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這些廳級貪官懺悔錄都這麼虛偽?

2021-03-01 瞭望智庫


寫懺悔錄是違紀黨員幹部接受組織審查時進行思想改造的重要環節,但有部分懺悔錄模式化、套路化表達,各種「套話」充斥其間。

落馬官員存在「減輕懲處」的僥倖心理,

部分官員表達能力退化、「兩面官員」習慣表演,

空洞虛假的表達,沒有真正對自己違法亂紀行為進行反思,也無法起到警示作用。

文 | 胡錦武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新華每日電訊」(ID:caodi_zhoukan)。

「我是農民的兒子」「我已違紀違法,黨永遠是我心中的紅太陽,照耀我走到人生盡頭」……寫懺悔錄是違紀黨員幹部接受組織審查時進行思想改造的重要環節,其主要內容是問題官員對自己的理想、信念進行深刻反思。許多懺悔錄內容深刻,對其他黨員幹部起到明顯的警示教育作用。但《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梳理發現,有部分懺悔錄的模式化、套路化表達令人啼笑皆非,各種「套話」充斥其間。

  

專家認為,懺悔錄頻現「套話」,既與落馬官員存在「減輕懲處」的僥倖心理有關,也與部分官員表達能力退化、「兩面官員」習慣表演等因素有關。種種「套路」,客觀上削弱了反腐敗成果的警示教育作用。

  

1

懺悔錄裡「套路」多

落馬官員在懺悔錄中既空洞又虛假的表達,沒有真正對自己違法亂紀行為進行反思,也無法起到警示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批腐敗分子被查處,許多地方和部門也付出了高昂的反腐成本。為了不讓代價白付,很多地方都將問題官員撰寫的懺悔錄作為警示學習材料。每一份懺悔錄,都是用違紀幹部的慘痛教訓換來的,應該最大限度挖掘它們的價值。

  

比如,朱明國、金道銘等人的懺悔錄和檢討材料,就在黨員幹部中引發較大反響。中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8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更是成為一大熱點話題,對黨員幹部起到了巨大的警示教育作用。

  

與此同時,各地都不斷公布當地查處的黨員幹部的懺悔錄和警示教育片,也起到了相應作用。但《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梳理發現,有部分懺悔錄充滿了「套路」。

  

類型一,打虛假感情牌。中部某省一名落馬廳級領導幹部在懺悔錄中說:「一路走來,我的每一步都沐浴著黨組織的陽光,我感恩這一切。親愛的黨啊!我辜負了組織的期望,損壞了組織形象,我已經違紀違法了,不管走到哪裡,黨永遠是我心中的紅太陽,一直照耀著我走到人生盡頭。」「親愛的黨啊!山高水長總有源,樹高千尺總有根,我本來自人民,我多麼渴望早點回到人民當中去。」

  

類似的話語,在各種懺悔錄中並不少見。一名業內人士表示,落馬官員在懺悔錄中既空洞又虛假的表達,沒有真正對自己違法亂紀行為進行反思,也無法起到警示作用。

  

類型二,找客觀理由。一些違法亂紀的黨員幹部,會在懺悔錄中找各種客觀理由,為自己的不法行為開脫。有的黨員幹部稱,社會風氣和「潛規則」是自己違法亂紀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的黨員幹部將「交友不慎」作為重要因素,對內因卻分析過少。

  

浙江省寧波市一名落馬局長在懺悔錄中分析,交友不慎是他走上不歸路的致命一擊,自己交友時缺乏原則,讓「狐朋狗友」把自己送上了絕路。一名落馬廳級幹部則將自己腐化墮落原因歸於「受封建文化糟粕和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影響嚴重」,為了解釋這一原因,他在懺悔錄中說自己「去西方國家的機會較多,出訪過程中閱讀了大量現當代西方主要性學專家的著作,瀏覽了大量成人網站,並參加成人話題的網聊,體驗了他們的性文化,對他們開放的生活方式羨慕不已。」

  

類型三,擺出身、講貢獻。有的違法亂紀的黨員幹部強調自己窮苦的出身,有的黨員幹部不斷強調自己在行業領域的突出貢獻,因為心理失衡導致「犯錯」。一名地理測繪系統的廳級官員在懺悔錄中說:「我把一個落後地區的測繪工作帶到了全國前列,每年服務總值以2位數百分比增長,職工收入逐年增加,下屬院領導績效更是水漲船高……我心裡有點失衡……」

  

2

八股文式懺悔錄土壤何在

長期身處某種話語體系裡,習慣於「權力代辦」,出門有公車,講話稿有秘書……使得部分黨員幹部出現「低能現象」,養成了滿嘴「套話」的話語習慣。

  

