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與英語教育這40年:從「啞巴英語」到在線教外國人說中文

2020-12-12 品玩

自古以來,教育就是中國人生命中的大事。對個人而言,正所謂「知書達理」,接受教育是使人習得生存道理的方式,也是改變社會階層的途經;從國家角度看,發展教育是獲取先進技術、實現社會進步重要手段。學習的內容,也往往逃不開時代的影子:從祭祀禮儀到射御書數,再到科學文化知識,無不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中國人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從晚晴時代萌芽。閉關鎖國挨打後,學英語與洋人交流被當成了救國良藥,1862 年國內成立了第一家英語教育機構「京師同文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教育界開始了學習西方的熱潮,不少大學採用英文授課,好讓國外剛出版的教材能馬上在中國推廣,儘快用上國外先進技術改變積貧積弱的現狀。

而後,經歷連年戰爭與政治形態變化,英語在教育中的地位幾次沉浮。隨著對外政策的變化,英語第一外語的地位曾被俄語取代又回歸;接踵而至的十年浩劫,又讓剛剛萌芽的英語教育一度中斷。

當代國人學習英語的真正熱潮,起步於改革開放。

從回歸高考到在線對話,中國人學英語的 40 年

1977 年,中斷十年的中國高考制度終於恢復,國人由此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

到 1978 年,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英語被教育部列入高考科目範圍,新中國第一次向英語國家澳大利亞派遣了公費留學生,也開始接受外國留學生來華學習。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文化載體乃至社會價值評估的工具,開始了它融入中國社會的歷程。

當時的英語教材還在使用結構主義,重視語法教育而忽略了實踐,多數人會寫會讀不會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啞巴英語」的由來。

這樣的狀況到 1982 年才得以緩解。這一年發生了兩件事,一是教育部修改了教學大綱,英語學習的重點從政治轉向了經濟;二是從那年一月份開始,每晚 6 點 20 分,中央電視臺開始播放英語教學節目《跟我學》(Fellow Me)。長期學習語法英語、口號英語的中國人終於開始開口說話,他們開始在校園、公園裡建立「英語角」,一些有熱情的學生也開始在街上和外國人搭話練習口語。

1987 年,在教育部的推動下,英語四級考試開始在大學中實行,兩年後六級英語考試開考,成績直接與學位證掛鈎。而後,英語水平又開始與部分職稱評級標準相關聯。

1990 年代,對外開放引發的英語熱潮又上了一級臺階。中央正式制定了「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留學方針。出國留學成了不少人的選擇,根據《人民日報》的統計,1987 到 2000 年,共有 40 萬中國學生在海外留學。

正是從那時開始,英語培訓機構逐漸興起。李陽的瘋狂英語口語、俞敏洪的新東方,英孚教育、華爾街英語等培訓學校陸續出現。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申奧成功更加推動了英語培訓市場的發展,當時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上世紀 90 年代,全國註冊培訓機構數量超過 5 萬家。

科技、網際網路發展造就的「共享」學習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不少傳統教育機構也將課程搬到了線上,藉由視頻課程播放的方式,打破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現狀,讓更多孩子能夠享受到優秀教師帶來的課程。而到了 2010 年後,行動支付、O2O 浪潮等新技術和商業模式也催生了一種全新的英語學習方式——在線英語 1 對 1 外教教學誕生了。這也是國內首次給大規模的外教與中國孩子搭建了直接學習和交流的機會。

米雯娟在傳統英語教育領域積累了 近 20 年年教育創業經驗。也正是在傳統教育培訓的巔峰時期,她看到了線下教育發展的瓶頸:時間成本高、外教資源少、課程成本高導致了學校業績下滑。於是,在 2013 年,她創立了在線教育平臺 VIPKID,做 4-12 歲少兒英語在線教育。

米雯娟告訴 PingWest 品玩,她認為傳統的線下教育還是無法從師資、教學內容、家長成本和時間等方面更好地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她看來,傳統線下教育有三個痛點。

其一是師資匹配問題,中國有超過 11 萬外國在冊教師,其中母語是英語的約有四五萬,他們中願意做英語教師且具備教學能力和師資證明的又少了一些,優質師資高度稀缺,供需比例大概只有 1:10。其二是缺少優質的英語教育內容,線下機構用的教材比較分散,基本是國內外出版社的教材,在時效性和針對性上不能滿足孩子日益變化的需求,在學習的連續性和有效性上更難保證。其三是價格昂貴,如果在當地找 1 對 1 的老師,每堂課大約要 600 元,培訓老師和機構賺的錢不多,家長費用又非常高,店面租金、機構運營和廣告營銷佔了大頭,好鋼沒有用到刀刃上。此外,家長和孩子用在路上的時間成本也很多。

