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2月4日,KubeSphere是青雲QingCloud團隊打造的一款容器平臺,是在Kubernetes之上構建的分布式作業系統,用於數據中心的、可插拔的企業級多租戶容器平臺。在2018年7月推出首個版本KubeSphere 1.0.0後,經有1年多的發展,KubeSphere至今已經更新至KubeSphere 2.1.0版本。
近幾年,「雲原生」概念興起,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投向雲原生,以期藉此實現企業業務的數位化轉型,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在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經理於爽看來,雲原生是解決客戶在企業業務落地時適應數位化、網際網路化趨勢時,一個很落地的解決架構。前幾年,網際網路企業率先實現雲原生,現在很多傳統企業也在往這個方向發展。這是雲原生最好的時代,也是不得不雲原生時代。
2019年更是被稱為「雲原生「的商業化元年。KubeSphere作為最早一批解決雲原生用戶需求的平臺,已經成長為「開箱即用」雲原生產品中的領先者。
近期, 在談及KubeSphere發展一年取得的成績時,於爽向TechWeb表示:「KubeSphere被廣大開源社區用戶親切的稱為『雲原生全家桶』。2019年 KubeSphere 被電商、門戶等網際網路客戶,銀行、保險泛金融類客戶這些 IT 前沿技術敏感的行業客戶所選擇,同時也很高興看到製造業、公共事業等傳統行業客戶在數位化轉型中生產環境使用起了KubeSphere。「
KubeSphere何以在短時間內就發展成一款廣受歡迎的「雲原生全家桶」?於爽也分享了KubeSphere的成長之道。
聚焦業務應用 降低使用門檻
說到KubeSphere,就不得不提Kubernetes。
Kubernetes是由谷歌開源的支撐雲原生的基礎設施平臺,是一個開源的容器編排引擎,在雲原生它本身支持自動化部署、大規模可伸縮、應用容器化管理等。Kubernetes憑藉自身的開源、跨基礎設施、良好的兼容性、擴展性、敏捷性等特性,一經推出,就受到廣大技術人員的擁躉。
但是Kubernetes只是提供了資源運行最基礎的平臺,可以把它理解為沒有家具和家電的毛坯房,只能保證企業最基礎的應用。這讓Kubernetes的學習成本很高,安裝部署也很複雜,對傳統企業的非專業技術人員而言,落地使用困難度太高。
青雲QingCloud團隊打造的KubeSphere目的就是為了降低Kubernetes落地和應用的成本。
於爽將Kubernetes和KubeSphere的關係做了一個類比:Linux內核是Linux作業系統最核心的軟體或者平臺,但是沒有人直接使用Linux內核,大家使用的是基於Linux內核開發的作業系統,比如紅帽等。Kubernetes是分布式作業系統內核,那麼KubeSphere就是面向終端用戶的分布式作業系統。它並不是給個人用戶用的,而是服務於企業的。
在KubeSphere的設計開發過程中,於爽表示,研發團隊聚焦企業客戶業務應用、由專業的產品體驗設計師優化Kubernetes在使用過程中的體驗,「我們最終目的是降低:平臺落地的成本、用戶使用的成本。」
具體而言,首先,KubeSphere核心功能做到讓用戶「開箱即用「:從提交代碼、構建應用、應用發布到測試環境、測試通過發布到準生態環境及生產環境,這一套流程在KubeSphere平臺上可通過可視化界面進行統一的管理。第二,不管是傳統微服務框架還是主流的雲原生微服務框架,在KubeSphere平臺上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支持。第三,KubeSphere支持應用跨平臺一鍵部署。KubeSphere既可以安裝在青雲之上,也可以安裝在其他雲平臺、物理機或者VMware之上。
「KubeSphere的產品目標是聚焦業務應用,所有的功能體驗都是圍繞應用設計的。「於爽總結道:「目前,KubeSphere已有很多的商業用戶,行業覆蓋銀行、保險、製造業、航空公司、網際網路公司等。這說明 KubeSphere 確實降低了用戶使用Kubernetes的門檻,可以被各行各業廣泛應用。「
堅持開源、社區運營
除了有效的功能定位外,於爽認為開源和廣泛的技術社區運營參與也是KubeSphere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KubeSphere是一款完全開源產品,其代碼在GitHub上開源。並且KubeSphere已經進入全球知名開源社區CNCF(雲原生計算基金會)。
於爽稱,KubeSphere是很獨立的開源產品,和青雲QingCloud沒有綁定關係。「我們從產品設計之初,就說過『KubeSphere不是青雲的,而是社區的。』我們希望所有的開發者,只要是他喜歡KubeSphere,都可以和社區一起把產品做得更好,我們希望是『KubeSphere and Friends』的狀態。」
事實上,KubeSphere的開源,讓其獲得了眾多技術開發者的關注和有益反饋,同時這些反饋又幫助KubeSphere向更好的方向進化。
從2018年4月KubeSphere的第一行代碼在GitHub上開源,到2018年7月發布KubeSphere 1.0,再到發布KubeSphere 2.0版本、並宣布加入CNCF基金會,KubeSphere始終堅持開源開放,把很多企業用戶必須的功能、企業關鍵場景都整合到平臺上,每次版本迭代更新,除了對KubeSphere現有功能做很多加強外,又提供很多新的企業級功能,而這些功能很多都是通過社區用戶、企業用戶反饋整合而來。同時,通過CNCF社區的平臺,KubeSphere團隊會把工作中總結的經驗分享給社區。
於爽介紹,KubeSphere從2018年4月開源第一行代碼開始,就得到了一些社區用戶的關注,並且關注度是持續上升的。GitHub Star數呈現很陡峭的持續上升態勢,側面證明了KubeSphere產品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KubeSphere安裝包的下載量從2019年5月KubeSphere 2.0版本開始統計,累計到現在約有超過10000的下載量。通過社區用戶和商業用戶的反饋,我們對KubeSphere的產品體驗信心非常強。
2020年KubeSphere會有哪些新變化?
此外,於爽也透露了在2020年KubeSphere新版本的新變化。
於爽表示,KubeSphere雲原生整個生態一直通過線下的現場活動、線上GitHub開源社區等不斷收取用戶反饋,用戶對哪個場景更關注,就會把這個產品的發展方向往這些領域傾斜。目前,大家最關心的是多集群、項目管理等。Kubernetes集群規模越來越大,一個集群已經承載不了企業現有的業務,企業會擁有多個集群,分布式的管理這些業務。因此, KubeSphere 3.0版本中支持多集群。同時,KubeSphere 3.0也會傾向網絡租戶隔離、計量、GPU可觀察性,對接vGPU的功能。
另外,KubeSphere團隊預計在2020年3Q時會發布KubeSphere 4.0版本,該版本會有一些跟企業用戶關聯度很大的功能,比如計費功能。在業務場景上, KubeSphere 4.0會提供AI模型市場,把青雲QingCloud的AI算法、第三方AI算法,通過AI模型市場提供給終端用戶。
「雲原生一定是企業應用最核心的架構。」不過在企業數位化轉型建設中,於爽也強調:「我們希望 KubeSphere 成為為雲原生時代的福音,雲原生是趨勢,但廣泛被接受還需要一定的發展期,同時,還是不主張為了雲原生而雲原生,企業信息化發展路徑中也有多種架構可以嘗試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