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馬官員的官場稱謂:喜被稱老闆、老大,有人標榜「博士」

2020-12-12 澎湃新聞

4月10日,《中國紀檢監察報》發表評論文章《叫聲同志樸素親切》。其中寫道,對於黨員幹部來說,彼此之間怎麼稱呼,看似是日常小事,實則關係著黨風政風,不容忽視。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個別黨組織內部的稱呼出現等級化、江湖化、庸俗化等現象,甚至衍生出所謂「官場稱謂學」。

澎湃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落馬官員中,陶醉在「老大」、「老闆」、「老總」這類商業氣、江湖氣稱謂中的大有人在。

例如,《廣東黨風》雜誌披露被稱為「五毒幹部」的深圳市委原常委、政法委原書記蔣尊玉的貪腐歷程時就提到,蔣尊玉與私企老闆們打高爾夫、打牌鬥地主時很享受被人以「老闆」、「大哥」相稱的權力快感。在其外出開會期間,社會老闆會成群結隊、鞍前馬後,甘當奴才為其打點,甚至替蔣尊玉安排嫖娼。

同樣,「除了鹽什麼都要人送」的長沙市公安局原黨委委員、經濟犯罪偵查支隊原支隊長胡志國也是如此。據《長沙晚報》報導,胡志國在懺悔書中這樣形容自己——自以為是、一身匪氣,喜歡同事叫「老闆」、朋友叫「老大」。大權在握的胡志國「把朋友當『馬仔』使喚,把同事當『弟子』使用,無所顧忌,膽大妄為,心中已無紀律和規矩」。

此外,據《瞭望》新聞周刊報導,安徽省司法廳原黨委委員、副廳長程瀚也很喜歡別人叫他「老闆」,是個典型的霸道官員。甚至在酒桌上下屬要排成隊,口呼老闆向他敬酒表忠心。

不僅是稱謂上,程瀚行事作風也是江湖氣十足。有兩個故事廣為流傳:一個是說程瀚到某派出所視察,一名民警在電腦前忙工作沒看見,沒及時起立敬禮,被程瀚一個耳光打上去,罵其「不長眼」;另一個是說程瀚一巴掌打掉某位副局長一顆牙。

據《檢察日報》報導,四川省樂山市人民政府原副秘書長陶宏偉甚至在懺悔錄中寫道:「有人叫我老闆、老大,我渾身上下每一根神經、每塊肌肉都特別舒坦。」

澎湃新聞注意到,與這些沉醉在「老闆」、「大哥」等江湖氣稱謂中的落馬官員不同,有一人則是愛被喚作「博士」。

2014年11月25日,四川省紀委通報稱,四川省紀委對時任遂寧市大英縣委書記謝代銀涉嫌嚴重違紀問題進行立案調查。根據公開簡歷,謝代銀原是名教師,1993年起進入政府工作。此後,謝代銀先後在重慶市行政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西南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2005年,謝代銀通過博士後論文答辯,獲頒發博士後證書。

據《川報觀察》報導,有位公務員曾透露:「我們那會兒都喊他『謝博士』,他也喜歡別人這樣喊他,這讓他區分於當地那些從基層一步步幹上來、帶有更多官氣的官員。」另一位熟悉謝代銀的人員也證實,謝代銀喜歡別人喊他「謝博士」,他很享受這一稱呼。

據澎湃新聞記者梳理,近年來,多地已發文禁用一切「與黨的宗旨和人民政府的性質極不相稱」的稱呼。

2014年5月,廣東省紀委發出關於嚴明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之間稱呼紀律的通知,指出廣東省黨政機關部分黨員幹部受官僚主義、宗派主義、「江湖習氣」等不良風氣的影響,把同事、同志間的稱呼庸俗化,有的稱領導為「老闆」、「老大」,有的稱下屬為「哥們」、「兄弟」等,破壞黨內民主,損害公僕形象。

2015年5月20日,《江西日報》刊發了《中共江西省委關於加強作風建設營造良好從政環境的意見》,其中也提出,黨內一律互稱同志,不得以「老闆」、「老大」等稱呼領導幹部。

