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欠下的20元錢終於還上了!淳安九旬老人尋覓半個世紀只為...

2020-12-09 杭網原創

(右為江榮坤)

一次遲到的還款,一個諾言的履行。近日,淳安91歲老人江榮坤在政府部門和紅十字會的幫助下,終於找到當年借給他20元錢的朋友的家人,還清了一張寫在自己心裡半個世紀的「欠條」。

1964年,江榮坤攜妻兒在文昌鎮文昌村經營一家染布作坊,技術過硬的他聰明又勤快,一方面開動腦筋自己設計,將原始染坊改裝成半機械化,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購入加重自行車,走街串巷收購和送貨,生意十分紅火。

1965年,淳安流行穿草黃、草綠衣褲,一時間,草黃、草綠布匹供不應求。江榮坤馬上託人買來專業書籍,經過不斷搭配、反覆試驗,他的染坊成了承攬全縣所有草黃、草綠布匹印染的兩家染坊之一,染布工資也翻了一番。當時,染料優先滿足國營和集體染布廠,個體戶只能分配到一點點,就在他們全家告別工棚、入住新蓋好的染房之時,染料出現緊缺。

這時,江榮坤突然想起桐廬縣染料廠的好朋友楊永祥,便向他發出求助。沒想到,楊永祥二話不說,幫他買來了5斤染料,總貨款20元,解了江榮坤的燃眉之急。

後來,江榮坤從文昌舉家遷移到安徽歙縣,一開始因為經濟困難,一時半會沒能還上,隨著時間推移,多年過去,二人漸漸失去了聯繫。光陰荏苒,日月如梭。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但江榮坤始終沒有忘記這件事情,他還經常告誡自己的孩子們,做人要有正義感,要有一顆善良的心,人不死,帳不爛,自己這輩子最大的一個心願,就是要想辦法找到51年前的好朋友老楊或者他的家人,還清那筆20元的染料款,了卻這個橫跨半個多世紀的小小心願。

一次偶然的機會,江榮坤在一個舊本子裡,突然找到了楊永祥的家庭住址:桐廬縣分水鎮。他眼睛一亮,立即來到淳安縣紅十字會,談了自己的想法。在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建議下,江榮坤於2020年9月23日,給桐廬縣分水鎮黨委、政府寄出了一封掛號信。

在分水鎮黨委、政府的幫助下,事情很快有了回音:楊永祥4年前已經去世了,但他的愛人——今年81歲的陸秀珍老人以及孩子們就住在蛇皮山23號!

得知消息後,10月10日上午,江榮坤和老伴方如秀便在兒子的護送下,從淳安縣千島湖鎮出發抵達桐廬縣分水鎮。在兩地政府和紅十字會的幫助下,他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老朋友楊永祥的家。

三位老人在兩地政府的幫助下相見(左二為江榮坤的妻子,左三為陸秀珍)

跨越半個世紀,再見都已是兩鬢斑白,江榮坤夫婦把1000元現金交到了陸秀珍手裡,還帶去了淳安特產千島湖有機魚。讓人意外的是,臨別時,陸秀珍又將這筆送回到江榮坤手裡,還送上了自家產的茶葉,在她看來,情誼重於金錢。兩家人再三約定,今後要像親戚一樣,常來常往。

