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原生大熱 KubeSphere容器平臺助推落地應用

2020-12-10 砍柴網

雲原生是近兩年一大熱詞,企業上雲,到企業雲上,雲原生成為關鍵。

何為雲原生?

2015年, Matt Stine提出雲原生(Cloud Native)概念。根據云原生計算基金會(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的定義,雲原生技術有利於各組織在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雲原生的代表技術包括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不可變基礎實施和聲明式API。

雲原生的優勢在於可以很好地構建容錯性好,易於管理、便於觀察的鬆耦合系統。結合可靠的自動化手段,雲原生技術使工程師能夠輕鬆地對系統作出頻繁、可預測的重大變更。5G時代的到來,數位化技術越來越快,企業都在做數位化轉型,而雲原生技術正是輔助企業完成數位化轉型的。

不得不雲原生時代:企業數位化轉型必走雲原生

據Gartner報告, 2022年,大概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容器化應用。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經理於爽認為,在雲原生應用架構將在2-5年內達到「Plateau of Productivity」,即在企業所有的IT基礎設施都可以用雲原生闡釋和構建。企業數位化轉型必然走向雲原生。這是雲原生最好的時代,也是不得不雲原生的時代。

現階段大部分企業已經開始新一輪的數位化轉型,即由傳統IT應用時代進入雲原生應用時代。根據云原生計算基金會2018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雲原生技術在生產中的使用翻了一番;2018年,正評估及準備使用雲原生的企業用戶增長了3倍以上;從2016年到2018年,CNCF主辦的雲原生技術大會KubeCon + CloudNativeCon的出席人數,增長了近3倍。而2019年,雲原生直接火遍整個雲計算行業。2020年,雲原生成為各大廠商落地內容,談雲必談雲原生。

KubeSphere容器平臺:一步跨入雲原生應用時代

在雲原生落地中,不得不提到Kubernetes。因為,Kubernetes是雲原生最基礎的支撐平臺。Kubernetes的官方定義是一個用於容器集群的自動化部署、擴容以及運維的開源平臺。但是Kubernetes只是提供了資源運行最基礎的平臺,它就像一個毛坯房,沒有家具和家電,企業想一鍵化部署卻沒那麼容易,需要專業的Kubernetes社區開發者,而這需要高昂的成本。

針對此,青雲QingCloud(qingcloud.com)為CNCF貢獻了一款開源的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據於爽介紹,KubeSphere是在Kubernetes之上構建的分布式作業系統,是用於數據中心的、可插拔的企業級多租戶容器平臺。

KubeSphere被社區用戶稱為雲原生全家桶,有用戶甚至稱其為最好的雲原生時代下的管理平臺。因為KubeSphere提供了很多可選的功能組件,用戶可以在使用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有選擇性的使用這些組件,應用跨平臺一鍵部署。

首先,核心功能開箱即用。即點即用的DevOps,面向開發測試人員,覆蓋了開發測試全鏈條的發布。從提交代碼、構建應用、應用發布到測試環境、測試通過發布到準生態環境及生產環境,這一套流程在KubeSphere平臺上通過可視化界面進行統一的管理。靈活可選的微服務框架,不管是傳統微服務框架還是主流的雲原生微服務框架,在KubeSphere平臺上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支持。

其次,健壯的容器基礎設施。青雲QingCloud自己的SDN、SDS產品,包括QingCloud雲平臺,都跟KubeSphere有很好的整合。KubeSphere既可以安裝在青雲之上,也可以安裝在其他雲平臺、物理機或者VMware之上。

最後,企業級增強特性。極簡人機互動,運維友好、安全合規:80%以上的操作可通過極簡的嚮導式圖形界面完成;多租戶統一身份認證+三層級權限管理,租戶之間三層網絡隔離,保障數據安全;支持自動化、集中化統一運維,秒級頻率、雙重維度、十四項指標全方位立體化、可視化的監控;符合企業既有IT管理規範,兼容企業傳統IT構架。

