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小地主婆傻眼了:叫我寫批鬥我的發言稿?

2020-12-20 舜耕於斯

長工

(民間故事)

.

順一鄉有個大地主叫王潤裡。他有三子一女,分別叫齊家、治國、修身、養德。齊家在G民黨軍隊裡,治國在G民黨縣黨部,修身參加新S軍犧牲了,最小的女兒養德十九歲,被父母親拴在身邊。

王積財是王潤裡家的長工,十一、二歲開始就給他家放牛,原先只有小名,「積財」的名字也是王潤裡起的。別看他現在才二十出頭,卻是地主家的「把桌師傅」了。啥叫「把桌師傅」?就是地主家的幾百畝田地,啥時種,種什麼,長工們幹什麼活,何時得叫短工了,還有山上砍樹、掘筍、摘果子等等,都得由他安排。

王潤裡的原配死了,把家裡的丫環使女王秀芝收了房。王秀芝特別會精打細算,加上王養德也不是她親生,她就慫恿王潤裡讓女兒輟學,在家給長短工們送送飯。

王養德長這麼大,到有半數的年份是與王積財度過的。她也沒有見過大世面,只覺得這個世上王積財最帥了,而且他懂得又那麼多,哪棵樹叫什麼樹,哪只鳥叫什麼鳥,還有每塊田的名字,他都知道,而這些,連她那個秀才爹都叫不出來。

農曆七月,是最熱的三伏天,這邊在割稻,那邊在耕田、插秧。長工們都是半夜裡到田畈裡,月亮升起來才回來。養德跟著燒飯嬸嬸,一天得送三餐飯。送到田頭,她親自給積財盛飯。那碗是很大的粗糙的陶瓷碗,大家都管這種碗叫「海碗」。她把海碗裡的飯壓了又壓,遞給積財。

積財來接的時候,養德把茶竹筒也遞給他。茶竹筒是每人都有的,一般裡面盛的是茶葉茶或者六月霜茶。養德捏起鼻子,叫道:「積財哥,你去邊上吃,你的汗臭燻到我了。」

積財只得一個人到邊上吃。他吃著吃著,飯下面露出了一塊塊的肥肉來。他拿起茶竹筒想喝口茶,剛剛把嘴湊上去,一股酒香撲鼻而來。

這麼濃鬱的酒香,誰還聞不到?不過誰都心裡明白,這積財如果被王潤裡招贅為上門女婿,那就是「小地主」了,「小地主婆」給「小地主」喝點酒,誰還敢吃醋。

有一次,養德和燒飯嬸嬸去送飯,飯後突然下起瓢潑大雨來,來勢之快,讓人來不及跑。這些長短工們都是能看雲識天氣的,都帶了蓑衣笠帽。養德她們沒帶,被澆個透溼。

積財趕緊拉起她,跑進不遠處的茅屋。這茅屋也是王潤裡家的,離村子比較遠,裡面關著幾頭耕田的牛,堆放著一些農具,還有準備冬天餵牛的稻草。

養德的身子嬌貴啊,這樣溼漉漉裹著還不裹出毛病來?積財關好門,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脫給她,自己成了光膀子。養德背朝積財,剛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那個燒飯嬸嬸莽莽撞撞地闖了進來。養德嚇壞了,央求道:「嬸,我們沒有做什麼,就換件衣服,你千萬別與我爹說啊。」 燒飯嬸嬸說:「怕啥?你們郎有情妾有意,正好趁這個機會訂了親。你爹這個老地主想不同意也不行了!」

積財不敢奢望,養德倒真有這個意思。可還沒等他們把婚事定下來,順一鄉解放了。王潤裡被鎮壓了,齊家和治國聽說都逃到臺灣去了。王秀芝和王養德母女倆住進了王積財他們過去住的長工屋。

王積財理所當然地被評為了僱農。政府分給他王家大臺門的其中一間,樓上恰好是王養德的閨房。

夜晚,王積財睡在雕花床上,感覺身下軟綿綿的,十分不自在。他在樓下蒲了木板床,連夜敲開養德的家,叫養德回她自己的閨房睡。養德這些天睡得渾身骨頭酸痛,積財一叫她,她披了件外衣就往閨房跑。

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地主的女兒睡在貧下中農的床上,這還了得。這一天,鄉長來到順一村,與村幹部說:「養德有兩個哥哥在臺灣,要注意她拉攏、腐蝕貧下中農,與臺灣反動勢力勾結起來,裡應外合,顛覆無產階級政權。」他布置說:「後天召開批鬥大會,讓地主婆先遊街再批鬥,叫王積財寫好發言稿,上臺控訴。」

