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講100遍都不聽?用好「第三者效應」,解開育兒溝通難題

2020-08-28 奶瓶媽咪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中國家庭都存在這樣的一個問題:父母跟孩子講100遍不要這樣子做,但是孩子偏偏違反父母的意願,與父母對著幹。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叫孩子&34;,&34;&34;等等,但是孩子往往左耳進右耳出,經常與家長頂嘴。很多時候,當孩子和家長鬧矛盾後,無論父母如何費盡心機勸說孩子,孩子就是不聽,陷入了僵局。

電視劇也有這樣的橋段:就是父母和孩子約定要去海洋公園玩耍放鬆一天,結果因為父母單位臨時有事,而赴不了孩子的約,無論事後如何補償,孩子都非常生氣甚至幾天不理睬父母。

戲如人生,這恰恰反映現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問題。我們不妨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採用&34;來教導孩子,解開育兒溝通的難題。

一、為什麼會出現跟孩子講100遍都不聽的現象呢?

首先,我們得了解為什麼這種現象的出現,要抓住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才能夠藥到病除。

1、父母總是扮演著權威角色,處於主導地位。

家長在家庭中扮演著權威角色,處於主導地位。很多人認為我已經是父母了,為人處世經歷的事情比孩子們多,總是想著讓孩子少走一些彎路,減少不必要的傷害。所以,父母總是處於居高臨下的狀態來告訴孩子不可以做這些那些。殊不知,其實無論哪個年齡段的孩子,總會有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總是無法平等的進行交流,甚至忽視孩子內心真正的情感需求。過度的要求孩子遵循自己所謂原則來幹事往往結果適得其反。

2、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孩子常有的事情。無論哪個階段的孩子都會存在,青少年尤其突出。作為父母首先要了解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指的是青少年成長中為求自我獨立對父母或師長所表現出來的反抗心態。比如說:父母叫他寫作業孩子偏不寫,父母叫你洗手孩子偏不洗手等這種情況。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孩子內心也會有自己的想法,會想跟著自己的意願來完成某件事情,當家長和孩子的意見不同時,孩子就會出現不聽父母的話的情況,甚至會出現頂撞父母不聽勸說。

3、教育方式存在問題

不少的家庭中,父母採取的教育方式是以一種嚴厲的態度來進行。而這種嚴厲的態度導致父母和孩子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這種嚴厲的教育方式往往會忽視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先不說孩子是否會聽從家長的意見,甚至過度激烈的言辭會導致孩子心理和生理上出現創傷。嚴重的話,會導致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將自己內心的想法放在心底不願意去表達。作為家長要注重自己教育的&34;,不要揪著一個事情不放,讓孩子產生不必要的負擔。

當父母講100遍孩子都聽不進去的情況出現時,不妨採取&34;策略。

很多家長就會問:什麼是第三者效應。

第三者效應指的是當父母和孩子之間感情出現隔閡的時候,第三者的適當出現會有利於改變兩者關係,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慢慢和好融合和增強。

二、採取&34;,幫助解決育兒難題

採用&34;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1、能夠緩和家庭氛圍,幫助孩子理解父母的做法

當父母和孩子發生爭執時,家庭氛圍往往處於一場僵局。由於父母能夠理解孩子的做法,往往很快就消氣。當嘗試與孩子說話,以一種平和的態度講述事情的性質的時候,孩子往往不理睬父母。甚至在與父母慪氣。這時候,如果第三者出現來調節家庭氣氛,有利於孩子更加理解父母的做法,更加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雙方都能夠在一種輕鬆活躍的氛圍得到解決方法。

2、能夠緩和親子的緊張關係,增進感情

俗話說得好&34;,但是一旦吵得很嚴重場面也會一發不可收拾。這時候需要第三者來調節雙方的情緒。第三者是調節氣氛的潤滑劑,由第三者出面,孩子能夠體諒到父母的用心良苦。而父母也能了解到孩子的真實想法。讓親子關係得到緩和,有利於在發生矛盾的時候,父母和孩子能夠平心靜氣的討論事情的解決方案。

當父母和孩子出現不斷爭吵不理睬對方這樣的死循環,第三者的出現就會打破這種僵局,防止事情進一步惡化。

三、&34;是幫助父母教導孩子的法寶

1、能夠幫助說服孩子,讓孩子了解自己做的事情正確與否

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長,當父母教育孩子某件事情的時候,兩者的關係難免會緊張。甚至有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無法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正確與否,只是常年聽著父母的教導會產生麻木的狀態。總感覺&34;這種心理。所以我們適當時候,可以請第三者來告訴孩子這件事情的性質正確與否,讓孩子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讓孩子真正的意識到&34;,從而從心底去改變做法。

2、當孩子做錯事時,勸解孩子,緩和家庭氣氛

家庭教育當中,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總是以一種嚴厲的態度進行訓斥。讓孩子產生畏懼心理。在某種情況,這種教育方式之下,除了讓孩子產生畏懼心理的同時並且很多孩子都會產生不服的心理狀態。認為憑什麼父母說的都是對的,我做的都是錯的心理。並且在爭吵過程中使家庭氛圍陷入了僵局。當孩子做錯事時不妨讓第三者進行批評指正,由於對第三者的不熟悉,孩子不好意思拒絕第三者的勸說,孩子會更有耐心的聽從第三者的教導,而不是置之不理。

