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打卡「雲原生」時代的高效開發:微服務和資料庫還能這樣玩

2020-12-23 至頂網

這個周末,古都金陵,人文璀璨。一場人氣爆滿的DevRun開發者沙龍悄然拉開了帷幕。

在這場近90分鐘腦力風暴,與近2小時實戰修煉中,主題直奔當下火熱的「雲原生」,並結合雲原生時代的「微服務」與「資料庫」,深入淺出揭開一站式高效開發的秘籍。

12月19日,DevRun開發者沙龍華為雲南京雲原生專場在南京成功舉辦。沙龍上,兩位華為雲技術專家分別就「華為雲微服務架構的沉澱與實踐」和「GaussDB(for MySQL)雲原生關係型資料庫特性揭秘」兩大主題分享乾貨。同時現場還進行了實操演練,當場讓「微服務」與「雲原生資料庫」走出知識理論,走入開發實踐。

微服務架構,如何讓業務快速創新和敏捷交付

邁入智能時代,全行業激發了共同實踐數位化轉型的願望,「上雲」成為企業推動業務創新、實現靈活、敏捷管理、降低IT成本,以提高企業發展的整體動力和綜合競爭力的最佳路徑。

微服務架構是雲原生時代的一項熱門技術,它可以將龐大的單體應用分解為多個微服務,每個服務獨立開發、更新和部署,使業務更快速地響應市場變化。

華為雲微服務高級工程師 李昂

任何一項技術都是有發展歷史的,微服務也不例外。沙龍現場,華為雲微服務高級工程師李昂從宏觀角度解讀了微服務的發展史,他表示,微服務的架構演進經歷了第一代單體架構、第二代SOA 架構、第三代微服務架構。

李昂還表示,微服務是一種服務間鬆耦合的、每個服務之間高度自治並且使用輕量級協議進行通信的可持續集成部署的分布式架構體系,它是當前和未來的主流架構,為企業帶來的核心價值是縮短業務上線周期和保障業務運行高可靠。

但技術畢竟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意味著挑戰的來臨。企業要實現微服務雲化改造,從設計應用、開發應用、應用上線、應用運營到應用運維等一系列環節,還將面臨以下嚴苛挑戰:微服務業務如何拆分,遺留應用如何遷移;如何基於微服務框架高效開發和上線;在不可預期的流量下如何保證業務高可靠運行;在複雜的微服務系統中如何實現快速定位與恢復。

面對這樣的挑戰,華為雲早就有所準備,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拿出一套全流程的解決方案,即從應用上線到版本迭代到日常維護, 包括ARM支持、灰度發布、限流、熔斷、容錯、負載均衡等領域的深厚技術沉澱,為企業提供從設計諮詢、代碼開發、持續集成/持續交付、應用運營以及應用運維的一站式微服務解決方案。

其中,華為雲微服務引擎提供高性能微服務框架和服務註冊、服務治理、配置管理等全場景能力,能夠幫助用戶實現微服務應用的快速開發和高可用運維;同時支持多語言、多運行時;支持Spring Cloud、Apache ServiceComb(JavaChassis/GoChassis)框架、Dubbo和Mesher服務網格。它還具有雙模開發、標準化、 可靠穩定、開源開放以及專業服務等多重優勢。

正如李昂所言,「學一門技能,不止是學,更要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學習微服務就像是學習一種方法論,幫助開發者解決實際問題,賦能企業加速數位化進程。在數字的世界裡,華為雲將與開發者一起抓住新時代IT技術脈搏,共同成長。

GaussDB(for MySQL),揭秘「雲生資料庫」的關鍵特性

隨著微服務架構思想、產品研發運營模式不斷推陳出新,應用設計也變得越來越複雜,這對於開發者而言,意味著要不斷學習,強化自身技能,不可避免要層出不窮的新概念拉著走,扯著學。

在資料庫概念的演進上亦是如此。在雲原生時代,資料庫從雲化到Cloud-Native(雲原生)已成為大勢所趨。那麼,雲資料庫,雲原生資料庫究竟有何特點及區別?答案在華為雲資料庫解決方案資深架構師張虎的主題演講中揭曉。

