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振翅飛舞的白鶴、活靈活現的九龍戲珠,這些栩栩如生的棕編作品,均出自長沙一對聽障夫婦周佳霖和黃小平之手。30年來,周佳霖不斷鑽研,創新手藝,不僅成為長沙棕編非遺傳承人,還申請了三項專利,其產品咬指蛇和平衡蜻蜓在海內外備受追捧。
棕編也被稱為棕葉編,是用中國南方普遍生長的棕櫚樹葉進行編織的一種民間技藝。而長沙棕編往往選用的則是每年三至四月間,最新鮮的嫩葉,採摘後經燙煮、曬乾、熨溼等多道工序方可進行編織。處理後的棕葉有著較強的韌性,彎曲度容易調整,編制而成的作品造型精緻,優美。2011年,長沙棕編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同期】周佳霖的繼父 宋國慶
長沙棕編是用棕樹葉把它曬乾,再製作的,現在被譽稱為長沙三絕(之一)。它是從清朝時候起,就盛行於長沙街頭了。到抗日戰爭,火燒長沙以後,鄉下做棕編的民間藝人就到長沙市裡面舉個草把,在街頭賣這個棕編。
【解說】多年前,因藥物過敏,導致未滿一歲的周佳霖聽力神經受損,從此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12歲時,周佳霖在繼父宋國慶的介紹下拜師學習棕編技藝。在數十年研習棕編的日子裡,周佳霖不僅在傳統編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也在這段時間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愛情。2001年,周佳霖與同為聾啞人的黃小平結為夫婦,在她的感染下,丈夫也和她一起從事棕編藝術。
【同期】周佳霖的繼父 宋國慶
周佳霖是從十二歲就開始學這個,那是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後,什麼東西都創新,周佳霖繼承了傳統的,老師傳授的編法,後來她自己又改進,創新,創造了新的編法,像辮子編法,魚鱗覆羽編法,是最新的編法,像鳥的翅膀、像魚的鱗一樣的,一片一片的蓋上去,那種新的編法。【解說】現場,周佳霖也向記者展示了咬指蛇的巧妙之處。當手指伸進蛇口後,便會被這個小玩意死死「咬住」,而撥動蛇口處的「機關」,手指才可拔出,十分有趣。
【同期】周佳霖的繼父 宋國慶
我們第一項專利就是棕編咬指蛇,這個是受了農村裡抓魚蝦的竹編籠子(的啟發),那個魚蝦遊進去就不可以退出來了,就利用那個原理,(周佳霖)自己創造發明了這個咬指蛇,申報了這個專利。
【解說】不僅如此,周佳霖夫婦創作的棕編作品還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展覽,深受國外年輕人歡迎。
【同期】周佳霖的繼父 宋國慶
平衡蜻蜓是我們小時候玩的一個玩具,我們現在回憶起來,複製並把它(的材質)提高,申報了一個專利,平衡蜻蜓拿在手上,怎麼也不會掉下去。第三個專利(就是利用)普通的松果和棕編結合,一個新的創意。
【解說】如今,周佳霖已經成為「湖南省編織工藝大師」,棕編承載了周佳霖的夢想,她在長沙開辦棕編傳習所,而耄耋之年的宋國慶則一直從事周佳霖夫婦對外的翻譯工作。周佳霖表示她的夢想很簡單,就是要讓千千萬萬像她一樣的殘疾婦女能通過自己的手藝獲取報酬,打開生活新的篇章。
莫凡 湖南長沙報導
責任編輯:【劉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