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歲孫子射死一頭鹿,乾隆摸著他的頭說:我立你爸為太子吧

2020-12-19 邦哥說史

清朝是滿人入關後之後,統治中國的一個王朝,滿清還未入關之前,在塞外以放牧打獵為生,所以滿人大多孔武有力,而且他們個個尚武,擅長騎馬、射箭,在戰場上更表現出極大的勇力。

然而滿清入關之後,經過百年的時間洗禮,再也沒人騎馬、射箭了,據說到晚清時期,有些八旗子弟連騎馬都不會了,到乾隆晚年,清朝許多皇子皇孫都不會騎馬了,這令乾隆感到非常失望。

乾隆五十六年,有一天他帶著皇子皇孫去木蘭秋狩,當時綿寧才九歲,他跟著爺爺乾隆一起,兩人騎馬並行,不了前方突然出現一隻小鹿,不了九歲的綿寧拉弓搭箭,一箭過去竟然把這頭鹿射死了。

乾隆看著這一幕,一下子驚呆了,他的思維被拉回七十多年前,當時他自己也才11歲,跟著爺爺康熙去打獵,康熙武藝高強,帶著他射翻了一頭大灰熊,但大灰熊沒死,康熙命令弘曆去補一箭。

11歲的小弘曆來到大灰熊前面,正要拉弓搭箭時,突然大灰熊猛的跳起,迅速撲向小弘曆,康熙在一旁大驚,不料小弘曆面對危險,竟然絲毫不懼,非常淡定的拉弓搭箭,只聽「嗖」的一聲射了一箭出去。

那頭奔頭中的大灰熊,立馬被小弘曆的箭嚇傻了,於是便停了下來,這是康熙立馬補上一箭,才把這頭大灰熊射死,這時康熙看到小弘曆臨危不懼,對他十分讚賞。

於是民間有傳言,說康熙看到乾隆那麼有膽氣,就打算讓他當皇帝,既然要讓弘曆當皇帝,自然要讓弘曆的父親先當皇帝,弘曆的父親也就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

這時鏡頭回放,乾隆皇帝再次看到自己的孫子,也像自己當年一樣,射死了一頭鹿,儘管一頭鹿跟一頭大灰熊無法比擬,但都是動物啊,所以乾隆皇帝摸著孫子綿寧的頭,說到:「我愛新覺羅氏後繼有人了!」

當時愛新覺羅氏入駐中原近百年,已經沒有了塞外那種豪情和勇武,這時乾隆看到孫子綿寧那麼厲害,就打算立他為皇帝,跟康熙一樣的做法一樣,想要立綿寧為皇帝,首先要立綿寧他爸為皇帝,也就是顒琰,即後來的嘉慶帝。

嘉慶帝死後,綿寧果然成為皇帝,然而他的所作所為或許要讓爺爺乾隆失望了,因為綿寧就算清朝赫赫有名的小氣鬼道光帝,道光帝一生崇尚節儉,他的節儉令人髮指,實在是丟了乾隆的臉啊。

