲罷不能,要麼是心存僥倖,要麼是缺乏壯士斷腕的決心。


3 後來肆無忌憚、越陷越深


「你架不住花言巧語,架不住金錢美女的誘惑,你肯定趴下。」說這話時,史聯文已經身在看守所,「趴下了」。他說,在我頭腦中的商業屬性加重之後,自然也在改變自己的行為,也在尋找夥伴經營自己的事業。搞投資、上項目,為退休找後路。我為什麼要迴避呢?反正他們的錢也不是好來的!該收的也得收。剛開始我為單位做事拉關係找錢,後來為自己退休後安排後路籌錢。幾萬、幾十萬,人家送,我就收。史聯文將電視劇訂購決定權、廣告決策權、幹部任免權、人員錄用權等集於一身,大權獨攬、獨斷專行,利用公權力為個人撈取好處,斂財逐利。


張引說,我拿「獎金」是公開的,特別是擔任書記後,「獎金」一年比一年多,這還不夠,我甚至巧立名目私分公款,表面上把獎金用於鼓勵先進,實則是為了個人斂財的方便。有時長時間拿不到「獎金」,我還會主動打電話「詢問」:項目進行得怎麼樣了,加快進度啊,大家都比較辛苦,該鼓勵的要鼓勵啊!得到了這種暗示,他們也就心領神會,甚至有的項目還在進行中,「獎金」就已經到位了。我對轄區內大大小小的項目如數家珍,生怕放過每一次被「獎勵」的機會。


「因為貪婪,我無所顧忌地收人錢財,還利用『開茶室』為平臺,以『做工程』為藉口,千方百計斂財,收受賄賂,拿人好處,瘋狂程度,無以復加。六年多的時間裡,收受他人錢財達數千萬元之巨。涉罪之深,令人髮指。」雲南省曲靖市委原副書記李雲忠在懺悔錄裡寫道,我甚至還買官賣官、公權私用,因為我是領導幹部,是市委的組織部長,後來又是副書記,別有用心的人才會圍著我轉,投之以利,索取更大的利益。我明知為害不淺,事不可為,卻心存僥倖,膽大妄為,在罪惡的泥沼裡越走越遠,越陷越深。從心之惶惶、忐忑不安,到無所顧忌,坦然相向,從幾千元、幾萬元、幾十萬元,甚至幾百萬元都來者不拒、受之不愧。


「思維敏捷、遇事不慌、智謀超群;幹起事來臨危不懼、雷厲風行、立竿見影,是千人之上、萬人敬仰的人。」甘肅省酒泉市政協原主席楊林這樣評價自己。他認為,像他這樣一名資格比較老、擔任領導時間比較長、各方面關係處理得比較好的地市級主要領導幹部,不會有人查,也不會有人敢查,更不會有人能查。


點評

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如果聽任貪慾之火燃燒,會燒毀人靈魂中的真善美,燒毀一個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道德人倫。古語曰:「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這已為古往今來無數的事實所證明。


欲使其滅亡,先讓他瘋狂。這些官員被貪慾迷了心竅,肆無忌憚地享受權力任性帶來的金錢、美色、尊榮,根本不把違紀當回事,也不知紀律為何物,在物慾的洪流裡沉溺、醉生夢死。


4 最後東窗事發、悔之晚矣


「我每每看到起訴書,都在反問我自己,這是我嗎?怎麼會到今天?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這是哪裡呀?我怎麼會墮落成這樣呢?」劉鐵男在法庭上說到這裡時痛哭流涕。


當從座上客淪為階下囚時,官員們對曾經「孜孜以求」、永不滿足的金錢,有了最樸素的認識——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


危金峰說:「金錢對於基本生活的保障非常重要,而追逐金錢、嗜財如命,那將是罪惡的開端。」


「生活給予我們的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的實際需求,金錢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委原書記朱渭平說,為了錢財走到今天這一步,我十分懊悔,十分痛恨自己過去的行為。


當權力帶來的尊榮消散之後,落馬官員想起了父母、愛人、子女,覺得愧對他們,這時方醒悟,親情才是最寶貴的。


李雲忠說,父母的一生是甘於清貧的一生,是謹言慎行的一生。父親很少出門,我原以為他不善交際,後來我才知道是因為我的緣故。有一次他跟我說:「那些人(左鄰右舍),老來找我麻煩,叫我讓你給他們辦事。」就這樣的話,父親只說過一次。所以,直到去世,父親也沒有叫我去辦過一件與我職務相關的事。父親去世後那幾天,有朋友來看母親,臨走時給母親留下2萬元,平時感覺很「小氣」的母親,硬是盯住我,叫我把那錢還掉,並給她回了話才算了事。每每想到這些事,心裡就會很難過——為什麼我沒學到父母親的本事啊?


