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英國:文化創意出奇葩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2021-01-10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報 呂品/文 在經濟持續不振的大環境下,英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就顯得格外突出。以下只是2013年英國文化事件中的一些例子。僅憑個人看法,未免掛一漏萬。

出版

2013年小說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被紐西蘭作家埃莉諾·卡頓(E-leanor Catton)的小說《星光》(TheLu-minaries)奪得,這位28歲的女作家因此成為布克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英國出版社格蘭塔(Granta)當初選擇這位沒有名氣、才寫過一本小說、來自紐西蘭的作家,是相當有眼光和勇氣的。

卡頓可以說是一個特別的例子,大部分新作家們都處境艱難。有趣的是,新作家的境遇可以從一位知名作家身上體現出來。2013年年中,一位名為羅伯特·加爾布雷思(Robert Gal-braith)的新作家出版了一本偵探懸疑小說《布穀鳥鳴》(The Cuckoo’s Call-ing)。作者據稱是一名前皇家海軍陸戰隊員,退役後投身保安行業,寫作靈感源於本人以及朋友們的經歷。本書出版後,小說界對這位新人頗有好評,著名犯罪小說作家薇爾·麥克德米德(Val McDermid)還準備邀請作者參加她主持的犯罪小說「新血」講座,與讀者見面。但即使如此,在小說出版後的3個月內,在英國也僅售出500本左右。某天,《泰晤士報》書評人茵迪安·奈特(Indian Knight)在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上推薦了這本書,當天午夜就收到一個陌生帳號的回覆:「你知道這是J.K·羅琳寫的吧?」據奈特說,當時她立刻意識到這可能不是玩笑,因為她先前已經懷疑作者是位女性,而且一定熟悉倫敦名流圈,有被媒體包圍的體驗,「這樣背景的英國女作家就那麼幾個」。於是她立即聯絡報社編輯。《泰晤士報》開始調查,查到羅琳頭上,她雖然不高興,但還是馬上承認了。後來發現這個陌生帳號的主人是代理羅琳版權的律師行內一名合伙人妻子的好友,這位私下透露客戶信息的合伙人後來被律師公會罰款一千英鎊。

羅琳希望以筆名「自由」地寫作的願望落空了,但《布穀鳥鳴》卻立刻竄升至銷量排行榜榜首。同一本書,當作者還是「加爾布雷思」時,儘管評介不錯,卻賣得很慢,而且據出版業內人士說,3個月500多本已經是一個相當拿得出手的數字。由此可見作家新人要闖出名堂是多麼的不容易。儘管現在出版小說是越來越容易了,但是又有幾個作家能真正引起讀者注意呢?

對於文學小說作者來說,獲得一個文學獎是引起關注的最好途徑,但文學獎本身也面臨著競爭和挑戰。2013年布克獎的最大話題不是《星光》,而是布克獎本身:組織者宣布從2014年開始,布克獎的入圍標準,將從以往只限大英國協和愛爾蘭作家作品,改為所有在英國出版的英文小說。此舉頓時引起爭議,許多反對者擔心美國小說將會「入侵」布克獎,導致這個傳統獎項失去自己的特色,降低大英國協國家作者的獲獎機會。雖然組織者不肯承認,但是布克獎的這一激進舉措,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回應一個新設立的文學獎「福裡奧獎」(Fo-lio Prize) 。這個新獎的宣傳聲勢很大,明顯針對布克獎而來,它的入圍條件簡單,只要是英文小說即可,沒有地域限制。兩個文學獎打對臺,讓許多人觀望誰會第一個把獎頒發給美國作家。

當然,文學小說名氣再大,也難成暢銷書。2013年英國年度圖書銷量冠軍是前曼聯主教練弗格森(Alex Ferguson)的《我的自傳》(MyAutobi-ography),售出近65萬冊,甚至超過美國暢銷小說作家丹·布朗(Dan Brown)的小說《煉獄》(Inferno)。不過弗格森自傳的暢銷,其實是「反潮流」的。前幾年名人傳記極為熱銷,連20歲出頭的小明星也出自傳。近兩年來這一熱潮已經大大降溫,只有像弗格森這樣真正「有料」的名人傳記才能暢銷。

