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春夏秋冬》教案設計

2020-12-15 北京奧數網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春夏秋冬》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這篇課文是一年級下冊的第一篇識字課文。本課以詞串識字的形式出現,圍繞著"四季"這個主題,勾畫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畫面。全文共有8個詞語,8個短語,分成四組,第一組、第三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氣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組、第四組則告訴了我們這些景物的特點。課文淺顯易懂,插圖優美,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因此學生對於本課內容的理解難度並不大。《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識字教學中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因此,本識字課建立在"趣味"的基礎上,藉助插圖,採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經歷識字過程,獲得識字體驗,最終準確識字。同時,本課詞串讀起來有一定的節奏感,因此教師還要放手讓學生多讀,反覆接觸文本語言,感受文本的韻律美。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生字,做字卡。(學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出示詞語

  1.教師談話:小朋友們,一年有哪幾個季節?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

  2.出示圖片,做遊戲。猜猜出示的圖片分別是哪個季節。

  設計意圖: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聲音、圖畫、顏色等都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令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順應兒童的心理,開課伊始,創設新奇有趣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1.出示課文中的四季圖。認識"春風""夏雨""秋霜""冬雪"。

  (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看到了什麼。先跟同桌說一說,然後告訴老師。

  (2)根據交流出示詞語:

  春風 夏雨 秋霜 冬雪

  (3)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詞語。

  (4)指名讀、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其中重點指導讀好後鼻音:風 冬 翹舌音:霜


  2.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景物,說出這些景物的特點。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們生活中見到過"霜、雪"這兩種自然現象嗎?

  (2)教師講解有關霜的小知識。雨字頭的字大都是一種天氣現象。大家看,藉助字的偏旁,我們還能認識這些字。

  (3)相機識記生字。認識部首"雨字頭"。

  (4)仔細觀察,說說"雨"作部首時,在寫法上有什麼變化。

  (5)教師範寫生字"雪",學生書空,並口頭說出筆順。

  4.教學詞串:春風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飄

  (1)出示短語。學生藉助拼音自讀。

  (2)說說春風吹過來的感覺。

  (3)比較被夏天的風、秋天的風、冬天的風吹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4)說說夏天下雨的情景,讀出雨下得大的感覺,讀好"落"。

  (5)了解"霜降"。認識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積累的帶有這個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說說下雪時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輕盈。

  (7)有感情地齊讀第二組詞串。

  5.教學詞串:青草 紅花 遊魚 飛鳥

  池草青 山花紅 魚出水 鳥入林

  (1)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觀察圖上畫了哪些景物。

  (2)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交流。

  (3)出示詞串三和四。

  (4)小組合作,藉助拼音等方法朗讀詞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讀,開火車讀,齊讀。


  6.仔細觀察,自主識記生字。

  (1)仔細觀察本課的生字,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的。

  (換偏旁法,如"雪",可以通過換偏旁變成"霜"識記;比較識記法,如"入"字,通過和"人"比較識記;通過形象演變進行識記,如"飛"字,可以想像成鳥的形狀等;加一加法,如"落、飄",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記憶。)

  (2)小組內互相交流好方法。

  設計意圖:教給識字方法,促進自主識字。有層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之中,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字,在識字的同時,發展語言,提高認識能力。可以說,在語言環境中學到的字詞是活的,帶著感情記憶的東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示範指導,書寫生字

  1.指導書寫生字"春、冬、花、入、風、雪、飛"。

  (1)學生抽讀生字,複習鞏固生字的讀音。

  (2)分析生字,記憶生字,了解結構。

  (3)示範指導,學生書空筆順,認真練寫。

  重點關注"春、冬":兩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冬"的兩點要在豎中線上。

  "入"的第二筆要長,並且要出頭。

  "風"和"飛"的橫斜鉤要寫得穩當。

  複習書寫姿勢:書寫時要做到哪"三個一"?(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

  2.學生當小老師給老師講一講每一個筆畫應該佔田字格的什麼位置。遇到學生說不準的地方,教師重點講解。

  3.學生完成書中的寫字練習,先書空筆順,再觀察每一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看清難點筆畫的寫法,然後描紅,最後練習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姿勢。)


  4.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予以指導。

  5.利用投影儀進行書寫展評。

  設計意圖:抓住漢字的構字規律,掌握識字方法。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了解生字的結構。一年級的識字教學要扎紮實實地落到實處,教師要注重多示範,一筆一筆地教,力求讓學生把每個筆畫寫正確、寫規範、寫到位。

  四、反覆朗讀,加強鞏固

  1.學生組成四人學習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可以按照課文順序讀,也可以打亂順序自己調整讀。

  2.班內交流讀。

  方法1:按照詞語--詞組--詞語--詞組的順序。

  方法2:調整次序,如:春風--春風吹 夏雨--夏雨落 秋霜--秋霜降 冬雪--冬雪飄

  3.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讀。

  4.教師總結。

  設計意圖:這裡採用了多樣的朗讀形式,通過重組朗讀,使識字語境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生動有趣,更具有清晰的畫面感。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我充分發揮了教材優勢,促進了學生發展,覺得以下兩點做得還是比較好的。

  1.藉助插圖,聯繫實際想像畫面,輕鬆快樂識字。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優美插圖,引導學生聯繫生活,想像畫面。學生對四季的特點有了充分的感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識字的熱情。

  2.教給識字方法,促進自主識字。

  人教版實驗教材在識字的編排上,注重滲透漢字的構字方法,不斷引導學生發現新的識字方法。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就抓住了漢字的構字規律,引導學生主動掌握識字方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觀察去比較,發現異同。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自我經驗,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這樣學生不但能很快記住這些字,而且會慢慢地根據這個特點去認識更多的漢字,培養了識字能力,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趣。

