旻寧用自製弓箭射死頭鹿,乾隆大喜過望:這孩子有我當年的風採

2020-12-19 歷史文齋

公元1820年7月,嘉慶皇帝帶著后妃和皇子們去了木蘭圍場,準備進行一年一度的木蘭秋獮,嘉慶一行人當時住在熱河行宮。可是就在當天晚上,嘉慶皇帝突然暴斃,大臣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白天還在批奏摺的皇帝,到了晚上居然毫無徵兆的去世了,更讓他們為難的是,不知道如何處理嘉慶皇帝的身後事。

嘉慶皇帝

按理說前一任皇帝去世,大臣們在舉辦完皇帝的喪儀之後,按照皇帝生前指定的太子人選,迎接他繼位就可以了,但是問題就出在這裡,嘉慶皇帝去世的過於突然,恐怕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會突然去世,所以根本就沒有留下遺詔。而清朝的太子人選,又和歷代王朝都不一樣。

康熙晚年兩度廢立太子,造成了「九子奪嫡」的亂象,在這場戰爭中脫穎而出的雍正皇帝,深深地感覺到太子之爭的可怕,所以他為了後人不再重複他的遭遇,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秘密立儲制度即皇帝生前確定好太子人選,然後把此人的名字寫在遺詔上,再把遺詔放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後面。因為乾清宮乃皇帝住所,普通人無法觸碰到皇帝遺詔。自雍正之後,乾隆、嘉慶都是按照這種方式繼位的,所以嘉慶皇帝暴斃,大臣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派人回北京,取出正大光明匾後面的遺詔,宣布新皇帝的人選。

可是消息很快傳來,正大光明匾後面空空如也,根本就沒有遺詔,隨行的大臣們感覺大事不妙,沒有了先帝遺詔,就意味著他的三個兒子都有繼位的可能,萬一他們像當年的「九子奪嫡」一樣,那就是在動搖大清的根基。這種擔心並沒有成為現實,在嘉慶皇帝僅僅去世三天之後,皇二子旻寧就在父親靈前登基,這就是道光皇帝,而道光皇帝如何順利繼位,在清朝一直是眾說紛紜。

道光皇帝影視角色

嘉慶皇帝在熱河行宮暴斃身亡後,遠在北京的孝和睿皇后立刻命人發出懿旨:「皇二子旻寧品行俱佳,是當之無愧的太子人選,應該馬上繼位。」這道懿旨以五百裡加急的速度送往熱河行宮,但是在場的大臣們看了,卻都沉默不語。因為這看似是太后在發表意見,為國家確立皇帝人選,但是事情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孝和睿皇后並不是旻寧的生母,旻寧的生母是孝淑睿太后,已經去世了二十多年,所以旻寧只是孝和睿皇后的養子,她有自己親生的三阿哥綿愷和四阿哥綿析。既然孝和睿皇后有親生兒子,她為什麼公開支持旻寧當皇帝呢?即使旻寧是嫡長子,可是清朝的太子歷來是「立賢不立長」,她又為什麼不為自己的兒子爭取一把呢?

而且孝和睿皇后公開支持旻寧登基的做法,在「後宮不得幹政」的清朝是絕不允許的,即使她已經是太后,先帝也沒有留下遺詔,新皇帝的人選也要由眾大臣一致商議,孝和睿皇后的做法無異於牝雞司晨。清朝唯一一個由太后宣布新帝登基,是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太后。但是根據清朝官方史料記載,孝莊太后立新帝的決定,是由當時已經病入膏肓的順治皇帝提出來的,也就是說孝莊太后作為皇帝的母親,仍然要遵守「後宮不得幹政」的祖制,聽從皇帝的意見。

孝和睿皇后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孝和睿皇后的行為就是在幹預國家大事,大臣們可以反對她。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大臣們在沉默過後,又經過了一番秘密商議,居然都覺得孝和睿皇后的想法很對。內務府大臣禧恩是旻寧的支持者,他在看到懿旨後也公開表示:「我覺得皇二子旻寧很不錯,可以考慮讓他繼位」。禧恩性格直率,在國家繼承人選的問題上也毫不避諱,他立刻找到了兩位隨行的軍機大臣拖津和戴均元,讓他們說說到底該讓誰繼位。兩位軍機大臣不愧是老狐狸,兩個人一言不發,言外之意就是:我們沒有意見,但是也不想表態,一切都聽你的。

就這樣,三位重臣中一位公開支持,另外兩位表示默許,又有孝和睿皇后的懿旨,旻寧登基就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然而更讓人懷疑旻寧繼位有陰謀的,是在大臣支持、皇后支持的情況下,先帝遺詔居然出現了。據隨行軍機大臣拖津和戴均元說,他們在一個小太監的手裡發現了裝有先帝遺詔的盒子,鑰匙已經找不到了,是拖津用手把盒子掰開,裡面是嘉慶帝的字跡,明確指出將來立皇二子旻寧為帝,而且寫下遺詔的時間是在嘉慶四年,也就是說嘉慶早就確立好皇帝人選。