電影

2013年最叫好叫座的兩部英國電影是《為奴12年》(12YearsaSlave)和《地心引力》(Gravity)。許多人奇怪為什麼這兩部片子都算是英國電影?確實,「英國電影」一直是比較模糊的叫法。《為奴12年》是由英國人斯蒂夫·麥奎因(Steve McQueen)導演、英國演員切瓦特·埃加福特(Chi-wetel Ejiofor)主演、配角中還有麥奎因的老搭檔麥可·法斯賓德(Michael Fassbender),但是這部片子在美國拍攝、講述的是一段美國歷史。而《地心引力》則是由墨西哥人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ón)導演、美國演員主演、講述美國太空人故事的電影,似乎更談不上是部英國電影。

其實英國確有一套系統鑑別一部電影是否是英國電影,甚至有一個稱為「文化測試」的打分系統,原則是看一部電影的情節是否和英國歷史與文化有關、主創人員包括特效製作部門中有多少英國居民、電影是否在英國拍攝等等。一旦成為「英國電影」,電影投資方可以申請英國政府資助並獲得稅收上的優惠,這是英國政府吸引外國投資電影的手段之一。《為奴12年》之所以能被稱為英國電影,是因為主創人員中大量的英國演職員,而《地心引力》則是因為電影大部分的特效是在英國拍攝製作的。

在2014年度英國電影學院(BAF-TA)獎上,這兩部電影都獲得了超過10項提名,《地心引力》甚至還獲得了「最佳英國電影」的提名。有人對此提出異議,因為《地心引力》實在「不像」英國電影,在2013年出品的獲獎熱門電影中,更「像」英國電影的應該是《自私的巨人》(TheSelfishGiant),以及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菲洛梅娜》(Philomena)和《極速風流》(Rush)等片子。

電視

網絡興起之時,就有人預言電視即將消亡。但近年來電視越拍越多,質量還越來越好,許多原來只演電影的大明星現在都投身電視劇。於是又出現了另一種說法,即傳統的看電視習慣將會消亡,觀眾不再會乖乖地坐在電視機前,等待電視臺定時播出的節目。在2013年年初,這一預言似乎有成為現實之勢。

買下或租下電視劇DVD,或在網站上把一套電視劇一下子看完的習慣已經存在了好幾年,甚至還出了個新詞「灌看」(binge-watching)。這一習慣在2013年初忽然再度紅火,原因是美國網站Netflix同時推出了全套電視連續劇《紙牌屋》(HouseofCards)。此劇由Netflix出資,根據1990年代BBC同名連續劇改編,從未在任何電視頻道上播出過。這一冒險舉動,為Netflix打響了名字,也讓「灌看」成了觀看新劇的主流方式。

儘管如此,所有人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的傳統方式卻沒有因此被顛覆。2013年3月英國ITV電視臺播出了由戴維·田納特(David Tennet)和奧利維婭·科爾曼(Olivia Coleman)主演的犯罪懸疑劇《小鎮疑雲》(Broad-church)。這部劇集吸收了近年來在英國走紅的北歐犯罪懸疑劇的風格特色,情節複雜、人物眾多、風格灰暗,偵破一樁謀殺案用了8集時間。有趣的是,ITV在播出上採用每周一集的方式,每集播出後即在網站上提供免費觀看,媒體網站如《衛報》等立刻跟進發表本集回顧評論,喜歡的觀眾可以通過網站和社交媒體討論劇情,交流預測,因「口耳相傳」而來的新觀眾可以到電視臺網站補看。由於劇本和演出都十分精彩,播出期間成了社交網絡上的熱門話題,當4月份《小鎮疑雲》播出大結局時,用一名英國藝評人的話說,觀眾們紛紛趕回家,仿佛是為了觀看「世界盃決賽」一般。

所以說傳統的看電視習慣依然大有生機。當然,現在可以讓觀眾分心的事情實在太多,要留住觀眾,電視節目必須成為「社交話題」。BBC的《神秘博士》(DoctorWho)50周年紀念劇集《博士之日》(TheDayoftheDoctor)就是一個成功的「社交話題」,不僅在電視臺播出時吸引了大批觀眾,還同時在世界各地1500多家電影院播出。2013年另一個可稱得上「社交話題」的是《神探波洛》(AgathaChristie’sPoirot)最後一季的播出,英國演員戴維·敘謝 (David Suchet)從1989年這一系列開拍起就擔任主角,14年中拍了70集,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所有以波洛為主角的小說都被改編了。在大結局播出後的第二天,男主角上BBC電臺時事旗艦節目《今日》(Today)接受採訪,被採訪的卻是「神探波洛」,而不是演員。