華為雲資料庫解決方案資深架構師 張虎

張虎在《GaussDB(for MySQL)雲原生關係型資料庫特性揭秘》中提到,華為雲資料庫打造了一站式的上雲解決方案,可滿足全場景業務、全開放生態、安全可信,可實現資料庫結構+應用+數據一站式遷移,可達到無縫協同上層應用。

其中,華為雲關係型資料庫(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RDS)是一種基於雲計算平臺的即開即用、穩定可靠、彈性伸縮、安全運行、便捷管理、經濟實用的在線關係型資料庫服務;完全兼容MySQL生態,並基於MySQL開源資料庫做了線程池、Flash Replication、Binlog機制、全量SQL日誌等優化,使得華為雲RDS for MySQL在性能、安全管理機制、運維可視化、以及ARM架構適配性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和優化。

華為雲GaussDB(for MySQL)則是計算存儲分離、雲化架構的企業級雲資料庫,完全兼容MySQL生態,並且支持主備部署和分布式部署,適用的業務訴求更加廣泛,同時它也是一款雲原生分布式資料庫。

相比於傳統開源資料庫,GaussDB(for MySQL)雲原生資料庫在可靠、性能、擴展性、容量、可用上大幅提升,比如在存算分離架構下,計算節點擴容與數據量無關,可以達到秒級擴容計算節點,分鐘級擴容存儲節點;在華為分布式存儲和RDMA高速網絡的加持下,極致的軟硬協同帶來極致性能,1寫15隻讀、並行查詢和NDP算子下推也帶來了性能上的巨大提升;在容量上單節點最大支持128TB,解決海量數據存儲問題。

最後張虎還從開發者視角做了應用解讀,目前華為雲資料庫覆蓋全場景,遍布金融政企、能源交通、製造、電商等各大行業,超過500家大客戶規模商用。當然,這還只是GaussDB(for MySQL)應用實踐的冰山一角,要更近一步認識華為雲資料庫的特性,接下來就是上手實操環節。

微服務&雲資料庫,一站式打卡「雲原生」高效開發實踐

對於開發者而言,實操是檢驗技能學習成果最好的途徑,更是掌握一門技能的不二法門。

在這場以「雲原生」為主題的DevRun開發者沙龍上,兩位華為雲技術專家親自上陣,一對一指點迷津,包括華為雲資料庫解決方案架構師徐志洋、華為雲微服務高級工程師李昂,讓開發者體驗一站式微服務雲原生應用開發與雲原生資料庫遷移和開發的便捷性。

華為雲資料庫解決方案架構師 徐志洋

例如,「基於華為雲微服務搭建天氣預報應用」的實操環節,是以一個完備、貼近實戰的微服務雲原生應用做主線,讓開發者體驗一個產品從想法到實現的全部過程;而「基於華為雲資料庫的遷移和爬蟲開發實踐」,則讓開發者進一步體驗華為雲資料庫的遷移的便捷性。

華為雲微服務高級工程師 李昂

正如「沒有人能夠熄滅滿天星光,每一位開發者,都是華為要匯聚的星星之火」,DevRun開發者沙龍通過「理論學習+實操+總結」的有機結合,將散碎的知識與概念串聯起來,讓開發者了解真實業務的開發過程、最佳實踐,真正將腦中的想法變成可運行的業務代碼。