這種方法有利於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努力改正。

3、誇讚孩子的優點和指出缺點

孩子有時候也渴望得到父母的誇讚,但是父母的過度誇讚卻讓孩子覺得不真實甚至不相信,面對缺點時不願面對。這樣孩子無法得到改正。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父母想要誇孩子時,不妨利用身邊的親戚好友甚至是鄰居,讓他們對孩子進行表揚。孩子就會覺得我真的很不錯,產生我可以做得更好的心理。這樣子能夠勉勵孩子遇到困難不退縮,勇敢往前衝,激發自己的自信心,成就更好的自己。

當然,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雙向溝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巧用&34;的做法,增強溝通的深度,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得到緩和,更加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是奶瓶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無論怎麼說,孩子就是不聽?巧用「第三者效應」,化解溝通死循環
    一系列的講說,最後兩個人的誤會解除,重修舊好。這就是運用了「第三者效應」的結果。二、「第三者」效應在溝通中產生的作用1、 緩解彼此情緒相信在矛盾衝突中的兩個人,當下的心情和態度都是很難被改變的,這就像情侶之間吵架講道理,怎麼做都無法達到兩個人都滿意的程度。那麼這個時候由第三個人來處理,說服雙方,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情緒的作用。
  • 跟孩子溝通,嘴巴說幹了也沒效果?家長試試「第三者效應」
    以前養育孩子,家長大多不注重跟孩子溝通,孩子不聽話了就一定打罵,立刻把他們"收拾得服服帖帖"。現在,家長知道棍棒教育的危害,所以更加重視跟孩子的交流。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很多家長在跟娃溝通的時候,嘴巴說幹了都沒什麼效果,非常心累。
  • 換了100種說法孩子就是不聽,化解死循環,可用「第三者效應」
    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在他們的孩子眼中已經有了"火車播音員"般的存在。一旦刺激變得單調,它就會失去作用。刺激一旦變得單調,就失去了效果。不想河東獅吼,溫言細語說卻沒用,還有什麼別的辦法嗎?為什麼換100種說法,孩子還是不聽?
  • 和孩子溝通總是困難重重?這時就需要「第三者效應」來打破僵局
    作者/青青編輯/青青相信現在不少中國家庭都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孩子長大了,漸漸地聽不進父母的話,有時候還會嫌父母囉嗦,對父母的話大部分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孩子嫌父母絮絮叨叨,父母覺得和孩子溝通總是困難重重,兩者陷入了一個溝通困難的局面。
  • 換了100種說法孩子就是不聽?用「第三者效應」,讓孩子乖乖聽話
    "媽媽這個星期比較忙,下星期再帶你去遊樂場好不好?"小樂媽媽蹲在小樂旁邊,抱歉地說道。可小樂完全一副不想聽的樣子,一直撇嘴捂耳朵。"乖寶寶,媽媽這個星期是真的很忙呀,媽媽最近到家的時候都是直接累癱在沙發上的。寶寶要學會體諒一下媽媽哦。"小樂爸爸摸了摸小樂的頭。"好吧,那下星期一定不能忘記帶我去遊樂場哦!"
  • 跟孩子講一堆,還不如別人一句話好用?這個心理學效應家長得懂了
    導讀:跟孩子講一堆,還不如別人一句話好用?這個心理學效應家長得懂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跟孩子講一堆,還不如別人一句話好用?這個心理學效應家長得懂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犯錯屢教不改?父母試試「第三者效應」,側面解決溝通問題
    鄰居家的壯壯就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每次對於父母的說教都是&34;,就像每天孩子回家的時候把鞋子和襪子亂丟,父母都已經對這孩子強調過無數次,把鞋子放在鞋架上。對於父母的說教,壯壯往往都答應的很快,可是卻堅決不改,讓壯壯媽媽非常生氣。
  • 有用的心理定律(三十一):第三者效應
    因為性子比較急,又有些手忙腳亂,所以偶爾會對兒子態度不是那麼好,甚至有些急,兒子對此心中有些不滿,小孩子就這麼默默的生著悶氣。作為媽媽,突然發現了,於是趕忙跟好孩子說對不起,可是此時的兒子已經聽不進去媽媽的話語。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學會運用「邊門效應」,比你打罵一萬遍更有效
