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免疫治療有風險!檢查點抑制劑加劇心血管疾病惡化!

2020-12-22 騰訊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

導言:癌症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通常高於一般人群,根據2019年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的一項覆蓋323萬餘美國癌症患者、跨度長達40年的研究結果提示,每10例癌症患者中,就有1人最終死於心血管病,而因癌症死亡者其實只有4人

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是指針對機體低下或亢進的免疫狀態,人為地增強或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治療方法。在許多對化療和放療有抵抗的癌症患者中,免疫治療是有效的。而近日,有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免疫治療可能會使動脈炎症惡化,研究發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後會使黑素瘤患者大動脈的炎症增加。

該研究由維也納醫科大學核醫學部的研究人員領導,並於9月8日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AHA)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上,題為「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Therapy Induces 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Large Arteries」。

這項研究發現20名患有黑色素瘤的奧地利人在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後,大動脈炎症加劇

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維也納醫科大學核醫學部的馬庫斯·哈克(Marcus Hacker)博士說:「這項研究證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會加劇動脈粥樣硬化,主治醫師應在這方面考慮潛在的併發症。」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作用是阻止機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使該部分免受過度刺激,以保護健康細胞免遭破壞。阻斷免疫檢查點的藥物使抵抗感染的T細胞更容易殺死癌細胞,但其中的副作用就包括潛在的心血管損傷

雖然這項新研究僅針對一種腫瘤患者,但哈克表示,他的研究小組已經將調查範圍擴大到淋巴瘤患者,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但尚未公布。他說,接下來需要研究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人中動脈炎症的增加是否會在以後的生活中導致心臟病。

埃默裡大學內爾·霍奇森·伍德拉夫護理學院的卡羅琳·米勒·賴利(Carolyn Miller Reilly)教授說,下一步應該對患者進行10到20年隨訪研究。她與人合著了一篇關於心血管醫學和癌症治療交叉的AHA科學聲明,這是一個被稱為「心臟腫瘤學」的新興領域。

賴利說:「研究結果並不意味著免疫治療會立即引起不良事件,並不是服用了這種藥物,一個月後患者將心臟病發作,不過免疫治療會導致斑塊積聚,使病情變得更加不穩定。所以長期來看,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進展。」

她補充說,這項研究並沒有建議癌症患者放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即使是那些已經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同時她指出,在斑塊最輕的患者中,炎症反而最嚴重。

她說「我不會拒絕這種療法,因為好處大於風險,取而代之的是,腫瘤學家不妨考慮採取一些策略來減輕免疫治療對心臟的影響,並諮詢心臟腫瘤專家以評估特定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賴利經常教導人們改變生活方式的必要性,通過優化體重、降低膽固醇水平、健康飲食、鍛鍊和保持良好的血壓控制來控制癌症和心臟病的危險因素。」癌症和心臟病都有同樣的危險因素。

哈克則表示,在某些情況下,藥物或許能起作用:「如果我們的研究結果可以在前瞻性條件下重複,我們應該考慮未來聯合應用他汀類等動脈粥樣硬化穩定劑,以潛在地保護心血管風險患者在治療後不受不良事件的影響。」

參考資料: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9-immune-boosting-cancer-treatment-pose-cardiovascular.html

【2】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abs/10.1161/CIRCULATIONAHA.120.048708