就像華為一直致力於為開發者提供ICT「黑土地」。未來,華為雲也將持續在開發者生態建設方面上演「速度與激情」,將DevRun開發者沙龍系列活動帶入更多城市,與開發者一起探討新技術,迎接新變革,共同打造一個欣欣向榮的開發者生態,匯聚屬於開發者的「滿天星火」。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雲原生+分布式是資料庫的未來?
    2020 雲棲大會期間,阿里巴巴正式成立雲原生技術委員會,同時推出了雲原生多模資料庫Lindorm、雲原生分布式資料庫PolarDB-X、雲原生數據倉庫AnalyticDB(ADB)、雲原生數據湖分析等一系列重磅自研雲原生資料庫產品。此舉也標誌著阿里雲資料庫全面進入了雲原生+分布式時代。
  • 《管見》向萬紅:ECP平臺Ready雲原生
    據悉,很多大型集團客戶已直接將雲原生納入到新建系統技術準入條件,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正準備採用雲原生進行系統開發。 近年來,雲原生被概括為微服務架構、容器化、DevOps和持續交付四大要點。 一、微服務架構 我們在做系統架構設計時,一般會將一個複雜的系統拆分成若干個子系統,分塊完成子系統的設計。
  • 雲原生微服務應用平臺來啦!
    藉助PaaS平臺,不同架構的企業實現了輕鬆上雲、高效運行。但是,PaaS平臺也存在著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客制化困難。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解決問題尤其是複雜問題的能力?如何高效的應對企業的業務變化?這一直是各大廠商試圖突破的難題。如今百度智能雲攜雲原生微服務應用平臺而來,力圖為行業帶來變革。
  • 演講實錄|基於雲原生的敏態微服務全生命周期支撐平臺
    「雲原生」引爆億萬級蒼穹,「分布式雲」啟動新商業引擎,「分布式存儲」開創未來新篇。伴隨著5G商用時代的到來,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關口,CDN+邊緣計算迎來新階段,分布式雲將加速這一變革的發生。2020年12月17日至18日,「Distributed Cloud | 2020全球分布式雲大會」在深圳正式拉開帷幕。
  • 雲原生解決了什麼問題?
    雲原生是MattStine根據多年的架構和諮詢經驗總結出來的一個思想集合,隨時間推進不斷完善,囊括了DevOps、持續交付、微服務、容器化等主題。從本質上講,雲原生是隨著虛擬化技術和分布式架構的成熟與普及,以及應用上雲的大趨勢下,讓應用更高效的融合雲技術優勢的一種理念。是應用上雲後,在雲上的開發、部署、維護、架構都徹底基於雲技術而做出迭代,使之具備傳統IT不具備的能力的浪潮。
  • 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雲原生開啟「資料庫大數據一體化」新時代
    雲計算的發展正在加速推進數據分析系統進入「資料庫大數據一體化」時代,以更好得幫助企業加速邁入數字原生時代加速業務數智化。雲原生重構數據處理架構,加速向「資料庫大數據一體化」演進針對企業面臨的分析困境,是否有一種新型數據分析技術和架構能夠高效解決海量數據深度計算分析的業務訴求?答案是肯定的,李飛飛表示,下一代數據分析演進方向是「以雲原生為基礎,在離線一體化技術融合,實現資料庫大數據一體化」。
  • 雲原生2.0已來:華為雲如何賦能數位化創新升級?
    但是站在企業的角度,將自身業務與當下的雲原生2.0時代相融合,這些問題又會再次浮現。值得慶幸的是,在12月30日舉行的華為雲TechWave雲原生2.0技術峰會上,我們在眾多業界大咖的思辨中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 騰訊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正式召開,發布雲原生線路圖、雲梯計劃
    騰訊雲將圍繞成本、安全、創新、工具,以及智能等維度,持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規模和自研技術創新力度,通過構建雲、邊、端一體化產品和服務體系,為千百萬開發者一站式提供設計、開發、測試、運維完整產品矩陣,助力開發者提升效率,快速上雲。」
  • 騰訊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正式召開,重磅發布雲原生線路圖、雲梯計劃
    騰訊雲將圍繞成本、安全、創新、工具,以及智能等維度,持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規模和自研技術創新力度,通過構建雲、邊、端一體化產品和服務體系,為千百萬開發者一站式提供設計、開發、測試、運維完整產品矩陣,助力開發者提升效率,快速上雲。」
  • 向雲計算要技術紅利,華為雲定義雲原生2.0時代