「無顏到九泉去見老父親,也對不起病重在床的老母親,對不起長期支持我工作的妻子……把孩子也毀了……」在歷數因貪腐對家庭造成的傷害後,劉鐵男說,「給組織造成的傷害是更大的。」


對組織的傷害的確更大!劉鐵男從一個鋼鐵工人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哪一步的歷練,不需要社會成本?哪一個平臺,不需要組織搭建?這些都不是玩虛擬遊戲,而是真金白銀,是實實在在的人力物力付出。然而,一旦誤入歧途、深陷貪腐,組織之前所有的培養成本皆付之東流。


點評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落馬官員必須為他們的貪腐行為付出代價、承擔後果。遲來的懺悔對於他們或許已經晚了,如果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正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懺悔錄裡的人生,有奮鬥、有成績、有忐忑、有僥倖、有迷失、有醒悟,其言也誠。反躬自省,我們身上難道沒有他們某一個階段的影子?對於那些心有邪念或者已處在危險邊緣或者還心存僥倖不收斂不收手的人來說,會不會驚出一身冷汗?


只有後人哀之且鑑之,才不會為後人笑。(尹健)

相關焦點

  • 為啥這些廳級貪官懺悔錄都這麼虛偽?
    「我是農民的兒子」「我已違紀違法,黨永遠是我心中的紅太陽,照耀我走到人生盡頭」……寫懺悔錄是違紀黨員幹部接受組織審查時進行思想改造的重要環節,其主要內容是問題官員對自己的理想、信念進行深刻反思。許多懺悔錄內容深刻,對其他黨員幹部起到明顯的警示教育作用。但《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梳理發現,有部分懺悔錄的模式化、套路化表達令人啼笑皆非,各種「套話」充斥其間。
  • 落馬官員懺悔錄「晉級」三問
    今年1月,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工作報告列出了2015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任務清單」,其中落馬官員懺悔錄也包含其中。中紀委對落馬官員懺悔錄如此「晉級」,到底有何真實用意?  官員《懺悔錄》的播出,可使更多官員「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以此來作為端正行為、改變作風的契機。《懺悔錄》是一檔別出心裁的欄目,是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它為反腐工作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 貪官懺悔錄裡笑料多:為何官員落馬後連「檢討」都不會寫了?
    為了不讓代價白付,很多地方都將問題官員撰寫的懺悔錄作為警示學習材料。每一份懺悔錄,都是用違紀幹部的慘痛教訓換來的,應該最大限度挖掘它們的價值。比如,朱明國、金道銘等人的懺悔錄和檢討材料,就在黨員幹部中引發較大反響。
  • 貪官懺悔錄裡笑料多!官員落馬後連"檢討"都不會寫了……
    為了不讓代價白付,很多地方都將問題官員撰寫的懺悔錄作為警示學習材料。每一份懺悔錄,都是用違紀幹部的慘痛教訓換來的,應該最大限度挖掘它們的價值。比如,朱明國、金道銘等人的懺悔錄和檢討材料,就在黨員幹部中引發較大反響。
  • 貪官懺悔:一劑叩問靈魂「苦藥」
    敲警鐘  貪官懺悔具有預防犯罪功能  《檢察日報》從2002年開始在固定版面刊登貪官懺悔錄。懺悔對象既有落馬的省部級「老虎」,也有違法違紀村主任這樣的「蒼蠅」。有些懺悔文章一經刊出,就獲得極大關注。2014年,《檢察日報》對刊發的懺悔錄文章進行整理集結成書,成為廉潔教育好教材。
  • 貪官懺悔是虛情假意還是真情流露?有悔過書是抄襲
    敲警鐘  貪官懺悔具有預防犯罪功能  《檢察日報》從2002年開始在固定版面刊登貪官懺悔錄。懺悔對象既有落馬的省部級「老虎」,也有違法違紀村主任這樣的「蒼蠅」。有些懺悔文章一經刊出,就獲得極大關注。2014年,《檢察日報》對刊發的懺悔錄文章進行整理集結成書,成為廉潔教育好教材。
  • 由懺悔錄引發的思考
    懺悔錄是內心剖白,是真心話。
  • 美女貪官利用這個特長,從護士晉升到副省長,結果讓人瞠目結舌!
    美女貪官利用這個特長,從護士晉升到副省長,結果讓人瞠目結舌!哪種人會失敗?哪種人會招人厭惡呢?我認為應該是那種最貪得無厭的人。貪婪永遠是沒有止步的,他們只顧了了滿足自己的私慾。眼中只有利益,而沒有底線。而那些貪官,更讓人感到厭惡。
