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新高考改革思考:能不能用理化生取代英語地位?

2020-12-13 教育盤點

2017 年,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宇華教育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光宇建議改變英語(高考必考、中小學必修)的地位,將英語學科從高考必考學科改為選考。

李光宇的建議,可以說「一石激起千層浪」,近幾年有關英語學科怎麼改的討論特別激烈。有的認為直接取消;有的說選修;有的說降低難度和高考權重等,說得直白點,就是大多數人希望弱化英語學習。當然,也有人表示反對。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說:「高考取消英語,損失最大的是窮人家的孩子。」他的理由是,越有錢的家庭,越有條件校外「進補」,而貧困家庭的孩子可能學不起。

這真可謂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難達成統一意見。按理來說,英語是當代全球最流行的世界語言,大部分學科頂端的文獻也是英文的,哪怕要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還是要用英文。從這個角度看,學習英語還真就沒有錯。

那麼,大家為什麼要反對呢?主要原因是:

1、大部分學生畢業後,發現學了這麼多年英語,基本上就沒什麼用。2、英語有時會把一些理化生特別好的人才擋在了重點大學的門外,因為高考時英語權重大,分值比較高。3、學生學的都是「啞巴英語」,實用性差,就是應試教育的一種工具。4、國情不同,沒有必要把英語過高看重。

事實上,英語作為世界最流行語言,如果掌握這項語言技能,能夠更好地加強世界文化的學習和交流,對促進國家發展和進步,還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是,話又說回來,真正能夠達到這個層次的人並不多,絕大多數人是在國內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工作,對於英語用之甚少。

因為最近幾年,各省市都在推進新高考改革,大家也是希望發表一些個人的看法和建議,能夠對新高考改革有所幫助,讓高考更加趨於公平,讓孩子們都能學有所用,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不過,今年疫情的出現,又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們看到,在這次疫情防控中,84歲的鐘南山院士和73歲的李蘭娟院士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而我們平常百姓,面對疫情卻有種無助的感覺,這讓我們再次認識到:忽視理化生的學習,也是很可怕的。

關鍵時刻,還要老將衝鋒在前和不被看好的醫務工作者,而科技發達的西方國家,只是隔岸觀火,沒有對我們有實質性的幫助,出國留學的那些高才生,也沒發揮出什麼重大作用。

回過頭,我們再看看這些年,在醫學、生物學、化學領域又取得了多少成就?這既與人為導向有著一定的關係,又說明很多人更看重的是有沒有發展前景。高考志願填報時,有人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而生物學、化學專業又被打入「冷宮」,大家都避而遠之。相反,有「錢途」的專業卻非常火爆,這樣的話,這些專業又怎麼會得到健康發展呢?

反觀這幾年實施新高考的省市,取消文理科後,實行了3+X,X是未知數,選擇權交給了學生。因為在傳統認知裡,大家認為理化生難學,高考時不容易拿高分,這樣會影響到高考成績,有可能增加上不了重點大學的風險。所以很多學生在選擇時,就儘量迴避這三科。這樣一來,學習理化生的人和以前比就會有所減少,這也相當於間接影響到醫學、生物學、化學等專業的發展前途。

所以在這次疫情中,李蘭娟院士說:「從這次疫情以後,希望國家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高薪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人員。希望控制娛樂圈所謂的『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的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梁之材。」

李蘭娟院士的這段話,可以說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更應該成為高考改革思考的一個方向,我們既然知道科教興國的重大意義,就應該利用和發揮好高考指揮棒的作用,從而為國家選拔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所以必須把理化生學習重視起來,因為早就有「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說法,這裡就包括理化,而這次疫情,又說明生物學習也一樣要重視。

至於能不能用理化生作為主科,取代英語學科的地位,這還要一分為二去看。因為英語的重要性也不能被忽視,特別是對於一些高端人才、頂尖人才。國外的先進技術我們還要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我們還要借鑑,世界各國之間要加強合作,就離不開交流和溝通。就像疫情期間,美國病毒專家來到中國,鍾南山院士用英語與之交流一樣。

也就是說,我們雖然要重視理化生的學習,並不是一定要弱化英語,而是要對英語這門學科進行更好地改革,突出實用性的同時,儘量變得簡單易學,減小英語學科拉分的差距,讓需要學習英語的學生學得更好,這樣才更具有價值和意義,你說呢?