一名紀檢監察系統工作人員表示,接受組織審查期間,被審查人要學習黨章黨規黨紀,對照理想信念宗旨進行深刻反省,然後寫出懺悔和反思材料。部分黨員幹部因各種原因和心態問題,導致懺悔錄中出現了大量「套話」。

  

他們在懺悔錄中自我剖析時幾乎是同一個模式:沒有加強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沒有加強學習和嚴格要求自己;沒有把握黨組織對自己的提醒和挽救。儘管這些原因的剖析都有道理,但許多黨員幹部對自身權力為何失去監督,為何沒守住腐敗防線等原因卻談得很少,有些人甚至完全沒有分析。

  

一是希望減輕罪罰。一名紀檢監察系統工作人員分析認為,部分違法亂紀的黨員幹部將懺悔錄當作「救命稻草」,在懺悔錄裡展現良好的認罪、悔罪態度,渴望爭取司法機關減輕處罰的機會。正因為夾雜著這些功利因素,他們在懺悔錄中表達的感情不夠真實,出現了「雷人」語言或「套話」。有的落馬官員甚至聲稱自己「不懂法」「法律意識淡薄」等,其真實目的是企圖逃避黨紀國法制裁。

  

一位辦案人員說,為了博取同情,美化形象,不少落馬官員往往在懺悔錄中花大量篇幅談自己最初如何廉潔奉公。一所高校的原基建處長,在一篇僅千餘字的懺悔錄中,不惜以二三百字篇幅闡述自己當初如何「努力工作」、如何「拒絕他人錢物、吃請」。

  

二是幹部「低能現象」出現。長期身處某種話語體系裡,習慣於「權力代辦」,出門有公車,講話稿有秘書……使得部分黨員幹部出現「低能現象」,養成了滿嘴「套話」的話語習慣。因此,在懺悔錄中,一些違法亂紀的黨員幹部不懂得如何表達自身的感受,而是按習慣性的話語體系進行表達,使人感覺像是說「官話」。

  

3

應避免懺悔「套路化」


 「真正的悔罪,應該從本人真實情況出發,從體制機制層面反思,幫助黨和政府防範類似腐敗現象。」

  

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明確提出,要深刻剖析典型案件,懺悔錄能公開的都要公開,充分發揮反面教材作用。然而,《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作為涉腐官員用慘痛教訓換來的懺悔錄,由於不少內容過於模式化、趨同化,導致其警示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專家認為,懺悔錄是對黨員幹部警示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懺悔錄頻現官話套話的現象應盡力避免,要讓懺悔錄發揮最大警示教育的作用,最大限度實現懺悔的真實化、真誠化、深度化。

  

「當前防腐拒腐的警示教育宣傳中,文字材料、音像製品的懺悔錄,都是非常重要的載體。懺悔錄的內容和態度如果含有官話套話式的『官僚氣息』,則肯定無法起到讓其他黨員幹部振聾發聵的作用,也就難以『治病救人』。」一名紀檢幹部稱。

  

一些受訪紀檢幹部認為,貪官懺悔錄中總是出現千篇一律的表達,一方面暴露出其為抓住懺悔錄這「最後一根稻草」的焦灼心態,並以此為遮羞布,掩飾腐化墮落後內心的不堪,為自己推脫罪責。

  

另一方面,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則是,由於不少「兩面貪官」長期以來形成的行為模式的慣性使然,以至雖身陷囹圄仍不忘作秀表演,因而即使黨紀國法嚴懲在即,落馬官員在懺悔錄中仍改不了說大話、套話、假話的習性。

  

「這樣的懺悔錄,既無法讓其他仍在位的黨員領導幹部靈魂受到觸動、受到教育,反而讓人覺得虛偽,甚至可能引發反感。」江西省犯罪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顏三忠說,「真正的悔罪,應該從本人真實情況出發,從體制機制層面反思,幫助黨和政府防範類似腐敗現象。」

