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先生的小說《風聲鶴唳》是《京華煙雲》後篇,以民國內戰爆發,日軍入侵為背景,講述姚家長孫博雅和一位命運悽涼的女性崔梅玲的愛情故事,個人的愛恨糾葛捲入國恨家仇、時代興衰的大洪流中,個體的命運隨著時勢起伏跌宕,最後的結局令人唏噓感慨。
不幸的婚姻
博雅是京城大族姚家長孫,英俊多金,博聞多識,住著京都大宅,坐擁許多珍稀古董名畫。妻子凱南是他北大同窗,當時看中她是新式婦女,又是體育健兒,按他祖父的說法,以後肯定也能生養。但他們卻多年未育,婚後,凱南儼然當起了闊太太,只關心時尚娛樂,和博雅的精神狀態已完全不同調了。
博雅在老友老彭家講述,自己喜歡上了一個女子,是他舅媽的朋友,最近借住在姚家。她長相嬌小玲瓏,性格溫柔婉約,對博雅若即若離,像是個謎。老彭是位紳士,喪偶後熱心教育與革命,精神上信仰禪修,蹈光養晦。老彭很敏銳地診斷出博雅的問題出在婚姻上,他們都認定,如果此時有位性情相合、志趣相投的伴侶,博雅就能如添左膀右臂,在事業家庭上重新起航。當博雅說出他愛上梅玲時,老彭一語成讖,她將改變博雅的命運軌跡。
偷情的快樂
博雅單獨在祖屋約會梅玲,給她介紹家族先人的畫像。豪門深似海,博雅的姑姑紅玉投湖殉情而死,而博雅生母一直沒得到這個家庭的承認,父親又因意外而死,自己也受到祖母憎恨。梅玲主動談到自己身世,倆人同病相憐。梅玲母親是軍閥的情婦,未被承認,母女相依倆為命,生活困頓。十七歲喪母后,梅玲獨自艱辛謀生,因長得漂亮,受人追求,嫁入大戶,卻因身世而遭遺棄。
倆人惺惺相惜,彼此相許。梅玲畏於人言,有所顧忌,她說,這種事情,人們總會責備女人,說是她的不對。男人可以有很多姘婦,女人有多個情夫就會受人指摘。她說自己不求名分,博雅許她美好未來。
橫遭變故
因為日本軍官搜查姚府,查到梅玲身份,梅玲急欲離開,博雅只好連夜送她到老彭家。梅玲害怕將自己做過漢姦情婦的身份暴露,和老彭一起逃出京城,和博雅約在上海見。
一路上,老彭盡力關照年輕貌美的梅玲,梅玲誇他是柳下惠,正人君子。已過中年的老彭雖已然對她動情,卻也秉持道義「朋友妻,不可戲」。將梅玲安全送到上海就離開了。
情深不罔
梅玲和博雅上海再會之後,你儂我儂,難分難捨,梅玲此時已不願再作情婦,重蹈覆轍,她在紅布上寫下誓言,一人一半,相定終身,還要博雅找律師公證。
博雅雖也是愛她,然而他更多是愛梅玲那嬌美合乎他審美的肉體,與梅玲的一往情深還是有所差距。
博雅因為梅玲被當司綁架,得知她曾是漢姦情婦後,差點將她供出,也因此誤會,梅玲以為博雅變心,而離開上海去漢口找老彭。
斬斷情絲
梅玲將自己的處境和盤託出,包括以往種種不堪,老彭能體諒她,並教她佛經,不要為情所困。當此國難當頭,無數難民流離失所,個人當儘自己的職責幫助同胞。
於是,已被老彭改名丹妮的梅玲,和老彭一起在漢口開設救濟場所,收容病弱兒童老人。
丹妮心中仍不舍博雅,意外之中,老彭從玉梅口中得知丹妮懷孕,明白了她心中的苦衷。提出願意和她結婚,讓孩子有父姓。丹妮十分感動,也卸下心中包袱。
峰迴路轉
不料此時收到博雅來信,澄清上海離別時的誤會,說不久就前來相會。丹妮喜極而泣。老彭卻黯然傷神,選擇默默離開,成全他們。
博雅雖許諾去找丹妮,卻拖宕遲延,更在乎是自己的前途抱負。
而丹妮經歷數次變故後,已經被老彭的體貼和包容打動,只是還不自知。直到聽到老彭一人病倒在旅店,不顧一切地前去看望。
看著睡著的老彭雖不再年輕,清瘦高貴的面龐,丹妮明白自己早已離不開老彭。等老彭醒來後,即向他表白。老彭不同意,勸她和博雅和好。
唏噓結局
博雅趕赴漢口尋找丹妮,丹妮已對他心生冷淡,反而和老彭表現親暱,博雅心生歉疚,知道自己對不起丹妮。三人一起晚餐後,在村莊散步談心,卻突遇日本探防士兵,博雅掩護丹妮後,起身開槍打日本兵,也中彈倒下。臨死前,他對丹妮說讓她和老彭結婚,養大他們的孩子。
結語
這部中篇小說,雖說比不上《京華煙雲》的鴻篇巨作,盪氣迴腸,但也是表達了女性意識的覺醒。不同於木蘭、莫愁這些大家閨秀的風塵女子梅玲,身世悲涼,私生女出身,孤苦伶仃,離婚後又數度淪為人的情婦,又被漢奸利用作掩護,然而她卻具有愛國民族意識,敢於反抗鬥爭,後來跟著老彭加入革命軍。在感情上,認清了博雅只是迷戀自己肉體,其實自己仍是情婦角色後,毅然決然與這種生活決裂。博雅雖然學識豐富,胸襟開闊,卻沉湎肉身享受,難有作為。後來他捨身取義,成全丹和老彭。也意味著沒有徹底革命精神的資產階級終將被時代淘汰的歷史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