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專題——刑法的解釋

2020-12-16 律私塾

一、刑法解釋的分類

根據刑法解釋主體的不同,刑法解釋可以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學理解釋。

1、立法解釋。即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需要明確法律含義」的情形下對法律所作的解釋。

2、司法解釋。即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法律具體應用問題」所作的解釋。

3、學理解釋。即由未經國家授權的機關、團體、社會組織、學術機構或者國民個人對刑法所作的解釋。

提示: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屬於正式的刑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屬於有權解釋;而學理解釋屬於非正式的解釋,沒有法律效力,但對刑事司法乃至刑事立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立法解釋的效力高於司法解釋,其效力等同於法律,但不是法律本身。立法機關制定法律時,可以作出擬制性規定,但不得違反罪刑法定原則;立法機關解釋法律時,不能進行擬制性解釋,因其解釋對象是法律本身,否則會混淆立法活動與解釋活動。

二、刑法解釋的目標

刑法解釋不是立法活動,不是創造法律規則的活動,而是發現法律含義的活動。在我國,刑法解釋應採取客觀解釋論,刑法解釋不能超出語言文字可能具有的含義,必須以法益保護為目的,必須符合憲法。

三、刑法解釋的態度

1、嚴格解釋與靈活解釋

嚴格解釋與靈活解釋的態度並非對立關係,而應高度統一,因為語言文字的含義只有在具體社會生活中才能理解。無論嚴格解釋還是靈活解釋,都應當遵守罪刑法定的要求。

2、存疑時有利於行為人原則

存疑時有利於行為人的原則僅僅針對案件證據和事實的判定。不適用於刑法的解釋,即解釋法律不能按照有利於行為人的角度解釋。

四、刑法解釋的方法

刑法解釋的方法只是提供了探求法律含義的路徑,即提供解釋結論,但其解釋結論不一定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

1、平義解釋

平義解釋是最基本的解釋方法,只有當平義解釋得不出合理結論時,才會使用其他方法。

2、擴大解釋

擴大解釋是對用語通常含義的擴張,不能超出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如果完全超出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則是類推解釋。

3、縮小解釋

4、反對解釋

5、補正解釋

五、刑法解釋的理由

按照解釋方法得出具體的解釋結論,但解釋方法不能論證結論的合理性;要論證解釋結論的合理性,需要解釋理由,即解釋理由是對解釋結論的論證。所謂解釋理由,是指刑法解釋憑藉的條件、材料或者途徑,具體包括文理解釋和論理解釋。論理解釋包括目的解釋、歷史解釋、比較解釋、體系解釋。

