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雙非」兒童擬赴香港上學 北區幼稚園擠爆

2020-12-23 中國日報網

2013深港優質教育展1萬人次入場諮詢。圖片來源:香港《大公報》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深圳人鍾情香港基礎教育,為期兩天的「2013深港優質教育展」24日、25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50多間香港中小學、幼兒園,80多家深圳本土教育機構來此參展。現場人頭湧湧,記者了解到,有八成「雙非兒童」(父母雙方皆非港人的兒童)擬赴港上學,昨天(24日)就有1萬人次入場諮詢,報名明年幼稚園面試的寶寶最小的僅8個月。

港島中學北上搶人

2014年的生源爭奪戰迫不及待地登場,今年香港方面的參展機構在去年25家的基礎上整整翻了一番。據主辦方相關負責人紅羽介紹,今年,除了常規的離深圳較近的北區、元朗等區域有學校參展之外,香港港島南區、港島東區、九龍城區和黃大仙區也均有中小學及幼兒園參展。

「我校被評為『增值』學校,學生在校學習6年後會有很大的提升」港島明愛莊月明中學教務處郭政東主任說,港島並不是太遠,學校有專車接送跨境生上下學,車程約45分鐘。學校有收過跨境生,他們學習很用功,半年就融入香港生活,成績很好,與香港學生形成互補。他表示,中一至中五均可插班。

北區幼稚園「擠爆」

而明愛馬鞍山中學以學校「附設宿舍」吸引家長,副校長梁樹聲說,學校的宿舍在校園內,可供84名學生居住,「不被人知,今天來參展推廣」。他還對來諮詢的家長大力宣傳學校的特色,特別是學校榮獲美國及本港專家評審的「2012國際啟發潛能學校」,內地教育界多次到校探訪交流。

隨著跨境學童人數逐漸增多,香港北區小學被「擠爆」,幼稚園也面臨同樣情形。(香港)基督徒信望愛堂華明幼稚園因在新界粉嶺,來報名的學生特別多,記者看到報名表上最小的寶寶是2012年12月28日出生,才8個月,就報名明年的面試了。正在招生的劉雅儀老師透露,現在報名的都是明年面試的,面試第一輪的名額已經報滿了,如果有空缺,才會讓今天報名的寶寶補上。目前該園三分之二的學生是跨境生。

記者看到香港明愛旗下有6間中小學及幼兒園「出陣」,包括位於東湧的逸東幼稚園。

在福田居住的李小姐港生寶寶剛剛一歲,但她已經開始著手為孩子選擇香港的幼兒園了。「之所以把她生在香港,就是給孩子一個國際化的教育環境,肯定去香港讀書的。除了考慮交通方不方便這個因素外,幼兒園階段,我會更看重這個幼兒園的特色到底是什麼,會選擇一個方向,是培養孩子的創造思維多一點,還是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多一點,這個是很大的考慮因素。」