    孩子聽不聽話,其實對於家長來說確實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願意聽從管教的話,一般來說不僅不良習慣無法很好地糾正,就連學習問題家長都很難勸導,然而,孩子之所以會有這麼叛逆,和家長處理方法有很大的關係。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孩子不聽話到底是該不該給孩子講道理?可是即使給孩子講了道理,孩子還是我行我素,半點不知悔改。可是不給孩子講道理,孩子犯錯的時候又該怎麼辦?總不能打孩子吧?相信對於這一系列的問題,很多家長都困惑過。知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表示:孩子六歲以前,家長可以給孩子講道理,但6歲以後,家長的道理只會加劇孩子的不耐煩,起不到半點的引導作用。
  • 為何孩子講道理不聽,要吼叫才行?「南風效應」告訴你用錯了方法
    導讀:為何孩子講道理不聽,要吼叫才行?「南風效應」告訴你用錯了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何孩子講道理不聽,要吼叫才行?「南風效應」告訴你用錯了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道理說了100遍,孩子依舊不聽勸!嘗試5種改變,比講道理更管用
    文 | 維尼媽媽沐瀅閱讀需5分鐘不少媽媽在育兒的過程中會有這樣的無奈:掏心掏肺地給孩子講了好多道理,嘴皮子都磨破了,可是孩子根本無動於衷!既然講道理聽不進去!但法國思想家盧梭說過:「世界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道理說了100遍,或許適得其反。
  • 孩子總是跟你對著幹?用好「禁果效應」會有你想像不到的效果
    3歲的浩浩一直跟媽媽對著幹,每次媽媽不讓去碰、去摸的東西,他都要去碰一下才甘心。有一次,媽媽在廚房裡做菜,讓他別去弄抽屜,等會會夾到手,沒過一分鐘就聽見浩浩的哭喊聲,媽媽趕快跑到浩浩面前,浩浩舉著手哭著告訴媽媽說:「好痛。」浩浩媽媽生氣的說:「我都說了你別弄抽屜,這下好了吧?夾到手了!」我相信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真的太常見了。
  • 這樣跟男孩講道理,他一句都聽不進去,你自己還挺感動
    「你背不下來的書,總有人能背下來,你做不出來的題總有人能做出來……那麼對不起,你想去的學校只能別人去,你想過的生活只能別人過。吃不了學習的苦,就必須吃生活的苦。」有朋友轉發了這樣一段給孩子講道理的視頻,並留言說這位媽媽講得太好了!想來她是準備回去跟孩子也照樣演講一番。
  • 反覆和孩子說就是不聽?心理學家:父母要用有效溝通代替無效的說
    一件事情明明已經跟孩子說了很多遍了,可孩子還是照樣沒有聽進去,家長一邊說,孩子一邊忘,孩子嫌家長囉嗦,家長嫌孩子不聽話。親子溝通問題一直是困擾著很多家長的&34;問題,親子溝通受阻,輕則讓家長和孩子之間產生日常摩擦,重則影響親子感情、破壞親子關係。
  • 媽媽和孩子講道理磨破嘴,孩子就不聽,聰明媽媽都用這4招講道理
    這時候孩子可能並不「買帳」,會不依不饒地和媽媽僵持。「我就要吃,我就要吃。」一般這樣的「鬧劇」會讓雙方都精疲力盡,不是孩子用哭鬧取得勝利,媽媽累了買了冰淇淋妥協,就是孩子被媽媽的眼力教育馴服,被迫放棄冰淇淋。相信很多父母對上面的情景既熟悉又困惑,經常會抱怨:「現在教育孩子不能打不能罵,好好講道理又聽不進去,這也太難了吧!」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解決與孩子溝通的難題
    本次分享的是洛陽書友石榴媽媽推薦的一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本書把理論和實踐、實例相結合,避免了說教,用生動形象的案例來讓家長更容易理解書中的精華內容。我曾經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一個剛會走路的孩子去超市,她的爸媽一把她放到地上她就哭,不願意走,但一抱起來孩子立馬就不哭了。看到這裡我們可能會想,這孩子也太鬧人了,路都不想走。可這個孩子的爸爸並沒有這麼做,他自己也蹲下去,感受一下從孩子的角度能看到什麼?
  • 「我都說了八百遍了,你怎麼還是不聽?」有效的親子溝通不長這樣
    說了很多遍,孩子還是不聽?謹防超限效應在作怪!生活中,太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於是就特別關注孩子。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恨不能讓孩子像個提線木偶,完全聽從自己的安排。一旦看到孩子所做的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就會焦慮、擔心,繼而阻止、批評、嘮叨,以期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回到「正軌」。
  • 孩子不聽你的話?「吳尊式」育兒帶你全方位讀懂孩子的心思
    可遇到了一個難題,由於這次是夫妻二人第一次同時離開孩子,這該怎麼讓孩子同意呢?但是,吳尊採用「溝通三步驟」成功說服孩子。他們先將夫妻兩人計劃的前因後果畫成童話故事,講給孩子們聽。反而孩子會認為,這種表達自己的意願是不對的、不好的,那他就更不會去和父母溝通了。
  • 反覆和孩子說就是不聽?心理學家:父母要用有效溝通代替無效的說
    一件事情明明已經跟孩子說了很多遍了,可孩子還是照樣沒有聽進去,家長一邊說,孩子一邊忘,孩子嫌家長囉嗦,家長嫌孩子不聽話。親子溝通問題一直是困擾著很多家長的"老、大、難"問題,親子溝通受阻,輕則讓家長和孩子之間產生日常摩擦,重則影響親子感情、破壞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