相關焦點

  • 中考改革引熱議:理化降分,政史地生加分,這樣改革合理麼?
    中考改革引熱議:理化降分,政史地生加分,這樣改革合理麼?物理化學降分,政史地生加分:這樣的中考改革你適應嗎?當許多人還在幻想著高中快點實行義務教育的時候,中考力度卻不斷加大——不但體育增加了分值,那些本以為是副科的小學科也光明正大地擠進了中考行列裡。有人說中考比高考難多了,此話不假!
  • 新高考改革後 職高生就不用學英語了嗎?
    她女兒是當地某職高的高一新生,準備三年後參加單招單考上高職。但從11月底開始,學校停了英語課。原因是,根據新高考改革方案,高職單招單考將不對外語作統一要求。   董女士打聽到的消息是,今年的高一新生除商務英語等跟英語有關的專業及就業班外,均已停了英語課。女兒班裡的英語老師被調去教就業班,下學期會不會重開英語課還是個未知數。
  • 物理降20分,歷史提30分,江西中考改革提前為新高考鋪路
    4.英語地位受到質疑物理、化學如此重要的科目,分值都可以降低,這使得很多人對英語學科提出質疑,從目前的中高考各種改革舉措來看,英語科目中考120分,高考150分的地位,一直巋然不動。而英語這門學科,對於很多家長與學生來說,畢業後實用性比較小,相比於大量時間與金錢的投入,回報與付出不成正比。
  • 新一輪英語高考的社會化改革優越性分析
    從對高考制度改革和英語科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每次的改革都在考試選拔制度上進行創新,遵循教育與時代發展的潮流。每次的改革都是基於舊的考試制度,改革各項阻礙考試制度發展的方面,努力改革成更完整、更科學的考試檢測體系,這次新一輪的高考改革更是如此。
  • 當新高考改革遇上千年疫情,除了考試延期,這件事讓家長更揪心
    這不,在全國各地教育部門紛紛作出「疫情不結束,堅決不開學」、「不能保證學校絕對安全,就不能貿然開學複課」等聲音的同時,疫情防控形勢不那麼嚴重的貴州,率先作出「3月16日正式開學」的通知,猶如一響春雷劃破中華大地,給千千萬萬焦急萬分的家長和學子帶來了一絲期盼。但是,能否正常開學複課,還得結合當地疫情控制情況,這事著急也沒用,官方會給出最合理的安排,各位稍安勿躁便是!
  • 關於教改與高考改革的思考
    選物理的人數銳減,十年、二十年後中國科技、中國製造將人才短缺,不用川普打我們,我們自己就退出了高科技和高端製造。民國時間短且戰亂不斷,但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新中國成立後大批留學生回國,成為各個行業的領軍人物,為新中國建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民國時期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人才濟濟,百家爭鳴。我們應該研究民國教育,而不是盲目地學歐美!
  • 新高考改革後 杭州職高不會取消英語課
    新高考改革後 杭州職高不會取消英語課    新聞導讀:新高考改革方案出臺後,我省究竟有多少職高已經取消或者準備取消英語課?高職院校對此怎麼看?職高英語教學應該怎麼做?近日,也在省內多地進行了調查。在杭州幾所職高了解到,英語課程目前沒有變化,以後應該也不會取消。
  • 2020後的高考英語全面改革,該如何複習備考,以不變應萬變
    新政策下,英語的確某種形式上退出高考了。之前很多人說的英語退出高考,其實是一種誤讀。以天津市為例,英語不再與其他科目一起在6月7、8、9日考試,而是由社會機構組織考試,學生高中三年可以考多次,取最好成績計入高考成績。根據《天津市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2020年天津市繼續實行高考英語科目「一年兩考」。
  • 成為國際通用語言,納入俄羅斯高考,漢語將取代英語的霸主地位?
    視頻以聯合國大會照片為背景,在圖片頂部用紅色大字標出「聯合國宣布漢語列為全球通用語言」,在圖片下方列出全球六大通用語言,分別為:英語、漢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經查詢,聯合國官網及國內多家權威新聞網站上均無此新聞報導。這是條假消息,至少不是新聞,而是翻新的「中文做為聯合國工作語文」的舊聞。漢語被納入俄羅斯高考科目,是實實實在在的真事。
  • 高考改革熱議:降低英語分數真的能減負嗎
    高考改革熱議:降低英語分數真的能減負嗎 2013-11-01 16:09:26 來源:北京青年報