從道光帝後來的表現來看,說明乾隆當年看走了眼,可見射死一頭鹿,並不代表綿寧的勇武,後來鴉片戰爭爆發,道光帝還在南京條約上簽了字,實在是把祖宗的臉都丟光了。

相關焦點

  • 因九歲兒子射中鹿而被立為太子,乾隆說:果然是愛新覺羅氏好男兒
    今天小編為大家講的就與騎射有關,在清朝如果一個人騎馬射箭非常厲害,那他必然會受到大家的尊敬。後來晚清重視騎射的人卻少了,有很多人都從來沒有騎過馬射過箭。很多皇家子弟連騎馬的技能也丟失了。後來到了乾隆時期有很多皇族的小輩們都不會騎馬射箭,這都令乾隆十分失望。而有一人的表現卻得了乾隆的青睞,讓乾隆對他讚賞有加,這究竟為什麼呢?讓小編為大家細細道來。
  • 乾隆看見一隻鹿準備射,被孫子搶先一步射死,乾隆說你能當皇帝
    導讀: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60年,只比爺爺康熙少一年,但乾隆又做了四年太上皇,所以實際上乾隆是清朝掌權最長的皇帝。據說當年雍正能夠當上皇上,正是康熙見到乾隆以後非常喜歡,心裡暗自選定了隔代接班人,事實也說明,康熙的選擇並沒有錯。
  • 九歲皇孫射中一頭鹿,乾隆仰天大喊:我愛新覺羅的江山後繼有人了
    那就是無論你是從何地來,什麼民族,你就會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同化。你曾想到一個外國人說中國的方言比中國人說的還溜?早在清朝時期,滿族人受到了漢朝人的影響,清朝統治者為了不忘本,每年都要組織一些狩獵活動,為什麼呢?因為一旦天下有變,如果滿清被迫退到關外,那麼連最基本的生存本領都會忘記。所以呢,清朝統治者很注重狩獵這個活動。
  • 乾隆皇帝得知他繼位後,為何大哭不止?
    在雍正繼位的時候,他已經四十五歲了,可能是多年高度緊張的壓力,對他的身體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其繼位以後,身體就出現了各種問題,在雍正七年(1729年)的冬天,雍正皇帝就曾經因病臥床不起,甚至出現過昏迷的現象,但是具體是什麼疾病,清宮的檔案中沒有記載,也許是由於他為謀取皇位耗費了太多的精力,在突然放鬆後出現的不適吧。
  • 嘉慶成為太子後,乾隆為什麼要求他去祭拜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
    1795年的九月,顒琰被公開冊立為皇太子,而乾隆也已經決定1796年的正月退位,也就是說,顒琰是板上釘釘的未來皇帝,他的身份在兄弟中是最高的,完全不需要去祭拜任何一個兄弟。然而,乾隆卻要求已經成為皇太子的顒琰去祭拜一個九歲就夭折了的哥哥,這又是為什麼呢?
  • 乾隆立嘉慶為太子時,為何命令他,向早逝的哥哥行叩拜禮
    乾隆是個長壽的皇帝,等他晚年決定立儲的時候,身邊所剩的皇子已經不多了,最後他在僅剩的幾位皇子中,選擇了相對較優秀的永琰,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也就是後來的嘉慶。而乾隆在立嘉慶為太子時,還提出一個要求。 乾隆命令兒子,讓他去向早逝的哥哥,行叩拜之禮。乾隆為何要這樣做呢?
  • 每年雍正忌日的時候,乾隆為何卻要去承德的一個狩獵園住幾天?
    但是沒想到自己的孫子乾隆,有過之而無不及,竟然一口氣活到了八十九。在位時間僅次於康熙,這是為了不超過爺爺的在位時間,乾隆主動退位當了太上皇,但是實權還在手裡,就這樣一直過了三年。關於乾隆皇帝,那是一位充滿傳奇的君主。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鼎盛,可謂是國泰民安。
  • 乾隆皇帝寫的詩爛到了什麼程度?這首小學生水平的詩,你肯定讀過
    清朝帝王其實也各有所好,康熙就愛好自然科學,作為康熙孫子的乾隆則愛好寫詩。文藝愛好者乾隆一生詩作無數,但多被人輕視,其詩真的如此不堪嗎?乾隆與詩結緣較晚,但對詩確實是"一往情深"。康熙晚年時,發生九子奪嫡,而太子胤礽被廢後,此事愈演愈烈。胤禛本是太子黨,眼見太子兩度被廢,難以東山再起,於是也開始結黨營私,爭奪皇位。
  • 劉羅鍋四十五歲生日,乾隆說我屬馬,劉羅鍋說了什麼乾隆很高興?
    這事兒正好讓劉羅鍋的死對頭和珅給知道,恰逢這年正好也是乾隆的四十五歲生日,和珅心想著這小子老給我找麻煩,這回我也得給這小子製造一些麻煩,於是和珅就進宮給乾隆打小報告去了,這和珅見了乾隆之後,預先打好了腹稿就開始了,和珅說:萬歲爺您為老百姓辦了這麼多實事,免稅啥的,可好名聲全讓劉墉這小子得了,劉墉這是狐假虎威,這不我聽說老百姓給他送萬民傘慶祝生日呢,經過一番添油加醋的說辭
  • 蔣介石孫子被抓進警察局,說:你知道我爸是誰嗎?警察一聽抽皮帶
    蔣介石孫子被抓進警察局,說:你知道我爸是誰嗎?警察一聽抽皮帶 在蔣經國的日記中,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孝文糊塗,孝武荒唐,孝勇可愛」,他一共三個兒子,要論誰才是最過分的,莫過於額蔣介石的長孫,蔣經國的長子,蔣孝文,在蔣介石所有的孫子輩之中,蔣孝文是最受寵的,盛行熱情,聰明,頑皮,可愛,但是,在大眾看來,蔣孝文不是什麼好人,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講解一下蔣孝文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吧!
