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事、小事兒,盡在茶水間】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慶寧
在反腐大潮將繼續洶湧已成共識的當下,哪些官員最容易落馬?
經濟觀察報記者經不完全統計發現,自十八大以來落馬的38名省部級高官中,來自人大和政協兩個系統的高官多達15人,佔比接近四成。但這些落馬官員腐敗多數並非任職政協或人大期間,而是事涉之前擔任地方政府核心權力部門官員甚至一把手時期。
同時,以權謀私成為他們落馬的主要原因。截至目前,至少19名省部級高官進入司法程序,除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童名謙因玩忽職守行為構成嚴重違紀並涉嫌犯罪之外,其他18人均「涉嫌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索取、收受巨額賄賂」或「本人或通過其親屬收受巨額財物」等等。
如何封堵官員的以權謀私路徑,解決越發普遍的工程腐敗問題,依然是日後反腐工作的重中之重。
腐敗發生於何時?
最近一周,湖北省黃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正廳職)朱中華、湖北省宜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譚春玉、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民族僑務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省商務廳原廳長)呂在模、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財政經濟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劉長春均被中紀委宣布,因涉嫌違法違紀正接受組織調查。
經濟觀察報記者經不完全統計發現,截至7月31日,十八大以來被調查的38名省部級高官中,人大系統共有3人。如將統計範圍擴大至廳級,人大系統則有29名廳級以上官員落馬。
政協系統同樣不安全。近期,天津市政協副主席武長順和遼寧省政協副主席陳鐵新先後被查,兩人均為副省級官員。中紀委官網顯示,自十八大至今,有包括12位來自政協系統的省部級以上高官和22名廳級以上官員被查。匯總上述數據可知,人大和政協兩個系統被查省部級高官共15人,佔比39.4%。而自中紀委官網案件查辦欄目開通以來,共點名通報了533名官員。這其中,人大和政協兩個系統的廳級以上官員共63人,佔比接近12%。
儘管人大和政協兩個系統腐敗頻發,但他們的落馬多數並非任職政協或人大期間,而是事涉之前擔任地方政府核心權力部門官員甚至一把手時期。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珠江較為典型。
2013年4月26日,廣東省紀委有關負責人證實,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省海洋與漁業局原局長李珠江因涉嫌嚴重違紀問題,接受組織調查。
2013年7月11日,廣東省紀委對李珠江立案調查中曾對外透露,李珠江在省海洋與漁業局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先後多次收受他人賄賂,涉及數額特別巨大。
這其中並沒有提及跟其人大任職有關。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總工會原主席李達球也是一個例子。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人民檢察院近日指控稱:被告人李達球利用其擔任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委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等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巨額賄賂,依法應當以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對此分析道,落馬的人大政協高官,基本上都曾在所在省市內的地級市擔任過市長、市委書記或分管城建等核心部門,有的甚至擔任過兩個以上地市的「一把手」,這往往會造成這些官員權力過大,缺乏監督和制約。
以權謀私普遍
在權力缺乏監督和制約的情況下,權色勾連、以權謀私等腐敗問題不可避免。
十八大迄今共落馬38名省部級高官,包括徐才厚在內至少19人已進入司法程序。在官方針對這些進入司法程序高官的落馬原因表述中,「道德敗壞」、「腐化墮落」、「與他人通姦」等詞彙出現頻率頗高,共涉及11人,其中李春城、陳安眾被指「腐化墮落」,郭有明、郭永祥、陳柏槐、倪發科、劉鐵男被指「道德敗壞」,「與他人通姦」者分別是毛小兵、陽寶華、冀文林、楊剛。
