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教育差異究竟有多大?

2020-12-27 人民網教育

原標題:中英教育差異究竟有多大?

  紀錄片中的中方老師和英國學生。

  (資料圖片)

  前不久,英國廣播公司(BBC)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引發人們對中英兩國教育的熱議。片中的科學老師楊軍近日向新華社記者談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她認為紀錄片的剪輯方法不夠客觀,英國媒體的一些批評也有失偏頗。中英教育應該互學互鑑,加強交流。

  被剪輯的鏡頭

  中國老師總是站在講臺上講課,讓學生不停地記筆記,與英國學生的矛盾和衝突不斷;英國學生不聽課、不守紀律……這部三集紀錄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難預料,英國媒體對中國教育的各式評論緊隨其後。有人批評中國老師對學生太嚴格,上課時缺乏靈活性。楊軍認為這種看法不太客觀。

  在片子的剪輯方面,楊軍覺得有不少能說明問題的鏡頭沒有播出來。和其他學科不一樣,楊軍的科學課需要在實驗室完成。至少在她的課上,在教室布置、學生實驗上,她採取了很多積極的調整辦法,但BBC最終沒有播放出來。此外,在4個星期的時間裡,學生專心聽講做實驗的鏡頭也沒有保留下來。

  楊軍負責給50個參加中式學校的學生上生物、物理和化學三門課程,而與她競爭的是三位分別教授生物、物理和化學的老師。在最後的考試中,她的學生的科學成績領先於英國老師的學生。

  英國學校也是「考試工廠」

  BBC紀錄片播放期間,有英國媒體批評中國學校如同「考試工廠」,稱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值得英國學習。

  楊軍在英國中學有十年教學經驗,曾在私立、公立以及公立重點中學任職。她說,憑藉她的教育經驗,她認為英國學校實質就是「考試工廠」。

  「每一個老師都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考核標準,如果學生在普通中等教育證書GCSE考試和素有英國高考之稱的A-Level考試中成績不好,老師是不能續聘的。同時,校長每年都會給家長報告學生的成績以及學校排名。這些數據也是很多家長為孩子選擇學校的參考標準。考試成績代表一切,然而學生的道德標準並沒有納入考核範圍中。」楊軍說。

  在她看來,英國的公立教育是為公眾提供一種服務,就和福利一樣,只能維持最基本的水平。而私立學校與中國的傳統教育方式很相似。她說:「一些接受英國公立教育的學生難以接受大學教育,甚至在第一年就輟學。英國大學採用大教室授課方式,然而公立教育下的學生不愛記筆記,不會搞科研,適應不了。」

  「很多家庭要把孩子送出國外留學,而且留學生年齡越來越小,這說明越來越多的人對國外的教育更加崇拜。有時候,讓他們看一看,不一定每個學校都是好學校,要辯證地看問題。」楊軍說。

  互學互鑑加強交流

  BBC這部紀錄片引起如此大的反響,是楊軍沒有想到的。很多褒貶評論讓人們開始反思國內教育。「片子震撼是因為中國老師們挑戰了英國教育的理念,而英國教育也有挑戰國人的地方。」

  而在英國,近年來,中國教育特別是中國學生在數學、科學方面的優異成績,引起英國教育部門的關注。英國教育部最近還邀請了上海數學老師赴英交流,也引發了媒體熱議。針對是否要向「中式教育」學習,英國社會也存在支持和抵制兩種聲音。

  對於中英教育差異巨大的問題,楊軍早有體會。她說,英國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按照英國的教學標準,學生需要通過討論、調查、加入團隊的方式參與教學。中國教育是以「老師為中心」,引導的方面過重。這樣的教學使學生的發明創造力、批判性思維相對較弱,學生也缺乏挑戰心理。

  楊軍說:「我認為,這裡一定要有一個平衡。」

  在問及哪些中國教育理念值得英國學習時,楊軍表示:「我認為是中國全社會對知識、老師、長者的尊重,以及中國人吃苦耐勞、勤勤懇懇的精神。」

  「中英兩國應該開展更多的教育交流,讓兩國的孩子有更多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讓中英兩國教育部門和從事教育方面的人士有更多探討和合作的機會。」她說。

  (據新華社倫敦9月14日電 記者夏曉)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5年09月15日 第 04 版)