王積財接到通知,犯難了,他一個字也不識,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起來。「唉,這怎麼辦呀?我只有請養德去寫。」養德聽了,瞪圓了眼睛:「叫我寫批鬥我的發言稿?」

聽說要遊街,養德嚇壞了,當即和積財一起找王秀芝。王秀芝聽說要批鬥,也嚇得瑟瑟發抖。她們都見過王潤裡被遊街的情景。

王秀芝說:「我其實也只是個丫頭,他們不會把我怎麼樣。女兒還是跑出去躲躲吧!」王養德哭道:「我躲哪裡去呀,我一輩子都沒出過咱村。」 王秀芝「噗通」一聲跪下來,求道:「積財,你幫幫她,你帶她出去躲躲吧!」積財說:「我也不是一樣嗎?這輩子不是你家,就是山上田裡。荒天野地的肯定不行,要不,就去你家原來那牛欄躲躲再說。」 王秀芝說:「好好好!躲過兩天就回來。那應該沒事了。」

積財自己也想躲,他害怕發言。王秀芝給他倆準備了兩天的乾糧和水,趁著夜深人靜,兩人悄悄躲進了茅屋裡。

牛欄裡的牛都分到戶了,茅屋非常安靜。積財從外面把門鎖了,再從窗戶爬了進去。兩人也不敢大聲說話,整天除了吃就是睡。

積財能夠想到這間茅屋,別人當然也能想到。第二天,村裡發現了積財和養德都不見了,立即組織基幹民兵搜查。有幾個就被派遣到茅屋這裡來搜查了。

那些人是誰呀?原來都是積財「手下」呀。他們慢慢走,大聲地說,實際上就是想給他倆報個信。可四周都是田野,積財他們往哪裡跑?沒辦法,積財只好抬起整捆稻草,讓養德躺在稻草上,自己四肢撐地,像橋一樣弓在養德身上,然後將整捆稻草壓在自己背上。

稻草被壓過的樣子,誰還看不出來。大家裝模作樣地「搜索」了一下,說:「能躲這種地方來嗎?躲這裡能叫躲嗎?走,去別處搜。」

積財這樣弓著,時間一長就吃不消了。搜查的人一走,他繃著的氣洩了,頓時軟癱下去,結結實實地壓在養德身上。養德雙手緊緊地箍住積財,再也不想鬆手了。

兩天後,兩人回來見王秀芝。養德問:「媽媽,你被批鬥了嗎?」王秀芝說:「沒有。遊街時,我一路走一路說,王潤裡的兩個G民黨兒子不是我生的,他那新S軍裡犧牲的兒子是我養的。後來,批鬥會就沒開了。」