正大光明匾

這件事情也很奇怪,為什麼在一切都成定局之後,遺詔就出現了呢?而且立遺詔的時間很早,也就更加讓人認定,旻寧是當之無愧的人選。本來應該放在乾清宮的遺詔,嘉慶又為什麼要隨身攜帶,還交給太監保管,難道是他知道自己此去必死無疑,所以把遺詔帶走了嗎?這種種謎團都圍繞著旻寧繼位而展開,至今仍然是個謎。但是很快就有人站出來闢謠:「你們別瞎猜了,皇帝之所以能繼位,是他自己有本事。」

我們印象中的道光皇帝,為人優柔寡斷,做事畏手畏腳,在他這一朝,清政府對外戰爭屢戰屢敗,被迫打開了國門,籤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可是年輕時候的道光皇帝,卻是一個情商高且文武雙全的人物。有人認為,正是他身上的這些優點,讓嘉慶皇帝決定傳位給他。

孝淑睿皇后

旻寧雖然是孝和睿皇后的養子,但是他情商很高,會討養母的歡心,而且他性格寬厚仁慈,又懂得謙讓,和兩個弟弟的關係也很好,這讓孝和睿皇后把他當作了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疼愛。旻寧不僅人品好,他的武功也是皇子中最出眾的,旻寧小的時候擅長打彈弓,每次都是百發百中,所以他長大後騎馬射箭的水平也相當高,在皇子中無人能及。據《清高宗實錄》記載,有一次乾隆皇帝帶著旻寧去木蘭秋獮,旻寧用自己做的弓箭射死了一頭鹿,乾隆皇帝大喜過望,激動的說:「這孩子有我少年時跟康熙爺的風採。」

不過旻寧這些還都是小的優點,不足以讓嘉慶對他另眼相看,他最為出眾的一次,是在嘉慶十八年發生的「癸酉政變」中的表現。嘉慶十八年,河北一帶發生大規模災荒,百姓流離失所,最後加入了天理教,他們決定打進皇宮,向皇帝討一個說法。天理教首領林清知道嘉慶去木蘭圍場,宮中守備虛弱,而且他們還有在宮中的天理教太監作為內應,於是天理教徒化妝成商販的模樣來到紫禁城城門下。由內應太監打開了東華門和西華門,準備火燒紫禁城,一時間宮中殺聲震天,正在上書房讀書的旻寧聞訊立刻衝了出來。

旻寧大戰天理教

旻寧一手拿弓箭,一手拿火槍,對準最前面的幾個教徒開了火,由於他槍法精準,這幾個人當場身亡,旻寧又拿著他的武器展開了戰鬥,瞬間還囂張的天理教徒就傻了眼,眼看著自己的人越死越多。驚呆了的侍衛們也緩過神來,他們被旻寧的英勇所感染,一部分禁衛軍立刻有序組織防備,另一部分禁軍火速出宮調集火器營,等到火器營帶著洋槍洋炮趕來時,剩下的天理教徒非死即殘,全部被抓了起來。事後旻寧還派人給各宮嬪妃送去了禮物,並派人慰問她們,安撫她們的情緒,這更讓旻寧獲得了滿宮上下的尊敬。

嘉慶皇帝聽說此事也非常驚訝,他憤怒地說:「漢唐宋明都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如此離奇的事情居然在我大清朝發生了。」但是旻寧的作為讓他非常欣慰,嘉慶回宮後破例封旻寧為智親王,並且用純金給他打造了一塊親王印,這塊印章重達二十斤,價值相當於今天的三百多萬,而最有寓意的是印章上的動物——贔屓。贔屓是龍的九個兒子中的一個,以擅長隱忍和擔負重任而聞名,嘉慶皇帝很可能從那時起,就暗示旻寧他是將來的皇帝,否則像贔屓這樣寓意深刻的神物,怎麼可能輕易賞賜給旻寧呢?