相關焦點

  • 香港北區幼稚園1.2萬港元/月 漲價難擋跨境學童
    「雙非」家長亦為孩子叫屈:既為香港居民,就應享受平等權利,而且跨境學童在香港上學也為香港帶來了很多實惠,不應遭排擠。  現狀 中介費、幼稚園學費飆升  持香港戶籍的「雙非」兒童到了入學年齡,父母大多選擇在靠近深圳的香港北區幼稚園上學。
  • 「雙非」兒童跨境上學 部分被迫上半日制小學
    隨著「雙非」嬰兒的逐漸長大,給香港造成的壓力從母嬰護理傳遞到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在深圳各關口,每天有1.3萬兒童跨境上學,香港公平、有序的社會環境給家長留下了深刻印象。比深圳幼兒園學童早起兩小時,5歲的婷婷凌晨5點就起床上學。她胸前掛了一個小包,裡面裝有香港發出的回港證,廣東省公安廳發出的邊境特別通行證、跨境學童證,還有香港天水圍可瑞幼稚園的班級信息。
  • 「雙非」學童赴港接受早期教育急迫,促生「香港幼稚園面試班」
    ↑「香港幼稚園面試班」成為一些深圳早教機構競相推廣的新生班級。對於深圳家長而言,將這一理念化為行動,便是把三四歲的孩子送進香港幼兒園。與這種「赴港讀幼潮」相對應的是這樣一組數據:2013年,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3歲左右的「雙非」兒童人數已由2003年的709人急升至3 .56萬,10年間激增50倍。如今,早些年出生的「雙非」嬰兒已成「雙非」港童。數以萬計的「雙非」兒童步入求學年齡,有意跨境奔赴香港上學。
  • 香港雙非學童面臨教育困境 校長嘆跨境學生辛苦
    家住深圳灣附近的白小姐,今年9月就要把3歲大的女兒送到香港的幼兒園上學,女兒即將成為雙非(父母都不是香港人)跨境學童中的一員。再過一個多月,新的一批雙非學童又將赴港上學。香港北區的學校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導致有的香港學生都不得不跨區上學。
  • 貫徹「1人1位」 登記多所香港北區幼兒園 學位將被取消
    「雙非」家長亦為孩子叫屈:既為香港居民,就應享受平等權利,而且跨境學童在香港上學也為香港帶來了很多實惠,不應遭排擠。  現狀 中介費、幼稚園學費飆升  持香港戶籍的「雙非」兒童到了入學年齡,父母大多選擇在靠近深圳的香港北區幼稚園上學。
  • 北區幼兒園入學競爭激烈 「雙非」兒赴港求學遇挫
    中新社香港12月13日電(吳鍾春)在毗鄰深圳的香港北區,許多家長期待已久的幼兒園錄取結果近日陸續公布。子女獲準入讀心儀的學校,自然歡呼雀躍;被拒者,難免愁容滿面。無論是獲取者還是被拒者,他們大都忍受過長時間排隊的苦楚。  在眾多的幸運者中,香港家長吳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女兒順利被一家幼兒園錄取後,她說,女兒被錄取辛苦點也值得。
  • 香港推幼稚園「就近入學」新政 應對跨境學童
    特區政府最近推出「就近入學」的政策,將優先取錄原區學生,其次為跨區學童(即居於香港,但因其居住區域名額不足,所以要到鄰近區域上學的學童),最後才是跨境學童(即居於內地,但來港上學的學童)。對此社會反應不一。可以預計,相關問題仍會呈現,特區政府必須做好長遠規劃。
  • 香港將擴建北區及元朗六所學校收雙非學童(圖)
    中新網5月31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由香港政務司司長林瑞麟任主席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30日針對「雙非」及「人口老化」兩大人口問題推出《進度報告》。為應付過往5年急增1.2倍的跨境學童,教育局將擴建北區及元朗的6所學校,以應付雙非學童。
  • 深圳雙非家長香港北區報名逾十所幼稚園
    圖:昨日為2015-16學年K1幼稚園「統一註冊日期」,不少家長前往學校註冊  本報記者黃穎雅攝  為免家長漁翁撒網式報名引致浪費幼稚園學額,教育局昨起一連三天推行幼稚園統一註冊日。前年逾千人通宵搶報的上水鳳溪幼稚園,昨天即有數百家長到校繳費註冊並遞交學券,但有雙非家長坦言為入頂級名校而連報十多間,有幼稚園校長表示開學前才能確定多少學生確實入讀。家長爭崩頭的大埔區,或有全日制幼稚園改為半日制,以容納學童。 大公報記者 黃穎雅  昨為2015/16學年幼稚園新生註冊日,家長一連三天可到獲取錄的幼稚園為子女辦理K1(低班)入學手續。
  • 跨境上學,苦了孩子(求證·後續)
    家住深圳龍華新區的小溪就讀於香港天水圍一間幼兒園。雖然幼兒園9點才上課,但每天早上6點鐘,小溪就要準時起床。每日需要花費4到5個小時往返於家和學校之間。   據香港教育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至2013學年,跨境學童已達1.6萬人,是1997年500人的30餘倍。他們為何選擇奔波赴港上學?目前面臨哪些困難?