相關焦點

  • 中英教育差異被人為放大
    中國老師走了,博航特中學的科學課變樣了  「博航特中學原本是英國鄉下的小學校,如今卻成為了一所在中國很有名氣的學校,這是為什麼? 今年是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我真的很想知道,BBC拍的這部片子究竟是一部喜劇還是悲劇。」
  • 留學問答:中英教育體系有何差異
    為幫助家長更多地了解出國留學政策,英孚教育青少年學校在日前舉行了公益講座,曾就職於UCLES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的資深英國教育專家Mick Davies為中國家長帶來了第一手英國名校申請資訊。中英教育體系究竟存在哪些差異?英國頂尖名校入學選拔標準是怎樣的?如何從小培養中國孩子具備國際人才特質……帶著這些疑問,日前筆者採訪了業內的留學專家。
  • BBC回應:系列片旨在探討中英教育顯著差異
    中國式學校》系列片一經播出便在中英兩國輿論中引起軒然大波。昨天晚上,BBC發言人在回復記者郵件時表示,該系列片旨在探究中英教育方法中的顯著差異。  這場被視為對抗性的東西方教育碰撞沒有激發出各自陣營的保衛戰,而是引發了反思和自我批判。BBC發言人表示,近些年,東方國家在國際考評的核心科目中屢屢挫敗英國,英國方面希望嘗試探索東方的教育方法嫁接英國課堂。
  • 中英思維的差異究竟在哪?一文道破中英思維差異
    但還有很多人不清楚中英文思維的差異到底在哪裡呢?難道英語思維就是所謂的「語感」?這種說法未免也太籠統了。今天,我們就通過實例來為你透析中英文思維的差異。一、詞彙思維上的差別例子1:「揮金如土」 用英語怎麼說?
  • 南北方差異究竟有多大?大一新生到了開學就知道,網友:漲知識了
    南北方差異究竟有多大?然而從南方到北方上學到底到底能看到那些差異呢,首先最明顯的就是在飲食,吃的上面,南方人講究少食多餐所以做出來的東西都比較小份,而且南方在飲食方面比較偏清淡一些,在北方有很多東西都喜歡燉著吃,而且是大鍋燉這樣做出來的東西看著才有食慾,北方飲食口味偏重一些,一般都是多鹹多辣,小編的一個朋友就是因為南北方的飲食差異太大,所以到北方的時候吃不慣,結果一個學期整整瘦了二十斤
  • 中英文書的收藏差異--藝術收藏--人民網
    原標題:中英文書的收藏差異 因此結合購買舊書的經驗,以近代出版物為例,筆者試從微觀的角度談談收藏中英文書的差異。   版權是藏書者最敏感的藏點,年代則是版權的核心,自然是越早越好。關於此點,中英文書的收藏有明顯不同的具體標準。先談「善本書」,中國古籍的界限年代定為1796年(清代嘉慶元年)之前。不過「西文善本書」的年代劃限,較為複雜,還須因國而定,並具有明顯的「國家性」。
  • 面對英國教育與中國教育的差異,該如何求同存異?
    作為世界教育的典範,英國教育一直以來以其悠久的歷史、深沉的文化、優質的教學質量、完善的教學設施和出色的教學理念聞名於世。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為了更好地讓孩子適應海外的學習和生活,選擇較早將孩子送出國門接受西方教育。然而英國教育與中國教育存在著差異,面對教育文化差異,該如何求同存異?
  • 一隻貓,究竟有多少智慧?讀中英雙語繪本,賞世界藝術盛宴
    一隻貓,究竟能有多少智慧?這貓,究竟有什麼魅力?值得貓奴們拼命吸、努力諂媚?色彩盛宴·世界名畫名著·中英雙語繪本他受過良好教育,卻不受拘束,追求自由。他反對保守,維護共和,參加革命暴動……他,就是印象派藝術大師,馬奈。
  • 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的深層差異究竟在哪裡?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與西方國家形成了相互獨立,又各具鮮明特點的傳統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很多人都知道,中西方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差異,中國的現代教育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又與中西方的教育差異有一定的關係。
  • 英媒:英惶恐中英教育體系差異欲向中國取經
    與許多中國母親一樣,婷婷媽曾認為孩子的學業成績最重要,但如今意識到全面教育的重要性,「我看過英國的教學課程材料,真讓人嫉妒。英國老師教導學生自己發現,而不像中國這樣給孩子們灌輸答案。」近來英國家長和教育人士對中英教育體系之間的差異感到惶恐。去年12月經合組織發布「國際學生評估項目」2012年結果,上海學生得分第一,英國排名第26。