於是,米雯娟在自己創業做網際網路少兒英語教育時,採用了在線 1 對 1 的教育模式,將教師定位於擁有北美國籍、擁有 500 小時以上 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以英語為第二語言/外語)或 K12 教學經驗的美國教師。在美國,有超過 500 萬名 K12 教師屬於中低收入群體,如果能通過網際網路充分利用這些教授資源,就能讓國內的孩子們跨越國家界限,享受到外國教師的師資力量。而 1 對 1 的形式,則可以讓教師能針對每個學生的基礎和進度提供針對性的學習內容,最大程度實現師生互動、即時反饋。

創業之初,人們對北美外教在線 1 對 1 的形式並不了解,加之她在創業之初花了大量時間打磨產品和服務,整個 2014 年 VIPKID 只有 102 位用戶,每個月基本只會新增 10 名用戶。2014 年年末,一位 KOL 在微博上分享了她女兒在 VIPKID 上課的真實感受,一下子帶來了 1000 多個註冊用戶。

經過三年的時間,更多的人逐漸了解了 VIPKID 的服務形式。如今,VIPKID 的用戶數量已經增長到 50 萬,口碑逐漸形成,VIPKID 每月超過 70% 的用戶增長來自老用戶的推薦。

也正是基於網際網路+教育的模式,VIPKID 讓優質外教外教,教材、科學的教學體系等全球優質教育資源進入到中國百姓家,讓中國兒童可以足不出戶就能與世界接軌,享受到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1 對 1 在線外語學習模式,從中國走向世界

如今的 VIPKID 不僅在中國擁有 50 萬學員,在北美,這家公司也成了最受外國教師歡迎的在線少兒英語教育平臺。在 2018 年《福布斯》公布的由 FlexJobs 評選的「2017 全球最佳遠程辦公公司」排行榜中,VIPKID 超越亞馬遜排名第一。

從最初米雯娟親自參與花大量時間發郵件邀請教師,到如今成為廣受北美教師歡迎的授課平臺,VIPKID 只花了短短幾年時間。VIPKID 高級市場副總裁徐曉菲告訴 PingWest 品玩,在收入、口碑、外教成長體系和社會價值四個方面,VIPKID 所積累的優勢對北美外教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不少教師都是同事、朋友、親人主動介紹來的。

在為外教提供可觀的收入和專業的在線教育成長體系之外,VIPKID 對外教的吸引還包括了價值觀上的認同。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老師 Kim Salor 表示,她是因為高度認同 VIPKID 的公益理念而加入這個平臺的。VIPKID 曾組織「北美外教進鄉村課堂」等兒童教育公益項目,讓不少外教印象深刻。

越來越多新加入的外教,看中的則是 VIPKID 所搭建的中外交流機制。「VIPKID 在建立雲端課堂同時,也構建了一個跨文化交流的平臺。」徐曉菲說,「不少外教通過教授中國孩子英文,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通過 VIPKID,不少北美外教和中國孩子建立了深厚情誼,雙方會在春節、聖誕節之際相互送出祝福。2017 年美國德州遭遇颶風『哈維』襲擊、2018 年中國沿海遭遇颱風『山竹』襲擊之際,師生跨越太平洋的相互鼓勵支持,非常令人動容。」

2017 年 8 月,VIPKID 組織部分外教到中國參觀旅遊,讓他們在 VIPKID 北京辦公室與曾在網上教授的孩子們見面,一位外教開心地說:「讓我激動的不是長城、故宮,而是讓我有機會去擁抱我的學生。」

VIPKID 不僅獲得了外國教師的認可,國外資本也對這家公司相當看好。今年,VIPKID 已經完成了 5 億美元的 D+輪融資,由知名投資管理機構 Coatue、騰訊公司、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雲鋒基金領投。這是迄今為止全球在線教育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融資完成後,VIPKID 估值超過了 200 億元。在此之前,VIPKID 還曾獲得科比風險投資基金「Bryant Stibel」的戰略投資。

如今,VIPKID 已經在全球設立了九個辦公室,籤約北美外教超過 6 萬名,海外學員覆蓋日本、韓國、西班牙、法國等 63 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擁有海外學員最多的中國在線教育企業。

去年 8 月,VIPKID 還上線了教外國小朋友學中文的在線 1 對 1 教學產品 Lingo Bus。上線一年多以來,Lingo Bus 註冊用戶已經超過 10000 名,學院遍布美國、加拿大、埃及等國家,源自中國的外語學習方式因此走向了世界。不少外教通過教授中國孩子英文,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也讓自己的孩子在 Lingo Bus 上學習中文。

米雯娟告訴 PingWest 品玩,未來三年內,Lingo Bus 的目標是要實現海外付費學員人數達到 50000 人,培養超過 10000 名優秀的少兒漢語老師。