  • 在香港讀書雙非兒童轉學回內地 家長稱有錢生沒錢養
    在內地和香港,人們把香香這類出生在香港,擁有香港永久居住權,但父母都是非港籍身份的兒童叫做「雙非」兒童。 據記者了解,目前在內地的雙非兒童累積人數超過20萬人。隨著他們的成長,到2016年,適齡入學兒童人數進入高峰期。 有專家稱,雙非兒童的成長、教育問題,已經影響到家庭和社會,處理不好,將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 一條上學路,兩種制度間:深港跨境學童的迷惘與追尋
    赴港生子始於2001年7月,香港終審法院裁決,父母皆為內地居民、在香港出生的「雙非」兒童莊豐源擁有香港居留權,打開了內地孕婦赴港生子的大門。隨著2003年香港向內地遊客開放自由行,以及內地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越來越多內地孕婦赴港生子,直至2013年特區政府實施「零雙非」政策。
  • 香港私立幼稚園面臨結業壓力 八成學前班學生退學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疫情衝擊波:八成學前班學生退學!香港私立幼稚園面臨結業壓力受疫情影響,香港中小學、幼稚園自農曆春節以來,一直停課至今,香港教育局表示,4月20日之前不會複課。為此,很多就讀私立幼稚園的家長選擇退學,導致私立幼稚園經營出現困難。位於香港屯門宏廣國際幼稚園暨幼兒園3月11日向家長發信表示,辦學團體因學生退學潮、無法預期疫情何時完結、前景不明朗及業主加租等因素,今年8月1日起停業。校方指,在疫情影響下,自2月開始,退學人數不斷上升,」學前班退學人數更達八成。
  • 北區家長連報14幼園
    圖:嘉德麗幼稚園(粉嶺)於8月下旬開始派表,K1班已近額滿 實習記者鄭漢君攝  【本報訊】實習記者鄭漢君報導:2013/2014學年跨境學生突破二萬人,北區繼續成為「跨境重災區」。該區有家長恐防爭不到幼稚園學位,提早在今年8月開始替明年入學的子女搶報,甚至一口氣連報14間幼稚園。區內多間幼稚園近日已開始派表,幾天之內火速收滿學生。  網上論壇「親子王國」的「北區媽媽會」上,家長普遍留言透露替子女報了5所幼稚園。
  • 香港小學退學潮的原因竟是...
    (圖片來源:香港01)跨境學童,即「雙非兒童」,指的是父母皆非香港人,卻在香港出生的兒童,他們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和香港永久居住權深圳關口等待通過海關赴港的學童們(圖片來源:騰訊新聞)也就是說,「雙非兒童」在深圳只能就讀深圳市為港籍學童提供港式課程的民辦學校或者是國際學校
  • 香港北區「幼升小」競爭激烈 20分恐仍須抽籤
    在跨境生家長心儀的北區,不少「雙非」學童(父母均不是香港人)家長報名自行分配學位,有家長更在上水租住單位,偕女兒學習廣東話,部署在港升學。有區內小學校長料學額競爭仍激烈,預計按計分準則獲20分,仍須抽籤決定學位。
  • 香港20萬「雙非」如今處境如何?
    香港特區政府6月曾安排中三至中五的跨境學生回港上課,隨著9月底香港本地疫情趨於緩和,香港中小學及幼稚園已在9月29日全面恢復面授課程,但跨境生返校安排仍未出臺。「雙非」兒童,指父母雙方均非香港居民,母親懷孕後到香港生產的孩子。
  • 香港18區幼稚園排名揭曉!哪些幼稚園免費又優質?
    前喇沙副校長、香港升學專家趙Sir就列出了香港18區優質免費幼稚園排名。在這些幼稚園裡,孩子會度過快樂的童年,讀得開心,學得愉快,找到自己的樂趣,把握自己的人生。保良局陳黎蓮幼稚園基督教香港崇真會安基幼兒學校觀塘區:明愛油塘幼兒學校香港基督服務處觀塘幼兒園救世軍平田幼稚園天主教彩霞潔心幼稚園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幼兒學校西貢區:救世軍慶恩幼稚園香港保護兒童會維景灣幼兒學校
  • 雙非兒童鐵皮屋「宿舍」安全堪憂 議員促港府跟進
    原標題:雙非兒童鐵皮屋「宿舍」安全堪憂 議員促港府跟進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新網10月10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教育局與北區及大埔幼兒園8日達成共識,落實就近入學、區內幼童優先的安排。但有「雙非」家長(夫妻雙方都不是香港居民)為扭轉不利形勢,9日旋即出動到上水看樓,或租或買,以便取得地址配合新政策;亦有北區居民趁機推出跨境幼兒園童寄宿兼保姆服務,月費約9,000元(港幣 下同),一日起收到逾百個電話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