【3】https://www.sohu.com/a/356935878_252168?scm=1002.44003c.fe017c.PC_ARTICLE_REC

相關焦點

  • CK2抑制劑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可消除多種腫瘤
    圖片來源:Cancer Research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被批准用於治療幾種癌症,包括一些肺癌和結腸癌,但是並不是所有接受這種免疫治療的病人都可以因此獲益。更深入地了解為什麼一些病人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無響應的分子機制可以找出新的聯合治療靶標以提高臨床療效。「一種叫做髓樣來源抑制細胞(MDSC)的免疫細胞被認為與腫瘤耐受各種治療(包括免疫檢查點治療)相關。」該研究領導者、威斯達免疫學、微環境和轉移項目組領導者以及Christopher M. Davis教授Dmitry I. Gabrilovich博士說道。
  • 免疫檢查點阻斷抗體副作用的處置
    外用糖皮質激素乳膏可以治療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皮疹,口服止癢藥物((hy-droxyzine HCl或鹽酸苯海拉明)可以治療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皮膚瘙癢,嚴重皮疹(3級以上)需口服糖皮質激素來處理。很少有因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如Stevens-Johnson症候群/毒性導致皮膚壞死而考慮永久停藥的報導。
  • Can Res:聯合CK2抑制劑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消除多種腫瘤
    圖片來源;Cancer Research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被批准用於治療幾種癌症,包括一些肺癌和結腸癌,但是並不是所有接受這種免疫治療的病人都可以因此獲益。更深入地了解為什麼一些病人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無響應的分子機制可以找出新的聯合治療靶標以提高臨床療效。「一種叫做髓樣來源抑制細胞(MDSC)的免疫細胞被認為與腫瘤耐受各種治療(包括免疫檢查點治療)相關。」該研究領導者、威斯達免疫學、微環境和轉移項目組領導者以及Christopher M. Davis教授Dmitry I. Gabrilovich博士說道。
  • 新發現:維生素D可以幫助預防癌症免疫治療的副作用
    到目前為止,免疫治療已經發展出了多種形式: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靶向抗體、癌症疫苗、細胞因子和免疫佐劑等。無論是在國內外,這些免疫治療都已經被獲批治療多個惡性腫瘤。但免疫治療也有很多的副作用。癌症的免疫療法,特別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已成為治療某些類型癌症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為一些患者提供了持續的緩解。
  • 有關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風險管理」的49條推薦意見|2021ADA指南
    C2.持續治療與血脂監測10.17對於未服用他汀類藥物或其他降脂治療的成年人,如果年齡在40歲以下,在糖尿病診斷時、在初次醫學評估時以及隨後每5年檢查一次血脂是合理的,如有指徵可更頻繁檢查。A10.41在有如下任何一種情況時,考慮進行對冠心病檢查:非典型心臟症狀(例如: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難、胸部不適);相關血管疾病的體徵或症狀(包括:頸動脈雜音、TIA,卒中、跛行或周圍動脈疾病);或心電圖異常(例如:Q波)。
  • 阿斯利康(AZN.US)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中國獲批臨床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網站公示顯示,昨日(5月6日),阿斯利康(AZN.US)PD-L1抑制劑durvalumab在中國獲批臨床。Durvalumab是阿斯利康(AstraZeneca)旗下一款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研發代號為MEDI4736,度伐利尤單抗注射液),2019年在中國獲批上市成為中國首個PD-L1免疫抑制劑,也為中國III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了創新治療方案。此前,該藥已在美國獲批用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及3期非小細胞肺癌。
  • 新一代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突破還是延續?
    然而,利用檢查點機制逃避抗腫瘤免疫反應是癌症的一個主要特徵,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因此授予James Alliso和Tasuku Honjo。他們的基礎科學研究表明,這些IRs是免疫調節的主要機制,通過檢查點阻斷可以重新激活功能失調的抗腫瘤免疫,是抗癌免疫治療的有效靶點。
  • 針對CTLA-4的免疫檢查點療法(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最新...
    基於這些研究結果,Gabrilovich博士及其同事開始尋找是否可以聯合CK2抑制劑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增強它們的抗腫瘤效果。「我們的新結果表明使用一種CK2抑制劑以操縱腫瘤微環境也許可以使病人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更敏感,從而提高其臨床療效,儘管我們還需要在臨床試驗中進行確認。」 Gabrilovich博士組裡的博士後研究員、該研究第一作者Ayumi Hashimoto說道。
