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愛爾蘭詩人葉芝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夏丏尊形容教育裡的愛,就像池塘裡的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列夫·託爾斯泰說:「如果教師只愛事業,那他會成為一位好教師。如果教師只像父母那樣愛學生,那他會比那種通曉課本,但既不愛事業,又不愛學生的教師好。如果教師既愛事業,又愛學生,那他是一位完美的教師。」時至今日,這些話依然發人深省,有些教師始終觸人心弦,她們用愛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人生之路……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紮根鄉村教育,助力脫貧攻堅的女教師王琳琳】。
她出生於教育世家,一家三代12人紮根鄉村教書育人;
她被學生們稱為「媽媽」,執著守護著祖國的未來;
她被譽為「點燈人」,點燃自己,照亮學生……
她就是鳳城市寶山鎮中心小學教師——王琳琳
助力抗「疫」 忘我教學
「孩子們沒有智慧型手機和網絡就沒辦法上課了!」這是讓鳳城市寶山鎮中心小學教師王琳琳最擔心的事情,尤其是那些父母不在身邊和爺爺奶奶居住的孩子們始終是她心頭的牽掛。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延長了學生們的「假期」,也打亂了寶山鎮中心小學原本按部就班的教學計劃。當學校準備網絡教學後,王琳琳憂心忡忡,因為她深知農村孩子受家庭經濟原因影響線上學習的困難。為了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她第一時間對班級學生迅速開展全面調查,積極溝通當地聯通公司。當得知聯通公司免費送寬帶的消息後,王琳琳像中了大獎一樣跳了起來,歡呼鼓掌,連夜把好消息告訴了學生們,並指導學生們下載、使用教學軟體,保證了線上教學如期進行。為打贏這場教育教學戰線上的特殊戰役,王琳琳邊嘗試邊總結邊調整,每天利用大部分時間精心備課、認真批改作業,並一一致電沒有提交作業的孩子家長,確認原因、交流學生的學習情況。
由於每天備課時間長,批改作業時也要一直捧著手機,王琳琳基本沒時間陪伴孩子,只能是她上網課,兒子默默地自己玩。一次線上教學時,兒子嚷著讓媽媽陪,王琳琳著急準備課件,情急之下就把兒子訓斥了,孩子只能委屈地呆在媽媽椅子後面。兩節課終於結束了,這時王琳琳才發現孩子竟然在椅子下面睡著了。她心疼地抱起孩子,孩子醒了後看見媽媽後說:「媽媽,現在我可以說話了嗎?」這就是忘我教學、把心和愛都送給了學生的王琳琳,她是兒子的「不合格媽媽」,也是學生們的「超級好媽媽」。
紮根鄉村 無怨無悔
王琳琳出自教育世家,一大家子就像一棵茂盛的大樹,祖父是根,父親、大伯是枝,哥哥、姐姐、妹妹和她自己是葉,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是她從小的夢想。師範畢業後,為了家鄉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她毅然選擇了回到生她養她的家鄉小學——寶山鎮中心小學。雖然條件艱苦,但是她克服了一切困難,紮根鄉村教學。
那時候家離學校比較遠,上下班不方便,很多孩子都住校,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她乾脆住在了學校。當時學校沒有教師宿舍,只能住在學校的圖書室,用廢棄的課桌當床。晚上,經常有老鼠在身邊竄來竄去,上廁所也很不方便。有時半夜不得不去廁所時,她都是炸著膽子以最快的速度穿過又黑又大的操場,回來時早已睡意全無。冬天平房的屋子格外寒冷,露在外面的鼻尖和腦門總是冰涼冰涼的,晚上要摟著熱水袋睡覺才能睡著,就這樣,她在學校一住就是4年多。
王琳琳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家,她的抽屜裡,專門放有紅糖、姜、創可貼、體溫計、酒精等。班裡有學生肚子疼,她就會遞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薑糖水。有學生不小心受傷了,她會第一時間處理。
傳遞真情 溫暖學生
每天天不亮,農村家長就得去地裡幹活,很多學生早上吃不好,又沒有多少零花錢,琳琳老師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於是,她經常把自己的吃的分享給學生們。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呵護著學生們。