目前,KubeSphere已有很多的商業用戶,行業覆蓋銀行、保險、製造業、航空公司、網際網路公司等。

相關焦點

  • 雲原生時代到來 KubeSphere容器平臺服務企業落地雲原生
    原標題:雲原生時代到來 KubeSphere容器平臺服務企業落地雲原生   「軟體定義是不可扭轉的趨勢,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做資源
  • KubeSphere容器平臺:面向雲原生時代的趁手工具
    CNCF基金會給出的雲原生的簡單定義是,雲原生技術有利於各組織在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從功能性的角度來看,雲原生是解決客戶在企業業務落地時適應數位化、網際網路化趨勢時,一個基礎的解決架構。
  • 雲原生最好的時代 KubeSphere為企業落地雲原生提供容器支持
    「雲原生是解決客戶在企業業務落地,適應數位化、網際網路化趨勢時,一個很落地的解決架構」,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負責人於爽表示,「這是雲原生最好的時代,也是不得不雲原生時代。」雲原生時代到來雲原生(Cloud Native),按照CNCF基金會的定義,是雲原生技術有利於各組織在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雲原生是解決客戶在企業業務落地,適應數位化、網際網路化趨勢時,一個基礎的解決架構。雲原生雖然只有三個字,但其包含的代表技術包括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不可變基礎設施和聲明式API等。
  • KubeSphere容器平臺:降低企業學習門檻一步邁進雲原生
    K8s的到來標誌著雲原生進入加速普及時代,雲原生時代是雲計算發展的新階段,先不要問雲原生是什麼,先看雲原生能帶來什麼吧?雲原生有利於各組織在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雲原生技術使工程師能夠輕鬆地對系統作出頻繁、可預測的重大變更。
  • 多功能加速落地雲原生KubeSphere容器平臺推進企業數位化轉型
    隨著數位化轉型進入2.0時代,眾所周知的Kubernetes已經成為了雲原生落地的事實標準,為企業應對業務模式非常頻繁的變化提供了極大便利,從原來的雲模式變成雲原生模式,可以實現雲原生應用快速開發、交付。
  • 真正實現開箱即用 KubeSphere容器平臺加速企業落地雲原生
    隨著數位化轉型進入2.0時代,眾所周知的Kubernetes已經成為了雲原生落地的事實標準,為企業應對業務模式非常頻繁的變化提供了極大便利,從原來的雲模式變成雲原生模式,可以實現雲原生應用快速開發、交付。根據Gartner的估計,2020年,大概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容器化應用。
  • 聚焦業務應用 KubeSphere幫助企業一步跨入雲原生
    再以基礎設施為例,以前是大機或者傳統數據中心,再是集中化IDC數據中心,後來有了雲計算,而現在則是雲原生。CNCF基金會對雲原生給出的定義頗具代表性:「雲原生技術有利於各組織在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雲原生的代表技術包括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不可變基礎實施和聲明式API。
  • 積極擁抱雲原生,KubeSphere開箱即用解決企業落地難題
    Gartner報告稱「到2020年,大概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容器化應用。」在這一輪數位化轉型中,企業必然走向雲原生,看,離不開容器,離不開Kubernetes的人會越來越多。 Kubernetes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呢?
  • 面向社區,開箱即用 KubeSphere容器平臺幫助企業更好邁進雲原生時代
    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負責人於爽曾經這樣解釋KubeSphere的產品屬性。這是因為KubeSphere提供了很多可選的功能組件,用戶可以在使用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有選擇的使用。在這其中,青雲QingCloud賦予KubeSphere最重要的功能便是「開箱即用」。
  • 雲原生廣受歡迎,KubeSphere開箱即用、運維友好
