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為+教育+藥物:「四管齊下」打敗兒童多動症

2020-12-12 中國婦女報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見習記者 陳姝

疫情期間,學校延期開學,孩子在家時間增多,難免鬧得雞飛狗跳。有些家長擔心孩子過於頑皮好動而影響學習,懷疑孩子是不是患了多動症。近日,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新生兒科醫師池婧涵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採訪時表示,兒童天性好動,有些孩子調皮搗蛋、愛動也是正常的,而多動症則是一種疾病,特點是不但多動且易衝動。因此家長先要分清孩子是好動還是多動,這有助於早期發現兒童行為異常,早期進行幹預。

一成兒童患有多動症,男孩發病率比女孩多3倍

池婧涵介紹,多動症在醫學上稱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或腦功能輕微失調症候群),英文的簡稱ADHD。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疾病,「這類患兒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有的還非常聰明,但其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存在缺陷。」 池婧涵說,多動症兒童主要表現為注意力短暫、不集中,活動過多,情緒易衝動,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在家庭及學校均難與人相處,日常生活中常使家長和教師感到沒有辦法。

據資料顯示,多動症患病率國外報導在5%~10%之間,國內調查在10%左右;早產兒及剖宮產兒患病率較高,大約在6%以上;男孩發病率是女孩的3倍。

池婧涵指出,多動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認為有五種因素相互作用:

一是家族遺傳。平均遺傳度約為76%。

二是神經遞質。大腦內神經化學遞質失衡,如患者血和尿中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功能低下。

三是神經解剖和神經生理。結構磁共振成像(MRI)發現患者額葉發育異常和雙側尾狀核頭端不對稱。

四是環境因素。包括孕婦產前、圍生期和出生後因素。

五是家庭和心理社會因素。父母關係不和等不良因素均可能成為發病誘因或症狀持續存在原因。

此外,營養不良、與飲食相關的致敏反應、過多服用含食物添加劑的飲料或食物、兒童缺鐵、血鉛水平升高、血鋅水平降低與ADHD發生可能相關,但目前證據尚不充分。

兒童多動症常見表現有六類

池婧涵介紹,兒童多動症有兩大主要症狀,即注意障礙和活動過度,可伴有行為衝動和學習困難。通常起病於6歲以前,學齡期症狀明顯,隨年齡增大逐漸好轉。部分病例可延續到成年。而其臨床表現大致可分為以下6個方面:

一是注意障礙(又稱注意缺陷障礙)。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能專心聽講,易受環境的幹擾而分心。

二是活動過度。表現為明顯的活動增多,過分地不安靜,來回奔跑或小動作不斷,常常丟失東西等。

三是衝動性。情緒不穩,易激惹衝動,易受挫折,行為不考慮後果,出現危險或破壞性行為,事後不會吸取教訓。

四是學習困難。原因與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有關,但多動症患兒智力多正常。

五是神經系統發育障礙。表現為快速輪替動作笨拙,共濟活動不協調,不能直線行走,閉目難立,指鼻試驗陽性,精細運動不靈活,部分患兒可有視覺-運動障礙、空間位置覺障礙等。

六是品行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和品行障礙的共病率高達30%~58%。品行障礙表現為攻擊性行為,如辱罵、打傷同學、破壞物品等,或一些不符合道德規範的行為,如說謊、逃學、離家出走、偷盜等。

多動症治療關鍵在早篩查早發現

孩子得了多動症怎麼辦?池婧涵指出,對導致ADHD病因中的環境因素進行早期的產前識別、必要的實驗室檢查,然後進行預防和治療;對幼兒園和小學兒童進行ADHD的早期篩查,在社區和學校對重點人群加強ADHD相關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工作,提高家長、老師、基層保健醫生對ADHD症狀的早期識別水平,及早讓患兒診治。

池婧涵建議,應根據患兒及其家庭特點制定綜合幹預方案。藥物治療可短期緩解部分症狀,國內目前主要是哌甲酯(商品名利他林)及其控釋片,低劑量哌甲酯有助於改善注意力,高劑量哌甲酯能夠改善多動、衝動症狀,減少行為問題。需注意,哌甲酯等藥物屬於中樞興奮劑,僅限於6歲以上患者使用,且晚上不宜使用。

池婧涵認為,採取心理治療、行為管理和教育方案,是應對兒童多動症安全有效的方法。心理治療分為行為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兩種方式。要及時幹預患兒行為,使孩子學會適當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行為來替代不適當的行為模式;讓患兒學習如何去解決問題,識別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選擇恰當的行為方式。

行為管理和教育方案則為老師和家長提供了明確指導。主要為避免歧視、體罰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對待多動症兒童,恰當運用表揚和鼓勵方式提高患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老師可將患兒的座位安排在老師附近,以減少其上課時的注意力分散,課程安排時要考慮到給予患兒充分的活動時間。

池婧涵還建議,針對父母的教育和訓練,可採取單個家庭或小組形式,內容主要有:給父母提供良好的支持性環境,讓他們學會解決家庭問題的技巧,學會與孩子共同制定明確的獎懲協定,有效地避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掌握正確使用陽性強化方式鼓勵孩子的良好行為,使用懲罰方式消除孩子的不良行為。