相關焦點

  • 早該禁用"老大"和"老闆"稱呼官員
    《江西日報》5月20日刊發了《中共江西省委關於加強作風建設營造良好從政環境的意見》,明確規定不得以「老闆」、「老大」等稱呼領導幹部。可謂直接切中了如今官場中一些積弊的要害,是對人身依附、只對領導負責不對組織負責等現象的「宣戰」。  我們首先應該了解一下何為「老闆」和「老大」。在通常的概念中,「老闆」必然是給我們「飯碗」,發我們薪水的人,也是每個「打工者」效力的對象。而所謂的「老大」則常常出現在幫派、團夥中,組織內的成員要為其馬首是瞻。
  • 官員揭秘對領導稱謂:姓名+職務稱呼最標準
    在這則通知中,廣東省紀委提出:部分黨員幹部把同事、同志間的稱呼庸俗化,稱領導為「老闆」「老大」、稱下屬為「哥們」「兄弟」等等,破壞黨內民主,損害公僕形象。   領導幹部禁稱「老闆」、「老大」,廣東並不是先行者。早在2003年,上海、甘肅等地也曾下發類似「禁令」。但「老闆」、「老大」等稱謂仍流行於官場。   下級為何習慣稱上級「老闆」「老大」?
  • 那些迷戀「大師」的官員們:有人算命當天落馬!(1)
    觀海解局記者梳理發現,不少落馬官員和「大師」有染,他們中有的人給「大師」大筆錢財,有的竟然在機場當面跪謝,有的還瘋狂到請「大師」驗收縣委大門。結果卻都像「河北第一秘」李真一樣,「大師」保證沒事,事實卻是很快落馬伏法。
  • 「老大」、「老闆」等黨內稱呼非小事
    廣東省紀委近日發出通知,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之間一律不準使用「老闆」「老大」「兄弟」「哥們」等庸俗稱呼,堅決糾正「四風」在稱呼上的不良表現。
  • 官員落馬前妻為其奔走 稱其因舉報蘇榮遭報復
    在廉政瞭望記者接觸的一些落馬官員前妻中,往往都會有這樣一種想法:「既然感情已逝,那麼爭取到更多的利益才是首先要考慮的。他有權或者有錢,但離婚後這些都不是我再能享有的了。」  「在離婚的貪官中,常常會對很多普通人看來苛刻的『補償』條件悉數答應,甚至有人為此謀取不義之財,也有人『淨身出戶』,因為他們深知妻子掌握著自己『把柄』。」西部一名市紀委副書記表示。
  • 愛寫悔過書的落馬官員們
    這一新聞在湖北比較引人關注,一個原因是其中一名官員的前任、湖北某縣級市市委書記幸某一年前也被雙規。2014年2月10日,這位市委書記被雙規。他在悔過書裡感嘆,他所在的縣級市是老區,他竟然成為「建縣史上第一個被黨組織查處的縣委書記」、「無顏見老區人民」。幸某在湖北官場更受關注的,是他曾「採取了一些應對組織調查、企圖掩人耳目、矇混過關」的做法。
  • 萬慶良是股長水平還是官場幹才?
    文 龍在宇 有人說,萬慶良是個庸官,不管他貪與不貪,其能力也就是當股長的水平;然而,也有人稱道,萬慶良主政一方時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稱其為難得的幹才。到底萬慶良是一個怎樣的官員,且看廉政瞭望獨家披露。
  • 【茶水間】哪些官員易落馬
    【經濟大事、小事兒,盡在茶水間】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慶寧 在反腐大潮將繼續洶湧已成共識的當下,哪些官員最容易落馬?匯總上述數據可知,人大和政協兩個系統被查省部級高官共15人,佔比39.4%。而自中紀委官網案件查辦欄目開通以來,共點名通報了533名官員。這其中,人大和政協兩個系統的廳級以上官員共63人,佔比接近12%。儘管人大和政協兩個系統腐敗頻發,但他們的落馬多數並非任職政協或人大期間,而是事涉之前擔任地方政府核心權力部門官員甚至一把手時期。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珠江較為典型。
  • 媒體盤點落馬官員的奇葩綽號:薄熙來被叫「薄熙草」
    8月27日,《北京青年報》旗下微信公號「政知局」發布盤點文章《落馬官員的奇葩綽號,你叫過幾個?》              媒體起底天津市公安局原局長武長順,曝出他「武爺」的外號。       「武爺」。十分江湖,霸氣側漏。       其實,很多官員在落馬前都有綽號。
  • 陝西落馬廳級以上官員名單!
    他稱,王登記曾多次威脅上訪的油老闆稱,誰上訪抓誰。 2006年,王登記離開榆林,任陝西國土廳廳長。判決書顯示,在王登記受賄的6600多萬元中,有6400多萬元都是在陝西國土廳長任上收受。  一位與王登記有過多次接觸的當地人士評價說,王登記個性突出、為人張揚,在陝西毀譽參半,但並非不做事的官員。  2013年2月,不滿60周歲的王登記卸任陝西省國土廳長,轉任陝西省政府參事。2014年10月,王登記被中紀委和最高檢從陝西省政府大院帶走。這個備受爭議的官員,終在耳順之年折戟。