贔屓印章

時間已經過去了兩百多年,道光繼位背後的謎團,是父親的指定繼承,還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宮廷陰謀,答案已經無從知曉。不過道光早年的聰慧,和他順利繼位,對清朝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正是從道光朝開始,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從此走了將近兩百多年的黑暗之路。

相關焦點

  • 乾隆看見一隻鹿準備射,被孫子搶先一步射死,乾隆說你能當皇帝
    導讀: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60年,只比爺爺康熙少一年,但乾隆又做了四年太上皇,所以實際上乾隆是清朝掌權最長的皇帝。據說當年雍正能夠當上皇上,正是康熙見到乾隆以後非常喜歡,心裡暗自選定了隔代接班人,事實也說明,康熙的選擇並沒有錯。
  • 九歲皇孫射中一頭鹿,乾隆仰天大喊:我愛新覺羅的江山後繼有人了
    九歲的綿寧,瞄準了這頭鹿,一箭出去,就射中了著頭鹿,然後乾隆皇帝就看見了這一幕。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家庭中,父親可以對兒子嚴厲,或者說對兒子吵打,但是一定不會對孫子這樣,老人一般都很疼孫子的。看到這一幕,年邁的乾隆,高興極了,就賞賜綿寧一個黃馬褂,以示褒獎乾隆皇帝之所以這麼高興,原來還有一個原因,在幾十年前,同樣的一幕,也發生在了乾隆皇帝身上,那個時候,乾隆皇帝還小,只有十一二歲的樣子,但是呢,也是身手敏捷,才華橫溢,聖祖康熙爺很喜歡這個孩子。
  • 9歲熊孩子玩玩具弓箭射瞎同伴!家長千萬要注意
    日常生活中家長寵愛小孩常常會給他們購買或自製很多玩具然而,稍不注意就可能提供了存在安全隱患的玩具某天下午,小明邀約小新一起玩耍,小新見小明父母買給他的玩具弓箭挺有意思,便向小明借了玩。原本兩人玩得挺開心,但當小新把玩具弓箭還給小明時,不慎將小明的右眼射傷。小明受傷後被送往醫院治療。經鑑定,傷情構成八級傷殘。小明出院後,小新母親支付了1000元費用。意外受傷讓小明的父母十分傷心。
  • 9歲孩子玩玩具弓箭射瞎同伴,彌渡家長千萬要注意這些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會給孩子購買各種各樣的玩具然而,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買到了存在安全隱患的玩具
  • 拿著殺傷力極大的金屬頭弓箭 兩男孩射貓未果轉頭射殺了籠中兔
    原標題:拿著殺傷力極大的金屬頭弓箭兩男孩射貓未果轉頭射殺了籠中兔 熊孩子,百度百科的定義為「網絡用語,常形容調皮的孩子,並且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有暱稱的意思,表示對調皮孩子的愛稱」。 這次,我們就來說說杭州的兩個熊孩子。
  • 昆明9歲孩子玩玩具弓箭射傷同伴,家長被判賠16萬
    日常生活中 很多家長會給孩子購買各種各樣的玩具 然而,稍不注意 就有可能買到了存在安全隱患的玩具
  • 【六藝社教】射——奧運小小弓箭手!等你來報名哦~~
    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遺址,曾經發現了一件距今兩萬八千年前的石箭頭,這表明當時人類已經在開始使用弓箭了。如今的「射」藝,其實應該綜容古今,包含現代的手槍、步槍、等實彈射擊運動,也應該包括古代的射箭和彈弓,射弩。
  • 古代弓箭並沒有多大殺傷力,為何還能一箭射死人?
    到了1851年-1864年期間,也就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不論是太平軍還是清軍幾乎都沒有使用過弓箭,而是用火槍火炮來代替。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到了近代之後,很少有人在把弓箭視為一種攻擊性的武器。但是隨著近代擊劍事業的發展,弓箭還是慢慢的變成了一種全民喜愛的體育運動。
  • 九歲孫子射死一頭鹿,乾隆摸著他的頭說:我立你爸為太子吧
    乾隆五十六年,有一天他帶著皇子皇孫去木蘭秋狩,當時綿寧才九歲,他跟著爺爺乾隆一起,兩人騎馬並行,不了前方突然出現一隻小鹿,不了九歲的綿寧拉弓搭箭,一箭過去竟然把這頭鹿射死了。乾隆看著這一幕,一下子驚呆了,他的思維被拉回七十多年前,當時他自己也才11歲,跟著爺爺康熙去打獵,康熙武藝高強,帶著他射翻了一頭大灰熊,但大灰熊沒死,康熙命令弘曆去補一箭。
  • 傷心是一種說不出的痛,乾隆見到幼年道光時,為何興奮異常?