陸秀珍挎著江榮坤夫婦,為他們送行

20元貨款,50年追尋,這是還款,更是還願,誠信二字比金貴。

相關焦點

  • 51年前朋友雪中送炭20元錢沒還 杭州九旬老人記了一輩子!幾天前...
    都市快報訊 10月10日上午9點半,一輛私家車從淳安縣千島湖鎮出發駛往桐廬縣分水鎮,車上坐著91歲的老人江榮坤和他的老伴方如秀。開車的是江榮坤的小兒子江一飛,這次出行,是為了幫父親了卻一個積壓了半個世紀的心願。
  • 半個世紀找戰友,烈士終於有了家
    半個世紀找戰友,烈士終於有了家 2020-05-02 1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九旬老人取6000元被「好心人」搶走
    九旬老人取6000元被「好心人」搶走 2015年12月26日     本報長沙訊 看到94歲的吳清(化名)提著一件外套走累了,邵陽小夥譚飛(化名)遞過一個塑膠袋給老人裝外套,說「沒那麼累」。
  • 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終於有了答案!
    最近,有網友提出一個問題,他說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對此,專家們回答是,2000年我國GDP總量為1.2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六;到2019年,我國GDP已經高達14.3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位,20年時間GDP增長了11.9倍。
  • 浙江九旬老人寫了20年英文日記,50歲時聽收音機自學英語
    浙江九旬老人寫了20年英文日記,50歲時聽收音機自學英語 澎湃新聞記者 陸玫 2016-08-12 18:27 來源:
  • 他們:一個是計程車司機,一個是列車長,卻用這種方式,讓九旬老人...
    半個月前,為了尋訪多年未曾謀面的老朋友,西安市95歲高齡的尹老先生隻身一人乘坐火車半夜到達天水,到時時至零點時分,老人出站四下環顧,正不知如何是好時,幸好遇上途經身邊的天水「的哥」馬根祥。之後的20多個小時時間裡,馬師傅不但盡心盡力照顧老人吃喝住行,還多方尋找了老人多年牽掛的老友。聯繫到老人家人後,他又專程摸黑將老人送上開往西安的動車。
  • 岐山老人20年前存500元忘了取 跑多趟銀行拿到本息605.6元
    20年前存了500元,如今竟然難取出。岐山一名八旬老人於1998年存入銀行的500元錢,如今跑了多次都沒取出來。農行稱錢在陝西信合老人跑了幾次沒取成近日有媒體報導,一名82歲的老人,於20年前在中國農業銀行岐山鳳鳴社存入了500元,沒想到現在卻取不出來。
  • 浙江淳安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水清魚躍百業興
    伴隨著千島湖捕撈隊隊長葉志清的吆喝聲,20多位捕撈隊員不斷收攏百餘米長的漁網,魚兒紛紛躍出湖面,水花四濺……巨網冬捕,已成浙江淳安千島湖一景,壯觀的場面令遊客驚嘆。「如今一網捕獲10萬斤算不上啥新鮮事。」葉志清笑道,「要在20年前,這個數字可想都不敢想咧。」
  • 南安石井前坂村五代人齊聚一堂 為九旬老人過母親節
    ­  五代人齊聚一堂 為九旬老人過節­  12日中午,張家子孫後代齊聚一堂,陪老人李彭花吃齋。院子裡熱鬧非凡,後輩們圍著老人聊天說笑、噓寒問暖,讓老人享受難得的天倫之樂。子女們還為老人送上鮮花,拍下五世同堂的全家福。­  「母親今年90歲,從不過生日,這次想趁母親節來臨,為她過90大壽。
  • 漳州九旬「西河伯」:「人活著就是要多做好事」
    原標題:九旬「西河伯」:「人活著就是要多做好事」   「那時不少老人面臨著無人贍養的困境,生活十分艱苦。」吳西河陷入了沉思,怎麼才能讓這些老人安享晚年?在吳西河的助推下,1992年河墘村成立老年協會,吳西河眾望所歸當選第一屆會長。   自從當上沒有工資的會長後,吳西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建起一座老人活動中心,並設立老人福利基金,使全村600多位老人每人每月可領到30至40元福利金。
  • 80歲老人為替50歲兒子還賭債,耗盡百萬積蓄,差點把養老錢也搭進去
    何老伯今年已經84歲了,他有一個兒子也快50了。多年前,何老伯就跟兒子斷絕了聯繫,因為兒子嗜賭,而老人家已經替他還了近百萬的賭債,差不多是全部家底了。沒想到3年前,何老伯因為這個混帳兒子再度背上了16.4萬元的債務,這一回他從一審、再審,一路走到檢察院民事生效裁判監督,相當於把一個民事糾紛的所有救濟途徑都走完了,終於保住了自己的養老錢。最後扳回全局的關鍵是借條籤名經鑑定是假的。
  • 濰坊市九旬老兵尋找戰友,只為圓一個夢