  • 乾隆說自己屬馬,劉墉卻為何突然說自己屬驢?
    而劉墉,歷任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太子少保等等頭銜,算是一代重臣,如果長得醜,像個羅鍋一樣,皇帝臉上都無光。那為什麼劉墉會被後人說成是劉羅鍋呢?其實這是嘉慶皇帝給起的外號,因為當時劉墉已經八十歲的老人了,有些駝背彎腰,嘉慶帝便稱他為「劉駝子」,後來被傳成劉羅鍋。
  • 古代志怪故事:水鬼報冤,吳唐射鹿,靈鳳
    當時的縣令是周霄亭先生,他收下訟狀,又到城隍廟禱告,希望早日破案。當晚,薛某兒子夢到父親對他說:「我已經到閻羅王那裡控訴,準許我自己報仇。但我的魂魄只能和你見這一面,以後不能再來了。你逢年過節要在水門外焚燒紙錢,再向水裡投飯菜,這樣能保證我不餓。我藏在水裡是因為城裡有巡邏的陰差,我不敢進城。等到我的冤情得以昭雪,就不用再投飯食了。」第二天,薛氏子向縣令報告了這個夢,縣令再次到城隍廟上香。
  • 康熙有97個孫子,為什麼一眼就相中12歲的乾隆?
    在賞花途中兩人相談甚歡,突然雍正就提出自己的孩子都已經虛歲十二了,至今還沒有見過他的皇爺爺,之前一直嚷嚷著要見,但一直沒有這個機會。孫子都已經十二歲的還沒見過爺爺這種情況在普通人家來看自然是不可思議,但康熙一生據說有97個孫子,這倒也不令人意外了,畢竟自己的孩子恐怕都沒能記全,更何況是孫子呢。
  • 雍正圈禁了很多兄弟,到乾隆的時候,他是怎麼對待這些叔伯的?
    康熙的一生可以說做到了完美99%,可是1%不足的地方,就是皇位繼承人這方面沒有處理好,這才導致後來「九子奪嫡」事件的發生。為了爭搶皇位,親兄弟之間爾你我詐、相互殘殺,康熙是看在眼裡,寒在心裡。而九子奪嫡的最終贏家,就是乾隆的父親,也就是我們說的雍正皇帝。
  • 身為乾隆長子,永璜為何二十多歲就死了?原來是乾隆對他放了狠話
    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雍正六年(1728年)五月二十八日(7月5日)午時,紫禁城重華宮,弘曆妾室富察氏居所傳來一聲啼哭,打破了紫禁城午時的寧靜,重華宮內接生的婆子疾呼:「生了,生了,是為阿哥!!」
  • 康熙和乾隆都在位60餘年且兒子都不少,為何乾隆朝沒有皇子爭位?
    而乾隆就不一樣了,他25歲登基繼位,名義上執政60年,實際執政長達63年4個月,他去世時已經89歲,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大一統皇帝。所以乾隆壽命長,死的非常晚,他的兒子基本都被他熬死了,因此到了晚年乾隆實際並沒有剩下太多兒子。
  • 旻寧用自製弓箭射死頭鹿,乾隆大喜過望:這孩子有我當年的風採
    而清朝的太子人選,又和歷代王朝都不一樣。康熙晚年兩度廢立太子,造成了「九子奪嫡」的亂象,在這場戰爭中脫穎而出的雍正皇帝,深深地感覺到太子之爭的可怕,所以他為了後人不再重複他的遭遇,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秘密立儲制度即皇帝生前確定好太子人選,然後把此人的名字寫在遺詔上,再把遺詔放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後面。
  • 乾隆最中意的皇位繼承人,原本不是嘉慶,你知道他是誰嗎?
    弘曆一生有17個兒子,而最初他想要將自己寵愛的富察皇后的兒子立為太子,也在永璉一出生就將他秘密定位皇儲,只可惜這位皇子無福消受盛寵,在九歲的時候就因為生病離開了人世。而乾隆其他的兒子,要不就是幼年就已經夭折,要不就是活得還沒有乾隆時間長,更別說繼承乾隆的皇位了。
  • 康熙63歲生的兒子,因年齡太小被乾隆當弟弟照顧,三朝皇帝寵著他
    清朝不再選定嫡長子,而是任由皇子發揮,最後冊立的太子就是嫡長子,而太子的母親死後會追封為皇后。 康熙一共有24個兒子,有九位皇子深陷九子奪嫡的風波,除此之外的皇子要麼早逝,要麼年紀尚小。其中一位皇子,正是因為年紀最小,不僅躲掉了奪嫡的爭端,還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寵愛。他就是康熙皇帝最小的兒子,愛新覺羅·胤秘。
  • 「太子太師」汪由敦深得乾隆寵信,其書法被乾隆刻在石上藏於宮中
    這裡葬著大清乾隆朝著名大臣,一代宰相汪由敦。汪由敦是乾隆的寵臣,乾隆二十三年正月,恪盡職守了一生的汪由敦在圓明園值班期間偶感風寒,繼而嘔吐不止,最終撒手西去,享年67歲。汪由敦的離世,乾隆非常痛惜,除了親往祭奠以外,他還追贈汪由敦「太子太師」殊榮,並賜其諡號"文端",入賢良祠。歸葬故裡,魂寫千秋。之後乾隆皇帝還特地作詩懷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