相關焦點

  • 小人物大情懷——小地主
    小地主小地主拿著酒瓶,穿上潔白的襯衣、筆挺的黑褲子,腳上蹬著剛擦完鞋油又反覆打磨拋光後的皮鞋走到了村頭……走出村子他一步一回頭,一步一口酒,愣愣地猛一抬頭,徑直大步流星地走遠了……小地主按照輩分得叫我叔
  • 民間故事蠱婆
    民間一直都有蠱婆的存在,蠱婆一直都是人們恐懼的存在,蠱婆一直下蠱害人,為什麼會有人去做蠱婆呢?其實還是因為窮。在農村裡面大部分婦女文化都不高,所以就出現一些靈體,尋找自己的附身,告訴你只要加入他們,你家就可以大富大貴,他們要精神氣,運氣給你的家人。
  • 原創:彝族民間文學《撮球阿媽》故事之一《姐妹鬥妖婆》
    姐妹鬥妖婆——彝族民間文學《撮球阿媽》故事之一沙馬你呷一、可惡的畢摩阿依和阿呷是一對聰明伶俐的好姐妹,跟著父親住在大山腳下的一個小村莊「你倆在這裡採,我在那邊採,害怕時叫聲爸爸,我就會答應。」父親脫下披氈放在樹上,捉一跳蚤於氈裡,吩咐它:「若我女兒叫爸爸,你就答應。」隨後父親便脫身逃回家了。兩姐妹不時地喊爸,旁邊有答應聲。過了一陣,兩姐妹找去時,才發現原來只是一件空氈。兩姐妹呼天喊地,哭成淚人。
  • 民間故事:半夜遇小寡婦,大公雞鬥蜈蚣精
    說故事聊傳奇,借古喻今話家長裡短,嬉笑怒罵訴兒女情長。正所謂: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寰海塵氛紛未已,諸君莫作等閒看。古時候,有一戶姓牛的人家,男人死得早,家裡就剩下母子兩人。母親名叫徐氏,兒子名叫鐵蛋,跟著村裡的胡木匠學手藝。日子過得很艱辛。轉眼間五年過去,鐵蛋終於出師,成為行內的小木匠。
  • 接生婆巧鐵兒奇遇記-民間故事
    巧鐵兒的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接生婆這個聽起來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可能離我們的現實生活越來越遠了。說它熟悉,是因為你一聽就知道接生婆是做什麼職業的;說它陌生,是因為在這個醫療設備發達,科學技術先進的今天,誰家生娃還請接生婆?可在巧鐵兒生活的那個年代,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 寒風民間故事:豬婆龍的傳說
    不同民族、地區的民間故事傳說,各有各的特點,歡迎關注、評論。在遠古的部落時期,由於有很多的能人異士,所以大多數的部落民眾都不怎麼信奉玉皇大帝。而玉皇大帝也因此非常生氣,整天想方設法的要懲罰下界的凡人。(請大家不要糾結遠古時期有沒有玉皇大帝這種問題,民間故事都是古人自己編的,之所以出現玉皇大帝說明編這個故事的人所在的年代有玉皇大帝)這一次,玉皇大帝想到了用乾旱的方法來懲罰部落民眾。因為人都是要吃飯的,若是乾旱的時間長了,地裡面長不出莊稼,人們就要忍飢挨餓,這樣他們受不了的時候就一定會屈服,從此就會信奉玉皇大帝。
  • 壹基金"熬成婆" 民間力量才是真正的慈善之源
    壹基金從呱呱墜地、被迫認親到熬成婆婆的曲折故事,或者可以提醒中國開始從政策層面以及制度層面鄭重關注民間慈善力量的合法生存與發展。畢竟,民間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慈善之源。在中國,還處於學步狀態的慈善事業,是國人的一根敏感神經。近來,壹基金的新聞,又一次撥動了這根神經,不過這一次不是帶著悲酸,而是帶著一絲小心翼翼的欣悅。
  • 鬥蟻(民間故事)
    李掌柜一聽是王財主家的小黑哥,不敢小瞧,急忙來到桌前,仔細看那螞蟻,心中暗想:館裡白螞蟻雖然經過自己調教,但要是跟這一群紅螞蟻鬥,勝算不大,看來得用自己最得意的螞蟻了。於是,他臉上露出喜色道:「諸位,難得小黑哥有心,帶來這麼一群寶貝,今天,我也讓你們開開眼!來呀,去後院取我的紅竹子來。」片刻,小二從後院取來一根用紅顏料上色的竹子。
  • 中國民間鬥蛐蛐的歷史和蟋蟀文化
    蟋蟀的活動鬥蟋蟀,中國民間搏戲,是一項古老的娛樂活動,但這種休閒方式很殘酷。鬥蟋僅有雄性,它們為保衛自己的領地或爭奪配偶權而相互撕咬。二蟲鏖戰,戰敗一方或是逃之夭夭或是退出爭鬥,倒是鮮有「戰死沙場」的情況。鬥蟋蟀亦稱「秋興」、「鬥促織」、「鬥蛐蛐」。用蟋蟀相鬥取樂的娛樂活動。流行於全國多數地區。每年秋末舉行。
  • 故事:「殿下有幾位夫人」「我的王妃剽悍,已經鬥跑五位夫人了」
    本篇內容為虛構故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沈箏捏了捏唐煜的手,唐煜心中無奈,開口道,「我這位王妃向來彪悍,已經鬥跑了五位夫人了。現在只剩她一人了。」沈箏表示想打人,怎麼是她鬥跑的,明明就是某位腹黑的殿下在背後操縱,「韓姑娘有所不知,殿下府裡窮,加上人多花銷大,沒辦法,為了省錢,我只能將那些沒用的都鬥跑了唄!」省錢?
  • 泉州古老民間舞蹈——火鼎公火鼎婆