和電視劇相比,娛樂真人秀如BBC的《舞動奇蹟》(Strictly Come Dancing)、《不列顛大烤會》(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和ITV的《X元素》(X Factor)等就更容易成了「社交話題」。不過,所有這些節目都比不上那位藝評人口中的「世界盃決賽」,體育直播永遠是吸引收視率的王牌。在過去20年中,英國收費體育直播的老大一直是天空電視臺(Sky),無人能挑戰其地位。但在2013年BT體育(BT Sports)加入戰團,花巨資投下了今後3年的歐洲冠軍杯轉播權,改變了體育直播的格局,今後的發展十分令人關注。

舞臺

2013年在英國舞臺上引起轟動的是著名女演員海倫·米倫(Helen Mirren)擔綱的《會見》(Audience),由寫過電影《女王》(The Queen)劇本的彼得·摩根(Peter Morgan)編劇,以英國女王每周一次會見首相的故事為背景,米倫要演從二十多歲一直到現在的伊莉莎白二世,會見的首相中既有邱吉爾也有布朗。此劇受到高度評價,獲得英國戲劇獎奧利弗獎的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獎。《會見》不僅在倫敦的劇場演出,還通過英國國家劇院 (National The-atre)的劇場直播節目(NT Live)在多達700家英國和海外的電影院播出實況。2013年通過NT Live 直播的優秀劇目還有莎劇《奧賽羅》(Othello)以及《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等。在《弗蘭肯斯坦》中,兩個「歇洛克」:BBC版《歇洛克》(Sherlock)主演貝內迪克特·坎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和美國版《基本演繹法》(Ele-mentary)主演喬尼·李·米勒(Jonny Lee Miller)終於碰頭了。

建築

2013年英國建築的一件大事是倫敦夏德大廈(Shard)建成開幕。這座號稱歐洲最高、如同一塊尖尖的三角形玻璃片的建築讓人褒貶不一,喜歡的人稱讚它給倫敦添加了一座新的地標,討厭的人則認為它與倫敦地貌格格不入。近幾年來,由「明星建築師」(starchitects)設計的「名片式建築」熱潮開始降溫,一方面是因為金融危機和經濟蕭條,另一方面是因為對這種無視城市環境文脈的建築的反思。著名女建築設計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為倫敦肯辛頓公園內的九曲湖薩克勒畫廊(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設計的附屬餐廳,採用的是她拿手的大幅度迴轉曲線的設計,建成之後也是毀譽參半。

不過受到最多批評的地標式建築應屬由烏拉圭建築設計師拉斐爾·維尼奧利(Rafael Vi觡oly)設計、位於倫敦金融區內的一座大廈,因為採用樓層越高樓面越大的設計,被戲稱為「對講機」。頭重腳輕只是其設計特色之一,設計師沒有想到的是由於玻璃外牆形成一個向外的弧面,在陽光之下,仿佛一面聚光鏡一樣把光線集中反射到附近的街道上。2013年倫敦的夏天異常炎熱晴朗,結果停在附近街道某處的幾輛汽車車主發現自己愛車的噴漆竟然被「烤化」起泡了。在輿論一片指責聲中,維尼奧利的反應卻是「誰想到英國會這麼熱」,設計問題卻怪全球變暖,這一反應正好坐實了人們對「明星建築師」一貫輕視環境文脈的看法。

 