    而灰度發布則是雲原生平臺其中一項重要的業務功能,隨著企業上雲的普及,數位技術所驅動企業數位化轉型已成為常態,雲原生作為一項低負擔的、敏捷的、可擴展的、可複製和最大化地利用雲能力的軟體架構方式,已經成為解決企業業務落地數位化、網際網路化的新趨勢。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經理於爽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這是雲原生最好的時代,也是不得不雲原生的時代。
  • 解讀容器的 2020:尋找雲原生的下一站
    那麼,容器與雲原生的 2020 年呢?你是否記得它是怎樣開始的?它又將走向何方?Kubernetes:企業基礎設施的標準抽象在 2020 年,沒有人再會去質疑一個平臺團隊採納 Kubernetes 作為自己的基礎設施的合理性。
  • 雲原生全家桶KubeSphere這一年如何做到為企業降本增效?
    【TechWeb】2月4日,KubeSphere是青雲QingCloud團隊打造的一款容器平臺,是在Kubernetes之上構建的分布式作業系統,用於數據中心的、可插拔的企業級多租戶容器平臺。
  • KubeSphere開箱即用:加速雲原生賦能企業數位化轉型
    作為青雲QingCloud(qingcloud.com)團隊打造的一款容器平臺,KubeSphere是在Kubernetes之上構建的分布式作業系統,用於數據中心的、可插拔的企業級多租戶容器平臺。
  • KubeSphere雲原生平臺推出 代碼已在GitHub開源
    2020年1月10日,在青雲QingCloud舉辦的媒體溝通會上,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經理於爽向大家展示了青雲QingCloud為了支持雲原生趨勢打造的,可以「開箱即用」的雲原生平臺——KubeSphere。
  • 揭秘雲原生優秀實踐:星環科技&運營商容器化大數據能力開放平臺
    容器化大數據能力開放平臺此前,星環科技助力某運營商建設的容器化大數據能力開放平臺,獲得了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頒發的「雲原生十大優秀案例」。該容器化大數據能力開放平臺可實現跨數據中心的異構計算資源管理和調度,構築了大數據及雲計算創新空間,賦能各類合作夥伴的應用孵化和創新探索。
  • 戴爾科技雲原生平臺:創新交付新模式,實現從「容」上雲
    其中,關鍵的容器技術可以對軟體資源實現「虛擬化」,微服務則指基於容器應用的軟體架構,這二者是典型的雲原生技術,而Kubernetes則可兼顧容器與傳統虛擬化以及物理機資源的管理,幫助企業實現軟體、應用更加敏捷的開發與交付。
  • 演講實錄|基於雲原生的敏態微服務全生命周期支撐平臺
    針對這些問題,龐玉海分享了博雲在雲原生「基建」之上落地細節思考,包括公共組件的選擇、公共組件的運維、協議不同如何互訪、微服務元數據如何管理、容器安全如何防護、跨服務框架如何訪問、多雲環境如何部署、DevOps平臺如何與資源平臺打通實現資源快速交付等等。這些都是關於落地細節的思考。而博雲推出的基於雲原生的敏態微服務全生命支撐平臺,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些難題問題,讓客戶更好的轉型。
  • 雲原生微服務應用平臺來啦!
    如今百度智能雲攜雲原生微服務應用平臺而來,力圖為行業帶來變革。雲原生微服務應用平臺(Cloud-Native Application Platform,簡稱CNAP), 是一個為企業提供應用託管和微服務管理能力的PaaS平臺,可以幫助企業簡化部署、監控、運維等應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並提供服務註冊、服務治理、服務監控和調用鏈等微服務管理和運維能力。
  • 雲原生發展趨勢淺談
    採用基於雲原生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可以更好地把業務生於雲或遷移到雲平臺,從而享受雲的高效和持續的服務能力,這標誌著「雲原生」比較完整的範疇的形成。第二,雲應用的編排與管理流程,包括了應用編排與調度、服務發現治理、遠程調用、API網關以及Service Mesh。第三,監控與可觀測性,這部分所強調的是雲上應用如何進行監控、日誌收集、Tracing以及在雲上如何進行破壞性測試。第四,雲原生的底層技術,比如容器運行時,雲原生存儲技術和雲原生網絡技術等。
  • 三大能力創新升級,華為雲加速雲原生產業落地實踐
    Gartner 在報告中預測,到 2020 年將有 50%的傳統老舊應用被以雲原生化的方式改造,到 2022年將有 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雲原生的容器化應用。經過多年的發展,雲原生已從最初的默默無聞到「小眾」流行,再到今天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