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高材生公費留學,後入日本籍,出書詆毀祖國,現在怎樣了?
引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時務必要勤奮,而且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尤其是沒家庭沒背景的人群,學習是改變人生之路最有效的捷徑。北京大學算得上是我國最高的學府了,它與清華並列,很多學子寒窗苦讀就為有朝一日能夠進入北大學府,改變自己的命運。
能進入北大的學子,必然是眾多學子中的佼佼者,他們不僅有天賦而且比其他的同學更加地努力。很多學子學成之後都會選擇報效祖國,服務於社會。還有些人則會選擇出國留學,以謀得更好的發展,而只有極個別的出類拔萃的學子才有機會獲得公費留學,而石平就是其中之一。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懷揣著一顆感恩之心的,也不是所有學子都能像鄧稼先和錢學森先生們一樣熱愛自己的國家的,錢學森先生們不畏艱險,不受誘惑,突破了重重困難,回到自己的祖國,擁有以「建設自己偉大祖國為己任」的崇高思想。
石平,出生於四川的一個普通家庭,和很多人一樣,都沒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想要成功就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石平很努力地讀書,因為他明白,改變命運最好的途徑就是讀書,所以他夜以繼日,不管颳風下雨,他都刻苦讀書,從不偷懶。
成功是給有準備的人的。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石平順利考上了北京大學,這是萬千學子都羨慕的大學,那時候的石平思想還很淳樸,他和眾多學子一樣,都有自己的夢想,他的夢想就是學成之後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當一名老師。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看慣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他的思想也開始轉變了。
石平想出國留學,但是家境貧寒支撐不了他的學費,為了圓自己的留學夢,他便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希望母校能夠給他提供出國留學的機會,並向母校承諾,在學成之後,一定會回來,報效祖國,就這樣,石平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去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日本學習。
因為家境貧寒,石平在日本的開支全部都是由北大負責的,但是石平並沒有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並不感激母校的幫助,徹底變成了一個白眼狼,他學成之後沒有遵守當時的約定,而是選擇加入了日本國籍,成為了一名日本人,他忘記了自己的祖國,而且開始批判自己的祖國。
石平就像是一個跳梁小丑,為了獲得日本的歡心,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石平太郎,他公然在網上叫囂污衊中國,他甚至出版了一本書名叫《我為何拋棄中國》,同時還給日本洗白,拒絕承認日本當時在中國的那些惡劣行徑,包括南京大屠殺,實在是讓人心寒,給母校抹黑,更是讓祖國蒙羞。
結語:即使他處處對日本進行諂媚,但是日本卻沒有將他當一回事,他不過是大海中的一粒塵埃,依舊不起眼。他直到49歲時才娶妻,即使直到今天,他在日本依舊默默無聞,只能在網上發表一些不當的言論譁然取眾罷了。我國的發展也不會因為失去一個人渣而停滯不前,石平失去的不僅國家的依靠,還有他的尊嚴。對此,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