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中國家庭都存在這樣的一個問題:父母跟孩子講100遍不要這樣子做,但是孩子偏偏違反父母的意願,與父母對著幹。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叫孩子&34;,&34;&34;等等,但是孩子往往左耳進右耳出,經常與家長頂嘴。很多時候,當孩子和家長鬧矛盾後,無論父母如何費盡心機勸說孩子,孩子就是不聽,陷入了僵局。
電視劇也有這樣的橋段:就是父母和孩子約定要去海洋公園玩耍放鬆一天,結果因為父母單位臨時有事,而赴不了孩子的約,無論事後如何補償,孩子都非常生氣甚至幾天不理睬父母。
戲如人生,這恰恰反映現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問題。我們不妨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採用&34;來教導孩子,解開育兒溝通的難題。
首先,我們得了解為什麼這種現象的出現,要抓住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才能夠藥到病除。
1、父母總是扮演著權威角色,處於主導地位。
家長在家庭中扮演著權威角色,處於主導地位。很多人認為我已經是父母了,為人處世經歷的事情比孩子們多,總是想著讓孩子少走一些彎路,減少不必要的傷害。所以,父母總是處於居高臨下的狀態來告訴孩子不可以做這些那些。殊不知,其實無論哪個年齡段的孩子,總會有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總是無法平等的進行交流,甚至忽視孩子內心真正的情感需求。過度的要求孩子遵循自己所謂原則來幹事往往結果適得其反。
2、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孩子常有的事情。無論哪個階段的孩子都會存在,青少年尤其突出。作為父母首先要了解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指的是青少年成長中為求自我獨立對父母或師長所表現出來的反抗心態。比如說:父母叫他寫作業孩子偏不寫,父母叫你洗手孩子偏不洗手等這種情況。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孩子內心也會有自己的想法,會想跟著自己的意願來完成某件事情,當家長和孩子的意見不同時,孩子就會出現不聽父母的話的情況,甚至會出現頂撞父母不聽勸說。
3、教育方式存在問題
不少的家庭中,父母採取的教育方式是以一種嚴厲的態度來進行。而這種嚴厲的態度導致父母和孩子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這種嚴厲的教育方式往往會忽視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先不說孩子是否會聽從家長的意見,甚至過度激烈的言辭會導致孩子心理和生理上出現創傷。嚴重的話,會導致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將自己內心的想法放在心底不願意去表達。作為家長要注重自己教育的&34;,不要揪著一個事情不放,讓孩子產生不必要的負擔。
當父母講100遍孩子都聽不進去的情況出現時,不妨採取&34;策略。
很多家長就會問:什麼是第三者效應。
第三者效應指的是當父母和孩子之間感情出現隔閡的時候,第三者的適當出現會有利於改變兩者關係,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慢慢和好融合和增強。
採用&34;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1、能夠緩和家庭氛圍,幫助孩子理解父母的做法
當父母和孩子發生爭執時,家庭氛圍往往處於一場僵局。由於父母能夠理解孩子的做法,往往很快就消氣。當嘗試與孩子說話,以一種平和的態度講述事情的性質的時候,孩子往往不理睬父母。甚至在與父母慪氣。這時候,如果第三者出現來調節家庭氣氛,有利於孩子更加理解父母的做法,更加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雙方都能夠在一種輕鬆活躍的氛圍得到解決方法。
2、能夠緩和親子的緊張關係,增進感情
俗話說得好&34;,但是一旦吵得很嚴重場面也會一發不可收拾。這時候需要第三者來調節雙方的情緒。第三者是調節氣氛的潤滑劑,由第三者出面,孩子能夠體諒到父母的用心良苦。而父母也能了解到孩子的真實想法。讓親子關係得到緩和,有利於在發生矛盾的時候,父母和孩子能夠平心靜氣的討論事情的解決方案。
當父母和孩子出現不斷爭吵不理睬對方這樣的死循環,第三者的出現就會打破這種僵局,防止事情進一步惡化。
1、能夠幫助說服孩子,讓孩子了解自己做的事情正確與否
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長,當父母教育孩子某件事情的時候,兩者的關係難免會緊張。甚至有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無法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正確與否,只是常年聽著父母的教導會產生麻木的狀態。總感覺&34;這種心理。所以我們適當時候,可以請第三者來告訴孩子這件事情的性質正確與否,讓孩子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讓孩子真正的意識到&34;,從而從心底去改變做法。
2、當孩子做錯事時,勸解孩子,緩和家庭氣氛
家庭教育當中,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總是以一種嚴厲的態度進行訓斥。讓孩子產生畏懼心理。在某種情況,這種教育方式之下,除了讓孩子產生畏懼心理的同時並且很多孩子都會產生不服的心理狀態。認為憑什麼父母說的都是對的,我做的都是錯的心理。並且在爭吵過程中使家庭氛圍陷入了僵局。當孩子做錯事時不妨讓第三者進行批評指正,由於對第三者的不熟悉,孩子不好意思拒絕第三者的勸說,孩子會更有耐心的聽從第三者的教導,而不是置之不理。
這種方法有利於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努力改正。
3、誇讚孩子的優點和指出缺點
孩子有時候也渴望得到父母的誇讚,但是父母的過度誇讚卻讓孩子覺得不真實甚至不相信,面對缺點時不願面對。這樣孩子無法得到改正。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父母想要誇孩子時,不妨利用身邊的親戚好友甚至是鄰居,讓他們對孩子進行表揚。孩子就會覺得我真的很不錯,產生我可以做得更好的心理。這樣子能夠勉勵孩子遇到困難不退縮,勇敢往前衝,激發自己的自信心,成就更好的自己。
當然,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雙向溝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巧用&34;的做法,增強溝通的深度,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得到緩和,更加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是奶瓶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