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Sphere容器平臺:降低企業學習門檻一步邁進雲原生

2020-12-18 東方財富網

提起開源項目,熱愛IT技術的人難免心頭一熱,許多人提起做開源的企業內心也滿是崇敬之情。現如今,國內的開源熱情似乎比以往更高了些,開源項目是企業彰顯技術自信的行為,並不是商業利益驅動的行為,就憑這點,值得為真正做開源的企業點讚。

作為國內唯一一個開源的Kubernetes(k8s)發行版,KubeSphere的開源不涉及任何商業意圖,它不屬於青雲科技而屬於社區,它極大地降低了使用Kubernetes的門檻,它的出現將加速中國企業向雲原生邁進的步伐。

什麼是Kubernetes發行版呢?

「發行版」的說法常用於Linux作業系統。比如,雖有Linux內核,而Ubuntu、CentOS等等叫做Linux發行版,對應的,Kubernetes就相當於內核,KubeSphere就是Kubernetes的發行版,正常人類是很難使用Linux內核和Kubenetes的,為了讓大家用起來,要基於Linux內核和Kubernetes做很多周邊配套,Linux和Kubenetes就好像一臺光禿禿的汽車發動機,為了把它當車開,你起碼得有車架子、輪胎、方向盤、剎車、……等等。

所以,開源KubeSphere的青雲就像一個汽車廠,負責KubeSphere牌汽車各個組件的組裝搭配,不過,這個汽車不需要花錢就能獲取到,這就是青雲開源KubeSphere的實質。它的意義在於加快了大家使用k8s發動機的進程,讓大家都能開上KubeSphere牌汽車。

為什麼要開這輛裝有k8s發動機的KubeSphere牌汽車呢?

汽車時代的到來讓馬車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成了人類最常用的出行交通工具之一。K8s的到來標誌著雲原生進入加速普及時代,雲原生時代是雲計算發展的新階段,先不要問雲原生是什麼,先看雲原生能帶來什麼吧?

雲原生有利於各組織在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雲原生技術使工程師能夠輕鬆地對系統作出頻繁、可預測的重大變更。

雲原生能幫助企業做數位化轉型,幫助企業用數位化轉型獲取競爭力。而KubeSphere可以讓企業更快地上原生,開上汽車。

用數位化轉型塑造企業競爭力已經是共識,企業的創新可以細化到一塊塊業務,一個個應用,甚至一行行代碼,而雲原生幫助企業解決從代碼開發協作,到應用部署上線,運維管理等各個環節的問題。

上圖很好的揭示了幾十年的軟體開發架構變化,看似挺複雜,其實就是越來越人性化了。簡而言之一句話,開發者開發的更輕鬆了(分工更細了),運維人員運維的負擔更小了(工具更強大了),業務人員用IT也更順手了(要什麼可以很快有什麼了)。

以前是很多人一起開發少量笨重且龐大的應用,部署在笨重的專有硬體上,面對業務新需求的響應能力非常差,開發者開發得費勁,運維者也運維得不舒服。

現在流行開發微服務(不再開發大型單個應用,改為開發一個個小的功能),流行用容器管理這些應用服務,雖然需求變得更快了,但開發迭代的速度也更快了,開發和運維環節聯繫越來越緊密了。

這種轉變,離不開容器化,離不開雲原生。為了降低落地雲原生門檻,KubeSphere具有一鍵安裝腳本,從本地筆記本上的一臺虛擬機,到機房裡的一臺或者幾臺物理伺服器,到雲數據中心的伺服器,到任何需要用Kubernetes的地方。

在使用體驗上,得益於青雲科技在公有雲產品交互體驗上的設計經驗,聽取用戶群和開源社區的經驗和反饋,KubeSphere的易用性、友好性也有保障,面對不了解k8s的人也能做到真正的開箱即用。Kubernetes在青雲科技的打造下更符合企業用戶的實際需求,能滿足合規性要求。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用上KubeSphere你就用上了雲原生了,對於青雲科技來說,開源這樣一個項目並非為了直接的商業利益,雖然KubeSphere可以較好的集成青雲原有的技術能力,比如QingCloud雲平臺,SDN,SDS等產品,但本身並不是為了構建綁定價值,也構不成綁定。