  • 安徽廳級貪官法庭懺悔似作秀 悔過書也抄襲(圖)
    在工作前期,我對金錢沒有太多的想法,完全以工作成就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涉嫌抄襲朱福忠悔過書第五段的內容。朱福忠說:在工作的前期,我對金錢沒有太多的想法……完全以工作成就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 大貪官和珅不但是個妻管嚴,還偏愛西洋美女!
    和珅,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大貪官,也是大清朝巨富,通過王剛所扮演的有關和珅電視連續劇,例如(鐵齒銅牙紀曉嵐),大家都發現一個規律,和珅大都是帶著劉全,身邊沒有美女跟隨,然而紀曉嵐身邊卻有美女跟隨。事實是這樣的嗎?
  • 盧梭的《懺悔錄》
    他痛恨當時扼殺人性的封建主義思想,提出「回到自然」口號,影響了後世幾代哲學家、教育家如康德、杜威等,他的《懺悔錄》記錄了自己獨特的一生。   這個人,就是18世紀法國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讓·雅克·盧梭。 《懺悔錄》是盧梭的文學自傳,也是後人理解他的思想觀點的重要文獻。
  • 貪官甘當「囚犯」不當「傻冒」警示啥
    3月26日的《檢察日報》刊登了原湖北省十堰市副市長(副廳級) 王華滔的懺悔錄。這位曾經風光無比的副市長因為貪腐淪為階下囚,把自己墮落的原因歸結為「堅持原則不動搖,人們就會把你看作『不入流』的『傻冒』一個」。
  • 與情婦私生子登記在胞弟名下的貪官:女色像寄生蟲
    原標題:與情婦的私生子登記在胞弟名下,貪官:女色就像寄生蟲權力、金錢、女色,近年來查處的不少黨員領導幹部,都是在其誘惑下放縱自己,最終走上違紀違法道路,教訓十分深刻。近期被查處通報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人大常委會原秘書長黃壽貴就是其中一起典型案例。
  • 貪官懺悔錄:林國悌的「獄中家書」
    這一切,足可讓官員們都想-想, 進了鐵門的貪官們那種滋味,真是不好受。由此我們可以提個建議,最好反腐教育的場地,選中監獄,或選中火葬場。筆者自創一句箴言:什麼都不是自己
  • 盧梭與《懺悔錄》
    1774年盧梭開始寫自傳性的《懺悔錄》,追述自己過去半個世紀的往事。在他筆下,生活中違背道德良心的小事被披露無遺。這種大膽地把自己的經歷和公諸於世的做法,在當時還不多見,盧梭一向善於描繪寧靜幽雅的環境、悠閒平和的氣氛。《懺悔錄》仍然保持了這種風格:構思細膩巧妙,文筆輕靈脫俗,富有音樂感。他的《懺悔錄》達到了聖·奧克斯丁《懺悔錄》同樣經典的地位。
  • 貪官寫95冊性愛日記 宣傳部回應:不知消息真假
    落馬後,王成供述,他升官(當地一事業單位科室負責人)後,一些商家為與其勾結,見他熱衷金錢美女,便投其所好。  落馬貪官、性愛日記、玩弄女性要制定年度計劃……這則噱頭十足的消息,經各地報紙、各門戶網站的傳播,升溫成為昨日的熱點話題。
  • 何必當初:十二名貪官的臨死醜態曝光
    自稱「河北第一秘」的原河北省國稅局局長李真,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貪官。第五:楊前線「有話實說」 廈門海關原關長楊前線,他臨終遺言,有話實說:「領導幹部的犯罪根源,我看都是大同小異,不外乎放棄了世界觀的改造,貪圖安逸享受,被金錢
  • 反腐紀實:女貪官,年近花甲卻慣用色誘之道,狂貪700多萬
    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官場不再是男性的天下,眾多有能力有學識的女性也可以為官,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發光發熱,不過官場波詭雲譎,權與錢的誘惑又很大,最容易泯滅人性,滋生腐敗,貪官的帽子不分男女。男貪官多的是以權謀色,女貪官則更多的是以色謀權。所謂權色交易,擁權腐敗。
  • 【反腐】懺悔錄裡看腐敗:「一霸手」的權力遊戲
    彙編十八大以來被查處嚴重違紀違法領導幹部的懺悔錄,已被列入2015年反腐敗「任務清單」。
  • 哪些面相的男人喜歡花言巧語哄騙女人?
    女人在愛情中還沒有受到傷害之前,異性的花言巧語,會給自身帶來心花怒放的感覺,會覺得男人說的那些好聽的話,都是真心話以為自己遇見了白馬王子。那麼什麼面相的男人總是喜歡花言巧語哄騙女人呢?哪些面相的男人喜歡花言巧語哄騙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