總監製:吳亮

監製:夏宇

責任編輯:戴麗麗 李逸博

編務:黃俊峰

相關焦點

  • 貪官懺悔錄裡笑料多:為何官員落馬後連「檢討」都不會寫了?
    為了不讓代價白付,很多地方都將問題官員撰寫的懺悔錄作為警示學習材料。每一份懺悔錄,都是用違紀幹部的慘痛教訓換來的,應該最大限度挖掘它們的價值。比如,朱明國、金道銘等人的懺悔錄和檢討材料,就在黨員幹部中引發較大反響。
  • 貪官懺悔錄裡笑料多!官員落馬後連"檢討"都不會寫了……
    為了不讓代價白付,很多地方都將問題官員撰寫的懺悔錄作為警示學習材料。每一份懺悔錄,都是用違紀幹部的慘痛教訓換來的,應該最大限度挖掘它們的價值。比如,朱明國、金道銘等人的懺悔錄和檢討材料,就在黨員幹部中引發較大反響。
  • 落馬官員懺悔錄「晉級」三問
    每一個發人深省的案件都是一面鏡子,每一名悔恨不已的落馬官員都是前車之鑑,如果每一名人民公僕都能把「懺悔錄」好好讀一讀,或是從中獲得感觸,把「觸動」變成「行動」,給心靈「除除草」,或是把自己嚇出一身「冷汗」,及時亡羊補牢、懸崖勒馬,那麼中紀委的「苦心」就算沒有白費。
  • 安徽廳級貪官法庭懺悔似作秀 悔過書也抄襲(圖)
    這麼多年來,我放鬆了政治理論學習,忽視了世界觀改造,時時忙於應酬,更沒有加強廉政修養,現在真是後悔不已。我辜負了黨組織對我多年的培養教育,忘記了黨紀國法。我將受到法律制裁,這完全是罪有應得,咎由自取。被審查以來,我積極配合紀檢、司法機關把問題交代清楚,認真反省,爭取好的態度,從思想上轉變認識,從行動上重新做人。同時也懇切地盼望法庭能給我一次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
  • 貪官懺悔:一劑叩問靈魂「苦藥」
    敲警鐘  貪官懺悔具有預防犯罪功能  《檢察日報》從2002年開始在固定版面刊登貪官懺悔錄。懺悔對象既有落馬的省部級「老虎」,也有違法違紀村主任這樣的「蒼蠅」。有些懺悔文章一經刊出,就獲得極大關注。2014年,《檢察日報》對刊發的懺悔錄文章進行整理集結成書,成為廉潔教育好教材。
  • 貪官懺悔是虛情假意還是真情流露?有悔過書是抄襲
    敲警鐘  貪官懺悔具有預防犯罪功能  《檢察日報》從2002年開始在固定版面刊登貪官懺悔錄。懺悔對象既有落馬的省部級「老虎」,也有違法違紀村主任這樣的「蒼蠅」。有些懺悔文章一經刊出,就獲得極大關注。2014年,《檢察日報》對刊發的懺悔錄文章進行整理集結成書,成為廉潔教育好教材。
  • 由懺悔錄引發的思考
    如果可以重新來過,相信這些人萬萬不肯再犯此類的錯誤。讀懺悔錄也是讀人,有益處。掩卷沉思,從這些懺悔錄中,我們應當汲取什麼樣的警示與教訓?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召開全會,有時會印發一些被中央紀委查處的嚴重違紀違法中管幹部的懺悔錄;省委、省紀委召開重要會議,也會印發一些被省紀委查處的省管幹部的懺悔錄。
  • 貪官懺悔錄:架不住花言巧語金錢美女肯定趴下
    翻閱落馬官員的懺悔錄,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開頭:「我是農民的兒子」,「我父母都是老師,從小就對我們嚴格要求」……不管是出生在農民家庭,還是幹部家庭,這些官員大都有一段他們引以為傲的奮鬥歲月。「一晃22年過去,當年那夜以繼日、通宵達旦的工作場景還歷歷在目。」
  • 紀檢部門:別等民間流傳久 才從順口溜裡挖貪官
    一家之言  多貪官的腐敗問題在民間流傳已久,卻不見被查處。據悉,第一巡視組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巡視期間,聽到當地一句順口溜:「我們這裡窮,什麼都沒有,只有『五大官員富豪』。」由此挖出廳級貪官。  這位因順口溜被挖出的貪官是時任恩施州副州長的肖作文。經查,肖作文嚴重違反廉潔自律規定,接受禮金;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幹部選拔任用、企業經營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賄賂;另外還與他人通姦。
  • 這個村官竟貪汙1.5億元,比廳級貪官胃口更大,出逃美國落網後毫無悔意
    隨著政府出臺的反腐貪汙政策推行,全國上下各級部門都或多或少有被查辦的官員,雖然他們貪汙的金額不同,但他們都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壓榨百姓謀取公款,幫助私企老闆做工程等。人們通常以為只要職務越高,貪的錢就越多。但我們今天講的卻是個"反例子",這個貪官只是一個村書記,但他貪汙受賄的金額卻比好幾個廳級幹部貪汙受賄的總金額還多。
  • 貪官懺悔錄:林國悌的「獄中家書」