相關焦點

  • 關於我們-經濟觀察網-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經濟觀察報》以理性、建設性為基本價值觀,服務於中國主流商業人群,目前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商業信息提供者和媒體平臺之一。以客觀、獨到、深度、權威的高品質報導和分析,為商業人群決策提供最有價值的幫助。 作為《經濟觀察報》旗下新媒體平臺——經濟觀察網,擁有專業編輯力量,為用戶提供及時的財經新聞、獨到、尖銳的評論。
  • 2013英國:文化創意出奇葩
    經濟觀察報 呂品/文 在經濟持續不振的大環境下,英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就顯得格外突出。以下只是2013年英國文化事件中的一些例子。僅憑個人看法,未免掛一漏萬。但即使如此,在小說出版後的3個月內,在英國也僅售出500本左右。某天,《泰晤士報》書評人茵迪安·奈特(Indian Knight)在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上推薦了這本書,當天午夜就收到一個陌生帳號的回覆:「你知道這是J.K·羅琳寫的吧?」據奈特說,當時她立刻意識到這可能不是玩笑,因為她先前已經懷疑作者是位女性,而且一定熟悉倫敦名流圈,有被媒體包圍的體驗,「這樣背景的英國女作家就那麼幾個」。
  • 友情連結 - 經濟觀察網-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經濟觀察網-首頁 地址:北京理工大學國防科技園2號樓4層 郵編:100081 電話:4001560066 傳真:86-10-88510872 Copyright @ 經濟觀察網
  • 2013,西語文化界的那些事兒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在西班牙皇家語言學院、西班牙語學院聯合會和塞萬提斯學院的支持下,巴拿馬政府利用這次作為主辦國的機會盡情展示其近年來經濟發展的成果:初具規模的摩天大樓天際線和興盛的文化產業。既然這次的主題是「書籍」,研討便不再糾結於西班牙語語法或正字法,而是圍繞著圖書產業、傳媒、閱讀與教育等議題展開。
  • 烏鎮·中國2013年度新銳榜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它是可靠的時事翻譯者和情緒輔導員,於國際視野裡選擇中國立場,在原創訴求中秉持專業精神。在國家級通訊社的底牌之上,它身段柔軟,最大限度地兼容了權威性與靈活性,政策性與民間性。提名:《博客天下》《創業家》《國家人文歷史》《壹讀》《中國新聞周刊》 年度傳媒之新媒體陳坤微信公眾號它是粉絲經濟的具體形態,當自媒體甚囂塵上之時,它默默摘下了果子。它把帳號變成站點,改變信息分發渠道,也改變了娛樂產業的盈利方式。
  • 英國人啊,有點冷,有點酷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經濟觀察報 苗千/文 評論某國人的特點,是大而無當的話題,但英國人的個性特徵的確足夠鮮明,仿佛一句「紳士淑女」基本概括。在英國,排隊似乎是一種樂趣,排隊的人們只是安靜的等待,透著對他人的尊重和對於排隊文化的信任。我曾以為或許發達國家的人民都是這樣,有一次和一個英國朋友談到英國的排隊文化,他卻開玩笑說,這大概是因為英國人腦子呆板,不懂佔便宜,然後他還不忘揶揄說,在義大利人們可不是這樣。的確,與南歐那些吵吵鬧鬧的人比起來,英國人帶著冷冷的秩序感。排隊是一種美德,表明尊重秩序,但也表明英國人的一種特性,就是天生的距離感。
  • 經濟觀察網-「影響力投資」中國破局-經濟觀察網-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改革開放這麼多年,經濟飛速發展,空氣、水質、食品安全等問題依然困擾我們。」唐榮漢說。禹閎資本成立後定位於「吃飯、吃藥、低碳」,也就是農業、食品、醫療、環保等民生領域。國內做「影響力投資」的機構迄今為數不多,行業公認的不到十家,禹閎是其中之一。
  • 王室的婚禮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1937年6月3日,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放棄王位,與兩度離婚的美國女人沃利斯·辛普森在法國結婚,這場婚禮只有16位客人參加,英國王室成員一個也沒有出席。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1981年7月29日,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在倫敦聖保羅教堂舉行結婚典禮,這是300多年來第一位英國王儲和英國貴族小姐結婚,也是400多年來第一位英國王儲在聖保羅教堂舉行婚禮
  • 美國在線的新生存法則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在全美「超級碗」比賽的第一天,美國在線宣布斥資3.5億美金,收購了被稱作「網際網路第一大報」的在線新聞網站赫芬頓郵報(HuffiontonPost)。事後,阿姆斯特朗對這樁交易非常樂觀,「這筆交易將會引發『1+1=11』的效應,進一步將美國在線打造為新聞、娛樂等內容的領先生產商」。
  • 初見端倪的川普主義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原CNBC著名財經主持人拉裡·庫德洛(Larry Kudlow)接任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原中央情報局局長麥克·蓬佩奧(Mike Pompeo)接任國務卿;原駐聯合國大使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接任國家安全顧問。自川普上任,白宮的人事變動一直是層出不窮。沒有任何從政經驗和政治人脈的川普,一年之前幾乎是草草搭就了一個行政班子,大部分官員都是經人推薦。
