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首都師範大學發布訃告:
我國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當代書法學科建設重要開拓者歐陽中石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今天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歐陽中石先生的告別儀式定於11月11日(星期三)上午9時,在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舉行。
很多網友得知了這個消息後,
曬出歐陽中石先生的題字,
紛紛悼念
歐陽中石雖然不是生在濟南,卻是很小就來到了濟南,跟濟南這片土地很有緣分。在濟南,有不少歐陽中石題字的墨寶。
例如我們熟悉的泉城廣場廣場西入口的《泉城頌》石刻,就是由歐陽中石題寫的。
五三慘案· 母親懷著他從濟逃生
去北京上大學前,歐陽中石先生基本都生活在濟南。
1928年,他出生於泰安,曾在泰安、濟南等地讀過小學,後到濟南一中讀書。畢業後,在濟南一所小學當了教師。1951年,他又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邏輯學專業,畢業後便成為師範教育界的一員。1981年,他結束了28年中學教師生涯,調入當時的北京師範學院。
歐陽中石曾說:「我和『五三慘案』是有一點緣分的,雖然沒有經歷過,但我是慘案當年出生的。」
1928年日本軍隊攻打濟南時,歐陽中石尚在娘胎中,母親懷著他往泰安跑,剛到八裡窪就聽到槍聲響成一片,擔驚受怕了一路終於逃到泰安。後來,歐陽中石在泰安出生,長大一些才回到濟南生活。
歐陽中石的夫人張茝京有一個小名—大響,外號「響姑娘」,也跟「五三慘案」有關,她解釋說:「我就是1928年5月3日出生的,正好是『五三慘案』那一天。因為當時濟南城的槍聲、炮聲很大,所以家裡人才給我起了這個名字。我出生時,日本人已經進了城,大哥去濼口姥姥家送信,路上差點被日本兵打死。」
歐陽中石回憶自己小時候在濟南居住時的情景,他小時候在濟南居住過7個地方,最早是在永慶街,最後搬到了商埠的林祥南街。
「那時都是租房住,每個住處也基本在老城裡面或周邊。我見過很多泉,有的同學家裡就有泉。記得在順河街住的時候,住房就在護城河旁邊。
當時還有個規定,每天上午12點前,居民不能在河裡洗衣服,所以早上河水很清澈,住戶都是直接在河裡打水喝或洗菜、淘米。」
濟南求學· 讀中學時改名「中石」
曾有人開玩笑說,「歐陽中石這四個字就是齊魯文化的濃縮版」。其實,「歐陽中石」這個名字,也是在濟南起的。
歐陽中石原名歐陽瑞陸,他在濟南省立一中讀書時,地理老師覺得他的族名不好,先後給他起了幾個名字:最開始起了「松巖」,他覺得不好,因為光他就認識好幾個叫「松巖」的;後來又起名叫中流砥柱的「中流」「中柱」,他也不滿意,直至起了「中石」,柱石的意思,他才欣然接受,於是以後便有了「歐陽中石」。
談及濟南· 家鄉發生變化我高興
在首都師範大學的一個寓所裡,經常出現成群結隊痴迷書法的「後生小子」。歐陽中石從來都是「來者不拒,一概『笑納』」。
這些學生早已習慣了老人身上的「山東性格」。
他從不輕易表揚人,批評起來也直來直去,頗有山東好漢的率直氣息--儘管他經常說「不錯」、「很好」的口頭禪。一次,他參加一位學生的書法展覽,學生的書法水平令他大怒,不留情面地當著眾多參觀者,指斥其作品的不足和展覽的草率。
而今,「生於魯,長於齊,壯遊京師」的歐陽中石已成為山東人的一個代表符號。他自諭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而這「也是山東人的顯著特點,因為隨遇而安,而遇事不爭。我深受影響,所以也就這樣走過來了。」
而對於家鄉濟南,老人說起來更是激情滿懷。
「在濟南這個地方,越破舊我就越感到親切,城市變了新面貌,我也很高興,因為她有了新發展。這裡是我的家,我喜歡這裡。自己家的事我能說,但外人不行。我是山東出來的年輕人,再回到家裡感覺什麼都是好的。」
談到自己的成就時,歐陽中石非常謙虛,「每次回故鄉,都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成就,覺得對不起過去的老師。不敢說成績,我沒有給濟南丟人,已經很滿意了。」
談及泰安· 至今記著每一條老街
歐陽中石出生於泰安,在一次回泰安參加座談會的一次採訪中,歐陽中石表達了對家鄉有著濃厚的感情。