預防兒童多動症應從優生優育開始

兒童多動症也是可以預防的,池婧涵建議應從以下6方面著手:

1.提倡婚前檢查,避免近親結婚;選擇配偶時要注意對方是否有癲癇病、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患。

2.適齡結婚,切勿早婚、早孕,也勿過於晚婚、晚孕,避免嬰兒先天不足;有計劃地優生優育。

3.孕婦應注意陶冶性情,保持心情愉快,精神安寧,慎用藥物,禁用菸酒,避免中毒、外傷及物理因素的影響。

4.為了避免產傷、減少腦損傷的機會,產婦應儘量採取自然分娩方式,因為臨床中發現多動症患兒中剖宮產者所佔比例較高。

5.創造溫馨和諧的生活環境,使孩子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度過童年,要因材施教,切勿盲目望子成龍。

6.注意合理營養,使孩子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不偏食、不挑食;保證充足的睡眠。

相關焦點

  • 兒童多動症的非藥物治療模式
    這個大家都已經很熟悉的疾病就是兒童多動症(ADHD),又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多動症是一種起病於兒童時期的常見發育行為疾病。多於12歲前發病,在小學階段症狀最為顯著。兒童多動症分為三種類型:一種為注意力缺陷型,屬於「安靜」的多動症,此類患兒多數在學習上不能專心,常常發呆,作業拖拉,導致學習成績下降;一種為多動衝動型,屬於「調皮」的多動症,表現在行為上不能自控,常常難以安靜,坐沒坐相,幹擾環境,不服管束,容易被人歧視;還有一種為「混合型」多動症,就是具備上述兩種類型的多動症特點。
  • 學校管不了,家長教不了,多動症兒童的未來在何方?
    在學校老師和其他家長眼裡,多動症兒童就像是班裡的「害群之馬」。面對多動症兒童,家長「不知道怎麼教」,老師「管不了」,特殊學校「收不了」,多動症兒童的未來在何方?普通學校管不了、特殊學校收不了,家庭教育成為多動症兒童教育的關鍵一環。但是,很多多動症兒童的家長反映,「不知道怎麼教這樣的孩子」。
  • 兒童好動不等於「多動症」
    在兒童心理和行為門診,經常有孩子頑皮,被家長認為患上了「多動症」,但是事實上,臨床上真正患兒童多動症的並不多,只佔其中的1/3,其他2/3的兒童都是屬於貪玩、缺乏學習興趣或有其他精神衛生問題。
  • 兒童多動症一定好動嗎
    客戶端讀者康先生問:我孫子今年9歲,近日被確診患有多動症,但我看孫子並沒有特別好動,是不是診斷有誤?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王子才解答:兒童多動症是一種現代兒科常見的兒童心理障礙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動、任性、衝動、學習成績波動為特徵,且可有其他共病,如對立違拗障礙、品行障礙、情緒障礙及行為障礙等。
  • 如何對多動症兒童進行心理輔導?教你4個方法
    我們知道,孩子多動症導致其出現的注意力低下、情緒激動、運動過多等等症狀對於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需要加以心理輔導治療才能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從而引導其健康成長。 那麼,多動症兒童心理輔導方法有哪些呢?
  • 心理診所:4歲就要警惕多動症
    核心提示:10月16日,美國兒科學會公布了最新版本的兒童多動症診斷和治療指南。明確指出,4—18歲的兒童青少年,都可能罹患多動症,包括幼兒園的學齡前期兒童和高中、大學的成年早期患者。
  • 兒童多動症的判斷標準是什麼多動症的診斷有兩個標準
    由於多動症對孩子的危害非常大,甚至部分患兒到成年期仍有多動症的症狀纏身,不利於其日後發展。因此,多動症的診斷和治療應當引起重視。那麼一般情況下,兒童多動症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多動症的主要特徵(核心症狀)是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有多動行為,但是注意力很專注,一般不認為有多動症。
  • 兒童多動症
    在學校依然不能遵守紀律,老師又管不住,都要被勸退了。這下我慌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趕緊帶兒子去兒童醫院做檢查,確診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也就是多動症。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多動症,如果確診,又需要怎麼治療呢?
  • 多動症兒童的行為表現
    從那時候開始,小月的媽媽在校方的要求下,開始進行陪讀。小月媽媽在回憶時,一直說那時候的生活是灰暗的。直到有一天通過學校心理老師的介紹,媽媽帶著小月來到了我的診室。經過詢問、對孩子的觀察及測評,確診小月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並有對立違抗行為,已經達到嚴重的程度。
  • 多動症需要治療嗎?治療兒童多動症注意4點