    而閩南地區的「火鼎公火鼎婆」正是源自對於「火」和「火神」的崇拜,是對「火神」崇敬而衍化為一種獨特的民間舞蹈。 油炸秦檜說  表演油炸秦檜的故事衍化而來。 城隍「火鼎踩路」說  據近些年調查,「火鼎公火鼎婆」舞蹈系源於泉州民俗中的城隍、王爺等神出巡時,抬火鼎「踩路」的民間習俗。
  • 民間傳說:趙老三懲治「梁善人」,我叫「出來看」
    #高手在民間#>「梁善人」表面上看溫文爾雅,樂善好施,實際上這個傢伙心眼歹毒,一肚子壞水,靠著大鬥進小鬥出,放高利貸沒少盤剝鄉親們。梁善人扯著閒話說:「聽說城裡最近出了鬼機靈,叫趙老三,專門整人,有幾家大戶人家都吃了他的虧,虧了不少銀子給窮人,這事你曉得不?」那人點點頭說:「嗯,聽說過這個人,是有點不好對付!」梁善人又說:「有啥不好對付喲!那是沒遇到我,遇見我了,我就好好收拾他一頓,看他還張狂不!」
  • 繪本《桃太郎》一個有趣的民間故事
    內容簡介《中國名家經典原創圖畫書:桃太郎》取材日本民間傳說,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對老夫婦年老無子,由於誠信,他們在一個桃子裡得到了一個孩子。老婆婆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將這顆桃子抬上岸來。可是這時候老婆婆已氣喘如牛了。她便將大桃子放在木盆上,賣力地走了回家。老婆婆費了好大的勁,終於回到了家。等到了黃昏的時候,老公公也從山裡回來了,背了許多木柴,興高採烈地叫著:"老伴啊!我回來啦!家裡有什麼好吃的嗎?肚子好餓喲!"這時老公公就好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哎喲!這是什麼怪東西啊?嚇了我一跳。原來是個大桃子啊!
  • 民間故事奇談:鬼打鬼
    宋代時期,有個叫張鋒的舉人,家中有一主母,母慈子孝,當地人以此為楷模,無不稱讚。花婆這天夜裡,花婆的房間總是傳來悽慘的叫聲,明氏晚上做了一個夢,她夢見一個女子只有半張臉,渾身都是痘……明氏被驚醒,發現天已經亮了,起床準備梳妝打扮,發現自己長滿了水痘,下人們來報
  • 女同事結婚,老闆叫我幫忙帶紅包,我偷偷打開一看,直接傻眼了!
    女同事結婚,老闆叫我幫忙帶紅包,我偷偷打開一看,直接傻眼了!職場上有同事結婚,作為同事隨個禮很正常,但是隨禮多少那就要看你和同事的關係了,好的話就肯定多給點,關係一般那就只是意思意思。我在一家公司做財務也有2年多了,深得老闆的信任,後來我們部門因為有位同事離職了,所以公司又招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女生過來,她叫王莉莉,我們部門的同事都叫她小莉。
  • 劉彤彤:我是男人婆
    搜狐汽車:這次拍攝的男人婆,萬人迷,結婚狂,天真妹,生活中的你更傾向於那種性格?  劉彤彤:我生活中個性還挺男人婆的,因為我是東北人嘛,所以總是大大咧咧的,而且生活中基本從來不穿裙子的,也沒有高跟鞋,全部都是牛仔褲運動鞋,所以感覺上挺男人婆的。
  • 「奇葩快嘴」範湉湉:我想當影后,我不是男人婆!
    說起範湉湉,小編對她的熟識,還是在《我就是演員》的節目之中,她沒有可人的面容,沒有姣好的身姿,也沒有出眾的氣質,但是她爽朗率真的性格還是非常讓小編喜歡的。尤其她敢於在臺上,對著導師章子怡坦率宣言「我想做演員,我更想當影后」,這一霸氣的宣言這是驚呆了小編。
  • 民間故事:民間傳說夜貓子會數人眉毛,叫它數清楚了,那人就嗝屁了!
    本來不想寫這個故事的,太糗了!也太邪了!也是真事兒啊,前半部分發生在我們老家這邊,還是我小時候的事情,很好玩的,現在想想也感覺當時的情景還是很有畫面感啊!後邊就不得不說有點靈異了!當時老家這邊有很多民間傳說和民俗的,其中有一個民俗說是夜貓子(貓頭鷹)會數人的眉毛,如果數清楚了,就會把那個人的魂給勾走,而且本身這東西也有報喪的本事,民間的一句俗話說得好,不怕貓頭叫,就怕貓頭笑,一笑準死人!當然這個民間俗話在我上小學的時候被我們的自然課老師用科學的解釋非常無情的給拆穿了!
  • 澳中集團為「小地主」找工作拿綠卡故事
    摘要 【澳中集團為「小地主」找工作拿綠卡故事】馬年的第一天,Apple從南澳阿德萊德到達了墨爾本。她坐在我們澳中集團前來接她的車裡,情緒沮喪,毫無生氣,全然忘記現在是中國新年。
  • 民間故事:青蛙叫雨水到
    燕子民間諺語有「燕子低飛要下雨!」的說法。下雨前,很多動物都表現出異常。青蛙,一般是在雨後的池塘裡,小河邊,呱呱叫著。可大家知道,下雨前青蛙也會大聲叫嗎?這裡還有一個故事,下面就給大家講一講。很久以前,有一年大旱,田地乾裂,草木枯萎。河裡的水都乾涸了,人和動物沒有水喝,都快渴死了。一隻青蛙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老天如果再不降雨,天下生靈都要被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