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
吃是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也是刻在我們這個民族骨子裡的東西。
不同地域的人們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比如北方以面為主食,而南方則頓頓少不了米飯;西部吃貨無辣不歡,東部食客就好一口鮮……形形色色的美食滋養著每一方土地上的人。
今天要說的,是在我們的固有思維裡,全中國最愛吃大蔥的地方——山東。
很可惜,在網際網路發達的當下,刻板思想仍然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
我曾經有個山東朋友,在某次吃飯時我作死地問他,你怎麼不吃大蔥。
然後我就失去了這個朋友。
討論山東人是不是都愛吃大蔥,就跟問廣東人是不是都愛吃老鼠、雲南人是不是都愛吃蟲子一樣無禮。
不過,這些不是我們這篇文章的話題,暫且不表,以後有機會可以單獨寫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言歸正傳。
山東人愛不愛吃大蔥我不知道,但全中國種大蔥最多的地方,那毫無疑問一定是山東了。
保守估計,我國市面上的大蔥,有4成以上是來自山東,其中比較出名的有:章丘大蔥、壽光大蔥等等。
最近,大蔥的價格可以說是坐了火箭一般,垂直向上。
去年菜農在地頭收購每斤不過4、5毛,今年同期已經漲到了每斤4塊多,幾乎漲了近10倍。
而隨著年關將至,大蔥的價格還會繼續往上漲,挺過了去年「蔥賤傷農」的蔥農們,一個個都樂開了花。
據了解,今年蔥農們普遍一畝地能賺1萬多,較之去年可謂是天差地別。
去年蔥價低迷,許多大蔥爛在地裡都沒人來收,平均每畝地要虧2000多塊。
許多蔥農見此情況,便決定放棄種大蔥,改種其他品類的蔬菜維持生計。
可不曾想,今年的蔥價來了個180度的大變臉,錯失賺錢良機的「前蔥農」們拍紅了大腿,直呼可惜。
而今年堅持下來的蔥農們,在高興之餘又有些擔憂。
這是為什麼呢?
根據數據我們可以了解到,最近三年,大蔥的價格波動十分巨大,猶如過山車一般。
2018年,章丘大蔥批發價在每斤1.6元左右,2019年直接腰斬下跌至5毛錢,到了2020年又衝上雲霄達到4塊多。
這樣算下來,蔥農們可謂是「掙一年賠一年」。
如此一來,蔥農們的擔憂也變得可以理解了。
小農經濟突出一個「穩」字,但大蔥市場價格的走勢卻令他們心驚肉跳。
由於種植農業的周期不確定性以及市場信息在供給側的滯後性,無數農民難以把握市場的動向,導致每年的收成都不確定。
即使是今年賺到錢的蔥農們,在數錢之餘也會思量,明年大蔥價格是否會回落,還要不要再種。
故此,農產品市場的穩定性決定了個體小農的存亡,而能做到這個層面的把控的,只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