當年老泰城的模樣,他記憶猶新。曾經居住的街道和上過的小學,更是數家珍,甚至可以精確地說出每一條老街位置。
「我的出生地在泰安的望山街,那時候都叫做望山胡同。1934年,我開始上小學,府衙門小學,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也許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個地方在哪了。可是我就是從那裡開始了我的求學之路。」
歐陽中石先生笑著伸出手比劃著原來街道的模樣。
歐陽中石回憶說,1934年時,他居住在五馬莊,附近一條街道叫臥虎街,穿過臥虎街的一個操場,往西走就是府衙門小學。之後,他曾轉學到糧食市小學就讀,上到三年級時,抗日戰爭爆發了,他只好回到肥城市的汶陽老家。1939年,他輾轉到濟南繼續求學之路。
雖然在泰安生活的時間不算長,但對於泰安的風物人情,老先生都很熟悉。講起他曾經居住過的肥城老家西徐村,歐陽中石笑說不知道為何村中沒有一個姓徐的但是卻叫西徐村。但是他直到後來才明白,康熙曾在附近的一個廟中生活過,題名「習學」,沒想到後來音譯成「西徐」。
師生情· 隨口一唱成了奚派傳人
歐陽中石是京劇「奚派」的第二代傳人,其師奚嘯伯是京劇老生,四大鬚生之一,與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齊名。
歐陽中石在濟南一中上學時就是個戲迷,還能馬馬虎虎唱兩句。少年歐陽常到他的同學、「發小」馬壽甫家玩。馬的哥哥馬壽泉是北洋戲院的經理,馬家就住戲院的後院。
1943年的一天,15歲的小中石又來馬家玩,一看有客人就到院裡吊嗓。他唱了兩段後,從屋裡出來一個個子不高、溫文爾雅的中年人,問他說:「你還會唱別的嗎?」「會。」他回答。「唱唱看。」歐陽唱完,那人笑著問:「你唱的是誰的戲?」「奚派。」「那,我就教教你吧。」歐陽聽了一愣:「你?」這時馬壽泉走過來說:「你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你崇拜的偶像奚嘯伯老闆,還不快叫師父?」小中石這才如夢方醒,連忙深鞠一躬口稱師父。
從此奚先生每到濟南演出,歐陽總是隨侍左右,跟老師學了不少戲。1948年奚先生想讓他下海,可他父親堅決不同意。兩年後他考入北京大學,終於能經常與老師見面學藝遂了心願。那時拜師,必須由老師下帖,遍請名角,先焚香祭拜祖師爺,弟子再向老師跪行大禮,然後大擺筵席,否則,梨園行裡就不認同。奚歐師徒雖未按慣例舉行拜師禮儀,可是他們師徒之間的那段真摯感人的生死情誼,卻多年來傳頌不已。
歐陽中石協助奚嘯伯工作多年,為「奚派」藝術的完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稱季羨林· 「世交鄉兄」
2009年7月13日,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曾在北京的家中接受齊魯晚報記者獨家專訪,此前的2009年7月11日,國學大師季羨林逝世,歐陽中石在與齊魯晚報記者談及季羨林時表示:「在我的心目中,季羨林先生不僅是一個學貫中西的大家,也是一個純真聖潔的人。」
歐陽中石稱季羨林是自己的「世交鄉兄」。
「我和季老都畢業於濟南一中,他畢業於抗戰前,我畢業於解放戰爭前。我們還都是北京大學畢業的,不過他比我高很多級,我在北大讀書時,他已經是北大的教授了。再加上我們都來自山東,所以我稱他為我的鄉兄。」
歐陽中石說,自己和季羨林先生還是世交,「我愛人姓張,季老有一家親戚姓弭,張家和弭家是世交,我們因此也有了親戚關係。」
網友悼念
@群馬県最速運転手:我的小學、初中、高中的校名都是中石先生題的。走好
@年度講道理冠軍:肥城的每個學校基本都是先生提的字
@泡老哼:元壽老走後不到一個月,歐陽先生也走了在譚元壽先生的追悼會上還看到您題的字,太突然了,一路走好。譚派奚派大家都已仙逝了
@旭日快樂X:走好,大學的題字,在山東在濟南,到處都是中石書,中石題的筆筆跡
@謝謝儂5s:老先生一路走好!高中校名的書寫者,永遠的歐陽中石,永遠的英雄山中學
@短腿貓貓貓了個咪:老先生再見,願您來世依然飽腹詩書
從此再無中石題,
先生千古
你還記還記得那些年,
老先生題過的字嗎?
來源:齊魯晚報(qiluwanbao002)綜合記者 倪自放、白雪、齊魯周刊,濟南時報、光明日報,新浪微博
編輯:jiujiu
審校:韓作貞
監製:丟丟
原標題:《書法家歐陽中石去世,享年93歲!在濟南長大,你的母校名可能是他題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