  • 媒體:落馬官員「熱衷」於寫悔過書因怕刑事處罰
    「寫了悔過書的官員,一般不會翻供。」  「我見不少官員都有婚外情,對此我十分認同,認為兩廂情願,頂多是個道德問題,是小節、小事。」在悔過書裡,落馬的湖北某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羅某承認,「先後與三名女性發生了不正當兩性關係」。  官員的悔過書,一般指官員被雙規或立案調查後對自己的罪行進行反思和反省,從而希望組織寬恕的文字材料。
  • 不稱同志叫老大老闆,人民日報刊文批黨內稱謂弱化:不講規矩
    不稱同志叫老大老闆,人民日報刊文批黨內稱謂弱化:不講規矩 肖純柏/人民日報 2016-06-01 06:13 來源:澎湃新聞
  • 廣東:黨員幹部間不準用「老闆」「老大」等稱呼
    「老闆」、「老大」,有的稱下屬為「哥們」、「兄弟」等,破壞黨內民主,損害公僕形象,與黨的宗旨和人民政府的性質極不相稱。根據中共中央《關於黨內同志之間的稱呼問題的通知》(中發〔65〕715號)等有關文件精神,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省紀委特別強調,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之間一律不準使用「老闆」、「老大」等庸俗稱呼,堅決糾正「四風」在稱呼上的不良表現。 新聞加點料  評論:領導咋成了「老闆」?
  • 59歲「老公安」落馬,喜結網者終被網困
    一名了解當地政情的人士介紹,霍雲成是一個長袖善舞之人,他的發跡與落馬,皆因太知曉「人情世故」。劉培柱據悉,霍雲成是繼吉林省檢察院原檢察長楊克勤,省公安廳原常務副廳長劉培柱,省法院原副院長呂紅民等官員被查後,又一名出身該省政法系統的落馬官員。
  • 盤點重名官員:"李小平"落馬節奏一年一個(圖)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搜了「李小平」發現,至今最少有3個叫「李小平」的正廳級官員落馬。接連落馬不論國內國外,重名無可避免。比如最新公布的中國重名排行榜,「張偉」排第一,有近30萬人叫這個名字。政知君身邊就有一個。論重名,官場亦然。
  • 「寧波不寧」官員落馬頻 黃興國寧波往事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發現,從1998年11月至今,浙江寧波在為多個省市輸送優秀的部級官員之外,亦有多位曾經在寧波擔任過市長、市委書記的官員落馬:許運鴻、陳同海、盧子躍、黃興國。  黃興國臨危受命  十八年前的1998年11月,擔任浙江省副省長的黃興國臨危受命前往副省級城市寧波任市委書記。
  • 江西落馬高官陳安眾被曝在獄中供出大批女幹部
    多位主要官員的落馬帶給萍鄉官場的震蕩可想而知。究竟會查到什麼程度?牽出多少官員?「不少幹部都很緊張,擔心會被牽扯到。」萍鄉市的一位主要領導勸慰這些官員說,如果自己認為有問題的就向組織講清楚,如果自己認為沒問題的那就大膽地去做事。然而,能認為自己一定沒問題,大膽去做事的官員會有多少呢?
  • 兩成落馬官員存不正當男女關係
    不過,2012年,無錫市原市長毛小平落馬,官方在通報中稱,毛小平「道德敗壞,與兩名女性通姦」;2013年,湖北公布5名廳官受賄案,其中有3名廳官「違反社會主義道德、長期與他人通姦」的案件情節,均曾引發社會關注。 「通姦」一詞在今年6月5日再次出現,中紀委在對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原副總經理戴春寧違紀問題進行通報時,使用了「與他人通姦」一詞。
  • 鄂爾多斯舉報式逼債波及官場 官員們忙著退地退錢
    原標題:鄂爾多斯舉報式逼債波及官場 官員們忙著退地退錢 官員稱剛剛過去的2014年應屬最後的低谷,轉機即將到來,這給當地人帶來樂觀期待。 不過,釋放樂觀信息的官員,卻難迎坦途:經濟壓力下,官商、幹群關係變得敏感起來,那些曾經歡樂的過往,此時更堪做檢舉的理由、牽涉的利益線,民眾則期盼官場「清算」——人們認為正是官員們誇張、奢靡的規劃、建城鑄就了這場危機。 反腐大勢下,當地官場的寒冬,似乎才剛剛開始。
  • 四川雅安窩案首位落馬官員揭發他人 不算重大立功
    作為雅安窩案中首位落馬的官員,他的最後一次「重大立功」也泡湯了。  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判處其有期徒刑12年」。  九派新聞記者曾金秋  四川滎經原縣委書記蔡中,作為雅安窩案中首位落馬的官員,在徐孟加被判刑之後終於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