  • 我們需要怎樣的電影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導語:電影圖書作為一種新形態的圖書種類兼文化現象,走過了近十年的歷程。這個十年與中國電影產業的崛起同步,與國民廣泛的觀影行為同步,更與新興的影迷文化同步。近幾年華語電影產業的快速增長所拓開的從業空間使得和電影相關的就業變得炙手可熱,使大量有志之士意欲跨入電影行業。
  • 降息挽救全球經濟?難!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美國、歐元區、日本和英國四個發達經濟體患了「絕症」,宏觀政策無法奏效。其一,赤字居高難下,債務負擔沉重,嚴重製約財政刺激政策的實施。歐元區沒有空間。英國和日本空間有限。美國債臺高築,赤字攀升,「財政懸崖」迫在眉睫,也不敢肆意亂來。其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的效果早就非常有限,進一步量化寬鬆的邊際效果急劇下降。
  • 騰出一個新首都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記者 宋馥李 程海瑞 首都功能核心區的重組和再造,從2019年開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一系列事關重組的政策措施,料會密集出臺。近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編制了《北京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與更新設計導則》(以下簡稱《導則》),在北京規自委網站上公示。
  • 準確預測美國大選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雷頤雖然認為英國女性世界上最漂亮,但在美國媒體面前李鴻章還是公開批評英國人的自大,在文化上無法與中國媲美。他說:「就文化而言,英國人比一些歐洲人要優越,但是他們無法與中國媲美。很多事上都顯示出這一點。在中國幾乎每一個高級學生都被教導要讀英文原著,了解英國歷史以及偉大的英國人物。英文書籍在中國也有出版。
  • 有一種品質生活叫成都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論壇由《Monocle》雜誌和成都傳媒集團聯合主辦,每日經濟新聞承辦。成都,一座自古以來就十分注重品質生活的城市。正如「詩聖」杜甫所云:「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成都總能自成一格,在激流中尋找更合適的發力點。
  • 夏日冰激凌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經濟觀察報 童木/文 無論是唐朝時的冰酥山,還是馬可波羅和亞歷山大大帝的DIY冰果甜點,總之冰激凌在很早以前就開始風靡全世界。它主要是在工廠加工,冷凍到店內銷售,因此從外形就能看出比較堅硬,內部冰的顆粒較粗,比如包括哈根達斯在內的冰激凌大多屬於該種類;而對於鍾愛軟冰激凌的義大利人來說,他們始終認為只有手工製作的Gelato才能品嘗到義大利冰激凌文化,不管是外形還是口感都算得上是經典。由於Gelato一般在現場製作,所以比較軟,冰的顆粒也較細,口感也更好。
  • 留學:看上去很美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圖片提供: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文揚 實習記者 蔣松辰 下個月,又將有大批中國留學生陸續飛往海外各國,開始異國求學之旅。留學生群體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而今年23歲的鄭源,拿不出美國大學本科的畢業證。在他留學的四年裡,由於成績不理想等原因,陸續被三個學校退學了。鄭源自我反思:「說實話,就是上高中那會兒沒養成好習慣,到國外又沒人管。」雖然每節課幾乎都去,但是鄭源在寫作業的自覺性上並不高,即使完成了作業,作業質量也往往不盡人意。而美國的課程打分中,平時作業的佔比很重。
  • 光榮革命的金融後果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經濟觀察報 張曉鳴/文 1688年11月1日,躊躇滿志的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率大軍駛向英國,迎接他的是詹姆士集結的4萬大軍,以及託林頓伯爵阿瑟·赫伯特等7個反對詹姆士統治的高層精英,而此次威廉遠徵的決定正是在阿瑟等人的邀請下做出的。威廉原計劃率大軍前往位於英國北部的約克郡,與正在等待他的反對派丹比伯爵等人會師。
  • 豪斯霍費爾與德國地緣政治學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豪斯霍費爾提出德國-蘇聯同盟,兩個陸權國家共同反對英國-美國的海權。遠方島國日本也是德國的同盟。但希特勒對蘇聯有不同的想法。他在《我的奮鬥》中說:「如果漸次對歐洲土地提出要求,只能以俄國為代價……這樣的一個政策在歐洲只有一個盟友——英國。只有當英國為我們掩護後方時,我們才有可能開始新一輪的日耳曼移民潮。為了贏得英國的友誼,任何犧牲都不算大。
  • 北京人張瑞芳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1978年後他曾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重慶社會科學院院長。他是建功立業,且有趣的人。聽曹健飛的講述,則是在他九十歲自述中。那是1949年3月,在香港的一些地下黨員和民主人士乘一條從挪威租來的船回北平。這是一艘貨船,一是運解放軍需要的物資,包括醫療藥品等;二是運日後將要發行的一些進步、革命書籍:三是運在港的地下黨員、知識分子和民主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