相關焦點

  • ​​【預習】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6《古對今》微課、知識點、練習
    點擊下面藍色內容關注歷史消息【預習】部編版一年級下冊第一課春夏秋冬同步教學視頻、知識點、練習【預習】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課姓氏歌教學視頻
  •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一《春夏秋冬》
    識字一《春夏秋冬》是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篇課文。本課為看圖識字,整個識字課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由一組與四季相關聯的詞語以及由這些詞擴展的短語組成,表現了四季最有代表性的季節特點。一年級學生最重要的學習內容就是朗讀和書寫。在美麗的四季圖片導入課文後,我出示自讀要求,要求學生認真朗讀課文,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作為教學重點的識記生字我採用多種方法解決:首先,認讀識字表和寫字表中的生字,再在文中圈畫出來。
  •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案設計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當的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
  •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姓氏歌》教案設計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姓氏歌》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這是一篇有關姓氏的兒歌,第一節通過問答的方式,告訴了我們一些常見姓氏的寫法,第二節列舉了一些中國姓氏。整首兒歌節奏感強,通過誦讀極易引發學生的興趣。
  •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動物兒歌》教案設計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動物兒歌》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由此,依據文本特點,藉助生動有趣的語言環境,以形聲字教學為主體,著力體現識字教學的多樣化。
  •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一起做遊戲》教案設計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一起做遊戲》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的主題是"一起做遊戲"。   設計意圖:想說、愛說是口語交際的前提,會說才是教學的目的。一年級學生需要教師做好示範,這也是規範學生口語,展開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環節。   三、合作遊戲,人人參與   師:小朋友們說得太棒了!老師獎勵你們:給你們10分鐘時間,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夥伴,選擇你們喜歡的一種遊戲,開心地玩一玩吧!
  •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操場上》教案設計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操場上》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
  •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我多想去看看》教案設計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我多想去看看》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本課的教學意在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從讀入手,感知課文內容,在學習中主動展示自己的本領。
  • 石家莊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夜色》教案設計
    石家莊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夜色》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閱讀要求中指出:誦讀兒童詩歌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初讀課文,感受詩歌大意的同時認讀生字。教師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每一句話,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了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在朗讀中識字、認字,通過圈畫生字、拼讀生字等多種方法識字,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
  •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設計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途徑,它應該成為語文課堂的主體活動。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讀"使學生和文本展開了較有深度和廣度的對話,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課前準備   1.製作多媒體課件,下載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準備生字詞卡片。(教師)   2.給課文後面的生字組詞;將這篇課文大聲地朗讀3遍,想想寫了什麼;讀讀課文,通過讀課文知道毛主席是誰。
  •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四個太陽》教案設計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四個太陽》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在本課的設計中力求在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的基礎上,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自學、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種形式豐富學生的識字經驗。在教學指導中,針對生字的不同類型,不同特徵,引導學生重視識字方法的總結與運用,幫助學生養成"舉一反三"的能力。   本文語言優美,充滿童真。因此,本設計著重對學生進行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激情中創新。
  • 重慶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烏鴉喝水》教案設計
    重慶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烏鴉喝水》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烏鴉喝水》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選自《伊索寓言》。課文講的是烏鴉通過動腦筋想辦法解決水少、瓶口小的困難,最終喝到水的故事。課文篇幅短小,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很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
  • 重慶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大還是小》教案設計
    重慶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大還是小》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大還是小》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文章,內容淺顯易懂,同時富有教育意義。文章通過「有時候大」和「有時候小」的比較,使孩子們感知成長,並在潛移默化中使孩子們懂得如何「變大」。
  • 鄭州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升國旗》教案設計
    鄭州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升國旗》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
  •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八》教案設計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八》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多種職業,學習在生活中識字。(重點)   2.通過讀詞語來鞏固會認的生字並積累詞語。   設計意圖:結合第一環節內容,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為新課的開展做好鋪墊。   二、識字加油站   1.課件出示"趣味識字"內容。   師:同學們,讓我們和這些名稱打個招呼吧!熱情地叫出它們的名字。(學生齊讀)   2.認識"工、廠、醫、院、生",指導識記。
  •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我上學了》教案設計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我上學了》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我上學了》是初入校園的小學生的第一個語文學習內容,設置目的是幫助小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對學校生活產生興趣和嚮往,實現從幼兒到學生的角色轉換。
  • 鄭州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影子》教案設計
    鄭州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影子》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這篇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影子和人「形影不離」的特點。讀起來親切自然,活潑俏皮。本課教學設計以識字為基礎,旨在抓住學生的認知特點,創設一個活潑、有趣的識字氛圍,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自我發現、自我實踐中學知識、用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求異精神。根據課文語言表達親切自然、生動有趣的特點,讓學生在朗讀和背誦中感受趣味,抒發自己的獨特感受,產生熱愛科學、探索生活中的科學的願望。
  •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項鍊》教案設計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項鍊》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我們教師只要把語文的課堂教學深入到生活中,把學習語文的快樂釋放到生活實際中去欣賞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樂返回到對語文學習的鐘愛和快樂中,不斷循環往復!
  • 鄭州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b p m f》教案設計
    鄭州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bpmf》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要儘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應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而「語文一旦與生活相聯繫,馬上就能生動活潑起來」。
  •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一個接一個電子教材+教案+朗讀+知識點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電子教材 第二至五十九頁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電子教材 六十 至 一百一十四頁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電子教材+朗讀+教案設計一年級語文下冊吃水不忘挖井人電子教材+教案設計+朗讀+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