    在醫學上,有一種兒童疾病稱之為多動症,孩子患上多動症,會有喜歡惹是生非,喜歡欺負別人,不聽從別人的管教,學習成績差等等。不少家長認為小孩多動症是有階段性的,只要過了多動的階段,就會沒事的,因此不用特意去接受治療。那麼多動症需要治療嗎?接下來將針對這方面的內容進行詳細介紹。   多動症需要治療嗎?
  • 如何解決2千萬中國孩子的「兒童多動症」
    國外一項針對青少年犯的調查顯示,他們中74%的人都曾有兒童多動症病史。國內類似調查也顯示,少管所中有超過30%的少年犯曾有多動症病史。鄭毅告訴記者,單純的兒童多動症患者只佔三分之一,大部分都伴有很多其他精神疾病,這樣給診斷治療也帶來較大的麻煩和困難,「當然,還有人格方面的缺陷,這些會導致他們在適應交往上的困難,也是犯罪、行為問題很大的根源。」
  • 多動症患兒一定都多動嗎?是否要治療?漫談兒童多動症
    了解症狀的具體細節,神經精神檢查、智力測驗、注意缺陷測定儀及量表檢查等,就可知道一個多動的孩子是正常的頑皮兒童還是一個患有多動症的孩子。,這是基本的治療措施,必要時可加上其他的一些治療,如心理教育矯正治療法。
  • 多動症不局限於兒童青少年,50%影響到成年期!國內兒童多動症診療...
    國內兒童多動症診療即將迎來標準化、規範化!由我國發育行為兒科學創建人、上海浦濱兒童醫院院長金星明醫生牽頭,浦濱兒童醫院承辦的多動症標準化門診建設和規範化管理項目驗收籌備線上輔導會在滬召開。金星明指出,多動症是全生命周期的一種疾病,不局限於兒童青少年,且該疾病呈慢性過程,其中60%~80%可持續到青少年時期,50%影響到成年期。多動症患兒早期症狀較難識別,眾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缺乏對該病的認知和警惕,易認為這是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表現。據統計,我國多動症患者達到1461萬至1979萬人,其中單純多動症患者僅佔28.1%,71.9%的多動症患者同時伴隨有其他疾病(即共病)。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專家揭秘:多動症孩子該如何做好康復訓練!
    孩子愛玩、好動是正常的,但當孩子多動過分,連家長都管不住的時候,就要及時檢查孩子是否患有多動症。>④在心理上:缺乏自信心;⑤意外傷害:多動症的孩子易於遭受意外傷害,包括交通事故、誤食中毒。(二)綜合治療目前多動症的治療應採用綜合治療,以心理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小兒多動症為主,其他治療方法為輔。
  • 兒童多動症診治需要「標準化」,「老師參與」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社會上對ADHD的誤解很多,各地的臨床診療也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規範診療模式、推廣疾病教育工作刻不容緩。」今天,國內首個兒童多動症(ADHD)標準化門診臨床培訓示範中心在浦濱兒童醫院掛牌,中國發育行為兒科學創建人、浦濱兒童醫院院長金星明教授如是說。
  • 多動症兒童教育困境:普通學校管不了 特殊學校收不了
    普通學校管不了,特殊學校管不到 多動症兒童教育路在何方?在學校老師和其他家長眼裡,多動症兒童就像是班裡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都可能會產生難以預料的後果。面對多動症兒童,家長「不知道怎麼教」,老師「管不了」,特殊學校「收不了」,多動症兒童教育到底「路在何方」?「停不下來」的多動症兒童今年10歲的小明(化名)是江蘇省丹陽市某小學四年級的一名學生,7歲時在南京市兒童醫院診斷出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
  • 北京兒童多動症醫院
    核心提示: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慢性疾病,又稱兒童多動症候群、注意力缺陷障礙(ADD),男孩多於女孩,如果持續到成年階段,就有可能發展為精神障礙疾病,甚至會終身帶病。那麼,多動症的症狀有哪些呢?     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慢性疾病,又稱兒童多動症候群、注意力缺陷障礙(ADD),男孩多於女孩,如果持續到成年階段,就有可能發展為精神障礙疾病,甚至會終身帶病。那麼,多動症的症狀有哪些呢?
  • 小孩出現四類睡眠問題應警惕是「多動症」
    小孩出現四類睡眠問題應警惕是「多動症」     7歲小孩,頻繁失眠長達3年多,嘗盡各種治療辦法後依然難以入眠。日前,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失眠「謎底」終於揭開:小男孩被確診為即俗稱的「多動症」。
  • 兒童多動症 中醫如何治療
    小孩子在小時候都特別的頑皮,繼而平時總顯得是活潑好動,而且不管在什麼場合中都有不受自我控制一樣,並且逐漸的在學習上非常吃力和困難,殊不知這是典型的兒童多動症疾病,使其給兒童的成長發展帶來極大的傷害。那麼,中醫如何治療多動症呢?
  • 頑皮的孩子不應被當成多動症對待,多動兒童也不能只簡單教育
    家長最容易把頑皮兒童和多動症兒童混淆,確實這兩者有很多的相似之處,讓人難以區分。 比如,頑皮的孩子精力旺盛,愛搞小動作,喜歡捉弄他人,甚至上課不專心聽講。 這些表現,是不是和多動症的情況非常相似呢?