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中,中國面點大師王志強潛心十年研究創作的「面果兒」亮相。 冉文娟 攝
中新網鹹陽11月24日電 (記者 冉文娟)新冠肺炎疫情無疑對餐飲業造成重創。然而回顧這大半年,年初人們居家避疫之際,速凍水餃、麵點等食品廣受青睞,成為「宅家口糧」。在疫情有所控制,城市復工復產之時,各類大型餐飲尚無法全面復工,許多餐飲麵食小店則火爆營業,迎來發展契機。
22日至26日在陝西鹹陽舉行的2020世界麵食產業發展峰會上,來自全國多地的餐飲行業協會負責人、名廚專家匯聚一堂,探討如何把握契機,將「小麵食」做成「大產業」。
優秀廚師代表展示經典面藝。 冉文娟 攝
中國面點大師王志強告訴記者,疫情之下消費者外出聚餐頻率下降,營養豐富、便利性強的面點主食「剛需」屬性凸顯。此外,當下餐飲業提倡的節儉之風也為麵食產業發展提供了機遇。他說,以往很多餐飲企業不重視開發麵食,但「麵食其實是小產業大收入,只要把麵食做好、做精,不斷研發新品種,完全不用擔心盈利問題」。
陝西鹹陽匯聚各類關中麵食,民眾一日三餐亦離不開麵食。據該市飯店烹飪餐飲行業協會會長趙海峰觀察,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後,鹹陽市許多以麵食經營為主的餐飲企業和大型商貿市場生意火爆,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大幅增長。與此同時,疫情後更多投資者看好麵食產業的市場抗風險能力和麵食消費的巨大空間,麵食小吃類餐飲店成為投資創業者的首選。
麵食產業面臨發展契機,但不意味著從業者可以高枕無憂。趙海峰認為,麵食產業發展要從思想前瞻化、產品標準化、人才專業化、傳承系統化四方面下足功夫。他建議成立標準化委員會、麵食研究所,並創立培訓學校,開設管理類、服務類、技能類培訓課程,全方位培養行業人才,為企業做好人才培養和儲備。
山西省麵食種類繁多、文化底蘊深厚,但在該省烹飪飯店行業協會麵食專業委員會會長嶽更生看來,山西麵食產業發展要做「減法」,要聚焦特色麵食,讓更多人了解山西麵食精髓。此外,還要創新麵食製作工藝,主動擁抱年輕人的飲食喜好。
福建沙縣小吃董事長羅旭總結了沙縣小吃20多年來的發展經驗,並表示接下來將從規範品牌管理、規範市場運作、建設數智化平臺、加強項目招商等方面進一步推動沙縣小吃產業轉型升級。
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邢穎表示,中國麵食實現產業化離不開區域特色、資本助力、科技進步三個要素。展望未來,他認為麵食產業發展有兩條路徑。一是發展大眾化、規模化、作為快餐性質的麵食,二是發展定製化、差異化的麵食。前者意在滿足消費者功能性的需求,後者則注重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感,而不論走哪條路,麵食產業都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