Linux的世界不存在綁定,KubeSphere也不存在,KubeSphere是符合CNCF規範標準的,用戶完全不用擔心綁定,用戶可以隨時將應用從KubeSphere遷移出去,KubeSphere在客觀上解決了許多共性需求,沒有KubeSphere也會有另外一個發行版,KubeSphere做了必須做的事情而已。

開源是一個獲取到他人勞動成果的路徑,也是一個獲知大家普遍需求和發展趨勢的方式,開源社區裡,大家取之於開源也回饋於開源,2018年7月發布KubeSphere 1.0,此後不斷豐富功能和特性,開源以來,關注度飛漲,獲得了許多專家型用戶的稱讚,獲得了CNCF的認證,獲得許多權威機構的獎項。

(文章來源:砍柴網)

相關焦點

  • KubeSphere容器平臺:面向雲原生時代的趁手工具
    Gartner報告稱「到2020年,大概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生產中使用容器化應用。」 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說企業必然將從雲時代走向雲原生時代。我們看到,在雲原生的時代下,企業應用是基於容器打包構建的,為了運行一項容器化的業務,需要有支持容器的平臺。
  • 雲原生大熱 KubeSphere容器平臺助推落地應用
    結合可靠的自動化手段,雲原生技術使工程師能夠輕鬆地對系統作出頻繁、可預測的重大變更。5G時代的到來,數位化技術越來越快,企業都在做數位化轉型,而雲原生技術正是輔助企業完成數位化轉型的。不得不雲原生時代:企業數位化轉型必走雲原生據Gartner報告, 2022年,大概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容器化應用。
  • 面向社區,開箱即用 KubeSphere容器平臺幫助企業更好邁進雲原生時代
    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負責人於爽曾經這樣解釋KubeSphere的產品屬性。這是因為KubeSphere提供了很多可選的功能組件,用戶可以在使用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有選擇的使用。在這其中,青雲QingCloud賦予KubeSphere最重要的功能便是「開箱即用」。
  • 雲原生最好的時代 KubeSphere為企業落地雲原生提供容器支持
    「雲原生是解決客戶在企業業務落地,適應數位化、網際網路化趨勢時,一個很落地的解決架構」,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負責人於爽表示,「這是雲原生最好的時代,也是不得不雲原生時代。」雲原生時代到來雲原生(Cloud Native),按照CNCF基金會的定義,是雲原生技術有利於各組織在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雲原生是解決客戶在企業業務落地,適應數位化、網際網路化趨勢時,一個基礎的解決架構。雲原生雖然只有三個字,但其包含的代表技術包括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不可變基礎設施和聲明式API等。
  • 雲原生時代到來 KubeSphere容器平臺服務企業落地雲原生
    原標題:雲原生時代到來 KubeSphere容器平臺服務企業落地雲原生   「軟體定義是不可扭轉的趨勢,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做資源
  • 聚焦業務應用 KubeSphere幫助企業一步跨入雲原生
    (原標題:聚焦業務應用 KubeSphere幫助企業一步跨入雲原生)
  • 多功能加速落地雲原生KubeSphere容器平臺推進企業數位化轉型
    根據Gartner的估計,2020年,大概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容器化應用。為能夠讓Kubernetes真正的實現開箱即用,青雲QingCloud (qingcloud.com)打造了容器平臺KubeSphere,是在Kubernetes之上構建的分布式作業系統,是用於數據中心的、可插拔的企業級多租戶容器平臺,並在GitHub上開源,受到全球90多個國家用戶入駐。
  • 積極擁抱雲原生,KubeSphere開箱即用解決企業落地難題
    Gartner報告稱「到2020年,大概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容器化應用。」在這一輪數位化轉型中,企業必然走向雲原生,看,離不開容器,離不開Kubernetes的人會越來越多。 Kubernetes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呢?
  • 真正實現開箱即用 KubeSphere容器平臺加速企業落地雲原生