提示:當然解釋:舉輕以明重,舉重以明輕

當然解釋是體系解釋的要求,以通過類比的方法追求合理的結論。當然解釋不等於擴張解釋,前者即是解釋技巧也是解釋理由,後者僅是解釋技巧。

相關焦點

  • 刑法講解之關於刑法的解釋
    關於刑法的解釋:(1)考點並非各種解釋方法,而是對刑法條文尤其是對刑法分則罪名如何理解的問題。(2)刑法解釋按效力劃分,可以分為有權解釋和無權解釋。前者是指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後者是指學理解釋。這裡要注意的是:①立法解釋的主體只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不包括全國人大。
  • 刑法的解釋之體系解釋
    1、它是指根據刑法條文在整個刑法中的地位,聯繫相關法條的含義,闡明其規範含義的解釋方法。2、體系解釋必然要求同類解釋,即同一刑法術語的含義,必須保持在整個刑法體系中是一致的和連貫的。當然,這種一致和連貫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
  • 刑法解釋的基本方法
    (二)刑法解釋的必要性和規則刑法解釋,指的是對刑法條文所具有的含義進行的說明。問題是,刑法條文經立法之後就擺在那兒,不同的人在適用時很可能出現不一樣的結論。二、刑法解釋的效力根據刑法解釋結論的效力有無,可以分為正式的刑法解釋和非正式的刑法解釋。非正式的刑法解釋,是未經國家授權的機關、團體、社會組織、學術機構以及公民個人對刑法所作的解釋,沒有法律效力,但具有參考價值,有利於提高公民法律意識。
  • 刑法的解釋之補正解釋
    1、它是指在刑法文字發生錯誤時,縱觀刑法全文加以補正,以闡明刑法真實含義的解釋方法。補正的意思即「補充校正」。2、常見的補正解釋:【例13】刑法第63條的「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中的「以下」,與刑法第99條的「本法所稱以上、以下、以內,包括本數」中的「以下」,存在矛盾,通過補正解釋,對第63條的「以下」應解釋為不包括本數在內。
  • 21刑法備考專題分享,助你過考
    我們在助力法考的路上也研發了有關各個科目的導學課程,最初在刑法學習的備考導學階段,我們總共會學習到十個專題的內容,這十個專題的學習將會幫助學員掌握到三個階段的學習,從而達到一個更好的學習效果,導學三步驟會引導大家有一個逐步的上升階段:第一步是熟悉體系,引領入門,讓備考的學員對刑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第二部是初步掌握考試內容和學習方法,讓學員對刑法有一個概括的了解;第三部就是突破疑難知識點
  • 獨角獸問答:刑法用語的解釋
    問:關於刑法用語的解釋,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A. 按照體系解釋,刑法分則中的「買賣」一詞,均指購買並賣出;單純的購買或者出售,不屬於「買賣」B.按照同類解釋規則,對於刑法分則條文在列舉具體要素後使用的「等」、「其他」用語,應按照所列舉的內容、性質進行同類解釋C. 將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行為,認定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屬於當然解釋D.
  • 刑法的解釋之當然解釋
    1、它是指刑法規定雖未明示某一事項,但依形式邏輯、規範目的及事物屬性的當然道理,將該事項解釋為包括在該規定的適用範圍之內。2、當然解釋,即所謂的「舉輕以明重」和「舉重以明輕」。前者是為了入罪或加重處罰,後者則是為了出罪和減輕處罰。3、當然解釋合理但不一定合法。
  • 張明楷:憲法與刑法的循環解釋
    只要存在成文憲法與成文刑法,就需要對之進行解釋;憲法學與刑法學的本體都應當是解釋學,而不是立法論。不管是什麼樣的合憲解釋,都需要在憲法與刑法之間進行解釋循環,亦即,既需要從憲法到刑法的解釋,也需要從刑法到憲法的解釋,或者說,既需要自上 憲法 而下 刑法 的解釋,也需要自下而上的解釋。
  • 試論刑法解釋方法之目的解釋
    刑法目的解釋方法中對於目的的確定應考慮刑法的基本原則、內容和功能。雖然刑法的目的性解釋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一解釋方法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彈性,因此風險也就更大,所以必須對刑法的目的性解釋方法進行限制。
  • 為什麼刑法需要嚴格解釋?
    但是,翻閱《刑法》卻很難依法定罪。(本文共計1400餘字,預計閱讀時長8分鐘)在我國《刑法》中只有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刑法》第341條是這樣規定的:「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 2021法考柏浪濤刑法精講——刑法論與刑法的解釋,建議收藏
    本資料是本人根據2021法考柏浪濤老師刑法精講課程梳理,內容一致且為全面,供大家參考。同時,希望各位考生提前聽課確定老師,尤其是刑法和民法兩科。其中在職考生可以更多參考我的筆記,完全能覆蓋重要考點應對考試,大家一起努力吧!
  • 刑法專題一知識詳解早知道!
    上次的文章提到關於刑法的備考會分為十個專題來學習,接下來的的內容就會根據的專題一到十的進度來進行,正式進入專題階段的學習以後,我們就開始學習詳細的內容了。專題一會涉及到哪些知識點呢,下面都會做一個詳細的歸納總結。跟著優路法考小編一起進入學習階段吧!
  • 江 溯:合法性原則與刑法解釋 | 「美國刑法入門」第二講
    1.立法意圖與平義規則在刑法需要解釋的情況下,法官並不能隨心所欲。按照合法性原則的要求,犯罪化的權力歸屬於立法機關,因此,一個符合邏輯的結論是:在解釋刑法之時,法官的任務就是確定並遵循立法者的意圖,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觀判斷來進行解釋。
  • 一個較為科學合理的刑法解釋
    2.在信息網絡上編造和傳播虛假信息,不會造成信息網絡秩序的混亂,即使行為人在信息網絡上編造並傳播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虛假信息而傳播,並造成了現實社會秩序的混亂,也不符合刑法第293條第4項的規定。  3.基於以上兩點,若是適用刑法第293條第4項的規定,不是擴張解釋,而是類推適用(類推解釋)刑法第293條第4項的「公共場所」概念,違背罪刑法定原則。
  • 刑法解釋原理的再深化
    作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明楷風格鮮明、獨步學林的代表作——《刑法學》(第四版),以流暢的行文、嚴謹的結構、有力的論述、獨到的觀點,一以貫之地以刑法解釋學為本體,發掘成文法的真實含義和內在欲望。該書蘊含的刑法解釋原理,可以說是張明楷教授對其解釋原理的再提倡和再深化。
  • 刑法司法解釋的溯及力
    ,包括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刑法司法解釋即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適用刑法過程中對具體應用問題所作的解釋。【溯及力】是指法律生效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我國對刑法的溯及力規定了從舊兼從輕原則。那麼刑法司法解釋的溯及力又應如何確定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適用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問題的規定》規定,對於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行為時沒有相關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施行後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釋的規定辦理。
  • 刑法專題講座更新——犯罪形態
    專題講座說明按照大家之前在群裡的投票,針對大家疑難、不理解,每年分數又多的重點章節,我講專題講座,下面是之前群裡反饋的結果:重要性強調專題講座是刑法最難、最重要的部分,每年分最多,考的最難,主觀題也基本都在這些章節裡出題,所以單獨拿出來講
  • 雙層次界定刑法同質性解釋
    近年來,王力軍無證收購玉米案,陶某、劉某操縱證券市場案等疑難刑事案件的出現,促使我們審視刑法兜底條款的教義學方法,其中學界討論最多的是同質性解釋。同質性解釋是指概括性條款的含義與範圍,要求與例示條款之間保持同類性。
  • 《刑法解釋》2020年第1期(總第5卷)要目
    其中「特稿」和「專論」兩個欄目共載文8篇,均是專題研討刑法解釋論的學術論文;「刑法判解」欄目載文4篇,專題研究環境犯罪、非法經營罪與協助組織賣淫罪等分則性問題進行解釋適用研討;「刑法原理」和「外國與比較刑法」兩個欄目共載文7篇,專題研究正當防衛理論與解釋適用問題展開學術研討。
  • 刑法體系解釋分為四個層次
    刑法條文是刑法以及整個法律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對刑法條文進行解釋不可斷章取義,不可只見單個條文之「樹木」、不見整個刑法體系和法律體系之「森林」。當下一些案件之所以引起爭議,主要根源在於沒有科學理解和合理運用刑法體系解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