  • 疫情病例最多的美國,其網絡教育理念與中國的差異有多大?
    進行網絡教學時,中國學校更看重的是解決老師如何使用網絡技術教的問題,教育主管部門短時間組織了大量的教育資源,但這些解決的僅僅是教的問題。看看美國,不但培訓老師如何使用網絡課堂,還通過視頻培訓家長,教他們如何協助孩子使用網絡教學工具。這就是理念的差異。中國更注重的是教,認為管好老師的教,學習就能達成了。事實真是如此嗎?
  • 小孩教育上,城鄉差異到底有多大?
    市中心的小孩,教學科目除了普遍的數學、語文、英語、體育等,還會有簡單的電腦辦公軟體的使用,包括ppt製作、word的運用等。教室有多媒體,在課餘時間大部分學生都會有補課,甚至在五六點放學後繼續補課的。鄉村的小孩,教學科目只有最基本的數學、語文、英語、體育,電腦基本沒有接觸,學校懂電腦的老師少之又少。教室教學用具就是黑板,學生私下補課少,放學後只會去補習班寫寫作業。
  • 中英學生在進行論文寫作時,差異表現在哪裡?
    英文論文寫作和中文論文寫作是有所不同的,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和英國本地的留學生進行論文的撰寫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對於母語非英語的學生來說,使用英文進行論文的撰寫是有一定難度的,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中英論文寫作的查重。
  • 教育思考:我國現行教育制度,究竟能讓一個人的潛能有多大發揮
    從個人的成長角度來看,教育無疑應該幫助一個人最大的發揮其潛能,讓他成長為他應該成為的人。一個國家的教育制度應該考慮這個問題,每一個家長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其實,每一個家長,也都在為一個問題而困惑:自己的孩子究竟有多大的潛能,究竟如何才能讓他的潛能發揮出來。每一個孩子的天賦都是不同的,父母們也很難在孩子早期就發現孩子的天賦。現在我國的教育體系,雖然說提供了不少的成才渠道。
  • 中美飲食差異到底有多大?看看一日三餐就知道,網友:還是中國好
    眾所周知,每一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美食,而且飲食習慣也不同,像印度人就不喜歡吃日本人的壽司,泰國人不喜歡煮米飯,中國人不喜歡吃美國的火雞,美國人不敢吃中國人的臭豆腐,這些都是非常明顯的美食差異,那中美之間的飲食差異究竟有多大呢?
  • BBC紀錄片引發中英教育優劣之爭
    【財新網】(實習記者 羅瑞垚 見習記者 盛夢露)自去年秋季英國嘗試引進中國數學老師改善英國數學教學以來,關於中英教育的優劣之爭便不斷發酵,近日更達到新的高潮。英國BBC上周開播一部紀錄片,內容是在一所英國中學試點中式教學的歷程。紀錄片展現的教育理念和文化衝擊再度引發輿論熱議。
  • 那個中英教育PK紀錄片裡的英國中學,把BBC給封殺了
    紀錄片中,當英國博航特中學的校長面帶微笑對入駐該校的中國教師說出這句玩笑話時,他在心裡似乎已經總結出中英教育模式的主要差別:大部分英國學校會將學生按成績分成不同小班級,但在中國,不同能力的學生身處同一個大班級,而且總體學習時間是英國的兩倍。
  • 中英文化教育的差異,你了解多少?
    具體有哪些差異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吧!中學教育英式教育私立vs公立圖片來自:Christ's Hospital英國的學校分為私立和公立,私立學校更注重精英式教育和培養,小班制的教學使得老師對學生的發展有更高的關注度,高端的課外活動和禮儀培養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氣質和行為舉止。
  • 智商的可遺傳性有多大?為何會存在差異?這本書中有答案
    為了回答智商的可遺傳性到底有多大的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思考可遺傳性的含義是什麼。可遺傳性的界定是,在某一特定群體中,某種特徵,諸如智商的差異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於遺傳因素引起的。一些研究表明,智商的可遺傳性估計高達75%至80%(儘管這些估計可能有些過高)。
  • 口譯中如何彌補中英文化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