    《新晚報》200年8月20日發表光明文「一個死囚犯的獄中家書」,披露了兩封信和父女在獄中相會的場景(這裡節錄):第一封信是寫給妻子、兒子、兒媳、女兒的(妻趙幼娟,乳名七七;兒子林如海,乳名雙雙;兒媳清清;女兒晶晶):我犯的事情這麼大,萬一判我死刑,那就只好帶著對你們無限的愛和想念告別你們....當想到全家遭受的毀滅性打擊,你們遭到的痛苦和災難時,我真痛不欲生了。
  • 盧梭的《懺悔錄》
    他痛恨當時扼殺人性的封建主義思想,提出「回到自然」口號,影響了後世幾代哲學家、教育家如康德、杜威等,他的《懺悔錄》記錄了自己獨特的一生。   這個人,就是18世紀法國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讓·雅克·盧梭。 《懺悔錄》是盧梭的文學自傳,也是後人理解他的思想觀點的重要文獻。
  • 【反腐】懺悔錄裡看腐敗:「一霸手」的權力遊戲
    事實上,每一個落馬官員、每一份懺悔錄,都是一次信仰的失落、利益的糾纏、人性的扭曲,在權力失範之下的全暴露。落馬官員以懺悔錄形式寫成的警示教材,應當成為各級黨員幹部引以為戒、端正衣冠的鏡子。  「懺悔錄裡看腐敗」系列報導,獨家獲取、深入挖掘典型案例。這裡刊發的一組兩篇文章對湖南交通系統3名廳官和安徽3名縣官的懺悔錄予以整理剖析。
  • 盧梭與《懺悔錄》
    他在音樂上和其他藝術上的變革都具有革命性。他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深遠。他教導父母們教育子女要不拘陳規,因材施教;他深化了友誼和愛情中的情感表現而不是拘謹禮讓的束縛。他使人們睜開雙眼,面對自然的絢麗多姿,他使自由成為一個幾乎是人們普遍渴望的目標。1774年盧梭開始寫自傳性的《懺悔錄》,追述自己過去半個世紀的往事。
  • 我對作家方方的評價,就兩個字:虛偽
    為什麼這麼說,很簡單。他們和方方一樣,對不同意見者,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一個大帽子扣過去,然後各種上綱上線。這類人,都不是什麼好鳥。所以我這篇文章的立場是,對方方被批,表示贊同的圍觀吃瓜群眾的立場。我們這些人是什麼立場呢?其實就是人之常情,是廣大老百姓價值觀的體現。人的性格各有不同,價值取向也各有不同。
  • 女貪官不遜色男貪官,把工作領域當做自己的"私人地盤"
    自古以來,貪官汙吏從來都不在少數,比如歷史上著名的和珅便是如此。但是大家對於官第一印象想到的肯定是男性,然而現在隨著社會的開放,也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坐上了官員的職位。然而不管是女貪官還是男貪官,只要是做了違法亂紀的事情,最終的結局只能是接受法律的制裁。近期,內蒙古的反腐行動已經有了一個顯著的成效,這也是有目共睹的。
  • 刑事追訴有效期為何很少用在貪官身上?
    無論是貪官涉及的貪汙受賄行為,還是普通的經濟、刑事犯罪案件,法律規定都是有追溯期的,超過了追訴期都不再予以追究刑事責任。比如,某犯罪嫌疑人所犯的罪行可能被判五年刑期,但過了五年以後才被發現,法律規定不再追究其刑事責任,這也是法律「寬嚴相濟」的體現。
  • 貪官懺悔錄:死刑前的醒悟,「色慾巨貪高森祥」的自白
    無數貪官的事實證明,貪賄之所以得以橫行,根本原因之一是缺乏監督制約機制。腐敗向高層蔓延,深挖一下,正可以找到監督形同虛設的影子。監督包括輿論監督、群眾監督、黨內監督等等。中國的監督機制相差甚遠,尤其是一把手(包括高層和中、低層),失去或缺少監督,他就可能橫行無忌。「一把手」的蛻變,是觸目驚心的;「一把手」的為所欲為,也是司空見慣的。
  • 貪官警示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是個筐?
    這些來源不明的巨額財產,讓人瞠目:陽春市副市長楊啟周僱兇殺市長,牽出市委書記嚴文耀。嚴文耀來源不明財產超過500萬元,案發時被稱為廣東財產來源不明最高紀錄。有些人發問,官員們的家裡應有盡有,「存摺』到處飛;那麼多高檔物品都怎麼來的?那麼多存款都怎麼增的?為什麼說不清了呢?貪官們常常回答的是:記不清楚了。陳希同面對法庭的詢問,他對接受的那些高檔物品回答是「記不大清楚了」;朱勝文對他接受的一筆筆錢物,到底是誰送的,也回答「記不清楚了」。還有很多貪官,站在法庭被告席上,一問他哪筆錢是哪來的,他也會說記不清楚了」,或不吭聲,只是搖頭。
  • 官場故事:螞蝗與貪官
    據我所知,你在擔任市委書記5年、市長2年、市委副書記兼市委組織部長3年、縣委書記3年中,收受當事人賄賂不少,每年賄賂最少算10萬元人民幣,合地起來也已超過百萬元,你不是大貪官是什麼?!貪官:在我擔任縣、市領導期間,大事情都是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定的,特別是提拔幹部,是常委們無記名投票的,我只是給當事人出出主意,給常委們吹一下「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