李陽(化名)是一個貧困生,父母離婚,與年邁的姥姥一起生活。因缺乏營養和父母關愛,他面黃肌瘦、性格內向。王琳琳知道只有無盡的關愛才能幫助這樣的學生健康成長。於是,她耐心、細心地給予李陽物質幫助和精神關懷。在王琳琳的關愛下,李陽很努力,成績一直是全年組前兩名。他在作文中寫道:「老師,我從上幼兒園就在學校住宿,小學一年級我遇到了您,您也住在學校,我們都把學校當成了家,您既是老師教會我知識,又是我的媽媽關心呵護我成長,當您親手把衣服和課外書遞到我手裡的那一刻,我幸福極了!我永遠記得您課堂上認真講課的樣子,還有課下我們一起遊戲時的歡聲笑語,您的教誨之恩,我終生難忘!」如今,李陽已考入丹東重點高中,成績優異。假期,李陽趕回鳳城去看望王琳琳,師生二人聊了很久很久……臨走時,王琳琳在他兜裡塞了200元錢,可沒過多久,他就給王琳琳打電話說:「老師,給您買水果的錢是我攢的零花錢,您給的錢我不能要,我把它放在門口的鞋架下面了。」教育果實的甘甜和學生感恩的心再一次讓王琳琳熱淚盈眶。此時此刻,她覺得對學生所有的付出和曾經吃過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
積極樂觀 感動師生
在農村,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重視程度不高,再加上偏遠閉塞,班級的學困生特別多,剛參加工作的王琳琳為了改變學生的現狀,經常用休息時間為孩子們補課,加上中午和晚自習,平均每天8--9節課,工作起來,大半天都顧不上喝一口水,她的嗓子一直是啞的。醫生告訴她咽炎嚴重,如果拖延下去,可能聲帶毀壞,嗓音永遠嘶啞。的確,她的聲音真的變得渾厚了,曾經的師範同學都說她的聲音變成了另一個人。
2012年,王琳琳感覺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發現患有腫瘤,手術後住了8天院。住院期間,學生們紛紛打來電話,班級的一個女孩一聽見老師的聲音竟嚎啕大哭,王琳琳以為這個學生受了什麼委屈或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想和她傾訴,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學生想老師了,擔心老師有什麼意外。王琳琳老師笑了,安慰她在學校好好學習等她回去。傷病還沒完全養好,王琳琳就第一時間回到了學校,沒有因為身體原因影響班級成績,還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績。
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是愛的化身。王琳琳十幾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平凡的工作,以一顆不倦的愛心,在細微之處,在不經意間默默潤澤著孩子們的心靈。她也像一隻快樂的鳥兒,即便遇到苦痛和困難,也是積極面對,用積極樂觀的態度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無尚師德 熠熠生輝
2018年,王琳琳的名字出現在了今日頭條上,出現在了中國教育報上,出現在了全國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的名單之中。這是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和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聯合啟動實施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贊助施行的一個5年計劃,她有幸成為首批入選的300人之一,更有幸成為其中的15人去北京參加了中國教育頻道的訪談節目——《老師,您好》。王琳琳曾先後獲得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遼寧省華育鄉村優秀青年教師、丹東市師德標兵、鳳城市十大名師等榮譽稱號。
一名成功的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良好的能力、赤誠的愛心,更重要的是必須擁有不計個人得失、甘為教育事業奉獻終生的無私精神,王琳琳就是這樣用心踐行無尚師德的人民教師。有人說:「心中有愛,才能成為燃燈者、舉燈者。」王琳琳就是心中有愛的燃燈者、舉燈者,她提供的光亮,足以照耀孩子們的前程,足以照亮我們民族的未來。
文章來源:省婦聯宣傳部綜合各市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