    濰坊市九旬老兵尋找戰友,只為圓一個夢 2020-08-18 0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當下月薪5000元,和40年前月薪50元,哪個更吃香?差距一目了然!
    但是,那時的物價便宜,40、50元的工資就能養活一個家了。再看現在呢?百姓手裡的錢的確是多了,不過手裡的錢也「不夠花」了。一般來說,我們在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就能看出物價的變化了。有網傳數據顯示,在1985年的時候,當時的大米價格大約都在0.12元/斤。現在,在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加之大米種類繁多,其價格也開始有所上漲。
  • 九旬老人時隔十年再訴七子女 要求增加每月25元的贍養費
    來源:北京青年報北京青年報12月24日消息,年近九旬的李老漢因七個子女不盡贍養義務,相隔十年後再次走上法庭,要求七個子女在原本每月25元的基礎上增加贍養費,並分擔醫療支出、輪流照顧自己的一日三餐。近日,北京通州法院審結此案,最終判決支持了李老漢的訴訟請求,要求其子女將贍養費增至每人300元。據李老漢稱,其與妻子共生有六個兒子、一個女兒,目前均已經成家立業。2008年李老漢的妻子去世後,其一直獨自生活。
  • 九旬老人能說一口流利英語
    老人堅持每天讀報 本報記者 李宗華 攝近日,一段九旬老人用一口流利英語向外國友人介紹西安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引發大量關注。網友們一邊感嘆「自愧不如」,一邊紛紛給其「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點讚。殊不知,除此之外,視頻中的老人擁有更加精彩自律的老年生活。每天看英文報紙老人名叫楊棣華,1928年出生於杭州,今年91歲。1950年從浙江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為支援大西北來到西安,至今已在西安生活了69年。網上流傳的視頻中,楊老先生滿頭銀髮腰背微僂,對話外國友人卻精神矍鑠聲如洪鐘。昨天,說起自己突然成了「網紅」,老人樂得合不攏嘴,連稱意外。
  • 六年了,梅麗阿姨又來給淳安山區孩子們送新年禮物了
    由於衣服一次性購買量大,淳安也找不到貨源,徐女士就專門跑去杭州購買,中間還幾次發來衣服的圖片,請孩子們挑選款式,「衣服原本是可以直接發快遞寄到學校的,但由於這幾天的天氣特別的冷,徐女士怕快遞到山區送貨會有耽擱,所以她就自己開車送來了。」徐梅麗是淳安本地的一位愛心人士,這是她連續6年為山區孩子捐贈愛心物資。
  • 信義老人為還債 21年不願搬家為方便債主上門
    姚多保  21年前開飯店欠下員工和菜販總共20多萬元債務,69歲的姚多保老人一直住在淮南洞山不敢挪窩,他怕債主們找不到他。為了還上最後幾十元錢,日前他還登報尋找失聯多年的最後3位債主,「把債還清是我人生的自我完善」,老人說。  登報尋債主清償最後幾十元  「原玉泉樓烤鴨店在姚多保承包期內的債權債務已清償完畢,如有遺漏,請主動聯繫清償。原大通區李春田,田區胡忠田、陳建淮請主動與我聯繫」,7月7日,姚多保在當地一家報紙上刊登了這樣一則《聲明》。
  • 在50年前,一萬元放到現在是多少?換算完的數據讓人跌落眼鏡
    50年前的「萬元戶」現在能值多少錢?答案嚇死你!在50年前,一萬元放到現在是多少?看完我哭了現在家裡有多少錢,相當於50年前的「萬元家庭」?答案出人意料!最近,市場上的價格似乎又開始上漲。豬肉雞肉和牛肉價格每斤上漲好幾元。
  • 兩位溫州老人用22本「家用帳」記下溫州50載春秋
    這些帳本見證了近半個世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百姓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時代留下的真實烙印。20世紀70年代每月買50多公斤煤球陳堃甫是杭州人,陳淑華是溫州人,他們今年分別為92歲、85歲,家住鹿城區黎明僑村。
  • 頭伏,818志願者為老人送上一頓餃子宴
    一些志願者積極報名之外,還有的志願者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參加這次活動,他們選擇了一種特殊的方式——捐款來表達對老人的敬意和對活動的支持。劉玉清第一個發出了捐50元的信息,緊接著年近七十的志願者倪淑榮轉達在丹東五中上學的外孫子雷官臨的50元捐款。黃麗雲因在外地無法參加,也捐款50元錢。剛剛辭掉工作還在重新找工作的施軍也捐出了20元錢,為老人包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