  • 2020年遼寧省新高考改革政策交流會圓滿結束
    中國教育在線 訊 12月3日,由中國教育在線主辦的"聚焦高考改革 2020年遼寧省新高考改革政策交流會"在丹東召開。來自省內多所高校招生工作負責人、高中校長匯聚一堂,針對一直以來備受關注的「高考制度改革」以及新形勢下的高招工作、高校如何創新以適應變化、新媒體時代的教育發展與高考改革等2020年課改熱點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 中考英語降分獲支持,理化降分遭質疑,你怎麼看?
    英語、物理、化學,都遭到了降分。英語降分是眾望所歸,相信也會是大勢所趨,這從多地高考英語可以考兩次就能看出,英語在將來的考試中,會越來越不重要。為什麼呢?因為全民學英語的帶動作用已經過去,現在大家普遍認識到了英語的重要性。
  • 英語高考改革,風從何方來
    在命題中注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注重理論聯繫實際,注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增強題型的考核功能,創設新題型,尤其是開放性試題,在確保高考的基礎性、綜合性和應用性的同時,確保國家教育考試的科學性、導向性和規範性。    使用某套教材會比較佔優勢嗎?
  • 從英語的地位和作用思考英語教學
    原文跟帖多達40萬人次左右,其中聲討英語教學的佔絕大多數,聲討者基本持三種觀點:一是英語課程安排過多,影響了主課學習,尤其是漢語學習;二是中國只有少數人會用到英語,絕大多數學生從學校畢業後再也用不到英語;三是為什麼要學英語,等中國強大了,讓全世界都來學漢語。這次非議直接或者間接導致了在高考時不考英語,英語水平測試放在平時多次進行的改革。第二次便是現在正在進行中的源自英語教師內部非議英語教學的聲音。
  • 「現代科舉」高考全國統考成歷史趨勢英語退出語文地位空前重要
    任何人妄想取消高考或利用改革搞亂高考就會遭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公開反對。高考是中華民族擁有勃勃生機的橋梁,是教育的社會根基。有話語權精英揭露高考的種種弊端,然而這些精英們當年是高考獲益者還不交學費,過河拆橋,擁有權勢後,馬上市場化改革,高考讓很多家庭站起來,在中國高考就是社會分層的工具,決定你穿皮鞋還是穿草鞋。
  • 【預告】理化·英語講座5月8日,強勢來襲!
    新中考、新高考政策下,考試內容變化、試題形式改變,理化學科又該怎麼學?這是無數初高中學生及家長十分關注的問題。網課划水一時爽,開學考試做文盲。真正的快樂,是奮戰後的結果,沒有經歷深刻的痛苦,就體會不到酐暢淋漓的快樂。5月8日晚7:30,張廣志老師用三步幫您和孩子解決疫情下的理化學習困惑。第一步--見賢思齊:尖子生學好理化的訣竅是什麼?
  • 學習浙江新高考的幾點思考
    學習浙江新高考的幾點思考陽信縣第一中學劉香一思考一:高考為什麼改革站在原來的立場,感覺到高考改革,越改越亂,導致學生的負擔越改越重,學校的教學形式越改越複雜,由原來的文理改成了6選3的20種組合,導致對教學無的放矢。
  • 暑假跟著考試「風向」轉 語文取代英語成培優最熱科目
    原標題:暑假跟著考試「風向」轉 語文取代英語成培優最熱科目 記者昨日探訪武漢多家培優機構發現,今年暑假學生在選擇培優科目上有較大變化:以前一直處於弱勢的語文開始「打前鋒」,成為最熱門科目;以往最「受寵」的英語降溫明顯。而這與未來考試改革透露出的「風向」有關。
  • 強烈呼籲:新高考中取消英語必考地位吧!
    `·近日,看到全國各地新高考改革方案紛紛出臺,大體全都在3+3框架下實施。因為英語這幾十年來的教學實踐中已造成了眾多的負面問題,成為中國孩子們負擔最大的一門課,加之城鄉差異化嚴重,英語課程本身是製造教育不公的最大元兇,多年來請求職消的呼聲很大,人們寄希望於這次的高考改革,但還是沒有實現。一年兩考並不會帶來如設計者想機的效果,反倒增加了成本,加重了負擔。
  • 教育部:新一輪高考改革高中將迎三大變化
    「走班教學模式」將取代傳統的「固定班級授課模式」建國至今,每次高考改革都給中學教學帶來改變。但無論怎麼變,有一點幾十年來始終雷打不動,那就是中學每個班級一定有自己固定的教室,中學教學的基本狀態是「學生不動老師動」——學生在固定的教室裡學習,教師則穿行於不同的教室(班級)進行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