「官員的生活作風出了問題,一般會受到黨紀處罰,情節嚴重的,會被開除黨籍。但能讓官員走上審判席的,還是以權謀私這類觸犯國家法律的問題。」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認為,原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會、統戰部部長王素毅便是一例,他在去年6月因嚴重違法違紀被組織調查,並於今年7月17日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而他被認定犯罪事實包括:利用職務便利,為鄂爾多斯市蒙泰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原副秘書長李石貴等九個單位或個人在企業經營、職務晉升等事項上謀取利益,直接或通過其妻王志宏先後收受相關人員給予的財物折合人民幣共計1073萬餘元。
除了王素毅,包括徐才厚、毛小兵、陽寶華、冀文林、蔣潔敏、李東生、廖少華、李春城、郭有明、郭永祥、陳柏槐、陳安眾、倪發科、許傑、劉鐵男、楊剛、李達球其他17名進入司法程序的高官,均被中紀委指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索取、收受巨額賄賂」或「本人或通過其親屬收受巨額財物」等。「為他人謀求利益」與「收受巨額賄賂」在很大程度上有著必然聯繫,但也不乏例外。
近期江西省委原常委、秘書長趙智勇和雲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原書記張田欣均被指「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私利」,但兩人只是被開除黨籍、降職處理。其中,張田欣被指失職瀆職,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具體原因則是,他在任職文山州委書記時,當地價值數千億元的都龍錫礦在改制後,被多家公司法人和自然人數千萬元瓜分。
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猜測,趙智勇和張田欣能被「從輕發落」原因有二,「其一涉案金額不夠大,影響不夠壞。更有可能的是,他們在被紀委部門調查時有一定的立功表現。」
工程腐敗癥結
以權謀私主要集中在哪些領域,囿於相關案情尚未完全公布,無法得悉準確情況。不過,根據中央巡視組目前公布的巡視反饋以及之後紀委部門的案件查辦情況來看,工程項目腐敗尤其值得警惕。
今年3月至5月,中央巡視組對北京、天津、遼寧、福建、山東、河南、海南、甘肅、寧夏、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了常規巡視;對科技部、中糧集團、復旦大學開展了專項巡視。
今年7月上旬,中紀委網站對各地巡視情況集中公布。除三個專項巡視點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之外,其他9個省份、直轄市和自治區均被發現工程腐敗問題。
在中央巡視組的反饋情況中,9次提到領導幹部插手工程建設等,6次提到領導幹部插手土地或房地產。具體表述為幹部在土地、房地產、工程建設以權謀私,領導幹部及親屬插手工程、土地,工程建設領域腐敗案件相對集中,領導幹部違規幹預公共資源交易、工程招投標以權謀私,城市建設領域腐敗問題突出,領導幹部插手土地轉讓、工程招投標等收受賄賂問題,領導幹部插手工程招投標、土地和礦產資源交易,領導幹部插手工程建設等。
在2013年中央第一輪巡視和第二輪巡視中,江西、內蒙古、貴州、廣東、吉林、安徽、雲南和長江三峽集團,也均被指出領導幹部插手工程。
2013年9月19日,中央第八巡視組在向江西反饋情況時指出,有的領導幹部及其親屬存在插手工程建設項目等問題。之後,江西掀起反腐大潮,前省委書記蘇榮、三位副省級幹部陳安眾、姚木根和趙智勇相繼被處理。而在陳安眾主政過的萍鄉官場,一場官場地震導致當地四位廳級官員落馬,另有多位深涉其中的商人被採取強制措施。
據新華社報導,2012年前11個月,全國共受理工程建設領域違紀違法問題舉報1.11萬件,立案5956件,查實5022件,3780名黨員幹部受到黨紀政紀處分,1097名黨員幹部被移送司法機關。
工程腐敗之所以頻發,與地方政府核心權力部門或一把手的權力缺乏制約有很大關係。這從去年12月底被雙開的原吉林省舒蘭市常務副市長韓迎新身上就可看出。
國家審計署近期披露,審計人員在核實舒蘭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時發現,在該市林業棚戶區改造項目和廉租房項目招標過程中,某公司與另外兩家參與投標企業涉嫌圍標串標。該公司於項目運作當年成立,沒有任何自有資金投入,只是經韓迎新親自審核和批示,舒蘭市相關部門撥款近2億元才使該項目得以運作,該公司個別款項輾轉打入了韓迎新親屬的相關帳戶。
經濟觀察報記者在舒蘭採訪時了解到,韓迎新在升任舒蘭市常務副市長後,不僅繼續分管基建,還分管城投公司、財政局、審計局和政府採購中心等。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博士生導師韓保江表示,要避免公共資源交易過程中的腐敗行為,就要把公共資源推入市場進行公開交易,加快建立一個陽光透明的公共資源交易制度,把公共資源的交易置於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工程腐敗。
而在反腐專家李永忠看來,根本之策還在於將官員手中不受制約的權力關進鐵籠,「這依舊是日後反腐工作推進和反腐制度設計的重中之重。」
--溫故知新--
降職比免職對「蒼蠅」有更大震懾力
相對於內部警告或免職後再復出而言,「降級」的處罰措施顯然有更大的震懾力。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