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戍登程口佔示家人其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我國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使大多數地區的孩子都能有書可讀,有學可上。而國家在教育資助方面設置許多保障,減免學費、設置獎學金等,讓更多的孩子可以無憂接受教育。受到這些優待和恩惠的孩子,一般都會努力學習,學有所成之後報效國家。但總有少數人會忘恩負義,曾有一個北大公費的研究生,為入日本國籍,出書詆毀祖國,如今的他的現狀如何?
石平於1962年出生於四川一個小山村裡,父母皆是面朝黃土的地道農民,石平從很小就知道生活的不易,也知道知識是唯一改變命運的辦法,他珍惜每次學習的機會,踏實刻苦,認真學習,高考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大,他的父母親為兒子如此優秀而驕傲開心,倍感欣慰。
石平順利進入北大讀書,這個時候他有最單純的願望,他知道自己家鄉的教育條件和質量與城市相比是天壤之別,很多孩子連讀書的機會都沒有,更別提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於是他希望能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回到自己的家鄉,帶出更加優秀的學生走出大山,回報家鄉和社會。
石平這個最初的夢想卻永遠被他留在原地,進入北大學習後他依然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依然拔尖,又因為他是貧苦孩子,老師們對他尤為關照,也打心眼裡喜歡這個孩子,在生活上對他也有所幫助。石平畢業後又考上北大的研究生,但他仍然想要出國看世界,這個時候的他早已忘記當初的教師夢。
石平想要出國留學幾乎是奢望,作為一個家境普通的孩子,父母根本沒錢供他在國外生活,甚至路費都很難湊齊。石平不願被現實打敗,他選擇走另外一條路。他向學校提出申請,希望學校能夠解決他的問題。老師們看在他一直良好表現,又家世苦寒,便幫他申請到公費留學的名額和資金,圓了他的留學夢。
他在日本讀書的學費住宿費,甚至生活費都是由北大提供的,為的就是人才能夠學成歸國,造福國家。但石平到日本後就被日本的文化和傳統所吸引,他愛上那個島國的一切,在日本讀書的這些年,使他萌生出留在日本的想法。然而由於還需要藉助學校的資助,他不曾把這個想法透露給任何人,只是他在行動上有所表露。
石平把自己在日本大學做的研究和論文全都以日本大學名義發布,絲毫不提到自己的母校。而且他讀研的三年是一直受到學校的幫助。這三年裡學校也詢問過他的想法,而他每次都是找各種藉口搪塞,最後一年時,他終於吐露自己的真實想法,他要留在日本為日本做貢獻,北大老師們非常的傷心氣憤。
2007年,石平加入日本國籍,定居日本,並大肆地抹黑中國歷史和中國人民,他對中國海軍實力妄加評論,說中國海軍完全不能和日本相提並論。後來他還出版多部書籍,如《我為何拋棄中國》、《中國大屠殺史》抹黑中國,往祖國身上插刀子。但他的行為並沒有讓他更受日本人待見,他如一個跳梁小丑一樣,被人所唾棄。
「施恩與人不圖報,恩將仇報寒吾心」。知恩圖報本是為人的基本品質,然而現實生活中總有人恩將仇報,他們背叛曾經的善意和關心,也背叛曾經的自己,走向一條黑暗之路。
參考資料:
《赴戍登程口佔示家人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