    隨著數位化轉型進入2.0時代,眾所周知的Kubernetes已經成為了雲原生落地的事實標準,為企業應對業務模式非常頻繁的變化提供了極大便利,從原來的雲模式變成雲原生模式,可以實現雲原生應用快速開發、交付。根據Gartner的估計,2020年,大概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容器化應用。
  • 雲原生全家桶KubeSphere這一年如何做到為企業降本增效?
    【TechWeb】2月4日,KubeSphere是青雲QingCloud團隊打造的一款容器平臺,是在Kubernetes之上構建的分布式作業系統,用於數據中心的、可插拔的企業級多租戶容器平臺。
  • 開箱即用落地雲原生 KubeSphere深化企業數位化轉型
    「這是雲原生最好的時代,也是不得不雲原生時代。」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負責人於爽說。在企業數位化轉型從1.0過渡到2.0的過程中,雲原生已經不是陌生的名詞。在大趨勢之下,青雲QingCloud旗下KubeSphere的作用是什麼,未來發展規劃又是什麼?
  • KubeSphere開箱即用:加速雲原生賦能企業數位化轉型
    作為青雲QingCloud(qingcloud.com)團隊打造的一款容器平臺,KubeSphere是在Kubernetes之上構建的分布式作業系統,用於數據中心的、可插拔的企業級多租戶容器平臺。
  • 解讀容器的 2020:尋找雲原生的下一站
    那麼,容器與雲原生的 2020 年呢?你是否記得它是怎樣開始的?它又將走向何方?Kubernetes:企業基礎設施的標準抽象在 2020 年,沒有人再會去質疑一個平臺團隊採納 Kubernetes 作為自己的基礎設施的合理性。
  • 雲原生廣受歡迎,KubeSphere開箱即用、運維友好
    而灰度發布則是雲原生平臺其中一項重要的業務功能,隨著企業上雲的普及,數位技術所驅動企業數位化轉型已成為常態,雲原生作為一項低負擔的、敏捷的、可擴展的、可複製和最大化地利用雲能力的軟體架構方式,已經成為解決企業業務落地數位化、網際網路化的新趨勢。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經理於爽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這是雲原生最好的時代,也是不得不雲原生的時代。
  • KubeSphere雲原生平臺推出 代碼已在GitHub開源
    2020年1月10日,在青雲QingCloud舉辦的媒體溝通會上,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經理於爽向大家展示了青雲QingCloud為了支持雲原生趨勢打造的,可以「開箱即用」的雲原生平臺——KubeSphere。
  • 戴爾科技雲原生平臺:創新交付新模式,實現從「容」上雲
    其中,關鍵的容器技術可以對軟體資源實現「虛擬化」,微服務則指基於容器應用的軟體架構,這二者是典型的雲原生技術,而Kubernetes則可兼顧容器與傳統虛擬化以及物理機資源的管理,幫助企業實現軟體、應用更加敏捷的開發與交付。
  • 雲原生應用架構轉型不好做?阿里雲這個平臺讓你一步到位!
    雲原生實踐帶來的挑戰 阿里云云原生為企業提供了完善的容器服務、函數計算、微服務體系、中間件體系。每個服務都有伸縮性、彈性和組合性,通過產品選擇或組合搭建,能輕鬆完成應用與運行環境解耦,和傳統應用研發模式具有較大差異。從傳統研發模式過渡到雲原生時代,抑或傳統應用和雲原生長期並存過程中,雲原生應用的實現、集成、部署、運維都面臨較大的挑戰。
  • 雲原生解決了什麼問題?
    如今隨著容器化的發展,基於容器的編排平臺,可以充分利用、發揮基礎設施的優勢,使得複雜的傳統部署策略變得簡單。 容器化 使用容器,微服務可以將其所需的配置、依賴關係和環境變量,以標準化打包的方式遷移到全新的伺服器節點上,而無需重新配置環境,提供了真正的應用可移植性。
  • 演講實錄|基於雲原生的敏態微服務全生命周期支撐平臺
    什麼是雲原生雲原生是一系列的雲計算的體系和企業管理的方法的集合,它的核心概念在於它是一套技術體系和管理方法,而不能說是靠一個技術平臺就能解決,沒有企業的管理和方法的配合是無法體現雲原生最大優勢的。接下來,龐玉海簡述了雲原生的三大「基建」技術,即容器技術、微服務技術和DevOps技術。
  • 雲原生微服務應用平臺來啦!
    如今百度智能雲攜雲原生微服務應用平臺而來,力圖為行業帶來變革。雲原生微服務應用平臺(Cloud-Native Application Platform,簡稱CNAP), 是一個為企業提供應用託管和微服務管理能力的PaaS平臺,可以幫助企業簡化部署、監控、運維等應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並提供服務註冊、服務治理、服務監控和調用鏈等微服務管理和運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