    由此看來,乾隆這個皇帝中的戰鬥機是名不虛傳。既然乾隆皇帝精力充沛,存活時間長,他老人家見過道光和鹹豐二位小皇帝嗎?道光——愛新覺羅·旻寧 ,是滿清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也是個倒黴蛋皇帝,因為在他登基20年的時候,也就是1840年,英國人發動了鴉片戰爭,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門戶,大清這個紙老虎被捅了個窟窿,從此開始了近代挨打割地賠款的屈辱史。
  • 被弓箭射傷阿sir:一句「支持香港警察」 足以推動我再上前線
    11月,在處理香港理工大學暴徒暴力活動時,警長阿Sam被暴徒用弓箭射穿小腿,照片一出,震驚全港。阿Sam接受採訪時吐露心聲,他表示「一句簡單的『支持香港警察』便足以讓我鼓起勇氣重返前線。」此語一出,感動無數網友。據《大公報》3日報導,11月17日下午在尖沙咀執勤期間被弓箭射穿小腿的港警阿Sam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時磚頭不斷由暴徒一方擲來,情況非常危險。
  • 古代弓箭並沒有多大殺傷力,為何還能一箭射死人?看完讓人心驚
    但是伴隨著火藥的發展,弓箭在戰爭武器中的比重逐步下降。 到了1851年-1864年期間,也就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不論是太平軍還是清軍幾乎都沒有使用過弓箭,而是用火槍火炮來代替。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到了近代之後,很少有人在把弓箭視為一種攻擊性的武器。但是隨著近代擊劍事業的發展,弓箭還是慢慢的變成了一種全民喜愛的體育運動。
  • 張舒心:醉心復原傳統弓箭
    回來再用砂輪反覆打磨。沒有人指導,全靠自己琢磨,可能這就是天賦吧。」  大學時在博物館裡看到的古代弓箭,讓他的心海再起波瀾。他感覺自己被那些仿佛在訴說著戎馬徵戰生涯故事的弓箭擊中了,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情愫升起在心中。回到學校,張舒心查閱了很多和弓箭有關的資料,對於弓箭逐漸有了清晰的了解。  從計算機系畢業,張舒心回到老家,從事和電腦有關的工作。可是,他發現,那不是他心中期望的工作。
  • 古代弓箭根本射不穿鎧甲,為何打仗時士兵還拼命放箭?原因很現實_孫權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
  • 先秦的貴族必修課—六藝之射
    ▲弓箭最帥代言人出場射箭技能在先秦時代是關係到家族子弟能否出人頭地的關鍵,也是關係到家族傳承的重點技能。晉國政壇的重量級人物智申選擇智瑤繼承家業,其中的一個理由就是智瑤這倒黴孩子的射箭技術高到沒朋友。這在當時可謂是破天荒的事情,先秦時代的人們推崇弓箭技術,但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資格學習整套的射技和射禮。射箭在當時不但有逼格,更是躋身統治階級的重要技能。射箭這門技能在過去很長時間內相當於今天彈鋼琴和公務員考試班的綜合,收費和培訓標準那是相當高的。你以為折合成今天的人民幣是每節課三五百?錯!至少要加上一個零。你還別嫌貴!你要是個窮的只剩下錢的主也不一定管用,有時候有錢都請不到好師傅。
  • 用弓箭還要特訓兩個月 杭州人南非打獵像「打仗」
    張旭全身迷彩,握著弓箭,在掩體裡等待獵物。 進入低矮的掩體。 用弓箭獵獲旋角羚。 用弓箭獵獲疣豬。盧彬用對講機呼叫庫本,20分鐘後,狩獵車呼嘯而至,帶著4個導獵員和獵犬們。水邊有些鮮血,獵犬嗅了嗅,毫不猶豫地向西北方向奔跑。淡紅色的沙土路上,隔幾步就有些深紅色的小沙塊。  張旭專業地解釋:「我射中了旋角羚的肝臟,它最多奔跑10分鐘。」  我們在300米外找到了它,它橫躺在草地上,已經死了。導獵員們花了吃奶的力氣才把它拖到狩獵車邊。
  • 廣東一高校連發兩起弓箭射貓事件,虐貓的人是心理變態嗎?!
    近日,廣州一高校宿舍區接連發生兩起弓箭射貓事件,兩隻貓分別被從耳朵後部、脊背射穿。該校學生稱兩起事件僅相隔一周時間。第一起虐貓事件,弓箭從貓耳朵後面射穿進去,讓人心疼又氣憤!萬幸的是據說這隻貓咪拔出箭後就跑開了,希望它沒事。
  • 中國最後一家弓箭鋪:傳承三百年,一張弓賣到上萬元
    小院中,掛著一張刻有「道光三年毅甫制」的弓。「這張弓是當時老掌柜為紀念聚元號成立一百周年而製作的」這是楊福喜的鎮店之寶。冷兵器時代,弓箭是最為重要的兵器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的六藝之一,據說,其發明可追溯到黃帝時代。
  • 農村70、80後的自製玩具,你玩過幾個?有沒有勾起你的回憶
    在農村,小時候經濟條件不好,沒有錢買玩具,農村孩子的玩具一般都是孩子自己製作或是大人幫忙製作,雖說不值錢,但是在那時候能做出什麼好玩的玩具,孩子可以拿著高興好一段時間,晚上睡覺都不撒手。說起小時候在農村玩過的自製玩具,農村長大的小編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