  • 腫瘤免疫治療不良反應及處理
    以上就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和不良反應產生的機制,更通俗一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產生的不良反應其實就是免疫過度激活造成的,那麼過度激活表現有哪些?更換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患者:一般不建議患者更換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比如之前用PD-1單抗,再換成CTLA-4藥物,療效不會有太大改變,但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確增加了。5.
  • 腫瘤免疫治療,規範治療才更好,聽聽專家怎麼說
    比如說最常見的一般現病史,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十分重要,例如有沒有全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包括肝炎、愛滋病等,還有吸菸史、家族史,比如說有沒有其他腫瘤治療、惡性疾病史等,以及患者是否懷孕等等,對規避藥物的治療風險都十分重要。
  • 【糾結】免疫治療要療效還是要安全?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已經徹底改變了腫瘤治療的前景,但也伴隨著免疫相關的不良事件(irAEs)。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肺炎(ICI-pneumonitis)是一種潛在的致命疾病。然而,其相關的危險因素仍不清楚。迫切需要使用可靠和可獲得的參數來確定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的危險因素。
  • 權威共識丨心肌炎等免疫治療不良反應應如何診治
    2020 年 11 月 14 日,在廣州召開的中國腫瘤學大會整合腫瘤心臟病學分會場上,來自全國各地的臨床、影像、藥學、病理等多個學科的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心肌炎監測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的隆重發布。
  • Nat Med: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組合使用可顯著縮小猴子中的HIV病毒庫大小
    我們的結論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即便是採用一種非常有效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組合策略,也很難在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期間作為獨立療法來實現病毒緩解。」他補充說,如果與其他免疫刺激劑結合使用,那麼這種方法可能具有更大的潛力。或者,當免疫系統參與對抗病毒時,它可以被部署在不同的地方以創造一個靶標豐富的環境。他說,其他的科學家們已經開始測試這些策略。
  • 2016 ESC:癌症治療與心血管毒性
    由於預期存活時間的延長,腫瘤本身或抗腫瘤藥物所引起的冠狀動脈疾病正被人們發現和關注。2016年8月27日~31日,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ESC 2016)在義大利羅馬盛大召開,會上發布了《2016 ESC立場聲明:癌症治療與心血管毒性》,該聲明從抗腫瘤藥物引起心臟毒性的病理生理、預防、治療做了詳細總結,並給出了科學建議。
  • 【反轉】ACE抑制劑可能增加新冠病毒感染風險
    ACE抑制劑(例如纈沙坦,厄貝沙坦)是維持血壓平穩,降低心腦血管及腎臟不良事件風險、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的基礎治療藥物。許多患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在長期服用。疫情之下,有臨床建議提出對於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堅持服用ACE抑制劑的情況下甚至可以考慮增加劑量至足量。這樣的意見是否準確,ACE抑制劑到底是潛在的有效藥物還是危險因子?來自紐奧良公共衛生學院的詹姆斯·迪亞茲給出了與目前臨床意見相反的見解,ACE抑制劑有可能增加新冠病毒感染風險,這一假設發表在近日的Journal of Travel Medicine上。
  • 2020年免疫抑制劑發展前景分析預測 - 2020-2026年中國免疫抑制劑...
    如今全國有100多家醫院和200多位專家已經可以進行包括腎臟、肝臟、心臟、胰腺、肺、骨髓及角膜等25種同種異體器官移植,且每年有數以萬計的病人在器官移植後得以生存。我國腎移植的**年生存率已經超過60%,心、肝、肺移植的**年生存率也已經達到50%以上,而對器官移植患者存活時間、保持移植器官良好功能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的免疫抑制劑市場前景也非常可觀。
  • Nature深度綜述:治療癌症和免疫疾病 我們離成功微生物療法還有多遠?
    因此腸道菌群失調可能與多種疾病相關,其中包括炎症性腸病(IBD),癌症,自閉症,以及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在內的代謝類疾病。目前,有多家生物醫藥公司在發掘人類腸道微生物菌群中的信息,力圖設計出基於腸道微生物菌群中特定「好」細菌的創新療法。
  • ESC年會前夕,心血管新藥成果披露,還不快來圍觀!
    進入21世紀,為了對抗心血管疾病,繼2008年治療血栓性疾病的利伐沙班、2013年治療肺動脈高壓的利奧西呱獲批上市後,拜耳針對心衰的vericiguat和針對糖尿病腎病的finerenone已進入Ⅲ期臨床試驗階段,並達到了預期終點,或即將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