「中國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而世界也需要更好地認識中國。」米雯娟說,「中國的全面崛起,除了經濟和政治影響力的提升,還體現在對中國文化吸引力不斷增強上。目前全球很多國家,從政府到民間,認識中國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學習漢語也開始呈現低齡化趨勢。『中文出海』正當其時。」

(本報導為PingWest品玩「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出品)

相關焦點

  • 資深英語老師:從「啞巴英語」到流利對話,最關鍵的是這三點!
    打破「啞巴英語」困境,讓孩子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更好地培養孩子的綜合交流能力,成了當前眾多年輕家長的普遍教育觀念。在初中小學階段,口語能力的提高無疑可以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本期星火公開課特邀精品課堂英語沈奕煊、陳杰鋒、餘淑婷——擁有留學背景經驗豐富的優秀老師團隊,帶孩子從基礎表達開始,逐步提升英語交流能力,讓橫行多年的「啞巴英語」現象消失!
  • 如何打破「啞巴英語」困境?在線教育課程受青睞
    自2014年開始,中高考英語考試改革經歷了小心翼翼的摸索期後開始大刀闊斧地實施,各地改革方案相繼出爐,力求破除書本式「啞巴英語」學習,加強對英語應用能力的考核。以北京中考改革方案為例,自2018年開始,中考英語滿分100分,聽力和口語佔40分,筆試佔60分,而這其中筆試考卷中取消「瞎矇也能答對」的題目類型,更注重英語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考核。對於英語聽力和口語考試,目前北京、上海、寧波、江蘇、山東、廣東、湖南、遼寧等省市中考已經實行英語機考,對英語發音的要求會更高。
  • 逐個擊破—造成啞巴英語的十大罪魁禍首
    我在教育行業這麼長時間,就發現大部分的外教是不會說中文,而且不了解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大部分的外教對中國人的外語教學的問題沒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也不了解中國人英語學習的心理狀況。大多數的英美人士,英語在他們國家就夠用了,所以壓根就沒有學習另外一門方言或者是外語,所以哪來的教外語的經驗呢?所以各位,千萬不要被他們的金髮碧眼所迷惑,不要認為是個外國人,就會教英語!
  • 學了40年,中國人英語為什麼還這麼差?
    據2017年雅思官方數據,在全球抽樣的40個典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大陸考生的A類考試(學術類)成績,只排在第34位,而在雅思G類(培訓類)考試中,中國大陸考生只排在第35位,基本屬於「吊車尾」。如果按考生母語分,2017年母語為中文的雅思考生,也只排在40種典型語言中的並列第35位。
  • 從「英語啞巴」到被駐華領事讚嘆,把學生教成比爾蓋茨貼身翻譯,他...
    我經歷過有口難言的痛苦,在教育行業這十幾年,也接觸過十多萬覺得「英語太難學」的學員。  我們3歲學說中文的時候,也沒人教你摳語法吧!  我們那麼努力,又背又記的,真正需要和外國友人交流時,卻發現能說的只有寥寥幾句。  時間久了內心難免沮喪,最終徹徹底底的放棄了英語,變成了英語啞巴。
  • 學霸教育_跟外國人學英語(自傳七)
    中國人的老師,我們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孫老師,她是一個很牛的老師,教新概念英語的,我去跟著試聽了幾節課,從音標開始講起,講得非常的詳細,要求很嚴格,一個十幾個孩子的班,每次課上課前,一個一個去背誦和朗讀過關,教過的學生英語成績一直都很優秀。伍文韜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跟孫老師學新概念英語,一直學到現在(初三)。以後還會跟著學,一直到高中畢業的。
  • 聽不懂也說不出?新東方在線帶你告別「啞巴式英語」
    新東方在線帶你告別「啞巴式英語」 在英語學習中,很多同學都難免陷入這樣一個怪圈:「逐個單詞都認識,組合成句就看不懂了」 「閱讀還勉強過關,聽力卻一塌糊塗」 「英文交流時,腹稿都打好了但就是說不出」……這些就是典型的只重視讀寫、忽略聽說,造成的「啞巴式英語」困境。
  • 10月18日 英語專家曲剛:突破「啞巴英語」
    希望你能到北京各高校講講,讓我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少走點彎路。  林白:曲老師,據我所知您並不是英語專業出身,原來是學理工的,怎麼會成為一個英語教育專家的呢?  曲剛:我學英語有20多年的歷史了,這20年可以分成兩個10年,頭10年是在沉重的傳統英語制度下走過來的,我覺得我是一個好學生,考試的分數很高。