    進入2020年以來,以容器、Kubernetes和微服務為代表的雲原生技術,開始顛覆業界對從2006年開始的雲計算技術和產業的認知。11月30日,華為雲CTO張宇昕在「雲原生2.0,加速企業智能升級」活動上指出:雲原生的1.0時代,主要是面向網際網路行業;而雲原生2.0時代,則面向所有企業。雲原生2.0時代,政企在傳統應用上雲的基礎上,將基於雲原生技術開發新型雲原生應用,真正釋放雲計算技術紅利。華為雲也在今年9月提出「雲原生2.0」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了雲原生2.0全景圖。
  • 騰訊雲首次發布企業雲原生路線圖,並針對高校開發者發布「雲梯計劃」
    其中,在最核心的雲原生最佳實踐環節,騰訊雲首次立體化介紹在容器、微服務、Serverless、雲開發、DevOps、大數據、資料庫、雲安全領域,覆蓋十餘個行業的大中型企業以及初創公司的雲原生路徑,幫助用戶識別和部署適合自己的雲原生服務。騰訊雲還升級和發布了八款產品,推動雲原生新技術能快速落地。
  • 衝量網絡|雲原生技術
    雲原生包含完整的應用形式,可以幫助開發者快速,持續,可靠,規模化地交付業務軟體,其涉及到微服務和容器等技術,雖然雲原生技術的起步較晚,但是其受到的關注度完全不輸於其他傳統技術,包括騰訊、招商銀行等公司也參與到雲原生技術的開發中,來加速技術創新和落地。
  • 規劃和自然資源信息化技術發展|從業務基礎平臺到服務化和雲原生
    因此,對單體應用做出分割,使之成為一個一個體量適中的微服務,然後通過微服務提供的API服務接口進行協作,就能夠從接口層到實現層都提供靈活應變機制。另外,微服務可以在不同的服務節點上獨立部署,其資源利用率和可伸縮性都將得到極大提升。這是企業信息系統走向更加敏捷高效的必然選擇。
  • 分布式系統架構與雲原生—阿里雲《雲原生架構白皮書》導讀
    通常來說,對於信息系統的架構方式的進化和改變即是伴隨著接入數據和所提供的業務由少變多的過程,目前為止信息系統的架構經歷了單機架構、集群架構、分布式架構、分布式多活數據中心架構幾個階段,同時伴隨著業務系統架構一同演變的還有各種外圍系統和存儲系統,比如關係資料庫的分庫分表改造、從本地緩存過渡到分布式緩存等。
  • 雲原生,為何而生?雲計算時代命題之終極解決方
    無論是 Google、微軟、IBM這些網際網路巨頭,還是國內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大廠都爭相把雲原生技術項目作為其技術重心。什麼是雲原生?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給出的定義是:容器化、微服務、容器可以動態調度。一句話解釋什麼是雲原生應用,就是為了運行在雲計算環境中而開發的軟體應用。
  • 雲原生攪動數位化轉型戰場 靈雀雲綻露鋒芒
    這裡面提到的就是雲原生(Cloud Native)。如今,在基礎架構和平臺都轉向雲的時刻,傳統應用、傳統做法已經不適用,雲化的應用,也就是雲原生,才是雲時代的寵兒。如今,雲原生全面興起。雲原生(Cloud Native)是專門面向雲計算環境而生的軟體架構,說白點,它是出生在雲裡的應用。相比本地應用,雲原生的特點是可以快速部署新業務。
  • 雲原生發展趨勢淺談
    從更為抽象的指導思想角度來看,雲原生表達了一種未來軟體開發生長的管理和實踐思路:即軟體產生並部署在雲上,且遵循一種新的軟體開發、發布和運維模式,從而使軟體能夠最大化發揮雲的能力。2013年,Pivotal(美國雲軟體開發工具與服務公司)的Matt Stine根據其多年的架構和諮詢經驗總結出來了一個思想集合,並得到了不斷發展和完善。
  • 乘風破浪的雲原生
    為了實現這樣的速度,就需要充分利用雲的強大能力,從雲技術中獲得更高的可用性與可擴展能力,利用雲來提升發布和運維的效率。而要做到這些,不僅僅是基礎設施和平臺的變化,應用也需要做出改變,擯棄傳統的土方法,在架構設計、開發方式、部署維護等各個階段和方面都基於雲的特點來重新設計,從而建設全新的雲化應用,即雲原生應用。
  • 聚焦業務應用 KubeSphere幫助企業一步跨入雲原生
    隨著5G時代到來,數位化技術越來越快,如果企業業務仍然只停留在以線下門店為主的傳統形式上,顯然已不能適應現在的發展需求,業務需要變革,而IT也在為了支撐這種變革而不斷推進,具體而言,體現在不斷變遷的應用架構和開發流程上。
  • 雲原生大熱 KubeSphere容器平臺助推落地應用
    根據云原生計算基金會(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的定義,雲原生技術有利於各組織在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雲原生的代表技術包括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不可變基礎實施和聲明式API。雲原生的優勢在於可以很好地構建容錯性好,易於管理、便於觀察的鬆耦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