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解釋之補正解釋

2020-12-16 葫蘆娃哆啦

1、它是指在刑法文字發生錯誤時,縱觀刑法全文加以補正,以闡明刑法真實含義的解釋方法。補正的意思即「補充校正」

2、常見的補正解釋:

【例13】刑法第63條的「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中的「以下」,與刑法第99條的「本法所稱以上、以下、以內,包括本數」中的「以下」,存在矛盾,通過補正解釋,對第63條的「以下」應解釋為不包括本數在內

【例14】刑法第269條的事後搶劫的規定是: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對這裡的「犯盜竊、詐騙、搶奪罪」,應補正解釋為「實施了盜竊、詐騙、搶奪行為」

【例15】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這裡的犯8種罪,應補正解釋為實施了8種行為

相關焦點

  • 刑法專題——刑法的解釋
    一、刑法解釋的分類根據刑法解釋主體的不同,刑法解釋可以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學理解釋。1、立法解釋。即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需要明確法律含義」的情形下對法律所作的解釋。立法機關制定法律時,可以作出擬制性規定,但不得違反罪刑法定原則;立法機關解釋法律時,不能進行擬制性解釋,因其解釋對象是法律本身,否則會混淆立法活動與解釋活動。二、刑法解釋的目標刑法解釋不是立法活動,不是創造法律規則的活動,而是發現法律含義的活動。
  • 刑法的解釋技巧!法考生,不看後悔
    刑法解釋的分類(二)——刑法的解釋方法之解釋技巧刑法的解釋方法分為解釋技巧和解釋理由兩個方面。今天我們先來認識解釋技巧。解釋技巧是指對條文進行解釋的適用方法,包括平義解釋、擴大解釋、縮小解釋、反對解釋和補正解釋。
  • 2012年司考刑法考點知識:文理解釋和論理解釋
    例:****婦女罪的「婦女」包括一切女性,既包括中國婦女也包括外國婦女,既包括成年婦女也包括****.文理解釋,也稱「文義解釋」,是解釋刑法的基本方法。刑法條文的意義是通過語言文字確定和表達的,可是爭議往往也是源於對語言文字的不同理解。
  • 刑法解釋的基本方法
    雖然有學者提出立法者不適宜對刑法條文進行立法解釋,但實踐中確實存在立法解釋彌補刑法漏洞和糾正司法解釋錯誤的情形。法的制定者、執行者和裁判者必須分離,立法者不宜對刑法條文進行立法解釋,否則有立法者介入司法活動之嫌。張明楷:《刑法學》,法律出版社第五版。
  • 刑法的解釋之體系解釋
    1、它是指根據刑法條文在整個刑法中的地位,聯繫相關法條的含義,闡明其規範含義的解釋方法。2、體系解釋必然要求同類解釋,即同一刑法術語的含義,必須保持在整個刑法體系中是一致的和連貫的。當然,這種一致和連貫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
  • 刑法講解之關於刑法的解釋
    關於刑法的解釋:(1)考點並非各種解釋方法,而是對刑法條文尤其是對刑法分則罪名如何理解的問題。(2)刑法解釋按效力劃分,可以分為有權解釋和無權解釋。前者是指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後者是指學理解釋。這裡要注意的是:①立法解釋的主體只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不包括全國人大。
  • 刑法的解釋之當然解釋
    1、它是指刑法規定雖未明示某一事項,但依形式邏輯、規範目的及事物屬性的當然道理,將該事項解釋為包括在該規定的適用範圍之內。2、當然解釋,即所謂的「舉輕以明重」和「舉重以明輕」。前者是為了入罪或加重處罰,後者則是為了出罪和減輕處罰。3、當然解釋合理但不一定合法。
  • 試論刑法解釋方法之目的解釋
    「刑法解釋方法之冠」,在司法實踐中,對維護刑法的正義性價值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刑法目的解釋方法中文本的目的確定  刑法的目的解釋方法被認為是刑法解釋方法之冠,在司法實踐中,特別是在處理疑難複雜案件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相對於其他刑法解釋方法,刑法目的解釋方法是較難把握的,尤其是刑法目的解釋方法中刑法文本的目的如何確定,是運用這種方法的前提性問題,必須予以認真的分析和研究。
  • 刑法總則讀書筆記(二):形式解釋論與實質解釋論
    刑法解釋的必要性說明了刑法解釋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而不是消極地、被動地去發現立法者的原意,因此,刑法解釋的目標是存在於刑法規範之中的客觀意思,而不是立法者制定刑法規範時的主觀意思或者立法原意。同時,刑法規範是由文字規定的,對刑法進行解釋不應超出文字的最大文意,否則有違反罪刑法定原則之嫌。正式的刑法解釋主要指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
  • 刑法的解釋方法如何區分?解釋技巧和解釋理由介紹!