  • 阿卡索CEFR課程:新時代的英語教育要告別「聾子英語」、「啞巴英語」
    據統計,目前全中國有近4億人在學英語,其中小學、初中等在校學生學習英語的人數已超過1億,但如此龐大的數字背後,真正能使用英語的人卻寥寥無幾。很多人學了十多年英語,遇到外國人時還是聽不懂、說不出,這就是所謂的「啞巴英語」、「聾子英語」。
  • 為什麼中國人越努力的學習英語,外國人就越不重視漢語?
    以前聽到過這樣一句話:「現在中國人努力的學習英語,就是為了將來外國人努力的學習漢語」。當時覺得這句話挺有道理,後來一想不對。道理很簡單:英語是當今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多數非英語國家都把英語當成第一外語,從小就學習英語。
  • 拒絕"啞巴英語",阿卡索CEFR課程助力孩子自信開口說英語
    很多人學了十多年英語,遇到外國人時還是聽不懂、說不出,這就是所謂的"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現如今家長們對孩子的英語學習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局限在考試得高分上,而更多的是想培養孩子英語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 中國人仍未擺脫「啞巴英語」
    這雖然只是一家培訓機構的研究報告,但結果跟現實並不相悖:很多人從小學到大學畢業,苦學了十多年的英語,最終卻仍是「只能看能寫,聽不懂也不會說」的「啞巴英語」。為什麼在世界上堪稱投入最大、耗時最長的中國式英語教育,卻未能培養出令人滿意的外語熟練度?
  • 年人均產出超100萬元,開言英語怎麼打破啞巴英語?
    除了去年被資本熱捧的在線外教一對一細分賽道,當前,國內諸如英語流利說、英語趣配音等英語學習類的工具層出不窮,名師自己在各大知識付費平臺開訂閱課程的也不在少數。如何在這其中分得一杯羹?朱琦和她的開言英語的做法是:1名中國人+1名外國人採用對話的形式給用戶提供音頻付費課程。
  • 黃杰:如何讓孩子告別「啞巴英語」
    沛傑教育剛起步的時候,遭遇了很多英語教師的牴觸,因為HeyTalk在線外教雙師課堂需要中教和外教配合教學,所以每個班級的英語老師需要與外教磨合。不過隨著沛傑教育所倡導的雙師模式被大家接觸,大部分英語教師會發現在外教課上當助教,不僅學生英語口語更好了,他們自己的口語能力和教學能力也都提升了,所以更多英語教師都願意積極參與沛傑教育的HeyTalk在線外教雙師課堂了。
  • 拒絕「啞巴英語」,阿卡索CEFR課程助力孩子自信開口說英語
    據統計,目前全中國有近4億人在學英語,其中小學、初中等在校學生學習英語的人數已超過1億,但如此龐大的數字背後,真正能使用英語的人卻寥寥無幾。很多人學了十多年英語,遇到外國人時還是聽不懂、說不出,這就是所謂的「啞巴英語」、「聾子英語」。
  • 想到外國人學中文,學英語好像沒那麼難了
    在學習英語的路上,你是否興致缺缺,是否覺得自己背了好多單詞,好像還是不會用,還是不會說。在聽聽力的時候是不是一頭霧水,聽到外國人說英語,一點有些難度的句子,聽不懂,但不要忘了,有許多中國人的英語還是很好的,且不說高翻,就那平常一個外語學院的學生來說,她們就可以與外國人交流。所以說,聽不懂,不會說,還是功夫不到。
  • 怎樣才能讓中國人跟我說中文?我在中國教英語,學中文
    我怎樣才能讓中國人跟我說中文?我在中國教英語,學中文,但課下大家都用英語和我交談以下是Quora讀者的評論:Kevin D. Aslan, Entrepreneur, Author, PodcasterYou have to play the language war.
  • 噠噠英語一對一固定外教模式根治孩子的「啞巴英語」
    原標題:噠噠英語一對一固定外教模式根治孩子的「啞巴英語」噠噠英語一對一固定外教模式根治孩子的「啞巴英語」2017-06-23 15:24:49來源: 海峽在線「我們小時候學英語就是為了考試,在分數的壓力下,英語成績不但沒見長進,反而對英語漸漸產生了恐懼,別說什麼學以致用了,路上碰到個外國人就會條件反射一樣趕緊找地方躲開……」對於許多
  • 遇到外國人變啞巴!如何讓孩子大膽開口說英語?
    在平時生活中,各位家長是否會經常遇到孩子不願意張嘴說英語的情況,或者說著說著就開始變得害羞,不願意再繼續下去的情況?本次在線直播課,《遇到外國人變啞巴!如何讓孩子大膽開口說英語?》我將和各位家長分享幾個小妙招,一起來幫助孩子勇敢地講英語,說英語,練英語。
  • 中國人應怎樣學英語
    就如何醫治"啞巴英語"的問題,筆者日前採訪了在中國教授英語37年的美國教師彭蒙惠(Doris Brougham)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