    刑法解釋的分類(三)——刑法的解釋方法之解釋理由刑法的解釋方法分為解釋技巧和解釋理由兩個方面。今天我們來學習解釋理由。解釋理由是指論證解釋結論合理性的理由,即為何這樣解釋,包括文理解釋與論理解釋,其中,論理解釋又可以細分為:目的解釋、同類解釋、體系解釋、歷史解釋和比較解釋等。1.文理解釋文理解釋是指根據刑法用語本身具有的含義,結合語法、標點、語言順序等方面對刑法文字含義的理解來進行解釋。
  • 「存疑有利於被告人」的刑法解釋規則之提倡
    「存疑有利於被告人」的刑法解釋規則之提倡冀 洋【摘要】 「存疑有利於被告人」在刑法方法論上備受冷遇,這源於刑法適用中的實質入罪思維即「處罰必要性」已成為決定解釋範圍之最高標準,「刑法存疑有利於被告人」則被視為解釋學發達的阻礙。
  • 罪刑法定原則視野下的刑法適用解釋
    可見,法官進行刑法適用解釋是刑事審判的邏輯必要和重要內容,是刑事審判即刑法適用的應有之義。  三、罪刑法定原則下刑法適用解釋的基本要求  罪刑法定原則法律淵源最早追溯到1215年英王約翰籤署的《大憲章》。它的提出首先歸功於洛克、孟德斯鳩主張的三權分立學說。費爾巴哈則根據其心理強制學說,將該原則表述為「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 張明楷:憲法與刑法的循環解釋
    合憲性解釋也意味著憲法的價值標準影響刑法與其他法律,在刑法條文目的存在歧義或者存在多種可能時,應當將憲法的價值判斷放在首位。亦即,「適用刑法者應該優先選擇最為合乎憲法及其所宣示的基本價值的解釋可能。」解釋包含了對法條的補正 也可謂一種批判 ,所以,合憲性解釋還包含對刑法以及其他部門法的合憲審查或者違憲判斷。
  • 罪刑法定原則與刑法解釋的糾纏與釐清
    本文試圖在罪刑法定原則的視閾下分析形式解釋和實質解釋的爭論焦點及其完善之道,為刑法解釋研究盡一己之力。  一、刑法解釋的爭論及其癥結  (一)我國形式解釋和實質解釋爭論的焦點  在我國,實質解釋和形式解釋的爭論隨著修訂後的刑法典對罪刑法定原則的確立而逐漸凸顯出來。
  • 獨角獸問答:刑法用語的解釋
    問:關於刑法用語的解釋,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A. 按照體系解釋,刑法分則中的「買賣」一詞,均指購買並賣出;單純的購買或者出售,不屬於「買賣」B.按照同類解釋規則,對於刑法分則條文在列舉具體要素後使用的「等」、「其他」用語,應按照所列舉的內容、性質進行同類解釋C. 將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行為,認定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屬於當然解釋D.
  • 雙層次界定刑法同質性解釋
    近年來,王力軍無證收購玉米案,陶某、劉某操縱證券市場案等疑難刑事案件的出現,促使我們審視刑法兜底條款的教義學方法,其中學界討論最多的是同質性解釋。同質性解釋是指概括性條款的含義與範圍,要求與例示條款之間保持同類性。
  • 刑法體系解釋分為四個層次
    刑法條文是刑法以及整個法律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對刑法條文進行解釋不可斷章取義,不可只見單個條文之「樹木」、不見整個刑法體系和法律體系之「森林」。當下一些案件之所以引起爭議,主要根源在於沒有科學理解和合理運用刑法體系解釋方法。
  • 刑法解釋原理的再深化
    作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明楷風格鮮明、獨步學林的代表作——《刑法學》(第四版),以流暢的行文、嚴謹的結構、有力的論述、獨到的觀點,一以貫之地以刑法解釋學為本體,發掘成文法的真實含義和內在欲望。該書蘊含的刑法解釋原理,可以說是張明楷教授對其解釋原理的再提倡和再深化。
  • 刑法司法解釋的溯及力
    ,包括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刑法司法解釋即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適用刑法過程中對具體應用問題所作的解釋。【溯及力】是指法律生效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我國對刑法的溯及力規定了從舊兼從輕原則。那麼刑法司法解釋的溯及力又應如何確定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適用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問題的規定》規定,對於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行為時沒有相關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施行後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釋的規定辦理。
  • 2011司考刑法難點辨析:文理解釋和論理解釋
    1.文理解釋,指根據語法、字義的慣常用法來解釋條文的方法。例:強姦婦女罪的「婦女」包括一切女性,既包括中國婦女也包括外國婦女,既包括成年婦女也包括幼女。  文理解釋,也稱「文義解釋」,是解釋刑法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